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有沒有法律效力
❶ 簡訊欠條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手機簡訊發的借條,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是需要其他證據來佐證其證據的真實性,如轉賬信息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條 借款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
第六百六十九條 訂立借款合同,借款人應當按照貸款人的要求提供與借款有關的業務活動和財務狀況的真實情況。
❷ 簡訊工資條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
企業為員工發放的工資條,無論是何種形式,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簡訊發送的電子工資條也一樣。我的電子工資條就是壹人事平台每個月發放過來的。
❸ 簡訊通知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當事人採用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鑒於電子送達是採用網路、無線電波等媒介,實現點對點之間不同時空的數據互換和傳輸,與傳統信函的同時性具有較大不同,雙方當事人對電子送達方式的合意,有利於甄別受送達人用於接收通知的終端設備、風險責任的承擔和送達效力等預先進行約定,避免日後產生糾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七條 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採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以傳真、電子郵件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該條文以列舉的方式規定了電子送達的載體,但實踐中能否使用手機簡訊平台的方式進行送達,筆者持否定意見。
❹ 如何保證手機簡訊的法律效力
國家逐步出台了對於手機簡訊的法律條文,應該按照所規定的去發自己的簡訊,另外,網警也在隨時監控著那些違法的視頻,微信等
❺ 請問手機簡訊的法律效力
目前我國法律上規定有以下七種類型: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無論是哪一類證據均應當具備客觀、關聯及合法三大性能。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調查人員收集計算機數據或者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的,應當要求被調查人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
評定手機簡訊能否作為證據來使用,首先要考量手機簡訊是否具備證據效力,即手機簡訊亦應具備證據的三大性能: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
1、證據的客觀性是指證據作為已發生的案件事實的客觀遺留,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證據的客觀性要求手機簡訊必須真實的反映案件事實、手機簡訊的內容應當未曾受到過任何刪改;
2、證據的關聯性,是指證據必須與需要證明的案件事實或其他爭議事實具有一定的聯系。具體到手機簡訊,因每一個手機號碼均對應一個唯一用戶,手機簡訊的收發只能在特定的兩個手機號碼間進行,在沒有其他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兩個特定的手機號碼間的簡訊收發,可認定為兩個特定的用戶之間在特定的時間發生的通信行為;
3、證據的合法性,是指證據應當程序合法(指證據的來源、收集過程或提取方法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形式合法、主體合法(主要針對人證而言)。對於手機簡訊的來源,嚴格來說應推定審查以下內容:
(1)手機簡訊證據是否是客觀真實的存在;
(2)手機簡訊證據收集的主體、時間、地點、過程、對象等是否合法;
(3)手機簡訊證據是否被他人非法輸入和控制。
通過以上分析可看出,手機簡訊作為證據,已具備了證據的關聯特性,但因手機簡訊內容的易刪改性以及來源的復雜性,而直接影響到對案件事實進行客觀、真實的認定,在法無明文規定的前提下,如何判斷手機簡訊的證明效力,就要靠主審法官利用自由裁量權來綜合認定。
(5)簡訊有沒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從手機簡訊的合法性來看,要通過合法的入網手續後,合法使用手機,手機收到的簡訊是合法的證據。因此,符合下列情況,法院還是有依據將簡訊作為有效證據的。
1、保證手機簡訊不被刪除,在手機儲存空間或儲存卡總保存。
2、將手機簡訊內容固定,可以請公證處的人員公證一下,摘成書面文字,進行公證,使其具有較強的證明效力。在公證時,公證機關應當機庫手機的品牌,和型號,以便以後核查。這樣提交的證據,對方要提供更強效力的證據才恩呢該推翻。多數情況下,公證機關的公證材料會被法院採納。
3、提起訴訟後,將公證文書或將固定的手機簡訊證據交給法院,或有法官對手機內容進行檢驗,並當場製成筆錄。做筆錄時,同樣應著名手機型號與品牌。除極少數款型的手機簡訊內容可以修改外,目前對大多數市面上出售的收集簡訊內容是不可修改的。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❻ 簡訊具有法律效力嗎
1、簡訊可以作為證據使用。根據情況證明力不同。2、針對本案。簡訊也是可以作為證據,如果沒有其它證據來支撐這個簡訊內容的真實性,也是不會被法官採集的。
❼ 簡訊送達的法律效力
看具體情況:
一、如果是法院以簡訊方式送達傳票的,原則上無版法律效力;權
事實上,法院只可能以簡訊或電話的方式先聯繫上當事人,然後再正式送達相關文書,而不會直接以簡訊的方式送達。根據現實中的眾多詐騙案件,以簡訊直接送達傳票之類的,基本上就是騙子。
二、手機簡訊發送借條的,視同書面借條,具有法律效力;
三、簡訊方式通知出租人解除合同,符合雙方合同約定的,有效;
❽ 簡訊聊天記錄有法律效力嗎
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新修正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該規定將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其中細化了電子數據的種類,包括5大類各種形式:
(一)網頁、博客、微博客等網路平台發布的信息;
(二)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即時通信、通訊群組等網路應用服務的通信信息;
(三)用戶注冊信息、身份認證信息、電子交易記錄、通信記錄、登錄日誌等信息;
(四)文檔、圖片、音頻、視頻、數字證書、計算機程序等電子文件;
(五)其他以數字化形式存儲、處理、傳輸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信息。
今後這些電子數據
都可以正式作為打官司的證據啦!
一、手機簡訊
二、傳真件
三、電子郵件
四、網頁證據
五、電子聊天記錄
六、錄音
七、支付寶證據
八、微信證據
九、電子照片
十、互聯網電子數據證據舉證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