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爭議解決和法律責任
㈠ 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糾紛怎麼解決
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糾紛可以選擇以下方式來解決:
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當消費者和經營者因商品或服務發生爭議時,協商和解應作為首選方式,特別是因誤解產生的爭議,通過解釋、謙讓及其他補救措施,便可化解矛盾,平息爭議。
協商和解必須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進行。重大糾紛,雙方立場對立嚴重,要求相去甚遠的,可尋求其他解決方式。
2、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消費者協會的職能之一是對消費者的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
消費者協會作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社會組織,調解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爭議,應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及公認的商業道德從事,並由雙方自願接受和執行。
3、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當權益受到侵害時,消費者可根據具體情況,向不同的行政職能部門,如物價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技術質量監督部門等提出投訴,求得行政救濟。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仲裁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是雙方訂有書面仲裁協議(或書面仲裁條款)。
在一般的消費活動中,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必要也沒有條件簽訂仲裁協議。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相關法律都規定,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時;
可徑直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因不服行政處罰決定而向人民法院起訴。司法審判具有權威性、強制性,是解決各種爭議的最後手段。
【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㈡ 消費者如何維權
消費者維權途徑如下:
1、與經營者協商解決糾紛。
2、投訴。
3、調解。可以申請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4、仲裁。仲裁解決的需要事先與經營者達成仲裁協議。
5、訴訟解決。
【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㈢ 消費者如何維權
一、加強知識更新。
一是加強學習培訓,提升維權人員綜合業務素質。不間斷組織消費維權人員通過參加培訓、集中學習、個人自學等方式提升工作能力和業務技巧,新《消法》頒布實施後,興隆所先後組織各類培訓、講座、典型案例剖析會3次。
二是加強與經營者的溝通,推行消費維權約談制。通過分析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系統反映的數據信息,對特定時間段內消費者申訴舉報較多、問題較為突出的經營者,進行行政約談,共同分析申訴舉報數量多、處理難的內外部因素,並就加強經營管理制度建設、完善消費糾紛處理機制和落實長效管理等方面進行商討,讓經營者切實履行起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第一責任人義務。
三是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在接待來訪的消費者投訴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過在潛移默化中增加消費者的法律法規知識,更好的解決消費糾紛。
二、減少維權成本。
一是推出1+N消費糾紛多元調解機制。克服目前一線工作人員少、事情雜的困難,原則上是消費者一個電話就能維權,減少辦事程序、縮短調解時間,盡量減少消費者在行政部門的維權成本。同時,採取司法關口前移的方式,通過司法合作,達到降低消費維權成本,降低司法訴訟門檻,從而快捷方便的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是進一步完善升級12315機制。依託信息化網路,加快建設「權責明確、機制順暢、高效便捷」的12315綜合執法體系,發揮集中受理處理、統一調度指揮、網上轉辦督辦、快速應急處置的作用。按照12315規范化建設標准,嚴格工作時限和流程。
三、用好五心服務。維權工作人員始終把群眾滿意與否作為出發點,乘上「熱心、耐心、貼心、細心、虛心」服務,全心全意為消費者解憂愁。深入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向廣大消費者宣傳維權法規和常識,到學校開展「大手拉小手、新《消法》進校園」活動,將消費教育引導工作從娃娃抓起;曝光一批讓群眾通俗易懂的典型案例,不斷提高全社會維權意識和防範能力;對於消費者的每一份訴求極力在最短的時間內予以化解和處理。
如:今年5月中旬的一天,一位80多歲的老人給工商所打來電話稱自己的身體很不好,而家裡電話壞了幾天,找通訊運營公司來人修理,對方卻始終無人來上門維修,要是突發疾病快要死了都無法跟子女聯系,請工商部門幫助解決。
了解情況後,工商所派出工作人員迅速前往通訊運營商接洽聯系,促使該公司派出專人在兩小時內就幫助老人把電話修好了,解決了老人的一大「心病」,讓老人感動不已。
四、消除消極態度。
一是進一步加強隊伍作風建設。針對改革時期人心浮動、思想壓力大的問題,及時遏制消極工作情緒,深刻查擺在「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加強政務值班和12315值班制度,實行全時段全天候專人接轉電話,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二是充分利用有線電視、宣傳專欄等渠道,及時宣傳消費維權知識、12315工作成果和一些典型維權案例,組織開展12315「社會開放日」、「領導接待日」和「回訪消費者」等活動,聽取社會各界對消費維權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廣泛接受社會監督,不斷提升工商部門依法行政的工作水平,樹立工商部門良好的風貌。
㈣ 消費者維權的相關法律。
能證明的。按三包規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十一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於1993年10月31日通過,現予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993年10月31日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本法未作規定的,受其他有關法律、法規保護。
第三條
經營者為消費者提供其生產、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應當遵守本法;本法未作出規定的,應當遵守其他有關法律、法規。
第四條
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條 國家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國家採取措施,保障消費者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第六條 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國家鼓勵、支持一切組織和個人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社會監督。
大眾傳播媒介應當做好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宣傳,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二章 消費者的權利
第七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第八條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第九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第十條 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第十一條
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第十二條
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第十三條
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消費者應當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務的知識和使用技能,正確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第十四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第十五條
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第三章 經營者的義務
第十六條
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義務。
經營者和消費者有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但雙方的約定不得違背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十七條
經營者應當聽取消費者對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意見,接受消費者的監督。
第十八條
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並說明和標明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發生的方法。
經營者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嚴重缺陷,即使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仍然可能對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應當立即向有關行政部門報告和告知消費者,並採取防止危害發生的措施。
第十九條
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不得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經營者對消費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和使用方法等問題提出的詢問,應當作為真實、明確的答復。
商店提供商品應當明碼標價。
第二十條 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
租賃他人櫃台或者場地的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
第二十一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消費者索要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經營者必須出具。
第二十二條
經營者應當保證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情況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應當具有的質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費者在購買該商品或者接受該服務前已經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
經營者以廣告、產品說明、實物樣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狀況的,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質量與表明的質量狀況相符。
第二十三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按照國家規定或者與消費者的約定,承擔包修、包換、包退或者其他責任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或者約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
第二十四條
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第二十五條
經營者不得對消費者進行侮辱、誹謗,不得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費者的人身自由。
第四章 國家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第二十六條
國家制定有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時,應聽取消費者的意見和要求。
第二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領導,組織、協調、督促有關行政部門做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監督,預防危害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行為的發生,及時制止危害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
第二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採取措施,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有關行政部門應當聽取消費者及其社會團體對經營者交易行為、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意見,及時調查處理。
第二十九條
有關國家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懲處經營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務中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第三十條
人民法院應當採取措施,方便消費者提起訴訟。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起訴條件的消費者權益爭議,必須受理,及時審理。
㈤ 消費者應如何維權
消費者維權途徑如下: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㈥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了消費權益爭議通過哪些途徑解決
法律分析:(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二)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六條 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國家鼓勵、支持一切組織和個人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社會監督。
大眾傳播媒介應當做好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宣傳,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㈦ 消費者權益爭議的解決途徑有哪些,解決消費爭議的途徑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作了如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