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責任是法律依據

責任是法律依據

發布時間: 2020-12-16 16:12:09

1. 有賠償責任么 法律依據是什麼

屬於口頭要約。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去判定。口頭要約,就是口頭發出專的要約, 口頭要約一屬經作出就能立馬為受要約人所了解。即要約一經作出,即視為到達。因此口頭要約作出時間即為要約的生效時間。如果受要約人承諾,合同即成立。當然如果口頭要約發出後,沒有人承諾,那合同就未成立。雖然當事人雙方的口頭約定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如果其中一方對該口頭約定予以否認並不履行相應的義務,那麼就需要另一方提供證據來證明該口頭約定的存在,否則空口無憑,很難讓法律對此約定予以認定。所以,你得舉證對方有過這一承諾,才能讓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2. 連帶責任的法律依據

你的問題是說問一下連帶責任的法律依據,對於這個問題一般說連帶說明你是和對方肯定是與這個糾紛都有關系,否則也談不上連帶責任。

3. 由誰承擔責任,法律依據是什麼

樓上法條引用沒錯,但本題情形不涉及勞務派遣,應該由乙公司承擔責任。

並:本題中責任是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依何種理由主張權利由丙公司自行決定。

4. 公證處可否負連帶責任.法律依據是什麼

民事活動中,如果由於公證處的過錯造成當事人損失的,公證處應當承擔民事賠償內責任。
法律依據:容
1、《公證法》第四十三條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因過錯給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由公證機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與公證機構因賠償發生爭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公證法》第六條公證機構是依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明機構。

5. 損害賠償責任構成的法律依據

《民法通則》規定復,因產品質量不制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產品質量法規定因產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

6. 什麼叫連帶責任法律依據是什麼

連帶責任,就是在責任一方清償不了的情況下,由另一方承擔清償責任。法律依據: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 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侵權責任人法> 第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條 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一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三條 法律規定承擔連帶責任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第十四條 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擔保法> 第十八條 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第十九條 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7. 定責任法律依據是什麼

對於超過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限額的賠償部分,由交通事故當事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江蘇省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五十二條的對定,按照下列方式承擔賠償責任:
(一)對於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除經過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情形以外,一般可根據公安機關交通部門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來確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賠償責任,並參照下列比例承擔:
1、負全部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
2、負主要責任的,承擔70%的賠償責任;
3、負同等責任的,承擔50%的賠償責任;
4、負次要責任的,承擔30%的賠償責任;
5、無責任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6、屬於交通以外事故、各方均無責任的,應根據《民法通則》和《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規定,視具體情形確定雙方的賠償責任;
7、屬於不能認定事故責任的,雙方各承擔50%的賠償責任。
(二)對於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方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應當按照下列比例減輕機動車方的賠償責任:
1、非機動車、行人負事故全部責任的,減輕80%至90%;
2、非機動車、行人負事故主要責任的,減輕60%至70%;
3、非機動車、行人負事故同等責任的,減輕30%至40%;
4、非機動車、行人負事故次要責任的,減輕20%至30%。屬於交通以外事故、各方均無責任的或不能認定事故責任的,由機動車方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的三種命名方式 發布:2024-09-20 00:30:30 瀏覽:521
2016合同法pdf 發布:2024-09-19 22:42:11 瀏覽:606
建發集團法律顧問年薪 發布:2024-09-19 22:24:40 瀏覽:409
反對永居條例 發布:2024-09-19 21:41:27 瀏覽:602
民法315 發布:2024-09-19 21:33:56 瀏覽:483
刑法的根基與哲學 發布:2024-09-19 20:59:19 瀏覽:462
潮州基層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4-09-19 20:45:47 瀏覽:552
蘋果售後條例 發布:2024-09-19 19:51:38 瀏覽:510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是什麼 發布:2024-09-19 19:15:50 瀏覽:488
不能成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事 發布:2024-09-19 16:35:44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