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惡意信訪的法律責任

惡意信訪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6-14 18:51:48

❶ 信訪人捏造事實誣告他人要承擔什麼責任

我國《信訪條例》第48條規定:「信訪人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信訪人捏造他人犯罪事實和違反治安管理的事實,向國家機關和有關單位告發,企圖利用行政、司法機關誣告陷害他人,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不僅會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甚至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因此,對捏造事實誣告他人的信訪人,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置。

❷ 國家對惡意專業上訪戶有什麼管理條例

違反《信訪條例》第十六條、第十八條規定,越級走訪,或者多人就同一信訪事項到信訪接待場所走訪,拒不按照《信訪條例》第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推選代表,經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規定的, 以擾亂單位秩序、聚眾擾亂單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違反《信訪條例》第十四條、 第十五條、第三十四條和第三十五條規定,拒不通過法定途徑提出投訴請求,不依照法定程序請求信訪事項復查、復核,或者信訪訴求已經依法解決,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在信訪接待場所多次纏訪,經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❸ 信訪舉報不實承擔什麼後果

法律分析
1、如果不是故意捏造事實或者偽造證據,不會構成犯罪,也就不存在負法律責任的問題。
2、舉報人是否會承擔法律責任,要認定是否是惡意舉報。如不是,則不需要負法律責任。如果是惡意舉報,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只要不是有意誣告,舉報的人事錯誤或者不準確,會被告知舉報人舉報錯誤或不準確,不會有處罰。
法律依據
《人民檢察院舉報工作規定》 第七十二條 經查證舉報失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並且被舉報人提出澄清要求或者雖未提出澄清要求,但該院認為有必要予以澄清的,在徵求被舉報人同意後,應當報請檢察長批准,由偵查部門以適當方式澄清事實:
(一)造成較大社會影響的。
(二)因舉報失實影響被舉報人正常工作、生產、生活的。

❹ 什麼是惡意信訪

法律分析:惡意信訪是指信訪人不按規定提出訴求,採取蓄意的、過激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限制或禁止的方式,以集訪、鬧訪、纏訪、越級形態出現的影響黨政機關辦公秩序、擾亂社會治安秩序、惡化地區建設發展環境、妨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行為。信訪人如果有惡意信訪的情形,信訪機關可以會同公安機關對信訪人員進行處理。

法律依據:《信訪條例》

第十九條 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第二十條 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❺ 惡意登記信訪適用的法律依據

到國家信訪局惡意登記、以訪施壓,嚴重擾亂了國家機關工作正常秩序。維護合法權益、解決矛盾糾紛,必須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和渠道進行,廣大群眾要依法、逐級、理性表達訴求,維護正常的信訪秩序和社會秩序。信訪,是指公民個人或群體以書信、電子郵件、走訪、電話、傳真、簡訊等多種參與形式與國家的政黨、政府、社團、人大、司法、政協、社區、企事業單位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或人員接觸,以反映情況,表達自身意見,請求解決問題,有關信訪工作機構或人員採用一定的方式進行處理的一種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
第一百一十一條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❻ 無理取鬧的信訪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依據信訪條例的規定,信訪人如果有惡意信訪的情形,如捏造、歪曲事實;暴力信訪等的行為,信訪機關可以會同公安機關對信訪人員進行處理。另外,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到有關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第十九條 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❼ 非法信訪怎樣處罰及處罰依據

法律分析:(一)對於初次實施違法行為且違法行為輕微的,行為人經教育能夠端正認識,明確表示不再違法上訪並具結悔過的,可以依法從輕、減輕或免予處罰。對於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之規定,依法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對經警告、訓誡或者制止,繼續或者再次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堅決依法打擊處理。(二)對於信訪事項已經依法終結,或已簽訂息訪協議並實際接受相應補償救助,仍就同一信訪事項進行信訪並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曾因違法信訪行為被行政拘留2次以上或判處刑罰後屢教不改,繼續在信訪活動中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組織、指揮、串聯、煽動、資助違法信訪活動的組織者和骨幹分子,應依法嚴懲。

法律依據:《信訪條例》

第二十二條 信訪人按照本條例規定直接向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以外的行政機關提出的信訪事項,有關行政機關應當予以登記;對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並屬於本機關法定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應當受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對不屬於本機關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向有權的機關提出。有關行政機關收到信訪事項後,能夠當場答復是否受理的,應當當場書面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書面告知信訪人。但是,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不清的除外。有關行政機關應當相互通報信訪事項的受理情況。

第二十八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理信訪事項,應當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宣傳法制、教育疏導,及時妥善處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第二十九條 信訪人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有利於行政機關改進工作、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認真研究論證並積極採納。

第三十條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信訪事項或者信訪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三十一條 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信訪事項,應當聽取信訪人陳述事實和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信訪人、有關組織和人員說明情況;需要進一步核實有關情況的,可以向其他組織和人員調查。對重大、復雜、疑難的信訪事項,可以舉行聽證。聽證應當公開舉行,通過質詢、辯論、評議、合議等方式,查明事實,分清責任。聽證范圍、主持人、參加人、程序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二條 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經調查核實,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規定,分別作出以下處理,並書面答復信訪人:(一)請求事實清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予以支持;(二)請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據的,應當對信訪人做好解釋工作;(三)請求缺乏事實根據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不予支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照前款第(一)項規定作出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應當督促有關機關或者單位執行。

❽ 信訪人捏造事實誣告他人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信訪人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信訪人捏造他人犯罪事實和違反治安管理的事實,向國家機關和有關單位告發,企圖利用行政、司法機關誣告陷害他人,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不僅會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甚至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因此,對捏造事實誣告他人的信訪人,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置。

法律依據:《信訪條例》 第四十八條 信訪人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❾ 非法上訪處罰條例怎麼規定的

非法上訪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違反集會遊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必要的現場處置措施、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根據《信訪條例》第十八條: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到有關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多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訪事項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第二十條: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熱點內容
定陶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5 07:39:18 瀏覽:826
航海條例影響 發布:2025-01-25 06:42:59 瀏覽:151
社區兩委班子法律知識培訓 發布:2025-01-25 06:19:44 瀏覽:673
民法自救行為 發布:2025-01-25 06:19:06 瀏覽:366
誅六族刑法 發布:2025-01-25 05:56:49 瀏覽:521
第五版國際商法翻譯 發布:2025-01-25 05:40:12 瀏覽:599
復旦大學法律碩士好考嗎 發布:2025-01-25 05:23:18 瀏覽:244
額頭的閉合性粉刺應該用啥防法治療 發布:2025-01-25 05:05:41 瀏覽:605
名詞解釋立法機關 發布:2025-01-25 04:38:00 瀏覽:721
勞動法司法考試真題2012 發布:2025-01-25 04:37:48 瀏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