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什麼樣的協議不負法律責任

什麼樣的協議不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6-15 19:50:12

㈠ 是不是只要雙方沒有簽訂合同,就不須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不是的,因為我國我國法律規定了締約過失責任。我國法律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締約過失責任指因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因違背誠實信用原則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賠償責任。根據自願原則,當事人可以自由決定是否訂合同,與誰訂合同,訂什麼樣的合同。為訂立合同與他人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一般不承擔責任。但是,當事人進行合同的談判,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給對方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1.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所謂假借」就是根本沒有與對方訂立合同的目的,與對方進行談判只是個借口,目的是損害對方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惡意地與對方進行合同談判。如通則舉的一個例子:甲知道乙有轉讓餐館的意圖,甲並不想購買該餐館,但為了阻止乙將餐館賣給競爭對手丙,卻假意與乙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當丙買了另一家餐館後,甲中斷了談判。後來乙以比丙出價更低的價格將餐館轉讓了。2.在訂立合同中隱瞞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合同無效原因存在的一方沒有將其通知另一方,則該方要為此就對方在合同有效期內基於依賴、沒有過錯而遭受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3.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當事人按照誠實信用的原則進行談判,有談成的,有談不成的,都不足為奇,中途停止談判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當事人違背誠實信用的原則終止談判,就是不正常的,如果損害對方當事人的利益則要承擔締約過失的責任,賠償損失。比如,甲向乙保證,如果乙努力取得經驗並准備投資15萬美元,則向乙授予專營許可。此後的兩年間,乙為訂立該合同做了大量工作,且一直深信將會得到甲的專營許可。當訂立協議的一切准備工作就緒時,甲通知乙必須投資更多的金額。乙拒絕了這種要求,同時乙有權要求甲補償其為准備訂立合同所發生的費用。負有締約過失責任的當事人,應當賠償受損害的當事人。賠償應當以受損害的當事人的損失為限。這個損失包括直接利益的減少,如談判中發生的費用,還應當包括受損害的當事人因此失去的與第三人訂立合同的機會的損失。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五百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㈡ 什麼樣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益

簽訂合同或協議的當事人需是雙方或多方,而不能是單方所為,經過平等、自願協商而訂立;簽訂的主體是有資格的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自然人、法人等),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的內容能夠正確認識,可自由支配自己的行為,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簽訂相關合同、協議。
法律分析
訂立合同的當事人有合法資格
自然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其中,個體工商戶必須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取得營業執照,並在核准登記的業務范圍內訂立合同。法人應當具備國家法律規定的法人條件,並依法取得法人資格。其中企業法人必須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取得營業執照,並在核准登記的業務范圍內訂立合同。法定代表人是法人單位的合法代表人,全權代表法人對外訂立合同。法定代表人簽訂合同時,應當出示身份證明以及法人營業執照或法人項目證明。其他組織(非法人組織,包括法人的分支機構、個人獨資企業及合夥企業等),也必須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或其他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取得合法資格。這些組織的負責人依法代表本單位對外簽訂合同。代理人代訂合同,必須事先取得委託人的授權委託書,並在授權范圍內以委託人的名義簽訂,才對委託人直接產生權利和義務。理論上,認定代理人有無簽訂合同代理資格的唯一依據是授權委託書(委託證明),但實踐中注重足以證明其代理資格的書面憑證,如介紹信、蓋有合同專用章或公章的空白合同等。不過,介紹信的基本功能是證明一種關系,起一定的介紹和證明作用,是人們交往的媒介,並不完全具備代理證書的性質、特點和內容,容易為他人利用進行經濟詐騙活動。
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沒有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的利益以及社會公共利益
意思表示是當事人將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願表現於外部的行為。意思表示應當是當事人自主、自由、自願地表達的真實意思。只有當事人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對合同的內容表達了其真實的意思,合同才受法律保護。因此,通過欺詐、脅迫等手段迫使對方當事人進行不真實的意思表示而訂立的合同,或者當事人雙方惡意串通、利用合同規避法律和行政法規的適用,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而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的利益以及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均無法律效力
合同的內容、形式和訂立程序不違法(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如法律、法規明令禁止從事的活動),法律、法規規定必須採用特定形式或必須經過公證、鑒證或批准、登記後才能生效的合同,必須符合特定的形式或履行特定程序才能生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㈢ 不負還債法律責任的協議書怎麼寫

不負法律責任協議書,書寫時可以參照以下內容:
第一,雙方當事人基本信息情況;
第二,雙方之間的約定內容。該部分為主要內容,應該寫清楚雙方之間合作的是由,免責條款等;
第三,雙方簽字確認,並註明日期。

㈣ 軟體服務協議是免責聲明嗎,就不負法律責任嗎

這種網上的免責聲明是無效的。

不管他說自己是智障或是聯系原作者都沒用,是無效的聲明。

「先授權、後使用」這是著作權法基本的原則,所以一切未經授權的刊載理論上都是侵權的,無論聲明與否。

很多人在使用網路資源時,常常認為,從網路上可以自由下載的東西就是免費的,可以任意使用。

事實上,此類「來自互聯網」式的免責聲明在法律上毫無意義。

這是因為,《著作權法》上的「表明作品來源」,並非使用者獲取他人作品的大致環境和場所,而是要表明作品與原創作者的淵源,即不能侵犯作品的署名權。

因此,在網路上使用他人影視作品及其字幕等構成作品的資源時,要標明相關作品名稱、作者姓名等基本信息,不能任意侵犯作者的署名權和其他合法權益。

(4)什麼樣的協議不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於(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根據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次修正)於(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獲得通過)。

2012年3月31日,國家版權局在官方網站公布了《著作權法》修改草案,並徵求公眾意見。侵犯著作權的賠償標准從原來的50萬元上限提高到100萬元,並明確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功能。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㈤ 什麼樣的合同或者協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一般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也是就是具有法律效力。具體要符合以下條件:

簽定合同或協議的當事人需是雙方或多方,而不能是單方所為,經過平等、自願協商而訂立;

簽訂的主體是有資格的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自然人、法人等),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的內容能夠正確認識,可自由支配自己的行為,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簽訂相關合同、協議;

簽定的合同、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的強行性效力性法律規定(如,不得違反公序良俗,說白了就是公共道德秩序)。

合同或協議內容不損害國有、社會公共利益或第三人合法利益。

(5)什麼樣的協議不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合同是當事人或當事雙方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廣義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門中確定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狹義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

還有最狹義合同僅指民事合同中的債權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5條: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合同(Contract),又稱為契約、協議,是平等的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作為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是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產物,是兩個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協議。

只有當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國家法律約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從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國家法律約束力 。

㈥ 退休股東要簽什麼協議才對原公司不用負法律責任

股東對公司承擔責任,也就是股東的權利和義務是根據公司章程確定的,股東是投資人,對公司的債權債務依法是需要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的。所以不管股東是否退休,只要還是股東,對公司的經營都需要承擔責任。只有轉讓股份,不再是股東,才不會對公司承擔法律責任。

㈦ 不追究法律責任的協議有效嗎

法律分析:民法典規定,簽訂不追究刑事責任承諾書時,如果當事人有民事行為能力、當事人自願簽訂、承諾書不法律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的,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七十六條 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

㈧ 撕毀協議書要負法律責任嗎

1.如果有合法有效的合同違約條款的約定,那麼按照合同約定執行,由違約方賠償給守約方。
2.如果合同沒有相關的違約責任約定的,那麼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執行。
3.如果既沒有合同約定也沒有法律規定的,那麼雙方自行協商。
4.如果既沒有合同約定也沒有法律規定的並且雙方協商不一致的,守約方可以向當地法院起訴違約方要求相關賠償,由法院審理判決,按照法院判決執行。

㈨ 不承擔責任後果協議要怎麼寫

不負法律責任協議書,書寫時可以參照以下內容:第一,雙方當事人基本信息情況;第二,雙方之間的約定內容。該部分為主要內容,應該寫清楚雙方之間合作的是由,免責條款等;第三,雙方簽字確認,並註明日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生效)

熱點內容
於輝律師 發布:2025-01-24 21:10:38 瀏覽:876
勞動法章節試題 發布:2025-01-24 20:38:26 瀏覽:976
上海市城鄉規劃條例解讀 發布:2025-01-24 20:19:21 瀏覽:133
民法基本原則是 發布:2025-01-24 19:42:19 瀏覽:258
人大法律碩士歷年分數線 發布:2025-01-24 19:35:22 瀏覽:685
民法涵蓋 發布:2025-01-24 19:34:44 瀏覽:656
大學作文道德 發布:2025-01-24 19:24:28 瀏覽:433
刑事訴訟法證人強制 發布:2025-01-24 19:13:28 瀏覽:839
最新四川省消防條例 發布:2025-01-24 17:15:06 瀏覽:44
民用航空飛行條例 發布:2025-01-24 17:15:01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