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大學生為什麼法律知識匱乏

大學生為什麼法律知識匱乏

發布時間: 2022-06-06 08:24:17

㈠ 大學生法律意識缺乏的原因

思修學的不好,再就是對有關法律相關的書籍包括新聞看的太少,不去了解,上思修課老師講根本不用心聽,也不去看新聞看書充實自己,所以法律意識缺乏

㈡ 當代大學生存在哪些法制觀念淡薄的問題

當代大學生法制觀念淡薄的問題只要有四個方面:

1、法律知識缺乏。當前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主要有兩 個途徑,一是課程學習。目前除法律專業學生外,其他專業的 學生主要通過《法律基礎》課程的學習獲得法律的認知;二是 接受媒體宣傳。媒體的法律宣傳是多數非法律專業大學生學 習法律知識的直接途徑。這兩個途徑獲得的法律知識量有 限,系統性不強,難以較好地樹立法律思維與觀念。

2、權利意識較差。權利意識就是意識到自己有與生俱來 的作為人應當享有的權利,包括經濟權利、政治權利、社會權 利、生態權利;並清晰的懂得權利的正當性、可行性和界限 性,勇於維護自己的權利,同時尊重和維護國家、集體和他人 的合法權利。當前大學生由於長期以來以被管理者的角色定 位自己,無論是在學習生活還是在工作就業方面,大都不願 也不敢很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自己的合法權利受到了侵 害,聽之任之,自認倒霉。

3、法治信心和追求不強。由於受到社會、家庭的片面影 響,有的大學生對法治存在誤解,認為法治也不能從根本上 解決種種社會弊病,認為「人治和法治沒什麼區別」,不能樹 立正確的法律價值觀,將法治單純地視為 一種「工具」,更有個別大學生認為在中國「權就應該大於 法」,遇到事情,喜歡私了、忍讓,認為抗爭不能產生什麼實際 效果,也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4、守法意識淡薄。守法是建設法治社會的一個重要要 求。現在不少大學生認為遵守法律是對個性的約束,限制了 人身自由,敢於違反法律就是敢於突破陳規陋習,敢於挑戰 世俗。近年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率不減,其根源是大學生守法 意識淡薄。

㈢ 在學校學習期間,為什麼很少學習法律知識

就我的教育經歷而言,1985年以後,我的大學學科教育實際上很少涉及法學教育。這些課程主要側重於道德教育(小學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初中和高中被稱為政治課,而法律實際上是政治思想的一類)。它反映了我們這些年輕人的國民教育重點。由於對大學的法律專業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因此非法律專業的法學基礎基本上是公開的。據我所知,這是法律教育的狀態,現在大學正在不斷地改革課程。具體情況尚不完全清楚,應該增加了。

三、人民智慧的原因。過去,國家知識的主要來源是學校的國內媒體。它說什麼就是什麼,就像青蛙只能看到井口的天空一樣。不知道還有其他日子的人當然不會要求看到和理解。

如今,隨著信息全球化,盡管有時有必要翻牆,但每個人都知道還有其他法子,而且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在許霆案中,許多人會說哪個國家/地區決定相關行為)。人們認為,開放人民的智慧將成為促進法學教育普及的過程。

㈣ 大學生活相關問題

大學生活相關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大學生相關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應當爭做祖國的花朵,畢竟我們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是祖國智慧的動力,更是希望,大學生相關的問題有如下:1.大學生剛剛來大學,出遠門,能不能夠適應獨立的生活,能不能夠出遠門,不能很好適應獨立生活,缺乏獨立生活經驗,因為有的學生在家裡都被驕養慣了,所以來到大學不能夠很好的獨立生活,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

4.缺乏法律意識和缺乏學習動力,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荒廢時間等大學生最缺乏的就是動手能力和缺乏實際操作手力,不能夠很好的判斷這個事情的對於錯,不能夠辨別事情的好壞和真假,盲目的相信他人,大學生要加強自己的防範意識,不能被騙和受害等都是大學生缺乏的。

㈤ 標題你認為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如何為什麼

我覺得現在的大學生法律意識偏弱。

產生這種原因還可能由於這幾個方面:

1,從社會上來講,一些傳統觀念,國家的重視程度,和普遍存在的違法犯罪現象。傳統的集權思想影響了人們的法律觀念,公民的法律意識還不是很強烈。普遍存在的違法現象比如官員貪污或者各類丑聞,會讓大學生失去法治社會的信心。

2,從學生本身來講,缺乏主動性: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因此他們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專業學習上,認為只要專業知識扎實,鍛煉好各個方面的能力,就可以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因此他們很少會主動去學習。缺乏實踐性:很多人都覺得法律知識是懂了,但不知道怎麼應用,知識會隨之流失。

3,環境方面。法律教學注重的是理論,學校的教學缺乏實踐課,課堂氣氛沉悶且重視程度不夠。都是按照書上的內容來授課,會減少學生的法律知識來源。

對於上述情況,有以下建議:

1. 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加強道德規范建設,創造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畢竟大學生思想開放,時代感強,主觀上期望法治,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對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引導大學生進行法律實踐,以增強法律意志,尤其是法律專業的學生。法律意志的錘煉主要通過實踐,比如鼓勵大學生參加維護自身和有關人的合法權益的活動,當自身和有關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能合法有效地通過法律救濟途徑得到妥善解決。

3. 在高校開設一門相關的課程,並且在講課的時候多引用現實中發生的案例,這有助於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

㈥ 大學生法律意識缺乏應該採取什麼對策

一、高中應開設法律常識課,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 高中學生處於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光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生是次品,學生除了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之外,還應該有健全的人格和豐富的社會科學素養,尤其是要有一定的法律素養,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是正當防衛?什麼是防衛過當?什麼是激情犯罪?等等,這樣就會對違法犯罪現象有一個後果的認識,不至於因法律知識缺失而引發犯罪。
二、高校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法律知識教育;
如今大學教材已經把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合二為一了,每周基本上只有一節課程,或許各大高校可以嘗試一種「課時少,內容多」的教學方式,不僅在深化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更加體現在關注法律基礎教育方面。開展課堂積極討論,豐富課余活動,調動學生對這個方面的積極性和互動性,從而提高大學生們的法律意識。
三、高校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大學生違法犯罪是因為法律意識的貧乏,而法律意識的缺陷是由於其心理發展不成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衛生知識,具有較強的意志力、穩定的情緒、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從而抵制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以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北京大學精神研究所研究員王玉鳳研究表明:大學生中有16%至25.4%的有心理障礙,尤以焦慮不安、神經衰弱、強迫症等為主。如在雲南大學發生的「2.23」特大殺人案,馬加爵於3月15日晚上在海南省三亞市被抓獲。雲南人力資源中心心理咨詢服務中心惠主任說,從提供的資料來看,馬加爵可能是一個有人格障礙的人。這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屬分裂性質,表現在他性格內向、孤僻、不愛與人打交道;另一方面則屬攻擊性質的人格分裂,表現在從提供照片上看,馬加爵蠻有攻擊性。兩者結合在一起,可以看出他平時很壓抑,如遇上某些事情的話,就有可能爆發,且喜歡報復打擊。當今導致大學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不良情緒佔主導地位,而不良情緒源自於家庭、社會及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低下,社會優勝劣汰的競爭原則,家庭過高的期望值與自身能力差異所產生的壓力,有的找不到正確的方式排解,久而久之,使他們有可能通過犯罪的方式而釋放出來
四、全社會應大力推進依法治國,營造良好法律氛圍。
社會和學校應加強法制氛圍的製造:社會應該通過多種媒體,宣傳法制觀念,進行普法教育。佔領網路思想教育陣地,讓互聯網同樣也成為法律宣傳的一個新平台。摒棄網路弊端,發揚網路平台的廣泛性。加強社會注意榮辱觀的教育,創造良好的道德環境氛圍,進而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大學是一個學術重鎮,要有活躍而濃厚的學術氛圍,有寬松而自由的創新環境,從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最後要有良好的文化環境。讓大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接受教育。
針對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當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還很低,違法犯罪的大學生多數法律知識貧乏,法制觀念淡薄,他們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達到自我教育的境界。」因此,高等院校高度重視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㈦ 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

我覺得現在的大學生很多人的法律意識應該是還是蠻好的,他們因為有文化,懂得也比較多,但是有些大學是跟法律意識,感覺還不如幼兒園的小朋友

㈧ 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有哪些

對法律方面的知識學習得少,經歷也少
普法教育還不完善,大學生總感覺法律知識沒什麼實際用處,到用時才覺得少
因為接觸的少,感覺不到它的重要性,所以才那樣,多看相關法律的書,真實案例和多資訊專家關鍵在於積累。

㈨ 大學生法律意識存在的問題

2014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十八屆四中全會,大會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法治社會的基本方略,而健全的法律體系和具有良好法律素質的公民是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和前提。雖然自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高,這主要表現為認識到學法的重要性、掌握一些法律條文知識、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利的意識增強等。但是近年來,由於大學生犯罪呈上升趨勢,多起惡性案件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由此引發的大學生法律理論較為缺失、法律信仰較為淡薄、誠信意識缺失等一系列問題值得大家重視。而且,部分高校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不夠重視:教育途徑單一、師資隊伍不健全、教學方式不夠規范等都阻礙了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進程。所以,在找出大學生法律意識存在的問題及成因的基礎上,積極探尋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有效途徑就有了極為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本文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從法律意識的一般理論分析入手,以多角度的方式對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現狀和缺失成因進行分析,最後結合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報告精神提出了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思考。以期達到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健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的。本文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從法律意識的結構、內涵、功能三個方面闡述了法律意識的相關概述,並指出了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第二,分析大學生法律意識現狀和成因。首先應該肯定的是,近年來大學生法律意識有了很大提高:依法治國已經在大學生群體中形成了共識,他們對法律的理解、把握和認知更加的理性化。但同時,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還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基本法律常識缺失、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及情感控制、法律信仰較為淡薄等。而造成這種現象的成因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也有社會不良風氣和輿論的影響,更有大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第三,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本文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對策思考,比如:創設有利於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的社會輿論環境、加強和改進學校法制教育、加強法治課程建設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大學生自我法律意識的增強。

㈩ 學校的法制教育匱乏,可能會造成哪些問題

引言:學校法制教育如果匱乏,就很容易出現校園暴力。孩子沒有受到法制教育,就不能明白孩子犯下錯誤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小編認為學校一定要有法制教育,才會讓孩子發展的更好。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學校法制教育匱乏可能會造成哪些問題?

三、要不要有法制教育?

學校要通過使用這種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行為到底存在哪些過錯,做了這樣的行為,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孩子才能進行自我約束,才知道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如果學校教育沒有一定的規章制度可言,也管不好學生,讓學生找不到自身的問題。學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起到主導作用,如果學校教育沒有開展法制,就會讓孩子偏離軌道。

熱點內容
河南電視台法治頻道記者 發布:2025-02-01 10:51:14 瀏覽:82
猇亭區法院 發布:2025-02-01 10:37:55 瀏覽:948
律師樓備案 發布:2025-02-01 10:37:54 瀏覽:522
巨鹿法院迫賣 發布:2025-02-01 10:36:25 瀏覽:790
童裝店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1 10:02:53 瀏覽:693
六安工傷法律咨詢熱線 發布:2025-02-01 09:44:30 瀏覽:159
河南項城法律咨詢中心 發布:2025-02-01 09:42:55 瀏覽:713
堅決司法為民 發布:2025-02-01 09:25:50 瀏覽:104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白鴿四 發布:2025-02-01 09:02:24 瀏覽:231
醫療事故責任糾紛相關法律 發布:2025-02-01 08:13:36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