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課堂滲透法律知識
1.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生物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就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活動。現如今的中學生是新世紀的一代,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任,他們的健康成長,將直接關繫到未來的人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中學生物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生物學是反映生命的發生、發展、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當然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主渠道,我認為要在生物學科中進行德育滲透,要從三個方面來入手。
一、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教學內容展開德育滲透
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德育教育是學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成分,但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並沒有現成的文字材料,這就容易造成教師忽略教學中的德育內容滲透。這時就需要教師在工作中,認真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貫穿於平時的整個教學過程中。
1、發掘教材中辯證統一的觀點
(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辯證統一
通過對《組成細胞的元素》的學習,學生理解了細胞都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由C、H、O、N等多種化學元素組成的,這些化學元素在無機界都能找到,這就體現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同時它們所含相同元素的含量又有很大區別,這又體現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異性。
2、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我們知道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因而孕育了極其豐富的物種和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但同時,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也面臨著來自不同方面的威脅。通過對這些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既為我國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而自豪,又增進了他們愛護環境、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意識,進而培養他們愛國主義的責任感。在課本中提到的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了兩系法雜交水稻,被譽為糧食生產上的一次「綠色革命」,面對已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曾說說:「外國人能做到達到,我們能做到,外國人不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要做到!」這些成果展現了我國科學家的智慧,及為世界科學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並且激勵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3、思想品德教育
國家頒布的某些法律條文與生物教學內容有密切關系。例如,《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環境保護法》、《婚姻法》,其中的某些條文可結合有關生物知識講解,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操,樹立遵紀守法的觀念。結合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知識的教學,可以進行正確對待友誼和愛情的教育。在生物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進行合作精神的教育。
4、科學精神、方法和態度的教育
結合生物科學史的教學,以及滲透科學家片斷事跡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勇於為科學獻身精神的教育。通過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事例,進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樹立生態學觀點,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這對提高公民素質有重要作用。講述科學家認識真理的過程,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生物學包涵了系統論的觀點,在教學中滲透系統的觀點,也是一種科學認識方法的教育。
二、引導探究,重點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隨著學生年齡和智商的增長,他們個人的自我教育能力,在他們自身品德的發展與提高上起的作用愈來愈大。教師只有注意培養與提高學生的這種能力,學生品德內部的矛盾才能轉化,德育才能進行的更順利,更有效。高中生物中有很多學生實驗,大多數都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所謂探究,就是首先要面對實際問題,然後實事求是,並大膽作出假設,按照既定的方向進行探索研究。這個過程有利於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不斷進取的科學精神,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德育素材,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不怕挫折、困難的探索精神。
生物學科具有多種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機會,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充分進行德育教育。
1、 野外實習和調查:要進行吃苦耐勞、團結友愛的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學生愛護莊稼、花草樹木,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操。利用自然美景來美化學生心靈,進行審美觀的教育。
2、參觀訪問:要教育學生樹立群眾觀點,虛心學習當地群眾的實踐經驗,學習他們的先進思想和優良品質,引導學生立志為家鄉的經濟發展獻身。
3、栽培飼養:要進行實踐觀點的教育和勞動教育。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頑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4、在「世界環境日」、「植樹節」等紀念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進行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的宣傳活動也是一種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
古人雲:「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書育人也並非一日之功。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堅持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循序漸進、逐漸滲透的原則,使學生在獲得生物學知識的同時,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達到智育、德育的雙重目的。
2. 在教學中如何滲透生物學科思想
-----聽《生物的進化》有感 今天聽了一節高三一輪復習課《生物的進化》,執教者是市優秀教師。本節內容有許多優點,例如對教材的處理、重難點的把握、敘述的嚴謹、線條的明晰、內容的巧妙處理等都表現出了教者有很高的水平。但這節課最突出的優點還在於課堂上滲透了生物學科的思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注重對生物學史的介紹。 在課堂開篇,首先介紹了特創論和進化論,進化論中又介紹了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學說,特別指出了拉馬克的缺陷;又介紹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和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從本節中,無論從年代還是從每一階段的思維的發展以及他們的優缺點,都作了一定的介紹,給學生一個系統的知識,讓學生對生物進化的研究歷程有一完整的系統的了解。 二、注重類比。 在課堂的處處都貫穿了類比的思想,對一些理論的比較:如用進廢退學說與自然選擇學說。也有對一些概念的比較:如物種與種群、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通過比較,讓學生理清一些內容的內涵和外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基本原理和概念。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一種方法,學會了在學習中要注意類比,通過比較學會鑒別,由鑒別來挖出其根本內涵,從而認清事物的本質。這一思維方式對學生走入社會也是非常適用的。 三、樹立唯物主義的辯證思想。 通過一個例題,已知AA:Aa=1:2,自由交配,求F1代的個體的基因型比例。再求F2代的基因型比例。讓學生利用基因平衡公式來解題,這本身很平常,但教者對此挖得很深,層層引入。如個體沒有被淘汰的含義是什麼?(沒有被選擇)這種狀況有無外來物種的遷入或遷出?(無)這種狀態是否是實際狀態?(假想)實際上是什麼情況?(基因頻率是不斷變化的,進化是永恆的、是絕對的,假想狀態是不存在的)。 通過一道例題,層層分析讓學生理解,只有尊重客觀實際,才是符合科學的。任何假想的或理想的,都是不符合科學的。有助於學生樹立了唯物(實)主義的觀點。 附:生物學科思想與生物科學素養 廣義的生物學科思想 蘊含二個層次的含義:一是能充分認識學習生物知識的意義,並自覺激發自己學習生物的興趣,二是能掌握學習生物科學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既掌握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觀察分析法、實驗分析法、因果推理法等基本學習方法,並能運用相應方法進行學習,又明確生物學科學習中的一些關鍵性思維原則和思維方法。三、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思想的方法:1.加強知識發生過程教學所謂知識發生過程,即指知識的形成過程。知識的形成過程即是科學家發現知識的過程。知識發生過程中,不乏假設→論證→結論的推理過程;不乏科學素質要求的體現;不乏學科研究方法的應用。例如新教材光合作用發現和過程的知識,從最早的普里斯特利發現植物可以更新空氣→薩克斯證明綠色葉片光合作用產生澱粉→恩吉爾曼證明氧是葉綠體釋放出來的,葉綠體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魯賓卡門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光合作用具體過程(重點)知識,科學知識由淺到深,由偏面到全面的發展規律;知識的發生過程充滿著挫折;知識的發現需要勇於探索和實踐,勇於創新;科學家發現知識時的智慧閃光;生物知識的實用性和深刻性無一不得到很好的凸現。生物學科作為一門研究生命的實驗性學科,除了具備和其它學科相似之處外,還具備著作為生命科學特有的特點。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注意知識發生過程的分析和研究,顯然將最大限度地盡快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生物學的方法。同時長期注重知識發生過程的啟發教學,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有利於培養學生頑強刻苦的學習品質。 了進一步的闡釋:生物科學素養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學領域中核心基礎內容掌握的情況,生物學的核心基礎內容至少包括以下5個方面: ◇學生能夠解釋發生在身邊的生物學現象; ◇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科學的世界觀,並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學生應掌握一系列的相關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學探究一般技能、比較、判斷、分析和推理等思維技能,以及創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維方式; ◇學生應在學習生物課程的過程中,形成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和習慣。 課程理念反映的是教育哲學領域的問題,涉及課程改革的根本。上述改革理念提出的課程知識體系的結構化,對科學、技術與社會關系的理解,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探究、操作、思維及自我發展等實踐能力的發展共四個方面的問題,就構成了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具體追求。
3.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學科滲透法制教育,首先應充分遵循學科教學的規律,根據學科的特點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時還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滲透方法,使學科教學與法制教育兩者處在一個相融的統一體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科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實效。
1、在生活中滲透。在法制內容滲透時,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法制,體現「法制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來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在學完課文《我家門前的小河》後,學生都對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愛,此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再聯系現實,看看現在周邊的河流沒有一條是清澈的,和二十幾年前完全不一樣,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裡的魚鮮美能吃,婦女在河裡洗衣服,現在河裡的魚已不能吃,就連河的顏色有時泛黑,發出怪味,這是為什麼?學生通過分析、通過討論、通過比較就會發出感嘆「保護環境多麼重要啊!」此時再適時介紹《環境保護法》,使學生了解世界各國都很重視這個問題,把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這樣聯系實際滲透法制知識,使學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自然認同。
2、在情境中滲透。創設優美的教學環境和藝術氛圍,使學生一進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氣氛中,可以將學生思想和情緒立即轉移到課堂教學濃郁的氛圍之中,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如: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畫《我是小小執法員》時,先把美術教室布置成一個小型法庭,讓牆上、黑板上、櫃子里掛滿或擺滿各種有關法制的繪畫、工藝、雕塑……另外在教室的後牆上方,貼上一些標語,創設濃厚的法制教育氛圍,使學生步入教室就能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教學時先讓學生觀摩模擬法庭庭審錄像,再放有關法律知識的小動畫,使學生產生小小執法員公正無私的表,在這種情境中,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激發了繪畫慾望,從而筆下畫出的線條,色塊再也不是無情之物,而是表達真摯情感的符號,達到情與畫完美結合。
3、在游戲中滲透。愛玩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時,就能主動進行學習。另外,學生在積極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加強了組織和紀律觀念,培養了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榮譽感。如在教學Oxford English2A中要求學生看到紅綠燈會說幾句簡單的命令,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動動手、剪一剪、畫一畫,每人准備紅、綠、黃三種指示燈,然後讓學生做游戲,請三人分別扮演指示燈、警察、行人,表演過馬路的情景,邊表演邊學習句型Red light. Stop ! Yellow light .Wait! Greenlight.Go!在熟練掌握這些句型的基礎上,進行拓展練習。教師將一些簡單的禁令標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轉、右轉、禁止停車等標志,讓小小的教室變成公園、馬路、停車場,然後讓學生邊游戲邊掌握句子No parking! No bicycles! Don』t cross! Turnleft! Turn right!等,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既掌握了英語知識,又了解了許多交通法規,增強了學生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維護交通秩序的觀念。
4、在案例中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分析,最後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識。如在教學思品課《維護公共秩序》這一課時,便可以採用實例分析的方法讓學生討論後再得出結論。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人偷了一輛自行車想要低價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輛自行車,你是買還是不買?教師的話音剛落就有同學說:「便宜東西幹嘛不買?!」有的說:「偷來的東西不能買,買了就是幫助小偷銷贓。」雙方各持己見,爭論不休。教師見時機已經成熟便出示相關的法律條文對他們說:「《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明知是贓物而購買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警告。因為明知是贓物而購買的行為,直接幫助了犯罪分子逃脫罪責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擾了司法機關查處贓物,給社會帶來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么一說,同學們都明白了購買贓物是違法行為,紛紛表示不能貪圖便宜購買贓物,而且表示如果發現別人有銷贓的行為要舉報到有關部門。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法律知識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心裡,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5、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中滲透。當今時代已經進入高科技信息時代,教學的手段也不斷更新。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及時地、廣泛地了解各種信息,同時也能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如數學學科統計初步的學習中,要求學生要有較一個知識面,而學生在書上接觸內容較窄,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法律知識方面的信息,如空氣污染情況、噪音情況、青少年犯罪率、貴州省人口出生率等,然後讓學生製成一張張統計表,使學生既掌握繪制統計表的方法,又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如五年級教學「折線統計圖」,教師可以設計「城區大氣中二氧化硫和煙塵監測結果統計情況」的題型,進行環境保護法的滲透。在教完例題後適時講到本市城區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嚴重超標,氣味讓人頭暈欲嘔,長江水越來越混濁、快要變成第二條黃河等,並告訴學生,這些都是由於人們破壞環境所造成的,使學生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由此既完成了數學教學目標,又和法制教學有機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在課堂小結中滲透。結課點睛是教師在課堂結束部分的處理上運用的滲透法。一堂課即將結束之際,教師在對學科教學進行言簡意賅的結課時,把課上學生所接觸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處地點上一點,使學生在課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對法制的感受,通過教師的指點變得明了起來,這種結課時教師的輕輕一點,往往會給學生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課已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4.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發現和創設法制教育契機
1、聯系實際法
在法制內容滲透時,我們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法制。在學完課文《我家門前的小河》後,同學們都對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愛。再聯系現實,看看現在我們周邊的河流沒有一條是清澈的,現在河裡的魚不能吃,就連河的顏色有時泛黑,發出怪味,這是為什麼?讓學生講講原因,通過討論回答全班學生不約而同發出感嘆「保護環境多麼重要啊!」教師適時介紹《保護環境法》,使學生了解世界各國都很重視這個問題,把6月1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這樣聯系實際滲透法制知識,使學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自然認同。
2、創設情境法
創設優美的教學環境和藝術氛圍,使學生一進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氣氛中,無疑是將學生思想和情緒立即轉移到課堂教學濃郁的氛圍之中,使學生產生了學習的慾望。如: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畫「小法官」時,先把美術教室布置成一個小型法庭,讓牆上、黑板上、櫃子里掛滿或擺滿各種有關法制的繪畫,創設法制教育氛圍濃厚的環境,使學生步入教室就能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教學時先讓學生觀看黑貓警長動畫,使學生產生小警官公正無私的形象,在這種情境中,學生的感情自然升華,激發了繪畫慾望,從而筆下畫出的線條,色塊再也不是無情之物,而是表達真摯情感的符號,情與畫完美結合。
3、實例分析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例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討論分析,最後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識。如在教學品德與社會課時,可採用實例分析的方法讓學生討論後再得出結論。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人偷了一輛自行車想要低價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輛自行車,你是買還是不買?」教師的話音剛落就有同學說:「便宜東西幹嘛不買?!」有的說:「偷來的東西不能買,買了就是幫助小偷銷贓。」雙方各持己見,爭論不休。教師見時機已經成熟便出示相關的法律條文對他們說:「《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明知是贓物而購買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警告。因為明知是贓物而購買的行為,直接幫助了犯罪分子逃脫罪責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擾了司法機關查處贓物,給社會帶來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么一說,同學們都明白了購買贓物是違法行為,紛紛表示不能貪圖便宜購買贓物,而且表示如果發現別人有銷贓的行為要舉報到有關部門。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法律知識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心裡,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學科教學的法制教育滲透,必須富有情感性,必須講究氛圍,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動以真情。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僅要有知識的交流,還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這種交流對進行法制教育的滲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學生觸景生情,知理明情,達到「內化」的實效。如:教學語文課文《小壁虎借尾巴》、《珍珠鳥》等課文時,可讓學生在課文描繪的字里行間感受到動物們的有趣、可愛、美麗、富有靈性。當學生在受到美的感情激發和熏陶後,適時把語文教學中美的景象與現實中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的丑惡現象(如白色污染、沙塵暴影響人民生活等)進行對比,自然而然就會激發學生對環境的熱愛。懂得了正是由於有了這些動物與我們人類的和諧相處,大自然才會變得這般美麗,從而激發學生自覺保護動植物,讓我們生活的地球更加美麗。教師把這些在以往的授課時一般都不講的保護環境知識講給學生聽,既提高了閱讀興趣,又使學生懂得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而且兩者的結合並不顯得牽強。
教師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於教,才能有機地熔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發展和思想陶冶於一爐,發揮課堂教學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小學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律教育是必要的,方法也是可行的。小學教育中實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有比較系統的法制教育課,有以綜合主題形式為主的法制教育活動,如主題班隊會,紅領巾法制知識廣播等形式。實施渠道有許多條,但課堂教學是實施小學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充分挖掘裡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時機,只要適時、適度,點點滴滴地加以滲透,持之以恆,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法制教育,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5. 如何在生物學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生物課作為義務教育的基礎學科,對學生認識生命,了解生命價值,培養學生生命價值觀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那麼,作為生物教師如何將生命教育滲透在日常的生物教學之中呢?下面就自己在生物教學實踐中的點滴收獲,來談談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初中生物課不僅能向學生普及生物知識,讓他們了解生命的起源、發展,生命的意義等,還可以通過生命教育使學生認識到自我生命的意義,進而更加熱愛生活、珍惜時間,樹立正確的人生。
6.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滲透學法的指導
課堂學法指導,就是為了使學生學會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對學生學習計劃的制度與實施,學習內容的安排與揭示,學習的選擇與運用,學習環境的設計與准備等給予的必要指導,它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的教育性活動。
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其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教師怎樣教,直接影響著學生怎樣學;而學生的學,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教師的教。多少年來,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於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往往只單方面地強調教師如何把書教好,卻對學生如何更好地學習,則很少過問;在教師的教研活動中,一般也只重視教師教法的研究與改進,而忽略學生學法的研究和改進。因而使學生的學習常處於一種被動的接受的困難境地,造成學生知識學得死板、思維不靈活、動手能力差、適應能力弱等現象,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與提高。
實際上,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的,只有重視學,教才有針對性。如果我們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重視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可能使學生更靈活、更輕松地獲得更多的知識,有效地發展他們的各種能力。正如陶行知所說:「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會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生學有什麼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學聯絡起來,一方面要先生負指導責任,一方面要學生副則學習的責任。對一個問題,不是要學生拿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乃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手續程序,安排妥當,指導他,使他以最短的時間,經過相類似的講演,發生相類似的理想,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理想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這也就是第斯多惠說的:不好的教師是向學生傳述真理,而好的教師則是教學生去發現真理。由此可見,教師要搞好課堂教學,不僅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學法,並對學生的削發進行具體指導,將教胳和學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受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獲取知識,並在次基礎上得到全面發展,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中,積累的知識浩如煙海,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教師的傳授,完全回的這些知識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想讓學生迅速邊界地獲得更多的知識,教師在傳授的同時,尤其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僅是各科教學的任務之一,而且是我國當前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客觀需要。特別是在當今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形勢下,「知識爆炸」也迫使我們應該使年輕一代不僅能學會,而且要學會。只有隻要,才能提高學習效果,適應世界飛速發展的形勢,並超越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教會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現代教學理論的重要特點。 那麼在現代我們的課堂上應如何幫助或者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呢?
一,明確學法指導的要求。 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但為了提高指導的技藝,在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時應遵循以下的要求:
1、明確學法指導目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
2、學法指導要遵循學習規律,運用學習理論。
3、學法指導要與學情研究相結合,注意因材施教。
4、學法指導應滲透與課堂教學中,使其經常化,具體化。
二、學法指導的技藝。 課堂學法指導是依據各科的性質和教學任務,針對學生學習的特點,為使學生愛學,會學和學好而進行的指導,主要有以下幾點方面:
(一) 學習方法的指導。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自我發展,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前提條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指導學生學會科學地學習,從而提高教學和學習質量。
1、 預習方法的指導技藝 預習是學習過程中的第一環節。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課前初步了解課程內容的自學。通過語系可以使學生對上課的課程內容有個心理上的准備,即將注意力在主要課程上,並找到難點,把握重點,為上課的積極學習作好准備。此外,預習對學習自學能力的培還具有積極意義。教師對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應注意:
A預習前,教師應根據不同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知識,自學能力水平,出不同的預習要求。
B、預習時,教師應根據學科確定的預習具體目標,指導或是瀏覽課內容,或是抓住並弄懂課文的重點、難點,使預習緊緊圍繞學習的具體目標深入思考,提出問題,通過進一步的指導思考,引導問題逐步深化。
C、預習後,教師要認真進行檢查,不僅促使學生養成狼毫的預習習慣,也有利於教師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
2、聽課方法的指導技藝。 聽課是學生學習的中心環節。指導學生聽好課是學生學好功課、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決定因素。因此,指導學生學會聽課,聽好課是老師的一項教學基本功。那麼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聽好課呢?
A集中注意力。
B、聽想記緊密結合。
C、有重點地做筆記。
3、 復習方法的指導技藝 復習是學生即時消化知識,加強對知識的理解、鞏固,並使知識系統化的一種學習方法。學生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課堂教學的特殊形式,以掌握間接經驗為住的方式來獲取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因而,學生獲得知識的時間短,信息量大,易懂也易忘。孔子說過:「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這些都說明了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復習鞏固的重要性。那麼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復習時應注意些什麼呢?
A、 復習要及時、經常。
B、 復習要全面、系統。
C、 科學地安排復習時間。
D、 適當地驚醒「過度復習」。
E、 復習方法要多樣化。
4、練習方法的指導技藝。 練習是教師指導學生鞏固和運用知識,培養技能、技巧的方法。及時恰當地練習,可使學生發展記憶、思維和想像能力,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A明確學生練習的目的和要求。
B掌握練習所必須的基本知識和練習方法。
C適當分配練習的次數和時間。
D及時提供練習發饋的信息。
(二) 學生學習的個別指導。 學生的心理上和生理上是有差別的,反映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手段和學習結果上是有差異的。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學習上的個別差異,對學生的學法有針對性的具體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發展。 課堂教學主要是面向全體學生,照顧大多數同學,而對各有特點的少數學生難與完全兼顧,使部分學生的發展受到一定的局限。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學校培養的人是既全面發展,又有特殊才能的適應社會和各方面的需要的人才。因此,在學生學習中,我們對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應加強指導和培養,組織他們參加校內外相關的學習活動,為其提供發揮才能機會,而對心智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也應十分關注,耐心地做相應的指導,使其學習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一般地說,他們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沒有強烈的求知慾望,注意力易分散,學習不努力,課堂上難以堅持專心聽講,學習成績也不理想。要轉變後進生的學習,就要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他們現有的知識水平出發,耐心指導,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其得到不斷的進步。
總之,對學生學習的個別指導,應建立在使其獲得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力求注意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以適應學生發展的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7. 如何在初中生物課程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滲透現狀
中小學課程滲透法制教育刻不容緩。2004年,馬加爵錘殺同學這個「建國以來最大通緝案」,帶給我的絕不僅僅是震驚、悲痛和惋惜,也再次引起我的反思,我們的教育究竟怎麼了?為什麼我們國家從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就開始出現一些讓人非常難以接受的涉及學生的惡性案件、學生之間動不動就提刀相向等等,都集中的反映出一個問題:學生法制意識淡漠,遇事不從法律、社會倫理的角度去處理,而是用暴力手段去解決,把很小的小事變成嚴重的傷人、殺人案件。在此背景之下,中小學課程滲透法制教育就成為了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
二、認清根源
從所有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案件中,我們都能發現一個共同的現象:無視他人生命的價值、肆意毀滅他人生命,且手段殘忍。例如有一個中學生殺死自己母親後放到地窖中若無其事的上街去玩耍,家人到處尋找他還裝模作樣的和大家一道出去尋找,後來因為屍體發臭才被發現。這些未成年人沒有把生命當成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對待,根本沒有珍愛生命的意識----我覺得所有這些不該發生的案件都有「漠視生命」這個隱形殺手在其中,漠視生命才是所有這些罪案的真正元兇,所以法制教育的開展不能脫離對這個元兇的聲討。
三、具體做法
「珍愛生命」意識的培養、法律法規教育和具體做法、細節的培養相結合,讓事實成為最好的教材。
1.每學期開學用1課時進行「珍愛生命」專題教育。從2004年馬加爵錘殺同學案開始,我堅持每學期開學用1課時進行「珍愛生命」專題教育,內容包括如何珍愛生命及法制教育。
一是選取古今中外各種典型案例作例子,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例子說明了什麼?例如,曾經講到德國法西斯對猶太人的慘無人道的、毀滅種族的暴行;講過項羽活埋秦軍至少二十多萬俘虜、講到近代南京大屠殺日本侵略者的殘暴、再到生活中我們身邊的一些案例(例如遵義四個青年「看他不順眼」就把在路邊休息的農村進城務工青年活活打死了)、影響極大的葯家鑫案等,每個案例,無疑都對學生造成一種心靈震撼,加上教師的引導學生反思,考慮「如果我在其時其事中」,「我應該怎麼辦?」等。從思想根源上提高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識,培養「崇尚生命、敬畏生命、珍愛生命」的意識。
2.法律法規的教育滲透於學科教學之中。在初中生物學科教學過程中,我把普及法律知識、教育學生知法守法作為我必然的責任。在社會、學校一度只重視升學率而忽視學生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的時候,我在自己擔任的生物課教學中就常常和學生討論如何保護自己、預防緊急傷害等問題,提示學生重視對自身的保護。
例如,給學生講清攜帶管制刀具這種行為本身就是違法的(無論你是否傷人);例如,例如在實驗室上實驗課時,教育學生愛護集體財產――損壞集體或他人財物要賠償,嚴重的可能構成犯罪等;隨著近年來機動車急速增長,我還在課程中經常滲透交通法規教育,讓學生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
在生物課程教學中,還經常結合課程內容滲透環境保護、珍貴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水源保護等法制教育。
3.從細節、從具體事例入手,教育學生如何捍衛生命、合法維權。學生在生活、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與他人產生糾紛,我就從這些小事上一件一件的分析給學生聽,並在很多時候讓學生自己講出比「打一架」更好的解決辦法來。例如有一次我的一個學生放學回家路上,被四名外校的學生追打,因為我事先教過他們一個「絕招」:「跑,最快速度跑開並立即報告」,他採納了這一招,盡快跑回來給老師講了,當時幾個老師過去抓住了那幾個外校的學生,交到派出所,警察從那幾個外校的學生身上都搜出了管制刀具。後來我在班上就讓同學們反思,如果沒有前面老師教的那一招,或者教了你你不那樣行動,你和他們打起來,那天會是什麼結果?事實讓全班學生心服口服,這樣事實就成為了最好的教材。
所有的教育最終必須通過學生的自我教育才能有效的成為學生思想意識、行為的一部分,不是隨便講幾個法律條文就能辦到的。我通過具體案例分析講解學生就容易接受,效果比空洞說教好多了。
4.防患於未然。我校是一所普通農村中學,學生大多來自農民家庭,農村中常常因為田邊地頭產生糾紛甚至釀成慘案,這方面的案例我也注意收集,用來在滲透法制教育時使用,幫助學生提高認識,並且要求學生回家也給家長多講講這些案例,從而起到預防惡性案件發生的作用。
5、體會。多年來,一直堅持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其中我體會最深的有兩條:一是學生不僅僅需要一個法律意識的框架,還需要我們從許多細微的地方著手,教會他們一些應急的方法,才能使其在緊急時刻減少傷害發生和減少違法犯罪案件發生。二是學生身邊的成年人的行為對學生的影響是決定學生是否容易違紀違法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老師、家長多進行正面引導,如果學生身邊這些成年人本身也比較守法,為學生樹立一個好的守法榜樣,那麼學生違紀違法的機率會小很多。
四、滲透反思
現在有一個特別突出的問題,當父母外出務工之後,子女的法制教育是明顯滯後的,並且這些留守兒童在情感發展上也相對更容易出問題,社會上的不良影響往往也就乘虛而入。我們教師、學校的力量在社會面前常常顯得極其無奈,制度的完善才是最好的保障。
總體來說,中學生法制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整個社會的重視和有效的機制從根本上來加以保障。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心靈、用自己的愛去教育學生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是我應盡的義務,只有學生都生活幸福了,我們才能安心的說一句:我們的教育確實是陽光下最偉大的事業!
8. 如何在生物課中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靈魂,德育對於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做人引導,必然會造成受教育者的畸形發展。德育教育方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相反,其環境是無所不在的。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德育的內容並不像其他有些學科一樣在教材中以文字的形式顯現。由於其理科特性,往往很容易使我們較多地重視它的嚴密的知識體系傳授,而忽略其德育內容的教育。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我們不僅要教好書,而且還要育好人,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一門重要的教育學科,我們如何在生物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真正實現「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生活空間、學習空間及社會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己健康的人格,培養高尚的品德?
我認為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一、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滲透德育思想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曾明確提出: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為了在生物課的
教學中更有效地滲透德育內容,教師必須在知識教授的明晰感上下一番工夫,但也決不能脫離現實,迴避現實,進入空洞說教的旋渦。因此在生物課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細節,合理滲透德育思想,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的生活價值以適當的方式
教學中更有效地滲透德育內容,教師必須在知識教授的明晰感上下一番工夫,但也決不能脫離現實,迴避現實,進入空洞說教的旋渦。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的生活價值以適當的方式揭示給學生,增強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使生物課的教學過程藝術化,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完成思想品德的教育。例如:講述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時,要求學生在做完實驗時將鼠婦放回到大自然,教育同學們要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身邊的生物。學習動物運動的形成這一節時,介紹了老年人的骨中無機物的含量增多,骨的彈性小,易骨折。告訴同學們要特別關照老年人的行走和坐車安全,汽車上要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學習細菌、真菌、病毒這節內容時,強調它們既有對人類有益的一面,也有對人類有害的一面——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結合有關內容,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的教育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有利於學生樹立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抵制邪教的正確思想,對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發展學生綜合素質有重要的作用。
二、營造良好氛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進行德育思想滲透
新的生物課程改革標准確立「人與生物圈」的課程體系,突出了「人與生物」和諧發展的思想。在生物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愛護環境、愛護身邊一草一木、一鳥一獸的教育,培養學生博愛的精神,有利於學生形成堅定的環保觀念,養成熱愛自然,自覺保護自然的良好習慣,形成博愛寬容的完善人格。課堂教學中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擁有充分表達思想和見解的機會,啟發他們自覺去探討人生和社會的真諦,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這是使學生學好的前提,更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基礎。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從疑問開始,常有疑問,才常有思考,常有創新。因此,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情緒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恆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學習方式方法的影響。在一定的學習策略指導下培養、形成好奇心、求知動機、進取性格、豐富的情感、創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因素,是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重要因素。
三、以尊重學生為基礎,進行德育滲透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從先生的話中,我們不難領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怎樣才能使教育的過程成為師生情理互動的愉快過程,進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實踐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條原則是尊重學生,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鑰匙。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們的內在要求。尊重學生,不僅是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而且是保證良好的德育效果的前提。教育活動是雙向的。教師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學生尊重老師,老師的德育活動才會卓有成效。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我們一定要從教材內在的思想性出發,確定哪些知識點滲透哪些德育因素,也就是說要自然滲透,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不產生逆反心理。有一次我正在上課,坐在第五排的一名叫劉靜的女生突然大叫一聲,並迅速逃離了自己的座位。全班同學立即把目光投向她,氣氛十分緊張,我急切的問她:「怎麼回事?」她說:「我從書包里拿筆時摸到一種涼冰冰的活東西,像一條蛇。」我小心翼翼地打開她的書包一看,原來是一隻被拴住腿的青蛙,並不是蛇。我心理猜測一定是劉靜後面的同學潘亞男搞的惡作劇,但我並沒有證據,如果我當時追查,潘亞男肯定不會承認,而其他同學就是知道內情也不願講出來,既解決不了問題又耽誤了上課,我剋制住自己的怒氣,輕聲的說:一隻青蛙一年要吃掉一萬只農業害蟲,應當把他放到田野里去,是那位同學放錯了地方,放到了劉靜同學的書包里,青蛙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都要保護青蛙。放學以後,我找到潘亞男,先是談到他近期的進步,鼓勵他要繼續努力,然後談到班級的情況,再轉到今天生物課上發生的事情,潘亞男感覺到我對他的關心、愛護和信任,主動的承認了錯誤,表示今後不再發生類似的情況,願意向劉靜同學道歉並在班級作檢查。
四、加強教師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水平的提高,強化德育滲透
教師應具備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精湛的業務水平,烏申斯基說過:教師的道德範例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種教育力量。教師首先必須要考慮到自身人格對學生的影響,並把其作為教育熏陶學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美的人格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師德,如強烈的使命感;堅強的意志;果斷的辦事能力;明確的判斷力,對真、善、美要由衷地敬仰,對假、惡、丑要憤怒鞭撻。生物教師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所以首先必須具備一顆水晶般玲瓏剔透的心,對學生懷有深沉久遠、博大無私的愛,以知識本身的魅力,教學藝術的魅力,教師人格的魅力來觸動、感化學生。教師的威望愈高,對學生的關懷和愛愈真摯,他對學生人格感化的力量就愈大。有的學生對說理產生反感,便需從關懷入手,致力於感化,則水滴石穿,最終導致其思想的轉變。
教師要用真誠和愛心去關心、愛護學生,走進學生內心世界,才能使學生愉快地接受教師的要求和意見。在我們課堂教學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情感因素,以學生的實際狀況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支撐點,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落腳點,突出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實現教育教學的全程優化。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素質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學生才會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優良的思想品德。
9. 如何在生物課堂中滲透社會責任感
生物學是一門科學性,理論性,實踐性都比較強的學科。它不像語文、政治等文科那樣,可以利用很多的故事和哲理,直接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教育。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生物課堂就只能是生命現象的解說,生物實驗的探究這些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在平時的生物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其實在生物課堂里,我們還是可以發現並創造很多機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我們也還是可以把生物學變成人文性較強的自然科學的。
一、對學生進行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教育
在公園里,在校園中,我們不乏看到很多有關愛護花草的宣傳標語。而對於初中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好奇心還是比較強的,也是不懂事的。他們很難體會到為什麼要愛護花草樹木。生活中,他們隨意摘花,踐踏草坪,破壞林木的現象還是比較多的。而在我們初一上冊的生物課本中有一節《開花和結果》的課程,能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一次,在一個後進生人數比較多的班上課,我給他們講完開花到結果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中間要經歷傳粉和受精兩個過程。學生聽得很認真,為了強調這兩個過程,我隨即提問一個上課經常開小差但腦子比較靈活的後進生。我問到:「李某某,為什麼說一朵花中,最重要的兩個結構是「雄蕊和雌蕊?」」他調皮一笑,回答:「因為雄蕊可以產生精細胞,與雌蕊中的卵細胞結合,完成受精過程。就像我們人如果沒有男的,女的就不會懷孕一樣。」說完立即引發全班的一陣鬨笑。我知道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對於兩性的好奇,也經常遇到他們一些課堂上關於此類的玩笑話。我知道他後面的補充是故意的,但我還是故意表揚他:「李同學的這個比喻很恰當,把花比作人,雄蕊和雌蕊是同等重要的。我們也從中看到了,從一朵花到一個果實的形成,這之間歷經了千辛萬苦,如果我們隨意摘花就意味著?」全班同學出乎意料我沒有批評他,反而因此而齊聲回答:「就破壞了一個果實!」「那如果是不能吃的果實呢?」「就相當於迫害了他的後代!」我很清楚的聽到和看見了李同學不好意思的回答。我隨即誇獎到:「對啦!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我們應該怎麼對待花兒呢?」「愛護她」「不亂摘花」學生們的回答讓我很自然的收獲了對他們愛護、尊重生命和美好事物的情感教育。我想這比起我簡單一味的說教要來得真實深刻了許多。
二、讓學生學會孝敬父母
初二生物上冊有一節《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在利用了各種手段對學生進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要保護生物多樣性,否則最後一個從地球上滅絕的生物將是我們人類以後。我和學生一同欣賞了ppt上的各種珍稀動植物圖片,其中,有一幅朱�q的圖片。我介紹給學生,朱�q很特別,一旦它在某棵樹上產卵,它的卵如果被蛇偷吃或者被人掏走了,它將永遠不會再次回到這個地方產卵會飛到很遠的地方重新築巢產卵。「它真聰明」「它真偉大」「它真勤勞」聽到學生的感慨,我藉此說到:「是啊,動物的本能讓他們從出生就知道保護自己的孩子。而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那樣,父母從生下我們那天起,就辛辛苦苦的撫養我們,直到我們今天能坐在這里聽講,他們卻在為生計而忙碌。我們應該怎樣回報我們的父母親呢?」「好好學習」「等他們老了伺候他們」「幫他們做家務」聽到學生迫不及待的回答,我覺得此時的生物課堂更像一堂以孝敬為主題的班會課,學生在從認識到佩服朱�q精神同時,更能發自內心的體會到母愛的偉大和無需理由,從而理解要聽父母長輩的教訓,學習如何做人做事。從而意識到,如果不聽他們的話,甚至頂撞父母和師長,那該是多麼的可恥和不應該。
三、對學生進行預防早戀的,青春期生理心理衛生的教育
初中生,正值人生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學生的各方面都在發生著顯著劇烈的變化,不僅顯現在身高突增,體重猛增以及各系統功能的增強上。而在各種激素的刺激下,特別是雌雄性激素的刺激下,學生的性器官也跟隨著迅速發育,第二性徵開始顯現。特別是男女孩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生理現象,男孩的遺精,女孩的月經。在激素分泌的刺激下,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學生自然而然的萌發了一些異性相吸的例子,有的甚至因為互相愛慕過了頭,而引發早戀,影響學業。所以在上到七年級下冊《青春期》一節時,我就利用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學生可能體會不到早戀的危害,我也並沒有舉一些諸如什麼荒廢學業,少女懷孕打胎等等事例。我只是告知學生,其實青春期發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的變化都是正常的。尤其我記得在講到男孩遺精,女孩月經現象時,男同學有的忍不住就笑出聲來,女孩也表現出了羞愧。我就將計聯繫到《人的生殖》一節發問:「你們試聯繫上一節課想一想,如果哪一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沒有發生這樣的生理變化,也就意味著會出現怎樣的後果?」學生忙搶著回答:「男性將無法產生精子」「女性將無法受孕」我接著說:「對,這是表明我們生殖功能發育健全的生理現象,否則就會導致我們所謂的『不孕不育症』的產生,這是誰也不願發生的。」學生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異性相吸這是動物皆有的本能,而我們人不僅僅是為了繁衍後代而生的。青春期,因為我們的智力記憶力都正值強盛的時期,我們的重點和注意力應該更多的放在什麼上面才對呢?」學生回答:「學知識,長才幹,練技能。」「對的,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我們要正確處理好男女同學的距離,既不過分疏遠,也不過於親近,把握好這個度。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規劃好我們的未來,少走彎路。」
其實,在我們生物課堂中,只要我們教師用心去教,用心去體會,用心去發現創造,這樣通過教學過程而滲透德育教育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你真的用心了,善於發現並創造,你會覺得,我們的每一個提問,教授的每一個知識點,觀察的每一個生命現象都將成為我們教育的契機,成為我們與學生心靈溝通的一座橋梁。真正實現如春風沐雨,轉化學生德行於無形之中。
10. 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應掌握哪些基本方法
通過學習《中小學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後,讓老師們明白了在校學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學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陣地,而法制教育又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小培養中小學生法律意識,進行法律素質培養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自古以來我們教育就有「文道統一」和「文以明道」的基本傳統和基本原則。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實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有比較系統的法制政治教育課的學習,有少先隊、團員法制活動的培育,有學校物質的、精神的、人際的法制教育環境的熏陶,還有溝通家庭、社區的法制力量而形成的整合型法制教育。然而實施渠道縱然有許多條,課堂教學是實施中小學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則是毋庸置疑的。中小學各科教育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是學生接受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思想品格的熏陶的主要途徑。因此,有必要將現行各類學科的教學進行全面的開發,並把開發出來的法制因素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有機地進行滲透,從而在各科教學中增加法制含量,加大法制意識培養的力度,由此形成一個完整的實施法制教育的學科體系。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應當充分挖掘裡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適度滲透,從而真正在課堂教學中唱法制教育的旋律。
學科滲透法制教育,首先應充分遵循學科教學的規律,根據學科的特點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時還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滲透方法,使學科教學與法制教育兩者處在一個相融的統一體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科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實效。
1、在生活中滲透。在法制內容滲透時,我們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法制,體現「法制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來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
2、在情境中滲透。創設優美的教學環境和藝術氛圍,使學生一進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氣氛中,可以將學生思想和情緒立即轉移到課堂教學濃郁的氛圍之中,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
3、在游戲中滲透。愛玩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時,就能主動進行學習。另外,學生在積極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加強了組織和紀律觀念,培養了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榮譽感。
4、在案例中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分析,最後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識。
5、在課堂小結中滲透。結課點睛是教師在課堂結束部分的處理上運用的滲透法。一堂課即將結束之際,教師在對學科教學進行言簡意賅的結課時,把課上學生所接觸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處地點上一點,使學生在課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對法制的感受,通過教師的指點變得明了起來,這種結課時教師的輕輕一點,往往會給學生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課已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滲透如果「透」得不夠,不到位,則會功虧一簣,效果不佳;而「滲」得過度則會改變學科性質,變成法制課,這就要求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既不可偏頗一方,又能抑揚有節,調度有方,處理好滲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適度而不過度。
法制教育教學中處理好滲透的「點」、「時」、「度」至關重要,找准「滲透點」是重點,把握「滲透時機」是難點,掌握「滲透度」是關鍵。教師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於教,適時、適度,點點滴滴、持之以恆地加以滲透,才能有機地熔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發展和思想陶冶於一爐,才能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篇二: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心得體會
20XX年11月21日年我校舉行了學科滲透法制教育教師學習會議。聽了2節不同學科的示範課說課並進行了討論。總的感覺,這次學習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主題明確,突出了學科如何滲透法制教育;二是學習形式注重示範性,2節示範課說課分別從不同學科演示說明了學科如何很好地進行法制教育滲透的問題。我認為,作為教師應有如下要求:
一、每個教師都應樹立和強化學科滲透的觀念和意識。把「學科滲透」的觀念牢牢地紮根在心裡,化為內心信念,再轉化為自覺行動。
二、用心學習、思考和研究。「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每個人都有體會,凡事只要我們用心了,效果肯定不一樣。所以,我們必須用心學習、思考和研究學科滲透問題,用心學習、思考和研究對學校有用、對學生有益的如何「做人」的問題。
三、用力實踐和探索。給力就是要不遺餘力,不怕吃苦和受累,不怕勞心勞力,只要有利於學生「做人」的養成,在所不惜。「教育必須對生命豐富的、差異的、深刻的內涵作出回應。」執著是生命中最美的東西。我們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在我們的生命航程中,因教育而賦予了我們許多的亮點和精彩。
四、毫無疑問,教育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創新的意義在於不斷適應學校法制教育的新形勢、解決學校法制教育的新問題、探索學校法制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徑。每個教師都應該關注並致力於學校法制教育的創新。這需要我們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需要我們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實踐鍛煉和自我反思,需要我們有敢於打破傳統、置疑一切的勇氣。
五、教師的言傳身教、潤物無聲。一個學生就是一本豐富的書、一個多彩的世界。學生是鮮活的生命體,每個人都獨一無二、不可復制。要培養他們成長、成人、成才,成為他自己,首先得尊重他們,從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性。其次要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引導他們、感染他們、影響他們。簡單地說,要教育學生成為遵紀守法的人,你首先是一個遵紀守法者。
總的感覺,這次學習主題明確,突出了學科如何滲透法制教育;培訓形式注重示範性,分別從不同學科演示說明了學科如何很好地進行法制教育滲透的問題;突出了參與與互動,討論很熱烈,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很投入。
通過這次學習,有很多的收獲的啟發,我相信在學科滲透法制教育的觀念上有了進一步的深化,在具體操作上有了更多一些的感受,在今後的工作思路上更加清晰,從而為今後更加搞好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