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劉某的理由是否有法律效力

劉某的理由是否有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6-09 18:38:19

『壹』 2006年5月,王某向法院起訴,稱被告劉某於2004年4月向其借款5萬元,當時約定1年後返還,利息1萬元.經過多次

違反了辯論原則,法院不能以當事人沒有主張的事作為判決的基礎;對於雙方都沒爭議的事實,法院應作為判決的基礎

『貳』 民事訴訟案例2006年5月,王某向法院起訴,稱被告劉某於2004年4月向其借款5萬元,當時約定1年後返還,利息1

1)權利可以放棄。按照「意思自治」原則,法院會尊重當事人的意思,按撤訴或變更訴訟請求(如果原告放棄部分訴訟請求的話)處理;
2)同上,根據「意思自治」原則,法院會准予撤訴,下達「民事裁定書」,准予撤訴;
3)這屬於在法院主持下,雙方自願調解,調解達成協議,法院可以製作「民事調解書」,與判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這個問題不成立。理由:既然「在訴訟中被告雖然承認雙方借款關系」,這已經是「法律事實」了,哪怕當初確實「贈與」,但被告當庭承認為「借款關系」,那就應該按「借貸關系」來處理,原則依據還是前面的「意思自治」。所以,不可以以「贈與」為由,駁回原告訴請的。否則就違法了。

『叄』 民事被告人教唆證人做違背事實的證言是不是教唆犯

不是,教唆犯是指刑事犯罪的說法,不是民事案件的概念。


如無疑問,請好評。

『肆』 2008年3月劉某與A公司簽訂了為期3年的勞動合同,約定劉某從事模具製作工作,為此,單位對劉某進行

一、劉某辭職行為不合法
1、劉某身體不適為由辭職,不是法律規定的可以立即解除合同情形,需要公司同意或者提前30天書面通知公司,劉某遞交辭職書第二天就不再到公司上班違法,其解除合同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
2、劉某與A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接受了專門培訓,並且約定了服務期,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在服務期內,除非公司具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違法情形,否則都屬於違反服務期約定,必須承擔違約責任。劉某以身體不適為由辭職顯然不是《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情形,因此解除合同屬於違約。
二、公司可以要求劉某承擔違約責任
如一條2款所述,劉某的行為屬於違約,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的規定,A公司可以依法要求劉某支付違約金,違約金數額為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不是雙倍培訓費。
劉某屬於違法解除合同,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公司可以要求其賠償由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三、A公司可以要求B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劉某的解除合同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B公司在劉某尚未解除合同的情形之下,錄用劉某,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之規定,A公司可以要求B公司承擔連帶賠償損失責任。

『伍』 民法:李某的行為是否有效,為什麼,有何法律依據劉某損失應由誰賠償,為什麼,法律依據如何

此題考點:合同的效力
案例解析如下:
1.李某的行為無效。因為案例提到「李某明知價廉,但也有意讓王某佔便宜,王某向李某表示,事成後願贈李500元。」不難看出,這里違反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誠實信用的原則。
2.劉某的損失由王某賠償,在王某沒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李某負連帶責任。民法通則第66條「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和第三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由代理人第三人負連帶責任」。

『陸』 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沖突,繼承人該如何做

婚後公司贈與的房產,如果沒有特別約定,屬於共同財產,劉某隻能遺囑處分自己的財產(一半房產),按遺囑執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十七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第五條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第十六條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柒』 土地證不是證明土地權屬的惟一憑證——從一宗案例分析土地登記行為的證據效力

□蔣新建
閱讀提示:由於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換發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造成原土地使用權證書作廢,是不是土地使用權人對該宗土地的佔有、使用權利也隨著證書的作廢而喪失?[案情]
村民劉某與張某東西相鄰。劉某在1999年經批准取得寬17米、長20米的宅基地建房,並領取了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2004年8月,張某在壘院牆時侵入了劉某的宅基地半米,劉某發現後予以制止,但張某不聽勸告,仍將院牆壘好。劉某遂以張某侵犯其土地使用權為由,訴至法院,要求排除妨礙。
張某則辯稱,縣政府在2000年3月31日《關於開展土地證書檢驗工作的通知》規定,凡已領取原國家土地管理局印製的土地證書的單位和個人,應持土地證書及有關證件,到國土管理部門進行土地證書查驗,換發新版土地證書;沒按規定時限辦理土地證書檢驗工作的,由縣國土部門責令其限期補辦查驗工作,在限期內仍未補辦的,其原土地證書作廢。縣國土管理部門為此發出《土地證書查驗換證的通告》,規定原土地使用證截至2000年6月20日作廢。劉某沒按期查驗換證,其原有的土地證書已作廢,應駁回起訴。
在審理過程中對劉某的土地登記行為和其持有的原土地證書的合法性、證明效力以及如何審理產生分歧,形成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劉某不具備原告資格,應裁定駁回起訴。理由是,據縣政府通知和國土局通告的規定,截至2000年6月20日沒有查驗換證的,原土地證書已作廢,而劉某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換證,可見他持有的原土地證書已作廢。也就是說,劉某持有的原土地證書的法律效力已被否定,其記載的內容也不應再被認可,劉某無權對土地證書記載的權利提出主張。
第二種觀點認為,劉某可以作為原告,但其實體權利已喪失,應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劉某據以提起訴訟的原土地證書,由於沒有按縣政府通知和國土局通告按時查驗換證,已經被宣布作廢,其證書中所記載的內容已無實際意義,劉某對該宗土地的佔有、使用權利也隨著土地證書的作廢而喪失,故應駁回劉某訴訟請求。
第三種觀點認為,應支持劉某的訴訟請求,排除張某對其權利的侵犯。
[分析]
筆者同意第三種觀點。因為前兩種觀點都混淆了土地證書與土地登記的關系,只把土地使用證視作證明土地權屬的惟一合法憑證,忽視了登記簿的證據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三條規定,國家依法實行土地登記發證制度。依法登記的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按照我國現行的土地登記制度,土地登記是法定的土地登記機關依照規定程序,將土地的權屬、用途、面積、等級等情況進行審批、注冊登記、確認、發放土地證書的法律制度。土地登記是土地權利歸屬法定公示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對土地登記注冊和頒發證書,即先登記後發證。
土地登記作為一種具體行政行為。從法律上來講,土地登記就是要藉助國家行為給土地的流轉提供一個統一的、有國家公信力支持的、公開的、透明的法律基礎。它表現為行政機關對當事人的權利狀態方面的有關事實的記載。土地使用權人所享有的權利因土地登記而推定為正確、真實。經過登記,權利主體的權利因相關法律的規定而得以確定。土地登記行為既是一種認可,又是一種證明,對社會公眾產生一種證明力和公示力。所以,土地權屬的確認須以登記簿上的記載為准。
土地證書是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土地他項權利者持有的證明土地權屬的法律憑證。根據現行土地登記制度,發放土地證書的目的在於保證土地登記活動的秩序與安全。首先證明登記行為已經完成。其次,有利於保證登記活動的安全。因為土地權屬情況依據不動產登記簿的記載,而登記簿由登記機關所載並且由該機關保管,並不在權利人的控制之下,如果登記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擅自更改登記簿的內容,權利人就面臨失權的危險。
土地使用證作為一種證書,雖然可以證明土地權利歸屬於誰的法律事實,但其證明力的依據是其記載應與登記簿上的記載具有一致性。如果離開了土地登記簿或與登記簿的記載不一致,土地證書就失去了對土地權利歸屬的證明力,而只能成為向登記機關請求確權的證明文件。如果登記簿上未作變更,土地證書自身任何單獨的變更均不產生物權法上的效力。例如,在土地出讓、轉讓時,土地證書的交付並不產生土地權利轉移的效果,受讓人並不能以取得出讓人的土地證書為由,主張其已經取得該宗土地的權利;土地證書遺失後,土地權利人並不因此失去土地權利,權利人可根據登記簿的記載主張和行使權利,並可要求登記機關根據登記簿上的記載補發土地證書。可見土地證書不能脫離登記簿的記載而發揮其證明作用。
以土地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依法取得土地權利並對該土地行使佔用、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的惟一合法憑證的說法,實質上顛倒了土地證書和土地登記簿的關系。
綜上所述,對該宗土地權屬的確定,應以土地登記所記載的內容為依據,而不能僅僅以是否具有土地證書為惟一合法憑證而加以判斷。雖然劉某未及時查驗換發新證,導致他原有的土地證書被宣布作廢,但原土地證書僅僅是證明法律事實的書面憑證,被宣布作廢,並不意味著他已經依法取得的宅基地權利的喪失。故本案審理中應將登記簿上記載的權利作為合法、有效的證據,應依法保護劉某的權利不受侵犯。

『捌』 這種行為是職務行為還是無權代理

首先應當明確,實際借款事由~~

如果是因公借款,還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相關規定,考察該借款行為以及添加利息行為是否屬於村委會主任職權范圍等情況。

第十九條 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項,村民委員會必須提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
(一)鄉統籌的收繳方法,村提留的收繳及使用;
(二)本村享受誤工補貼的人數及補貼標准;
(三)從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
(四)村辦學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業的經費籌集方案;
(五)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立項、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業的建設承包方案;
(六)村民的承包經營方案;
(七)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八)村民會議認為應當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項。
第二十條 村民會議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並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備案。
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討論決定的事項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策相抵觸,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的內容。

——引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玖』 案例分析:某企業職工劉某與企業簽訂了為期六年的勞動合同。

1、屬於符合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約定條款,是有效的。
2、這一條款具有法律效力。
3、劉某提出企業應向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要求,如果是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就能按《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工作一年補一個月工資,如果是劉某單方面提出就沒有經濟補償的問題。
4、從你介紹的情況看,是劉某單方面提出。現在的協議是專門關於培訓補償的。

熱點內容
商法公司法試題及答案按字母順序 發布:2025-02-25 06:46:08 瀏覽:839
廣州控煙條例全文 發布:2025-02-25 05:24:45 瀏覽:978
營銷策劃公司法律風險 發布:2025-02-25 05:23:20 瀏覽:170
改革與法治調研文稿 發布:2025-02-25 04:30:12 瀏覽:817
司法考試題中婚姻法 發布:2025-02-25 04:28:34 瀏覽:299
黨政領導幹部條例 發布:2025-02-25 04:05:02 瀏覽:422
條例720 發布:2025-02-25 03:55:00 瀏覽:402
孕婦可以上夜班嗎勞動法 發布:2025-02-25 03:54:02 瀏覽:22
成語故事反映條例准則 發布:2025-02-25 03:52:28 瀏覽:401
傷殘八級勞動法賠償多少 發布:2025-02-25 03:18:21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