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執法法律效力
⑴ 行政執法行為具有法律效力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1)主體合法。採取行政執法行為的國家行政機關,其產生、存在及其職權,必須回有法律根據。(2)不超越許可權答。行政主體及其行政執法人員必須在其特定的許可權范圍內採取行政執法行為,越權行為其後果不具備法律效力。
(3)內容合法。行政執法行為是針對具體對象的,其行為目的、對象、范圍等,都要合法,確定要適當。
(4)程序合法。即行政執法行為必須依照法定程序作出。
⑵ 違法的行政行為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行政處罰經確認是違法的,對違法的行政處罰撤銷後,行政處罰是無效的,受害人因違法的行政處罰造成損失的,可以申請國家賠償。違法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實施的行為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侵害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而尚未構成犯罪的有過錯的行為,如濫用職權、適法錯誤、程序違法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
⑶ 簡述行政執法的生效要件
生效要件是指已經成立的合同,只有具備法律規定的條件才能夠發生法律效力。這些條件,也就是合同有效的條件,是判斷合同是否具備法律效力的標准。
成立要件是指構成民事法律行為所必要的要件,亦稱構成要件,包括一般與具體兩種。一般成立要件是指為構成所有的民事法律行為而需要普遍具備的條件。
生效要件和成立要件區別:
1、合同成立與生效的要件合同的成立,是指當事人經由要約、承諾,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合意,即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建立合同關系,表明合同訂立過程的完結。
2、合同法第25條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同時合同法第26條、第32條、第33條分別規定了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對方當事人簽字蓋章和當事人簽訂確認書等承諾生效的具體方式,而無論何種方式,其核心都是當事人意思表示的一致。
(3)行政執法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法律行為的設立和效力存在以下差異:
其一是它們發生在不同的時間。法律行為的成立和生效的時間依次劃分。只有已確立的法律行為才能生效。因此,從理論上講,即使在法律行為的設立與生效同時發生的情況下,法律行為的設立與生效也具有時間順序。在附條件、期限等特殊法律行為中,其設立與生效的時間差是明顯的。
二是價值取向不同。法律行為成立的問題是私法的主題的意圖表達是否符合意圖表達的元素,和它的本質是一個事實判斷,而法律行為的效力是一種效能評估建立了法律行為的法律和價值判斷。
它是法律根據維護社會總體秩序和促進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作出的一種價值判斷。已經確立的法律行為符合法律行為的生效條件的,該法律行為有效;否則,為無效或效力有待確定。但是,由於不同國家對法律行為效力的價值判斷內容不同,法律行為的效力、待決效力和無效的內容也不同。
即使內容相同的法律行為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德國民法和我國法律以欺詐手段誘使對方向有限行為能力人簽訂合同,則該合同因未成年人採取欺詐手段而被宣告無效。但與我國台灣地區、法國、日本民法規定不同。
在這些國家或地區,有限行為能力人以欺詐手段簽訂合同,並不因合同主體一方是有限行為能力人而無效。這與這些國家或地區對未成年人保護程度的價值取向不同。
第三,它在私法自治中具有不同的功能。法律行為的確立是對私法自治基本含義表達內容的補充,還是對私法自治含義表達內容的完整提供。如果缺乏法律行為的要素,那麼就沒有辦法糾正法律行為的內容。不完全意義無效或有效性可疑的結果。
在實踐中,會出現大量無效的法律行為。從私法自治的功能來看,法律行為的效力是由法律來補充的,從而使私法自治的秩序得以順利進行。
第四,從合同的角度解釋,法律行為的成立是一個事實判斷,因為這是事實,這一事實沒有一方可以糾正,法院維護當事人的利益,滿足正常交易當事人的需要,在尊重當事人的意願的前提條件是可以糾正的。
然而,由於法律行為的有效性是一個評估的有效性的黨派的表達將由國家法律,法院不能正確根據其職權,而且當事人只能使的表達是否撤銷和批准范圍內現有的法律規定。
⑷ 行政執法的合法性的界定及其要素分析
界定: 行政執法應由有執法權的行政主體(主要是享有該執法權的行政機關,同時也包括法律、法規賦予該執法權的組織和個人)作出,而且該執法機關應有明確的管轄權,這種管轄權不但應有法律、法規的依據或授權的文件依據,而且行政機關應以明示或默示方式告知行政相對人,使行政相對人確信對其作出行政處理決定的組織或個人是代表國家行使該項執法權的。如果沒有任何程序和方式表明該行政主體享有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權力的資格,程序上應認定是違法的。因為享有執法權和具體管轄權,是行政權適用至具體人或具體事件的前提,也是整個行政執法程序的起始。
要素分析:
1,行政執法應確保公正性
所謂公正,就其詞義是指公平正義,不偏不倚,它要求對同一類型、輕重的水事違法行為,不論行為人是誰,應作出同樣的處理,不同情況不同處罰,不能畸輕畸重。行政執法人員應將行政違法行為性質、影響、危害後果的考慮放在首位,把外部環境對執法的干擾降到最低程度,依法獨立行使行政執法權,秉公辦事,公正裁決,既要維護正常的行政秩序,打擊行政違法行為,又要切實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贏得行政執法相對人的信賴與支持,樹立行政執法隊伍的良好形象,充分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神聖與尊嚴。
2,受理案件是准確。
受理立案準是前提。受理案件時,行政執法人員要通過初步調查對案件的性質予以認定,對非本職權管轄范圍的案件應及時移交有管轄權部門調查處理,對觸犯刑律的案件應及時移交公安、司法機關查處,對於有法定免責情節的不予追究法律責任。對於認為有違反法律法規的事實,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符合法律追究時效,且在職權管轄許可權內的違法案件要及時立案調查。
3,行政執法應當合法性
合法與否是衡量行政執法行為是否有效的主要標准,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是行政執法機關及其自身應當合法,即行政執法機關應當是依法成立並享有法律法規賦予執法權的行政機關,其對違法案件的受理應當有管轄權,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權利不得超越法律的授權或在沒有法律授權的情況下實施具體行政行為;二是程序應當合法,行政執法人員要特別注意實體與程序的平衡問題,轉化 「重實體、輕程序」不按法定程序辦事的觀念,行政執法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應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期限辦理;三是法律依據應當合法,應以現行有效的法律法規為依據,凡是與上位法相抵觸的下位法都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四是程序應當合法,防止因程序不合法導致行政處罰失去法律效力。總之,合法性要求行政執法人員必須認真履行好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按照法律規定,依照法定程序,在法定許可權內對行政違法行為進行處理,真正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⑸ 行政執法文書沒有成文時間有法律效力嗎
強制執行決定應當以書面形式作出,並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強制執行的理由和依據;
(三)強制執行的方式和時間;
(四)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五)行政機關的名稱、印章和日期。
並沒有規定沒有製作時間的執法文書無效,根據法理,這種情況應當是有效的。
⑹ 行政處罰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處罰沒有依據或者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處罰無效。行政處罰無效是指行政執法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因具有明顯瑕疵或具備法定無效條件,而不發生法律效力的情形。對於無效行政行為,任何人或任何機關在原則上都不受其拘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八條:行政處罰沒有依據或者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處罰無效。違反法定程序構成重大且明顯違法的,行政處罰無效。
⑺ 行政處罰無效的情況有哪些
行政處罰無效的法定情形: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沒有依據的;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或者行政處罰決定違反法定程序構成重大且明顯違法的。行政處罰無效是指行政執法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因具有明顯瑕疵或具備法定無效條件,而不發生法律效力的情形。對於無效行政行為,任何人或任何機關在原則上都不受其拘束。我國各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代表著國家形象的,行政機關固然有對我國公民進行監督的權利,甚至是依法做出某一種特殊的行政處罰,但是行政處罰同時又受到我國行政訴訟法的約束。為了約束行政處罰,行政訴訟法當中規定了行政處罰的不成立和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一)主要證據不足的;
(二)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職權的;
(五)濫用職權的;
(六)明顯不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