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後果責任制
Ⅰ 未履行法定職責將承擔哪些法律後果
對未依法履行職責或者違反單位制度的行為,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對責任人員給予行政紀律處分或者其他處理。
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關鍵看未履行職責所造成的損失。如致人死亡或重大社會事件,那肯定是刑事責任了。
Ⅱ 違反《安全生產法》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安全生產法》第六章法律責任中從77條至95條共19條,主要規定了對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驗、檢測的機構。
各級人民政府工作人員、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及生產經營單位及有關人員、從業人員違反《安全生產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等。
(2)法律後果責任制擴展閱讀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八十七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法定安全生產條件的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予以批准或者驗收通過的;
(二)發現未依法取得批准、驗收的單位擅自從事有關活動或者接到舉報後不予取締或者不依法予以處理的;
(三)對已經依法取得批準的單位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而不撤銷原批准或者發現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
(四)在監督檢查中發現重大事故隱患,不依法及時處理的。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前款規定以外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八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要求被審查、驗收的單位購買其指定的安全設備、器材或者其他產品的,在對安全生產事項的審查、驗收中收取費用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責令退還收取的費用;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Ⅲ 青島市執法責任制工作條例
第一條為了規范執法責任制工作,保證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執法機關、司法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組織(以下統稱執法機關)的執法責任制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時,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執法,確保執法活動合法、公正。第四條執法機關的主要負責人對本機關實行執法責任制負責。
執法機關應當確定工作機構負責本機關實行執法責任制的具體工作。
執法機關應當將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執法責任落實到相關的執法機構和執法崗位。第五條同一法律、法規涉及人民政府所屬兩個以上工作部門,需要明確,職責的,由人民政府依法確定。第六條行政執法機關將法定職責依法委託給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事業組織的,應當對其執法活動進行監督,並對其執法活動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第七條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法制宣傳、執法人員培訓、執法公示、內部監督、執法情況報告、規范性文件備案、執法違法責任追究等執法責任制工作制度。第八條上級執法機關應當定期對下級執法機關的執法責任制工作進行考核。第九條執法責任制工作考核的主要內容:
(一)建立和實施執法責任制工作制度的情況;
(二)執法責任的落實情況;
(三)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
(四)其他應當考核的事項。第十條執法責任制工作的考核辦法,由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制定,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人大常委會)備案。第十一條對實行執法責任制工作成績顯著的,由上級執法機關給予表彰、獎勵。第十二條對實行執法責任制工作不力或者問題突出的,由上級執法機關責令限期改正或者通報批評,並根據有關規定追究主要負責人及相關責任人的責任。第十三條人大常委會依照本條例對本級執法機關的執法責任制工作進行監督。
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對本級人民政府的執法責任制工作進行監督。第十四條人大常委會按照下列方式對本級執法機關的執法責任制工作實施監督:
(一)審查有關的規范性文件;
(二)聽取並審議實行執法責任制工作情況的報告;
(三)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進行視察或者評議;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
市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組織對執法機關的執法責任制工作進行視察或者評議。第十五條執法機關和有關人員違反本條例的,人大常委會根據情節可以作如下處理:
(一)責成限期整改;
(二)建議有關機關、部門對相關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
(三)對違反本條例情節嚴重的人員,屬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可以依照法定程序提出罷免案;屬本級人大常委會任命的,可以依照法定程序撤銷其職務。第十六條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對本級人民政府實施執法責任制工作的監督方式和對違反本條例的處理辦法,參照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執行。第十七條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Ⅳ 責任制的含義和內容
釋義
詞目:責任制
拼音:zé rèn zhì
基本解釋
各項工作由專人負責,並明確責任范圍的管理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章第十四條:「國家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和技術水平,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企業經營管理制度,實行各種形式的社會主義責任制,改進勞動組織,以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發展社會生產力。」《河南日報》1981.8.20:「這次來主要是了解三中全會後農村的新變化,幫助穩定、完善各種受群眾歡迎的責任制,進一步發展農村大好形勢。」
編輯本段什麼是責任制
責任制是具體規定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各類人員的工作范圍、應負責任及相應權力的制度。
建立責任制的目的,是在對企業員工進行合理分工的基礎上,明確每個部門和崗位的任務和要求,把企業中千頭萬緒的工作同成千上萬的人對應地聯系起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
編輯本段責任制度的類型
企業中的責任制度又可分為兩種:
1、部門責任制。它是針對企業中某個管理部門的責任制。例如企業中的生產、計劃、質量、供應等職能科室的責任制度,它要規定各職能部門的基本職責、工作范圍、擁有許可權、協作關系等內容。
2、崗位責任制。崗位責任制因對象的不同,又可再分為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工人崗位責任制、領導幹部崗位責任制。
1)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是為了各個管理工作崗位規定的責任制,它是將上述管理部門的責任制,分別落實到每個管理人員和崗位。
2)工人崗位責任制是針對各個工人崗位的生產和工作的責任制度,規定每個崗位都應干什麼和怎麼乾等內容。
3)領導幹部崗位責任制是為了企業各級領導幹部規定的責任制度,如企業領導幹部工作守則、車間主任職責條例、班組長工作條例等。除了規定各級幹部應共同遵守的責任制度外,還要為各個專門領導崗位規定各自的專責制。
編輯本段目標
「責任制」既貫穿制度本身,又著重體現在總結評審環節。它是一種以原定或修正的計劃為考評依據,通過對個人或部門工作事項的評估、考核,實施問責制的行政行為。優勝劣汰、獎優罰懶、弘揚先進、審批落後等內容,是實施責任制的目的所在。
Ⅳ 廈門市行政執法責任制規定(2021)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進一步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保證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正確實施,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建設法治政府,根據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行政執法責任制,是指行政執法機關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對行政職責分工、權責清單確定的行政執法許可權和任務進行分解,明確所屬行政執法機構、行政執法崗位的執法責任,以及市、區人民政府對所屬行政執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對所屬行政執法機構和行政執法崗位履行執法責任情況進行監督、考核、問責的制度。
本規定所稱行政執法,是指行政執法機關依照法律、法規、規章作出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確認、行政徵收徵用、行政檢查等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
本規定所稱行政執法機關,是指依法行使行政執法職權的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第三條市、區人民政府領導行政執法責任制工作。
市、區司法行政部門負責行政執法責任制指導、協調、監督、考核的具體工作。
市人民政府所屬行政執法機關指導、監督本系統的行政執法工作,並負責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貫徹落實。第四條行政執法機關之間發生行政執法管轄爭議的,應當協商解決,在7個工作日內明確相應的執法責任;協商不一致的,提請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決定,也可以直接由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指定管轄。第五條建立廈門市行政執法信息系統。本市行政執法機關應當按照規定在系統內錄入下列信息:
一行政執法基本信息;
二行政執法責任制實施方案;
三行政裁量基準;
四行政執法委託書;
五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目錄清單;
六行政執法檢查情況;
七年度行政執法總體情況;
八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執行情況;
九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信息。
前款規定的第一、二、三、四、五、七項信息應當向社會公開。
行政執法機關使用自建或者其他行政執法信息系統的,應當實現本單位執法數據與市行政執法信息系統的對接。第二章行政執法責任第六條實行行政執法主體公告制度。市、區人民政府所屬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由本級人民政府依法確認,並向社會公告。
行政執法機關應當按照權責清單,制定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的具體實施方案,將行政執法職責分解到所屬行政執法機構和行政執法崗位。第七條行政執法機關對其行政執法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在法定職權和法律、法規授權范圍內進行行政執法,不得超越許可權。第八條行政執法機關應當按照規定明確行政裁量基準,並實施動態調整。第九條行政執法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委託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行政機關或者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組織行使行政執法職權的,應當有法律、法規、規章的依據。
委託行使行政執法職權的,委託機關應當辦理書面委託手續,委託書應當載明委託的具體事項、許可權、期限等內容。委託機關應當對受委託單位的行政執法行為進行監督,並對執法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第十條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對其行政執法人員是否具備行政執法資格和條件進行審查,經審查符合條件的,報名參加司法行政部門組織的行政執法綜合法律知識培訓考試,通過考試的,按規定發放執法證件。第十一條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對其行政執法人員加強與履行職責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培訓,建立健全行政執法人員考核制度。
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加強對行政執法證件使用的監督。行政執法人員違反執法證件管理相關規定應當暫扣、注銷執法證件的,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及時收回執法證件,並報市司法行政部門備案。第十二條行政執法人員應當持證執法,開展執法活動時應當佩戴或者出示有效執法證件,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除外。
行政執法人員應當以所屬行政執法機關的名義實施行政執法;受委託機關或者組織的行政執法人員,應當以委託機關的名義實施行政執法。第十三條行政執法人員應當文明執法,在實施行政檢查、調查取證、採取行政強制措施以及執行行政處罰決定、依法實施強制執行等活動中,尊重和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禁止暴力執法、野蠻執法、選擇性執法、逐利執法。
Ⅵ 濟南市執法責任制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和保障執法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依法行使職權,防止和糾正執法違法行為,維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執法部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行政、審判、檢察機關)實施執法責任制。
本條例所稱執法責任制,是指依法確定執法主體,規范執法行為,明確執法責任,加強執法監督,提高執法水平的制度。第三條行政、審判、檢察機關的主要負責人對本機關實行執法責任制負責。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法對本級行政、審判、檢察機關實行的執法責任制進行監督。第五條行政、審判、檢察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在實施執法責任制中成績顯著的,由其上級機關或所在機關給予表彰。第二章執法主體第六條行政、審判、檢察機關是本條例所稱執法機關,具有執法主體資格。第七條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職能組織,經法律、法規的授權,在授權的范圍內行使執法權。第八條行政機關依法將法定職責委託給具有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的,應當對其執法活動負責監督,並對其執法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第九條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及依法接受委託組織中從事行政執法的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職業道德和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業務能力,經專門培訓、考核合格取得執法資格後,方可從事行政執法。
審判、檢察機關執法人員執法資格的取得,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三章執法制度第十條執法機關應當建立法律、法規責任分解制度,按照主管和協管的不同責任,將執法職責分別落實到相關執法部門。第十一條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執法公示制度,將法定的執法內容、標准、程序、時限、收費、獎懲等向社會公示。第十二條執法機關應當建立法律、法規宣傳制度,對其作為執法主體的法律、法規負有宣傳職責。第十三條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執法人員培訓制度,結合執法實踐,定期對執法人員進行政治理論、法律知識和業務能力培訓。第十四條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和完善內部制約制度。
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執法檢查制度,及時發現和糾正執法違法行為。
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受理、收件回執和書面答復制度。
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應當建立行政處罰立案、審核、決定相分離制度,行政執法證件管理制度,行政執法情況統計制度,行政處罰聽證制度、行政復議制度。第十五條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執法情況報告制度,每年至少將執法情況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有關專門委員會報告一次。第十六條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對執法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制度,明確追究范圍、責任區分、責任承擔條件和追究程序。第十七條執法機關應當建立規范性文件備案制度,明確負責規范性文件備案的部門,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管理。第十八條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執法考核評議制度。考核評議的結果,應當作為執法人員任用、獎懲的重要依據。考核評議應嚴格標准,責任分明,獎懲兌現。第四章執法責任第十九條執法機關應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明確執法崗位和執法人員的執法責任。第二十條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履行職責,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廉潔執法、文明執法。第二十一條執法人員從事執法活動,必須出示執法證件,遵守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第二十二條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必須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的有關申請、訴訟、申訴、舉報和控告應當受理而不予受理,或者不應當受理而違法受理,或者私自受理的;
(二)應當立案、撤案而未予立案、撤案的;
(三)應當提起公訴而不提起公訴或者不應當提起公訴而提起公訴的;
(四)應當提請、批准、決定逮捕而未予提請、批准、決定逮捕的;
(五)應當移送起訴或者抗訴而未予移送起訴或者抗訴的;
(六)應當予以處罰、強制執行而不處罰、強制執行的;
(七)應當頒發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件而不予頒發的;
(八)應當依法征稅而不予徵收的;
(九)應當依法發放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費而發放的;
(十)其他應當作為而不作為的。
Ⅶ 廈門市行政執法責任制暫行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保證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正確實施,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廈門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行政執法責任制是指市人民政府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行政職責分工,將執行法律、法規、規章的責任落實到有關行政執法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以下統稱行政執法部門);行政執法部門將本部門執法責任分解到所屬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由市人民政府對行政執法部門、行政執法部門對所屬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的執法責任進行監督、考核的制度。第三條行政執法責任制實行明確責任、加強監督、嚴格考核的原則。第四條市人民政府領導全市的行政執法責任制工作。
市政府法制機構具體指導、監督、協調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落實工作,並負責本規定的組織實施。第二章行政執法責任第五條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將本部門負責執行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分解到所屬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明確責任,並在本規定實施之日起3個月內制定本部門行政執法責任制的具體實施方案。
行政執法部門依照本規定製定的行政執法責任制實施方案,應當在發布之日起15日內報市人民政府備案。第六條行政執法部門對其行政執法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在法定職權和法律、法規授權范圍內進行行政執法,不得超越許可權。
行政執法部門在其許可權范圍內應當客觀公正地行使自由裁量權,根據所執行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結合違法情節、後果等具體情況細化相應的處罰幅度,不得濫用權力。第七條行政機關委託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組織進行行政執法,必須有法律、法規或規章的依據,並對受委託組織的行政執法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第八條行政執法人員應當以所屬行政執法部門的名義實施行政執法;受行政機關委託執法的組織中的行政執法人員,應當以委託機關的名義實施行政執法。
行政執法人員實施的與其職權無關的行為,產生的法律後果由其個人承擔。第九條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對其行政執法人員加強與履行職責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教育。
行政執法人員必須按有關規定進行法律知識培訓、考核,經考核合格方可上崗執法。
行政執法人員應當依法申領行政執法證件,依照《廈門市行政執法證件管理辦法》實行持證上崗、亮證執法。第十條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將本部門負責執行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匯編成冊,以方便宣傳和執法。
行政執法部門應當通過各種方式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進行經常性的法制宣傳。第十一條行政執法部門實施行政執法行為,必須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依據正確。第十二條行政執法部門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步驟、方式、時限等程序要求進行行政執法。第十三條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將執法許可權、職責、標准、條件、程序以及收費等情況公布於眾,接受監督。第十四條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建立投訴制度,由專門機構或人員受理投訴案件,並向社會公布投訴電話,接受社會監督。第十五條行政機關制定規范性文件,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一)所定事項不得超出制定機關的職權范圍;
(二)內容不得與法律、法規、規章相抵觸;
(三)不得違法為本機關設定權力或對管理相對人追加義務;
(四)不得損害國家利益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第十六條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建立行政執法檢查制度,並於每年一月份向市人民政府書面報告上一年度的行政執法情況。
市政府法制機構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每年第一季度提出全年執法檢查工作計劃,按計劃開展執法檢查工作,並將檢查情況及時上報市人民政府。第十七條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建立行政執法錯案責任追究制度。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引起國家賠償的,承擔賠償義務的行政機關賠償損失後,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執法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第三章行政執法監督第十八條行政機關依法委託其他部門執法的,應當辦理書面委託手續,並將委託書報市人民政府備案。
市政府法制機構負責對報備的執法委託書進行審查,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及時通知委託機關予以補正或者自行撤銷:
(一)委託無法律、法規和規章依據的;
(二)委託超越法定許可權的;
(三)受委託部門不具備法定條件的;
(四)委託手續不符合其他法定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