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刑事法律責任性質
A. 刑法的性質是什麼呀
刑法的性質如下:
一、刑法的階級性質就是指刑法的階級屬性。
二、刑法的法專律性質就是屬指刑法作為法律體系中之一部分所具有的特徵。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各階級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1)淺論刑事法律責任性質擴展閱讀: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叫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是刑法的三個基本范疇。這三者的關系是:犯罪決定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決定刑罰。換句話說,沒有實施犯罪,就不負刑事責任,無罪即無責,從而也不受刑罰處罰。
B. 淺析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的聯系與區別
1、法律責任是指因抄違反了法襲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2、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對違法者(或違約者)依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懲罰措施,根據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性質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為司法制裁(包括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違憲制裁。
C. 我國刑法的性質是怎麼樣的
刑法的性質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刑法的階級性質;二是刑法的法律性質。
(一)刑法的階級性質?
刑法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和其他法律一樣,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刑法才作為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應運而生。刑法是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刑法規定的基本內容是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也就是通過對犯罪人追究刑事責任和適用刑罰來為統治階級服務。
刑法的階級本質是由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的。一切剝削階級國家的刑法,包括奴隸制國家刑法、封建制國家刑法和資本主義國家刑法,盡管因國家類型不同和朝代更替使得刑法的內容和形式有所差異,但它們都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反映剝削階級意志並為剝削階級利益服務的。它們都是鎮壓人民的工具。這就是剝削階級國家刑法的共同階級本質。當然,剝削階級國家刑法為了統治階級的整體利益,也處罰統治階級內部的某些犯罪人,也規定了一些所謂保護全體人民利益的條款,但這並不能掩蓋剝削階級國家刑法的階級性。與剝削階級國家刑法不同,我國刑法是社會主義類型的刑法,它是建立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保衛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保護廣大人民當前及長遠的利益。?
(二)刑法的法律性質
刑法的法律性質,亦即刑法作為法律體系中之一部分所具有的特徵。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憲法是根本大法。憲法之下有刑法、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基本的部門法律。刑法與其他部門法如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比較起來,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其一,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范圍更為廣泛。民法、行政法等部門法律都是調整一定范圍內的社會關系的。凡調整同一類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就構成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例如民法是調整一定范圍內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經濟法調整的只能是一定范圍內的經濟關系。但在這一點上,刑法是一個例外。刑法不以特定的社會關系為調整對象,而是以特定的調整方法使它與其他部門法律區別開來。刑法的調整對象不限於某一類社會關系,而是調整各個領域的社會關系。僅以調整對象為標准,無法把刑法與其他部門法區別開來。任何一種社會關系,只要受到犯罪行為的侵犯,刑法就規定對這種行為予以一定的刑罰處罰,從而使這種社會關系進入刑法調整范圍。在這個意義上,刑法可以說是其他部門法的保護法,沒有刑法作後盾和保證,其他部門法往往很難得到徹底的貫徹實施。就懲治違法行為而言,其他部門法可以說是「第一道防線」,刑法則充任「第二道防線」的角色。
其二,刑法的強制性最為嚴厲。任何法律都具有強制性,任何侵犯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人,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干預。例如,違反民法的,要承擔民事責任;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要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等等。但是,所有這些強制,都不及刑法對犯罪分子進行刑事制裁即適用刑罰嚴厲。刑罰不僅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財產,限制或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剝奪犯罪分子的政治權利,而且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還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生命。
正因為刑法具有以上特點,所以刑法的法律性質不同於其他法律,它是直接用來同犯罪作斗爭的法律。
D. 法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是什麼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回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答1、管制。管制是刑法規定的一種相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罰中最輕的一種。2、拘役。拘役是一種短時間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由法院根據刑法對犯罪情節與危害後果較輕的人判處的刑罰判決,公安機關就近執行,一般為拘役所執行。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刑法規定的一種對大部分犯罪人普遍適用的、高度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期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4、無期徒刑。無期徒刑也即沒有期限的徒刑,是對罪行較重的人終身監禁的刑罰。5、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對罪行特別嚴重犯罪人的罪行依法判處了死刑,但又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犯罪分子,宣告緩期兩年執行的刑罰。6、死刑。對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犯罪判處剝奪生命的極刑;一般採取注射、電擊、槍斃的方法執行,家屬可以收屍。死刑的執行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E. 誰知道刑事責任與其他法律責任有什麼區別
刑事責任與其他法律責任的區別:
第一,基礎不同。被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只能是犯罪行為,其社會危害性比被追究其他法律責任的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大。也就是說,刑事責任只能由實施犯罪的人承擔,而不能由任何其他人承擔。罪責自負、反對株連是我國刑法的一項重要的原則。這個原則要求,只有參與實施犯罪的人,才能成為刑事責任的主體,其他沒有參與實施犯罪的人,不論他與犯罪人的關系如何,都不能令他負擔刑事責任。
第二,程序不同。行為人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只能由國家司法機關按照刑事訴訟程序來決定。其他法律責任,則不是通過刑事訴訟程序決定的。確定是否承擔刑事責任,主要是國家審判機關的任務,但這不是絕對的。在某些情況下,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也可以解決刑事責任問題。例如,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的規定,當出現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情況,或者發生犯罪嫌疑人死亡的情況,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就應當作出不追究刑事責任或不起訴的決定。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定,對於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第三,後果不同。對負刑事責任的人往往隨之而來的是給予刑罰處罰,這是最嚴厲的國家制裁方法。它不僅可以剝奪被判刑人的財產,還可以剝奪其人身自由、政治權利,甚至可以剝奪其生命。其他法律責任都不會引起刑罰處罰這種嚴厲的法律後果。
綜上所述,刑事責任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第一,強制性。刑事責任是一種由犯罪行為所引起的法律效應,是一種強制犯罪人向國家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二,嚴厲性。刑事責任是一種性質最為嚴重、否定評價最為強烈、制裁後果最為嚴厲的法律責任。
第三,專屬性。刑事責任只能由犯罪的個人和單位承擔,具有專屬性,不可轉嫁,不能替代。
第四,准據性。刑事責任是犯罪案情事實的綜合反映,也是刑法規范的現實化。刑事責任為人民法院判處刑罰提供根據和衡量標准。刑事責任一經確定,犯罪人和被害人均不能自行變更,也不容許「私了」。
F. 刑事責任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刑事責任主要具有如下四個特徵:
(1)強制性。刑事責任是國家強制犯罪人向國家承擔刑事責任的法律責任。
(2)專屬性。刑事責任只能夠對犯罪個人和犯罪單位適用,具有專屬性,不能轉移,不可替代。
(3)嚴厲性。刑事責任在法律責任中性質最為嚴重,否定評價最為強烈,制裁後果最為嚴厲。
(4)聯系性。刑事責任體現了犯罪者與國家之間的社會關系。刑事責任的施加者是國家,刑事責任的承擔者是犯罪人。
G. 什麼是法律責任 ,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如何區分
法律責任個是個大概念,他包括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刑事責回任,說簡單一點就是違反了刑法答的規定,行為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國家給予的否定評價),再簡單一點就是,根據刑法規定,應當給予行為人什麼樣的刑事處罰,通俗的說法就是被判多少年刑。但是刑事責任也有隻宣告成立犯罪,但不給於刑事處罰的(即不判刑的。
行政責任就是違反了行政法的規定,給予行為人什麼樣的行政處罰。比如,行為人逃稅,稅務局給予行為人罰款1000元,稅務局給予的處罰就是行為人承擔了行政責任。
H. 刑法的性質與主要任務有什麼
刑法是有關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刑法適用於實施了較嚴重的危害社會、觸犯刑事法律規范的行為的犯罪人,刑法所採用的調整方法是最嚴厲的一種法律制裁即刑罰方法。我國目前的刑法規范是1997年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散見於經濟法規和行政法規中關於追究刑事法律責任的規定等。
刑法的性質及任務
①刑法的性質。
刑法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階級利益和統治秩序,以國家的名義制定的有關什麼行為是犯罪和對犯罪者適用何種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②刑法的任務。
我國刑法的任務是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犯罪的本質、概念及特徵
犯罪是階級性和社會性的統一。但犯罪的階級性是犯罪的本質屬性,犯罪的社會性從屬於犯罪的階級性。
我國《刑法》等13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犯罪具有以下特徵:①嚴重的社會危害性;②刑事違法性;③應受到刑罰處罰性。
犯罪構成
犯罪構成指我國刑法規定的某種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須具備的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總和。每一個犯罪構成都包括四個方面的共同要件,即犯罪的客體、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的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
基本犯罪類型新《刑法》分則將犯罪分為十大類,分別是: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其中,每一類犯罪又包括若干個不同的罪名。
刑罰的種類我國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類,主刑和附加刑又各有多種。屬於主刑的各個刑種只能獨立適用;屬於附加刑的各個刑種既可以獨立適用,也可以作為主刑的附加刑適用。另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附加適用驅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