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審和解的法律效力
① 開庭前被告提出庭外和解,請問是怎樣的流程
可以的,如果你不放心可以提前向承辦法官知會一下這個事情。
看你說的情況,要先撤訴再給錢,那建議最好是你們談好或者讓法院調解,談成後讓法院出具調解書,這樣你就完全不用擔心了。法院的調解書具有強制執行效力。
如果不讓法院出調解書,需要注意
1、和解協議要簽,最好是以收到退款為生效條件。生效後多少天你去撤訴。不是你先撤訴,他再給錢。
2、如果非得你先去撤訴,他們再付款這種,那和解協議也要寫清楚後續的事情,比如多少天不到賬就要付違約金多少錢等等
② 庭前調解與開庭調解有何區別
一般民事糾紛,現在都進行調解。不僅起訴前調解,起訴後開庭前專調解,開庭後還屬可以調解。即使到執行階段,也能進行執行和解。案件進入二審程序,進入再審程序,還可以調解。簡單說,調解貫穿民事糾紛的始終。訴訟中間的調解是人民法院和當事人進行的訴訟行為,調解協議一旦雙方簽字,並經法院依法確認,與法院判決具有同等效力。針對案件的難易程度和不同情況,在實踐中,人民法院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調解:1、訴前調解。2、立案調解。立案調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時,及早介入,對案件進行調解,是對訴前調解的一種有效補充。3、庭前調解。庭前調解指在訴訟程序啟動後,開庭審理之前,由法院組織糾紛當事人進行和解,並促使當事人達成合意從而解決紛爭的訴訟活動。4、書信(網路、簡訊)方式調解。5、社會化調解。6、開庭調解。開庭調解是指在開庭審理時,對當事人進行調解,是開庭審理的組成部分。7、庭後調解。庭後調解是指庭審結束後,判決下發前法院組織當事人進行調解。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③ 調解庭算起訴嗎
法律分析:調解庭不算起訴。調解可以分為庭前調解和開庭調解。庭前調解是不算開庭的。如果案情比較簡單,而且雙方矛盾較小則使用庭前調解。開庭調解則必須有一定的程序。是雙方當事人經過開庭審理後,都有和意且案情已大致查清的情況下進行的。庭外和解在開庭前後都可以進行,前提是雙方達成合意法院調解在開庭前,開庭審理時,做出終審判決前都可以進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④ 庭前調解對過錯方的違法關系
具體需要結合具體事件及事件類型。
庭前調解,是指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糾紛案件時,針對事實清楚、證據充分、責任明確的案件,在開庭審理前,依法直接進行調解的一種調解方式。庭前調解有以下幾點主要特徵:
(一)庭前調解是在人民法院審判人員主持下的一種法院調解。這種調解是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活動,不同於民間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也不同於人民法院未立案的訴訟前調解。
(二)庭前調解在訴訟階段上處於立案後、開庭前,不同於開庭審理中的庭審調解。
(三)庭前調解不要求嚴格的程序,形式上靈活多樣、結案快捷。它可以是傳喚雙方當事人到庭調解、就地調解、信函調解等等,具有方法簡便,解決問題靈活、自由,方便當事人的特點。
(四)庭前調解所產生的法律效力與庭審調解的法律效力等同。庭前調解是在人民法院立案之後進行的,審判程序已經啟動,故庭前調解達成的協議、製作的民事調解書所產生的法律效力與審判活動中的庭審調解是等同的。
人民法庭積極踐行為群眾辦實事的理念,在審判工作中本著調解矛盾、化解糾紛的宗旨,以實際行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和司法理念,從細微處入手,從便民處著手,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讓更多矛盾糾紛以和諧的方式化解,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⑤ 在法院庭前調解和開庭後調解有沒有什麼區別
區別如下:
1、性質不同
前者含有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的性質,後者則是當事人在訴訟中對自己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
2、參加的主體不同
前者有人民法院和雙方當事人共同參加,後者只有雙方當事人自己參加。
3、效力不同
根據法庭調解達成協議製作的調解書生效後,訴訟歸於終結,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執行力;當事人在訴訟中和解的,則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準許後結束訴訟,和解協議不具有執行力。
(5)庭審和解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民事調解的適用范圍
一、關於調解的適用范圍
訴訟調解,是指各級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程序中,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對爭議各方進行疏導規勸,促使其就民事爭議通過自願協商,達成協議的活動,又是人民法院審結案件的方式之一。
訴訟調解作為《民事訴訟法》一項基本原則,在民事訴訟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根據《民事訴訟法》第9條、第155條,《民訴意見》第201條的規定,調解適用第一審普通程序、簡易程序,第二審程序和審判監督程序。
《若干規定》第2條用列舉和概括的方式,規定了除6類案件不適用調解外,其他案件均可以調解。這6類案件是: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還債程序案件,婚姻關系、身份關系確認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質不能進行調解的民事案件。
⑥ 調解成功法院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帶著調解書,到法院申請執行即可。經法院庭審,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有二種情況,一是沒有法律文書,只有筆錄或和解協議,那麼本案仍未結案,你只要找原審法官就行了,法官會作出判決或再次調解。二是有調解書,則你可依據調解書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就行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⑦ 庭外和解與法庭調解的區別
庭外和解與法庭調解相比較,有以下幾點區別:
1.性質不同。前者含有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的性質,後者則是當事人在訴訟中對自己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
2.參加的主體不同。前者有人民法院和雙方當事人共同參加,後者只有雙方當事人自己參加。
3.效力不同。根據法庭調解達成協議製作的調解書生效後,訴訟歸於終結,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執行力;當事人在訴訟中和解的,則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準許後結束訴訟,和解協議不具有執行力。
應當注意的是,庭外和解與法庭調解二者並不是完全沒有關系。
根據《民事調解規定》,二者的聯系表現為以下兩點:
第一,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的,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依法確認和解協議製作調解書。
第二,當事人在和解過程中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對和解活動進行協調,人民法院可以委派審判輔助人員或者邀請、委託有關單位和個人從事協調活動。
庭外和解:在判決前雙方隨時可以和解,和解後一般都要撤訴,也可以在法院主持下達成調解。
法庭調解:是在法庭的主持下根據案件審理的實際情況,對於有可能通過調解解決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調解。
(7)庭審和解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與訴訟外的調解相比較,法院調解有這樣的一些特點:
1.法院調解發生在訴訟過程中。因此,當事人在此過程人所進行的行為,屬訴訟行為,對當事人產生訴訟上的約束力;訴訟外的調解發生在訴訟之外,當事人的行為無訴訟上的意義。
2.法院調解是在人民法院的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的。人民法院進行該活動,依據的是其審判職權,所進行的活動屬於審判活動,具有審判上的意義,具有司法的性質;
後者的主持者是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委員、行政機關的官員、仲裁機構的仲裁員,所進行的活動不具有審判性,不具有司法的性質。
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民事調解規定》),在訴訟中經各方當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可以委託與當事人有特定關系或者與案件有一定聯系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和具有專門知識、特定社會經驗、與當事人有特定關系的個人對案件進行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確認。
3.法院調解要遵循一定的法律原則和程序。在我國,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調解要遵循當事人自願和合法的原則,應當在事實清楚、責任分明的基礎上進行,法院組織調解還需要有一定的程序;
訴訟外的調解雖然也要求要當事人自願和合法,但這對它們而言不是法律規定的原則,在查清事實和分清責任的問題上也不像法院調解那樣嚴格,在程序上,訴訟外調解也不如法院調解規范。
4.法院調解如果成功,其所形成的調解協議或調解書生效後與生效的判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法院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並簽收了送達的調解書的,訴訟結束;具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執行力。
訴訟外的調解,除仲裁機構製作的調解書對當事人有拘束力外,其他機構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而形成的調解書,均無拘束力,而只有一定的見證力,當事人反悔的,可以就該爭議問題向人民法院起訴。
需要注意法院調解與訴訟外調解的聯系和區別:
兩者相同之處在於法院調解與訴訟外調解都是建立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的解決糾紛的方式,在調解糾紛的過程中始終要貫徹自願原則。
調解能否開始取決於當事人是否同意接受調解,調解過程中是否同意讓步取決於當事人的意願,調解結束時是否能達成調解協議、達成何種內容的協議
網路-庭外調解
⑧ 庭外和解和法庭調解有什麼不同
庭外和解:在判決前雙方隨時可以和解,和解後一般都要撤訴。庭外和解沒有什麼其他的條件,關鍵是雙方在不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協商一致,自行達成和解法案。
法庭調解:是在法庭的主持下根據案件審理的實際情況,對於有可能通過調解解決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調解。
二者的區別在於:
第一、性質不同。法庭調解是法院行使審判權;庭外和解是當事人在訴訟中對自己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的處分。
第二、參加的主體不同。法庭調解有法院何雙方當事人共同參加,庭外和解只有雙方當事人自己參加。
第三、效力不同。根據法庭調解協議製作的調解書生效後,訴訟歸於終結,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執行力;庭外和解的訴訟中,則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準許後結束訴訟,和解協議不具有執行力。
因此在一般的訴訟中,盡量在法庭的主持下進行調解,法庭的調解書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被告實在無法到達法庭的,可以雙方庭外和解,被告不履行和解協議的,原告可以再次提起訴訟。
⑨ 如果庭外和解對方不執行賠償怎麼辦
如果是在庭審過程中,雙方進行和解,和解後對方不執行賠償,如果此事案件尚未結案,可以向說明情況,法院應當及時判決,或者如果對方同意,可以請求法院依據和解協議製作民事調解書,然後拿民事調解書到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如果,法院已經結果案了,只能拿著和解協議重新起訴。
法律分析
終結訴訟程序,法院調解生效後,說明人民法院最終從法律上解決了雙方當事人的糾紛,結束了訴訟程序。法院調解結果,不經審判監督程序,不得隨意撤銷、變更或作出與原調解相抵觸的裁判。確定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不得再行起訴,但是調解不準離婚或者調解和撤訴的離婚案件等幾類涉及人身關系的案件除外。當事人不得就同一案件再行起訴或上訴人民法院非經法定程序也不得撤銷調解書和改變調解書的內容。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強制執行力,如果一方當事人不自覺履行生效調解書,權利人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庭外調解後其中一方不執行的話,會給另一方帶來相應的影響,另一方在有損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去維權。當事人不得就同一案件再行起訴或上訴人民法院非經法定程序也不得撤銷調解書和改變調解書的內容。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強制執行力,如果一方當事人不自覺履行生效調解書,權利人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庭外調解後其中一方不執行的話,會給另一方帶來相應的影響,另一方在有損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去維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