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刑法法律知識選擇題

刑法法律知識選擇題

發布時間: 2022-06-14 13:16:02

『壹』 刑法知識題!

我認為選D.
鄭某行為已經構成累犯。
所謂累犯,只因為犯罪受過一版定的刑罰處罰,權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法定的期限內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人。
上面中的「一定的」指有期徒刑犯;「法定期限」一般指5年之內;「一定之罪」指是法定罪。
根據題意,均符合累犯的構成要件,在釋放5年內又運輸毒品,這構成法定的運輸毒品罪。
對於累犯的處罰原則是:從重處罰,不得假釋,不得減輕。

『貳』 刑法選擇題

1.B(分為自然人犯罪和單位犯罪,其中單位犯罪包括了法人與非法人兩種)
2.C(通說認為不作為即應當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並且能夠履行的情況而不履行。)
3.A(限制加重是數罪並罰中的一個原則而不是發現新罪的場合,刑罰執行完畢以前又犯新罪是先減後並,刑罰執行完畢以前發現其以前未經審判的新罪是先並後減)
4.D(遇到乙便實施暴力所以是在實行過程中,甲一聽便住手所以是主動放棄侵害應當認定為中止)
5.D(法條的直接規定,死緩如果2年內沒有故意犯罪就應當減為無期徒刑)
6.A(也是法條直接規定實際執行不能少於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7.B(主體是國公,收的是公司的錢非國家財產所以不是貪污以受賄論處)

『叄』 刑法簡答題匯總(完整版)

刑法主觀題的答題方法匯總

互關聯。在分析其中犯罪人的刑事責任時,有以下兩種答題思路:

1、以犯罪行為為線索,即分析每個犯罪行為涉及的法律問題。典型論述方式為:「對於甲、乙實施的某某行為,甲、乙二人成立某罪共犯,甲成立A罪既遂,乙成立B罪既遂。由於甲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具有自首情節,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以行為人為線索,依次分析各犯罪人的各種犯罪行為。典型論述方式為:「對於甲的刑事責任,分析如下:首先,甲實施A行為,符合A罪的構成要件,成立A罪既遂,同時觸犯B罪,屬於想像競合犯;其次,甲實施C行為,成立C罪,與A罪應當數罪並罰;最後,甲的D行為屬於立功,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無論採取哪一種答題思路方法,在分析完案件事實之後,建議以行為人為線索對觸犯的罪名和處罰原則做簡明扼要的總結。

『肆』 誰能給我一些關於法律的知識競答題(未成年人)

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15題)
1、桑某出生於1987年10月日,則到了2005年9月30日,則,桑某現在的實際年齡應當是( )
A,16歲 B,17歲 C,18歲 D,19歲
2、( )既是未成年人的權利又是未成年人的義務?
A,勞動 B,受教育 C,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D,宗教信仰
3、未成年人事件的分類( )
A,非行少年 B,虞犯少年 C,不良少年 D,邊緣化少年
4、對於未成年人的違法現象( )犯罪活動。
A,遠遠高於 B,遠遠低於 C,差不多 D, 無法比較
5、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肇始之地( )
A, 學校 B,家庭 C,社會 D,國家
6、家庭不良教育方式的轉變途徑( )
A,行政強制矯正教育 B,刑事強制矯正教育;
C,家庭自願矯正教育 D,社區強制矯正教育
7、( )對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性挽救
A,社會環境的治理 B,依法控制文化市場
C,建立不良少年的救助機制 D,提高未成年人的責任能力
8、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的關系( )
A,法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礎 B,道德教育是法治教育的基礎
C,二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 D,道德教育可以帶動法治教育
9、未成年人的理想教育與成長教育,應以( )為主。
A,家庭 B,學校 C,家庭和學校 D,社會
10、未成年人的理想教育與道德教育之間( )
A,是一回事 B,沒有聯系 C,可以相互替代 D,不能相互替代
11、下列哪一項不是衡量未成年人健康的標准( )
A,身體健康 B,心理健康 C,享受個人權利與自由 D,社會幸福感
12、未成年人的素質提高與全面發展必須符合( )的標准
A,法律 B,道德 C,德智體美勞 D,宗教
13、中國第一個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在( )
A,70年代中末期 B,70年代末8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中 D,80年代初中期
14、下列哪一項不是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教育原因( )
A,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不足 B,學校心理教育的缺失
C,應試教育體制的弊端 D,失學未成年人群體
15、在我國青少年基本上是指年齡在( )階段的人。
A,18歲以下 B,14-18周歲
C,18—25周歲 D,14-25周歲

『伍』 法律常識試題及答案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據以上定義,下列行為屬於共同犯罪的是:
A 甲欲殺乙,故意將裝好子彈的槍支給丙,並騙丙說是空槍,叫丙向乙瞄準恐嚇乙,結果乙中彈身亡。甲與丙構成共同犯罪
B 趙某之妻提出離婚,趙堅決反對,並與其好友高某商量對策。高某說,想辦法把她臉弄傷,讓她不能再嫁人。於是兩人合謀買了一瓶強酸裝入噴霧器內,並約定某晚一起去趙妻娘家,毀其妻的容貌。當晚,高某的小孩患急性痢疾,高失約未去,趙獨自一人毀了其妻的容貌。趙某與高某構成共同犯罪
C 甲將其依法持有的獵槍寄存乙處,某日甲至乙處。對乙講明,要用該獵槍殺丙,請乙交還獵槍,甲遂持槍殺丙。甲乙構成共同犯罪
D 張某、李某經共謀後於深夜蒙面攜帶管制刀具進入一狹窄街巷搶劫。張叫李把住街口,防止他人進來,自己深入街巷,持刀搶劫了一婦女現金3000元。張欲獨吞此款,對李講該婦女身上一分錢都沒有,李信以為真。張、李的行為屬於共同犯罪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根據以上定義,下列行為中,甲的行為屬於犯罪預備的是:
A.甲、乙、丙、丁四人預謀某晚去某超市盜竊,由甲提供一輛三輪車。屆時甲因害未去,由乙、丙、丁三人用甲提供的三輪車盜走超市的大批名貴手錶。
B.乙有仇,遂尋機報復。一天甲得知乙一人在家,便攜帶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
C.於某日攜帶匕首前往乙家,准備殺乙泄憤,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D.甲在樹叢中向仇人乙射擊,連開了兩槍未擊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饒,甲在能繼續開槍的情況下不再開槍

這兩道題是公務員考試的真題,當時給的答案是:
第一題D 【解析】由定義可知共同犯罪必須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在主觀上必須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客觀上有共同的犯罪行為。A項沒有共同的犯罪故意,B、C項沒有共同的犯罪行為。故答案為D。
第二題A 【解析】由定義可知犯罪預備的特徵是犯罪行為尚未實施。B、C、D項全為已經著手實施的犯罪,故可排除。而A項中的犯罪雖然也已經實施,但甲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准備的作用,並沒有參與犯罪的實施過程。由此可知正確答案為A。

但是從法律的角度講,這個答案有待商榷。
個人認為應該是:
第一題:BD
第二題:C
A項中四人構成共同犯罪,因乙、丙、丁三人構成犯罪既遂,甲不單獨成立其他犯罪形態,即甲與其他三人一起構成犯罪既遂;B項中,甲是因其意志以外的因素而中止了犯罪,所以構成犯罪未遂;C項中,甲中止犯罪的主要原因是「深感害怕」,而不是「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即「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並不足以阻止其繼續犯罪,所以,甲不構成犯罪未遂,而是構成犯罪預備,或者說是犯罪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D項中甲已實施了犯罪行為,構成犯罪過程中的犯罪中止。

『陸』 法律知識填空題

1、通過規范法律主體的權利義務及行為來實現調整社會關系 2、刑法的正確實施回 3、量刑 4、十答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 5、債權人提出的以給付一定數量的金錢、有價證券為標的的財產上的請求(債權請求權) 6、事件 7、不當 8、缺席判決 9、煙草製品

『柒』 法律知識競賽題(答案)

一、選擇題(請選擇一個正確答案填入括弧內)

1.我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於(B )年。

A、1949年B、1954年C、1950年D、1982年

2.( B)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刑法B、憲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A )。

A、人民B、中國共產黨

4.中華人民共和國(B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人民B、公民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B )尊嚴不受侵犯。

A、人身B、人格

6.《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於(C )正式施行的。

A、1991年1月1曰B、1991年9月4曰

C、1992年1月1曰D、1999年11月1曰

7.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運用(B )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A、武力B、法律

8.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B )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

A、贍養B、撫養

9.( A)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A、任何組織和個人B、學校

10.《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在(A )頒布的。

A、1986年B、1978年

11.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在(B ),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並應當設置明顯的未成年人禁止進入標志。

A、任何時候B、國家法定節假曰外

12.禁止在( C)附近開辦營業性歌舞廳,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

A、居民住宅區B、廠礦企業C、中小學校D、商業區

1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負有( A)責任。

A、直接B、間接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規定,要把青少年培養成(B )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A、 品德、智力、體質、美育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15.法律規定:父母、監護人必須保證適齡未成年人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如果未成年人自己不願意上學,(A )就違法了。

A、未成年人B、父母、監護人

二.判斷題(請在括弧內填入對或錯)

1.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 (√ )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

3.營業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有關主管部門和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 √)

4. 違反了校紀,但我沒有違反法律,學校對我沒有辦法進行處理,如果學校對我進行處理就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

6.《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都是規定保護未成年人權利的條款,是要求大人的,我們知道了也沒用。(× )

7.當」我」獨自在家時,要鎖好防盜門;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入夜開燈後要拉好窗簾;如果竊賊已進屋,沒有發現」我」時,要迅速躲好,伺機逃走求救。( √)

10. 我被人家搶過錢,所以我必須再從他人身上搶回來,這也是一種正當防衛的手段。( ×)

11.同學在公共場交談時,千萬不要將自己家地址、電話號碼等一些具體情況大聲說出來,更不要輕易把家裡的電話號友告訴陌生人。(√ )

12.李剛經常欺負我同學並把我同學打傷,同學讓我幫助解決,我才去打了李剛,這應該說是見義勇為。(× )

13.放學路上遇到有人攔劫,盡量不要與其發生正面沖突,可以先把錢物給他們,然後報告老師、家長。同學們上下學最好結伴一起走。(√ )

三、填空題(請將正確的答案填入括弧內)

1.父母不讓子女上學,是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監護人的義務有(監護義務)和( 撫養義務)兩項。

3.《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學校應當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 )。

4.為保護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有些公共場所禁止未成年人進入,例如(營業性舞廳)、(歌廳 )等場所。

5.每年6月26曰,是國際(禁毒)曰。

『捌』 事業單位考試法律常識題: 在我國刑法中,拘役的期限是( )。

【答案】C。解析:根據《刑法》第 42 條、第 64 條之規定,拘役的期限為 1 個月以上 6 個月以下,數罪並罰時不得超過 1 年。依據刑法典第 44 條之規定,拘役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 1 日折抵刑期 1 日。故本題正確答案為 C。

『玖』 法院、檢察院招錄法律基礎知識題型有哪些

第一大題是單項選擇題,第二大題是多項選擇題,可能還有不定項選擇題,最後是案例分析題.考試的內容以民法,刑法,經濟法,訴訟法為主.不是很難,但想得高分則不容易.《鄧小平法制理論與依法治國》部分(含答案)
一、判斷題
1.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
2.鄧小平同志一再強調:"法治是我們的目標"。╳
3.我們的民主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領導的人民民主制度。╳
4.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5.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6.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
7.民主法制代替個人專斷行政是現代化在政治領域的界碑。√
8.人民政協是國家立法組織。╳
9.鄧小平提出了中央立法與地方立法並舉的戰略。√
10.維護憲法、法律尊嚴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立法工作要堅持把調整政治活動的法律作為立法的重點。╳
12.改革最終能否成功決定於經濟體制改革。╳
13.遏制腐敗,監督是關鍵。√
14.堅持依法治國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
15.依法治國作為國家的基本方略是伴隨農業文明的興起而出現的。╳
16.社會主義法治的最基本價值原則是發展。╳
17.法律是具有內在聯系、協調統一的有機體。╳
18.中國最大的實際就是發展生產力。╳
19.憲法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
20.我國有權制定法律的是中共中央。╳
21.配套法律是指有一個法律頒布以後,還需要一個或一些與之相關的法律的頒布,才能具體實施。√
22.實施細則是指一個法律頒布以後,為了便於實施和具體操作,由國家行政機關和地方權力機關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對此作出詳細規定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23.我國數量最大的法律淵源是法律。╳
24.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制體系首先應當考慮的因素是立法權統一。╳
25.體現和維護人民民主就必須樹立法律的權威。√
26.黨的政策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和社會矛盾的調節器。╳
27.法治的特徵植根於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則。√
28.法治的核心部分是針對國家權力本身,要求權利監督與制約。╳
29.程序公正是指法院正確地依據法律規定的具體次序、方式和手續來處理案件。√
30.市場經濟是自主性的經濟,即承認和尊重市場主體的意志自主性。√
31.市場經濟要求統一開放的國內市場,也要求市場國際化。√
32.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精髓。╳
33.改革黨的領導體制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辦事的統一。√
34.精神文明分為思想道德方面和教育科學文化方面。√
35.精神文明是指為了滿足人的精神需要在精神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文明成果。√
36.社會主義法制的唯一要求是:違法必究。╳
二、選擇題
1.社會主義本質規定和必然要求是(A)。
A.民主法制 B.無產階級專政 C.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D.政治協商制度
2.發展民主政治,健全(C)直接關繫到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歷史命運與前途。
A.政策 B.習慣 C.法制 D.倫理
3.社會主義法制的根本出發點是確認和保障(C)
A.中國共產黨領導 B.公民義務履行 C.人民的民主權利 D.改革開放
4.社會主義法制要求的核心是(D)。
A.制定法律 B.公正審判 C.強化仲裁的作用 D.嚴格依法辦事
5.加強法制重點是進行(C)。
A.制裁 B.挽救 C.教育 D.改造
6.深化政府機構改革,以(A)為突破口。
A.精簡機構 B.高薪養廉 C.強化監督 D.重視服務
7.市場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徵在於它的經濟秩序是通過(B)來形成和維持的。
A.法制 B.法治 C.民主 D.道德
8.只有在(C)條件下,才產生了對法治的社會需求。
A.商品經濟 B.自然經濟 C.市場經濟 D.計劃經濟
9.在法治國家中,法律要實現其社會功能就要首先形成獨立合理的(B)。
A.主體設計 B.運行機制 C.社會保障 D.宏觀調控
10.軍事法規的制定機關是(C)。
A.全國人大 B.國務院 C.中央軍委 D.國防部
11.樹立法律的權威就必須首先樹立(A)權威。
A.憲法 B.法律 C.行政法規 D.部門規章
12.法治的功能在於(D)。
A.強化統治基礎 B.發展國民經濟 C.建設精神文明 D.保障公民的自由權利的
13.我國國家的權力屬於(B)。
A.公民 B.人民 C.國家主席 D.全國人大
14.市場的法律原型是(B)。
A.物權憑證 B.契約 C.侵權 D.親權
15.市場經濟的命脈是(D)。
A.政治統一 B.市場統一 C.社會保障完善 D.競爭
16.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A)
A.中國共產黨 B.政治協商會議 C.全國人大 D.人民
17.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是(B)。
A.社會主義法制 B.社會主義民主 C.人民民主專政 D.無產階級專政
18.黨的政策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C)
A.守法上 B.執法上 C.立法上 D.法律監督上
19.社會主義制度是(ABCD)等方面構成的統一體。
A.經濟 B.政治 C.法律 D.文化
20.黨的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應當有(ABC)
A.高度的民主 B.完備的法制 C.安定的社會環境 D.不斷增長的經濟的
21.社會主義的本質是:(ABCD)
A.解放生產力 B.發展生產力 C.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 D.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22.法律隊伍建設要求法律工作者有較高的(CD)。
A.經濟素質 B.道德素質 C.政治素質 D.法律業務素質
23.按照國家權力運作形態,國家可以分為(AB)。
A.人治國家 B.法治國家 C.民主國家 D.獨裁國家
24.自治法規分為(CD)。
A.法律 B.行政規章 C.自治條例 D.單行條例
25.司法公正包括(AB)。
A.實體公正 B.程序公正 C.證據公正 D.立法公正
26.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是(BD)。
A.公民委員會 B.居民委員會 C.鄉民委員會 D.村民委員會
27.法律對市場經濟的保障作用體現在(AB)。
A.利益保障 B.秩序保障 C.義務保障 D.社會保障
28.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就是要以培育(ABCD)公民為目標。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紀律
29.我國占統治地位的道德分為(CD)。
A.資產階級道德 B.地主階級道德 C.社會主義道德 D.共產主義道德
30.我國要發展面向(ABC)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A.現代化 B.世界 C.未來 D.傳統
31.法律與黨的政策的區別在於:(ABCD)。
A.制定的機關和程序 B.實施的方式和手段 C.表現形式與基本要求
D.調整社會關系的范圍和對人的效力的
32.法律是(ABC)黨的政策。
A.定型化 B.規范化 C.條文化 D.教條化
33.黨的政策可以分為:(ABD)。
A.總政策 B.基本政策 C.分政策 D.具體政策
34.黨的領導包括:(ABC)。
A.政治領導 B.思想領導 C.組織領導 D.經濟領導
35.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關系處理上堅持(ABCD)方針。
A.長期共存 B.互相監督 C.肝膽相照 D.榮辱與共
36.法律權威的特徵包括:(ABCD)。
A.法律的至高無上性 B.普遍實施性 C.本源性 D.崇高威望性
37.建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要考慮的因素有:(ABCD)
A.層次分明 B.體系完整 C.結構合理 D.規范協調
《中國刑事法律制度》部分
一、判斷題
1.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的和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2.沒收財產在判決指定的期限內一次或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分期繳納。╳
3.判處死緩的,在二年的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且有立功表現的,二年期滿後減為無期徒刑。╳
4.在執行期間,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二天,參加勞動的,應當酌量發給報酬。√
5.對於犯罪分子減刑,由執行機關向中級法院提出減刑建議書,人民法院應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
6.死緩是我國刑罰中主刑的一種。╳
7.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內如果未犯新罪,考驗期滿,視為原判刑罰已經執行完畢。╳
8.對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和累犯不適用緩刑。√
9.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比照共同犯罪論處。╳
10.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的區別在於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是否發生了預期的犯罪結果。╳
11.首要分子肯定是主犯,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12.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集體企業和人民團體管理、使用、運輸中的私人財產,以公共財產論。√
13.犯罪的追溯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14.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對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15.被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機關就近執行。√
16.假釋考驗期內沒有犯罪,就認為原判刑罰已執行完畢。√
17.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適用刑法的規定的,可以由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當地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特點及刑法的基本原則制定變通或補充的規定。╳
18.我國現行刑法是在1997年修訂的。√
19.減輕處罰是由司法機關根據刑法的規定,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20.犯罪後自首又有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
21.刑法是有關犯罪和刑事責任的法律。╳
22.只有犯罪結果發生在我國領域內才適用我國刑法。╳
23.刑法的屬人管轄是指外國人在外國對中國國家或中國公民犯罪,中國刑法有權管轄。√
24.刑法的保護管轄是指中國人在中國領域外犯刑法規定之罪,適用中國刑法。╳
25.我國刑法在溯及力問題上採用從舊原則。╳
26.我國刑法在溯及力問題上採用從新兼從輕原則。╳

[NextPage]

27.我國刑法在溯及力問題上採用從新原則。╳
28.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本質特徵。╳
29.應受刑罰懲罰性是犯罪的本質特徵。╳
30.犯罪的客體是犯罪行為直接作用的具體人和物。╳
31.危害行為、危害結果、犯罪方法、時間、地點是所有犯罪必備的構成要件。╳
32.犯罪構成的四個要件是犯罪主體、犯罪對象、犯罪客觀方面和犯罪主觀方面。╳
33.犯罪的直接客體是一切犯罪共同侵害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
34.犯罪主體只包括實施危害行為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自然人,不包括單位。╳
35.犯罪的對象在犯罪中必然會受到損害。╳
36.犯罪對象決定著犯罪的性質。╳
37.刑事責任能力是行為人構成犯罪並承擔刑事責任所必需的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38.單位可以成為所有犯罪的主體。╳
39.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的共同點為都預見到了危害結果發生的必然性。√
40.正當防衛在限度上不能超過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損害。√
41.緊急避險在限度上不能超過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損害。╳
42.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43.刑事責任能力中控制能力是基礎,辨認能力是關鍵。√
44.完全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是年滿18周歲。╳
45.故意分為疏忽大意的故意和過於自信的故意。╳
46.犯罪的著手前和著手後都可能發生未遂。╳
47.犯罪的預備只能發生在著手以後。╳
48.對於預備犯應當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49.對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50.共同犯罪既包括故意也包括過失。╳
51.刑法的三個原則是罪刑法定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和罪責自負反對株連原則。╳
52.審判時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
53.犯罪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54.犯罪主體的特殊身份,是影響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特定資格地位和狀態,刑法中對自然人和單位都有特殊身份規定。╳
55.正當防衛過當的,應當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56.緊急避險過當的,應當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57.犯罪的停止形態,既存在於直接故意也存在於間接故意犯罪中。╳
58.犯罪的停止形態既存在於故意也存在於過失犯罪之中。╳
59.對從犯應當比照主犯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60.對脅從犯應當比照從犯減輕或免除處罰。╳
61.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緩和死刑。╳
62.附加刑包括罰款、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
63.管制判決前先期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64.拘役判決前先期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65.管制是剝奪犯罪分子短期自由,就近關押並實行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66.管制的刑期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數罪並罰不能超過1年。╳
67.拘役的刑期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並罰不能超過3年。╳
68.附加刑只能獨立適用。╳
69.在我國刑罰是由政法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判處。╳
70.刑罰的適用機關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71.刑罰的適
用機關包括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
72.刑法的適用機關只包括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
73.判處死緩的犯罪分子,在緩期執行的2年期間,如果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執行死刑。√
74.剝奪政治權利期間,不享有擔任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的職務的權利。√
75.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可以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76.判處有期徒刑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從有期徒刑執行完畢或從假釋之日起計算,有期徒刑執行期間,享有部分政治權利。╳
77.一般緩刑的對象包括被判處管制、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78.假釋的對象包括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79.減刑由執行機關向中級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書,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審理。√
80.無期徒刑減刑後實際執行的刑期,不得少於20年。╳
81.一般累犯是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赦免後3年內再犯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犯罪分子。╳
82.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對象,但不是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客體。╳
83.相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是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
84.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是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
85.脅從犯是被脅迫和被誘騙參加犯罪的人。╳
86.對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期間,應當同工同酬。╳
87.被判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期間,未發生撤銷緩刑的法定事由,緩刑期滿,刑罰視為執行完畢。╳
88.刑罰執行期間發現有漏罪的,採用先減後並原則進行數罪並罰。╳
89.刑罰執行期間又犯新罪的,採用先並後減原則進行數罪並罰。╳
90.被判緩刑的犯罪分子,由所在單位或基層組織負責考察。╳
91.在受賄罪的客觀要件中,索取或收受賄賂都必須為他人謀利益。√
92.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是人民檢察院和紀檢監察部門。╳
93.在我國,經濟犯罪中提起公訴的機關包括人民檢察院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
94.紀檢監察部門有權批准或決定逮捕。╳
95.貪污賄賂犯罪由公安機關負責偵查,由人民檢察院提起訴訟。╳
96.律師在偵查階段可以為犯罪嫌疑人辯護。╳
97.傳喚和拘傳的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
98.取保候審的時間最長不能超過6個月。╳
99.監視居住的最長期限為12個月。╳
100.我國法院的組織體系包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101.對一審判決不服,被告人和檢察機關都可依法提起上訴。╳
102.對一審判決不服,只有被告人提起上訴的,二審法院可以加重原判的刑罰。╳
二、選擇題
1.我國刑法規定,對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A)。
A.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B.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C.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D.可以從輕或免除處罰
2.我國刑法對效力范圍的規定以(A)為基礎。
A.屬地原則 B.屬人原則 C.保護原則 D.普遍原則
3.犯罪未得逞是指(ACD)。
A.未完成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 B.未發生任何結果 C.未發生行為追求的結果 D.未達到犯罪目的的
4.管制適用於那些(BD)犯罪分子。
A.罪行不必關押 B.罪行較輕不需要關押 C.罪行不重,需要懲辦D.罪行較輕,但需要判處刑罰
5.我國刑法規定的時效是指(B)。
A.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期限 B.司法機關對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的
C.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期限 D.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的期限的
6.犯罪行為有連續或繼續狀態的,追溯時效的計算從(B)計算。
A.犯罪行為停止之日 B.犯罪終了之日 C.犯罪完成之日 D.危害結果產生之日
7.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同時被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B)。
A.免於執行 B.仍須執行 C.暫緩執行 D.可以執行
8.依照刑法的規定,故意犯罪(B)。
A.可以負刑事責任 B.應當負刑事責任 C. 刑法分則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D.必然負刑事責任
9.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經減刑後,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於(B)。
A.20年 B.10年 C.15年 D.15年以上20年以下
10.對預備犯比照既遂犯(B)。
A.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B.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C.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 D.應當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11.拘役的期限為(C)。
A.6個月以上1年以下 B.3個月以上2年以下 C.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 D.3個月以上1年以下
12.我國刑法第13條的"但書"中規定的"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應理解為(B)。
A.是犯罪不以犯罪論處 B.不構成犯罪 C.是犯罪不判處刑罰D.是縮小打擊面的特殊刑罰策略的
13.一切犯罪都必須具備的犯罪構成的客觀要件是(B)。
A.犯罪工具 B.危害行為 C.危害結果 D.犯罪手段
14.刑法規定,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對教唆犯(B)。
A.不以犯罪論 B.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C.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 D.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15.我國現行刑法是(D)。
A.79年刑法 B.79年刑法以及以後制定的單行刑法的
C.79年刑法以及以後的附屬刑事法規 D.97年修訂後的刑法的
16.犯罪分子被法院判處剝奪政治權利3年,執行機關是(B)。
A.人民法院 B.公安機關 C.人民檢察院 D.勞改機關
17.下列罪犯,依法應被剝奪政治權利的是(C)。
A.故意犯罪的罪犯 B.故意犯罪的主犯的
C.危害國家安全及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罪犯 D.嚴重的經濟犯罪的罪犯的
18.教唆不滿(C)人犯罪,應當從重處罰。
A.14周歲 B.16周歲 C.18周歲 D.20周歲
19.數罪並罰中的"限制加重"是指(D)。
A.重刑吸收輕刑 B.將所犯數罪分別宣告的刑罰合並執行的
C.以數罪中最重的刑罰為基礎,再加重一定的刑罰作為執行的刑罰的
D.一行為觸犯數個罪名在總和刑以下處罰
20.拘役的緩刑考驗期為(B)。
A.原判刑期以上,3年以下不得少於1個月 B.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於2個月
C.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於2個月 D.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於6個月
21.不屬於犯罪客體種類的是(C)。
A.直接客體 B.同類客體 C.間接客體 D.一般客體
22.刑法規定,下列人員不適用死刑(CD)。
A.審判時已滿16歲不滿18歲的人 B.犯罪時懷孕的婦女
C.審判時懷孕的婦女 D.羈押期間懷孕而審判時自然流產的婦女的
23.刑法上的減刑指(C)。
A.減輕處罰 B.對原判刑罰改判 C.減輕原判刑罰 D.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24.(C)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A.聾人 B.啞巴 C.盲人 D.14-18歲的人的

『拾』 刑法知識

搶劫罪

〔釋義〕

搶劫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立即奪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刑法條文〕

第二百六十三條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入戶搶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

(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

(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六)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

(七)持槍搶劫的;

(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第二百六十九條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二款攜帶凶器搶奪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八十九條聚眾「打砸槍」,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毀壞或者搶走公私財物的,除判令退賠外,對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七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相關法律、司法解釋和規定〕

《鐵路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在列車內,搶劫旅客財物,傷害旅客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從重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中刑事罰則若干問題的解釋》(1993.10.11法發〔1993〕28號)

如何認定和處理在列車內實施搶劫的犯罪行為?

《鐵路法》第六十五條規定:在列車內搶劫旅客財物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從重處罰」。

(一)在列車內搶劫旅客財物,是搶劫罪中一種嚴重的犯罪形式。具體認定時,應當根據刑法有關搶劫罪的規定,結合鐵路運輸的特殊性,綜合考慮。凡在列車內,對旅客使用暴力、脅迫手段,如以語言威脅、暴露或者暗示攜帶有凶器或者依仗人多勢眾,對被害人施加精神庄力等,強拿旅客財物或者以「借錢借物」的名義,索取財物的,以及對旅客實行強買強賣,侵犯旅客財產權益的,均應以搶劫罪論處。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依法查處盜竊、搶劫機動車案件的規定》(見「盜竊罪」法律依據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11.22法釋(2000)35號)

為依法懲處搶劫犯罪活動,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現就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第(一)項規定的「入戶搶劫」,是指為實施搶劫行為而進入他人生活的與外界相對隔離的住所,包括封閉的院落、牧民的帳篷、漁民作為家庭生活場所的漁船、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進行搶劫的行為。

對於入戶盜竊,因被發現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入戶搶劫。

第二條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第(二)項規定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既包括在從事旅客運輸的各種公共汽車,大、中型計程車,火車,船隻,飛機等正在運營中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上對旅客、司售、乘客人員實施的搶劫,也包括對運行途中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攔截後,對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員實施的搶劫。

第三條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是指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經營資金、有價證券和客戶的資金等。

搶劫正在使用中的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運鈔車的,視為「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

第四條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第(四)項規定的「搶劫數額巨大」的認定標准,參照各地確定的盜竊罪數額巨大的認定標准執行。

第五條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第(七)項規定的「持槍搶劫」,是指行為人使用槍支或者向被害人顯示持有、佩帶的槍支進行搶劫的行為。「槍支」的概念和范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的規定。

第六條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攜帶凶器搶奪」,是指行為人隨身攜帶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進行搶奪或者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其他器械進行搶奪的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2005年6月8日 法發[2005]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現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印發,供參照執行。執行中有什麼問題,請及時報告我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搶劫、搶奪是多發性的侵犯財產犯罪。1997年刑法修訂後,為了更好地指導審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先後發布了《關於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搶劫解釋》)和《關於審理搶奪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搶奪解釋》)。但是,搶劫、搶奪犯罪案件的情況比較復雜,各地法院在審判過程中仍然遇到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為准確、統一適用法律,現對審理搶劫、搶奪犯罪案件中較為突出的幾個法律適用問題,提出意見如下:

一、關於「入戶搶劫」的認定
根據《搶劫解釋》第一條規定,認定「入戶搶劫」時,應當注意以下三個問題:一是「戶」的范圍。「戶」在這里是指住所,其特徵表現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與外界相對隔離兩個方面,前者為功能特徵,後者為場所特徵。一般情況下,集體宿舍、旅店賓館、臨時搭建工棚等不應認定為「戶」,但在特定情況下,如果確實具有上述兩個特徵的,也可以認定為「戶」。二是「入戶」目的的非法性。進入他人住所須以實施搶劫等犯罪為目的。搶劫行為雖然發生在戶內,但行為人不以實施搶劫等犯罪為目的進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戶內臨時起意實施搶劫的,不屬於「入戶搶劫」。三是暴力或者暴力脅迫行為必須發生在戶內。入戶實施盜竊被發現,行為人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脅迫行為發生在戶內,可以認定為「入戶搶劫」;如果發生在戶外,不能認定為「入戶搶劫」。

二、關於「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認定
公共交通工具承載的旅客具有不特定多數人的特點。根據《搶劫解釋》第二條規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主要是指在從事旅客運輸的各種公共汽車、大、中型計程車、火車、船隻、飛機等正在運營中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上對旅客、司售、乘務人員實施的搶劫。在未運營中的大、中型公共交通工具上針對司售、乘務人員搶劫的,或者在小型計程車上搶劫的,不屬於「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

三、關於「多次搶劫」的認定

熱點內容
法治思維解決信訪問題 發布:2025-01-25 08:48:09 瀏覽:232
法學專業的職業規劃 發布:2025-01-25 08:45:53 瀏覽:812
依法治國六項任務 發布:2025-01-25 08:23:41 瀏覽:554
法官被判法官 發布:2025-01-25 08:11:33 瀏覽:506
農村拆遷補償條例 發布:2025-01-25 08:11:25 瀏覽:543
司法行政法律全覆蓋圖版 發布:2025-01-25 07:43:53 瀏覽:158
2013合同法司考解析 發布:2025-01-25 07:42:04 瀏覽:4
定陶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5 07:39:18 瀏覽:826
航海條例影響 發布:2025-01-25 06:42:59 瀏覽:151
社區兩委班子法律知識培訓 發布:2025-01-25 06:19:44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