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機關的信訪回復具有法律效力嗎
⑴ 信訪答復是不是行政行為
法律分析:信訪答復不是行政行為。信訪機構對信訪事項作出答復後,該行為不屬於行政行為,對答復不滿意的,不能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但可以向上一級信訪機構申請復查。信訪是表達意見、檢察揭發罪行的重要途徑之一,信訪行政機構收到信訪後,要及時進行處理,並且書面的形式對信訪人進行答復。
法律依據:《信訪條例》
第三十四條 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
第三十五條 信訪人對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收到復核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核意見。復核機關可以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舉行聽證,經過聽證的復核意見可以依法向社會公示。聽證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⑵ 信訪復核告知的內容有法律效應嗎
嚴格的講,只有立法機關、司法機關作出的決定(含決定)、裁決才具有法律效力。
信訪部門屬於行政機構序列,所以,信訪部門的正式公文只是具有行政效力。
⑶ 信訪撤銷後信訪意見書有用嗎
可以作為證據使用,但是不具備法律效力。
國家的各級信訪單位都不是立法部門,也無權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任何文件和文書。信訪意見書沒有法律效力。
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所以它不具備法律效力,僅僅就是一種官民之間的溝通而已。
⑷ 信訪答復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嗎
法律分析:不能。政機關針對信訪事項作出的登記、受理、交辦、轉送、復查、復核意見等行為,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下列行為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一)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二)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三)行政指導行為;(四)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五)行政機關作出的不產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為;(六)行政機關為作出行政行為而實施的准備、論證、研究、層報、咨詢等過程性行為;(七)行政機關根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協助執行通知書作出的執行行為,但行政機關擴大執行范圍或者採取違法方式實施的除外;(八)上級行政機關基於內部層級監督關系對下級行政機關作出的聽取報告、執法檢查、督促履責等行為;(九)行政機關針對信訪事項作出的登記、受理、交辦、轉送、復查、復核意見等行為;(十)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⑸ 信訪處理意見書法院認可嗎
不能作為證據。答復意見是對信訪事項,回復處理意見或結論。而證據是直接證實案件事實的書證材料、證言、調查詢問筆錄、勘驗鑒定意見、電子數據等。比如,你向信訪局控告強拆違法、違規,現場的照片、錄像、公安機關的勘驗現場記錄、調查詢問筆錄是證據,而信訪局答復是否存在違規強拆的意見書不算證據,法院不能採用為證據,但可以將信訪局的調查材料作為證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4條的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根據民訴解釋的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實現擔保物權裁定、確認調解協議裁定、支付令,由作出裁定、支付令的人民法院或者與其同級的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執行。認定財產無主的判決,由作出判決的人民法院將無主財產收歸國家或者集體所有。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信訪處理意見不屬於法院的判決、裁定、支付令等不能申請強制執行。信訪的事項,法院不受理的。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信訪人對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收到復核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核意見。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⑹ 信訪意見答復書,現在有沒有法律效力
根據信訪條例,該答復書是指導性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有法律效力的只能是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
⑺ 信訪意見書有法律效力嗎
信訪,是指公民、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采自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所以它不具備法律效力,僅僅就是一種官民之間的溝通而已。
⑻ 收到信訪受理告知書管用嗎
法律分析:根據信訪條例,該答復書是指導性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有法律效力的只能是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告知函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只是起到警告作用,如果催告後不進行處理。下一步對方可能會採取其他行動,比如說到法院起訴。國家的各級信訪單位都不是立法部門,也無權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任何文件和文書,信訪意見書沒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信訪條例》
第二十二條 信訪人按照本條例規定直接向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以外的行政機關提出的信訪事項,有關行政機關應當予以登記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並屬於本機關法定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應當受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不屬於本機關職權范圍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向有權的機關提出。有關行政機關收到信訪事項後,能夠當場答復是否受理的,應當當場書面答復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書面告知信訪人。但是,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不清的除外。有關行政機關應當相互通報信訪事項的受理情況。
第二十八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理信訪事項,應當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宣傳法制、教育疏導,及時妥善處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第二十九條 信訪人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有利於行政機關改進工作、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認真研究論證並積極採納。
第三十條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信訪事項或者信訪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三十一條 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信訪事項,應當聽取信訪人陳述事實和理由要時可以要求信訪人、有關組織和人員說明情況要進一步核實有關情況的,可以向其他組織和人員調查。對重大、復雜、疑難的信訪事項,可以舉行聽證。聽證應當公開舉行,通過質詢、辯論、評議、合議等方式,查明事實,分清責任。聽證范圍、主持人、參加人、程序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二條 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經調查核實,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規定,分別作出以下處理,並書面答復信訪人:(一)請求事實清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予以支持二)請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據的,應當對信訪人做好解釋工作三)請求缺乏事實根據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不予支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照前款第(一)項規定作出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應當督促有關機關或者單位執行。
⑼ 信訪事項復核決定書有法律效力么
只是信訪條例所制定的一種信訪處理程序,不屬於行政行為,沒有法律效力,不可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