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為法律責任
違反民事法律法規應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版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1)法律行為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條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組織,該組織分立、合並的,承繼權利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B. 12歲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十二周歲的未成年人承擔刑事責任和民事賠償責任。
刑事責任能力指的是行為人構成犯罪和承擔刑事責任所必須具備的刑法意義上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不具備刑事責任能力者即使實施了客觀上危害社會的行為,也不能成為犯罪主體,不能被追究刑事責任。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有,年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未完全喪失辨認與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不滿十四周歲的,不負刑事責任,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第二十一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C. 法律規范,法律行為,法律關系與法律責任的邏輯關系
法律規范,是指通過國家的立法機關制定的或者認可的,用以指導,約束人們行為的行為規范的一種。它是法學研究和法律實踐的基礎,可以說它是連接理論法學和實踐法學的橋梁。法學家對於法律規范的理性分析和思考,其本質並非僅僅是用以指導實踐,而更重要的要是通過這種研究來加強法律人在法律實踐中的論證,推理能力。
通常我們認為法律規范不是實體規范,就是程序規范,這也可以說是法律初學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比如民法之外有民事訴訟法,刑法之外有刑事訴訟法)這種非此即彼的思考問題方式是非常有害的,它容易造成一種先入為主的意識,容易造成我們視野的狹窄。其實法律規范除了以上兩種規范外,還有一種規范,即沖突規范。
法律規范在調整人們行為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就是法律關系。如企業與職工依法訂立勞動合同後,就構成了雙方的勞動法律關系。法律關系由法律關系主體、法律關系內容(權利義務)和法律關系客體三要素構成。
法律關系是體現意志性的特種社會關系。從實質上看,法律關系作為一定社會關系的特殊形式,正在於它體現國家的意志。這是因為,法律關系是根據法律規范有目的、有意識的建立的。所以,法律關系像法律規范一樣必然體現國家的意志。在這個意義上,破壞了法律關系,其實也違背了國家意志。
但法律關系畢竟又不同於法律規范,它是現實的、特定的法律主體所參與的具體社會關系。因此,特定法律主體的意志對於法律關系的建立與實現也有一定的作用。有些法律關系的產生,不僅要通過法律規范所體現的國家意志,而且要通過法律關系參加者的個人意志表示一致(如多數民事法律關系)。也有很多法律關系的產生,往往基於行政命令而產生。總之,每一個具體的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是否要通過它的參加者的意志表示,呈現出復雜的情況,不可一概而論。
D. 法律責任主體與法律行為主體是否具有一致性
不完全一致。比如,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是法律行為主體,但不是法律責任主體,其行為的法律責任主體是未成年的監護人,通常是其父母。
E. 簡述法律責任的特徵
法律行為具有以下三個特徵:第一,法律性。法律行為是法的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法律規定的、具有法律意義、可以用法律進行評價的人的行為,由此區別於一般的社會行為。第二,社會性。法律行為作為人的活動,具有社會性的特徵,法律行為並不是一種孤立的行為,而是其他社會行為的一種形式或一個方面。第三,法律行為是能夠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為是人所實施的行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反應了人們對一定的社會價值的認同,一定利益和行為結果的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動方式的選擇。
F. 法律責任構成要件
【法律分析】
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承擔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責任主體、違法行為、損害結果、因果關系、主觀過錯五個方面。
責任主體是指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損害結果是指由於違法行為所導致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人身、財產和精神方面的損失和傷害。因果關系即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主觀過錯指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在主觀上存在的故意或者過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二百二十五條 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的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G. 法律責任主要有什麼
法律責任一般包括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處罰幾類。這幾類裡面,民事責任主要版是經濟賠償,恢復權名譽,賠禮道歉,修理重做之類的,刑事責任有罰金,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行政處罰也有罰款,限制人身自由,警告之類的。
H. 法律規則,法律行為,法律關系,法律責任間的邏輯關系是什麼
法律規范約束法律行為,但法律行為包含法律規范。法律規范和法律行為都可造成法律關系的形成、變更和消滅。法律行為可直接導致法律責任的產生,也可以通過形成一定法律關系之後產生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