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違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有

違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有

發布時間: 2022-06-16 21:13:47

① 教育法律責任的類型有哪些

您好,教育法律責任的類型如下:
一、行政法律責任: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了行政法律、法規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由於教育法具有行政法的性質,所以,行政法律責任是違反教育法的一種最主要的法律責任形式。
行政處罰是指GJXZ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組織或個人進行的行政制裁。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很多,根據1998年GJ教委發布的《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的規定,教育行政處罰的種類主要有10種:(1)警告;(2)罰款;(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違法頒發、印製的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及其他學業證書;(4)撤消違法舉辦的學校和教育機構;(5)取消頒發學歷、學位和其他學業證書的資格;(6)撤消教師資格;(7)停考、停止申請認定資格;(8)責令停止招生;(9)吊銷辦學許可證;(10)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行政處分是由GJGG或企事業單位對其所屬人員予以的懲戒措施。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和開除。
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針對的主體不同,行政處罰可以針對所有違反行政法規的公民和組織,而行政處分針對違反行政法規的體制內人員,如學校的直接負責人,學校的教師等。
二、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民事違法行為所承擔的法律後果。
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GJ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承擔民事責任的主體是公民和法人。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就是違約行為和侵權行為。
三、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刑事違法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追究教育刑事法律責任是國家對違反教育法的行為人最為嚴厲的法律制裁。
以上就是對問題的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② 教師承擔教育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教師的法律責任問題有明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第八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侮辱、毆打教師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造成損害的,責令賠償損失;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對依法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教師進行打擊報復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給予行政處分。
國家工作人員對教師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二)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
教師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地方人民政府對違反本法規定,拖欠教師工資或者侵犯教師其他合法權益的,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
違反國家財政制度、財務制度,挪用國家財政用於教育的經費,嚴重妨礙教育教學工作,拖欠教師工資,損害教師合法權益的,由上級機關責令限期歸還被挪用的經費,並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教師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或者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作出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訴的三十日內,作出處理。
教師認為當地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侵犯其根據本法規定享有的權利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作出處理。

③ 違反教育法承擔哪些法律後果

您好:
依據違法行為的性質和教育法律關系主體在法律關系中的法律地位的不同,教育法規定了承擔教育法律責任的三種主要方式,即:行政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
1.違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責任
行政法律責任,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構成行政違法而應當依法承擔的否定性的法律後果。我國現行的教育法的相當一部分是以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為一方,調整教育活動中的行政關系,具有行政法的屬性,違反教育法的行為就帶有行政違法性,所以行政法律責任是違反教育法最主要的一種法律責任。
根據有關教育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有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類。
(1)行政處分
行政處分是行政機關對本機關違法的工作人員,或行政監督機關對行政系統機關工作人員所施行的紀律上的懲戒措施。
根據1957年頒布的《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暫行規定》,國家行政機關所屬工作人員有下列違法失職行為,尚未構成犯罪的,可以給予紀律處分:
a.違反國家的政策、法律、法令和政府的決議、命令、規章、制度的;
b.玩忽職守,貽誤工作的;
c.違反民主集中制,不服從上級決定、命令,壓制批評,打擊報復的;
d.弄虛作假,欺騙組織的;
e.撥弄是非,破壞團結的;
f.喪失立場,包庇壞人的;
g.貪污盜竊國家財產的;
h.浪費國家資財,損害公共財務的;
i.濫用職權,侵犯人民群眾利益,損害國家機關和人民群眾聯系的;
j.泄露國家機密的;
k.腐化墮落,損害國家機關威信的;
l.其他違反國家紀律的行為。
行政處分的具體方式,包括以下幾種:警告、記過、記大過、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等。
(2)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是由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或法定授權的其他組織,對違反特定的行政法規但尚未構成犯罪的當事人給予的一種懲戒、制裁措施。它是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或法定授權的其他組織進行管理、履行維護公共秩序職能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包含以下幾層意思:
a. 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的行為。這一點使它與民事處罰、刑事處罰相區別。因為刑事處罰和民事處罰都是由人民法院作出的。
行政處罰雖然是由行政機關作出,但並不是任何機關都有行政處罰權。行政處罰是一種職權。只有法律、法規規定享有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才能進行行政處罰。

④ 法律責任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一、法律責任的含義與分類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法律責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實所引起的對損害予以補償、強制履行或接受懲罰的特殊義務,亦由於違反第一性義務而引起的第二性義務。

法律責任的特點在於:(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根據違法行為所違反的法律的性質,可以把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違憲責任和國家賠償責任。

1.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

2.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3.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規定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4.違憲責任是指由於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某種法律和法規、規章,或有關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或公民從事了與憲法規定相抵觸的活動而產生的法律責任。

5.國家賠償責任是指在國家機關行使公權力時由於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所引起的由國家作為承擔主體的賠償責任。
根據主觀過錯在法律責任中的地位,可以把法律分為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
根據行為主體的名義,分為職務責任和個人責任。
根據責任承擔的內容可以分為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

法的價值沖突是客觀存在的。沖突的解決需要一種利益衡量和價值衡量。如何衡量呢?要注意以下三個原則:(1)價值位階(價值排序原則);(2)個案平衡原則;(3)比例原則。

⑤ 教育行政執法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教育行政措施。即國家教育行政機關根據教育法,應相對人申請或依職權處理涉及特定相對人權益的教育行政執法行為。有的教材上稱其為「行政處理」。教育行政措施的發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應相對人申請採取的措施,一是教育行政機關依職權主動採取的措施。二.教育行政處罰。即國家教育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教育法的行政管理相對人進行懲戒、制裁的教育行政執法行為。它以相對人的行為違反了教育法為前提,是否定式的法後果,是國家對違反教育法的行為所抱的不贊許態度。通過行政處罰,恢復遭到破壞的教育法律秩序,教育違法者本人和其他人遵守教育法。三.教育行政強制執行。即國家教育行政機關對應履行而不自動履行教育法上義務的行政管理相對人,依法強制其履行義務的教育行政執法行為。它以相對人不履行其應承擔的義務為前提,通過行政強制執行,保證教育行政機關行政權合法、有效行使和行政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迫使不履行義務的相對人履行義務,或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的狀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七十五條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舉辦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由教育行政部門予以撤銷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十六條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招收學員的,由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退回招收的學員,退還所收費用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⑥ 違反教育法要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未履行對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職責的,由國務院或者上級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五十一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違反本法第六章的規定,未履行對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職責的,由國務院或者上級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定、調整學校的設置規劃的(二)學校建設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辦學標准、選址要求和建設標準的(三)未定期對學校校舍安全進行檢查,並及時維修、改造的(四)未依照本法規定均衡安排義務教育經費的。

⑦ 教育法法律責任的種類

教育法規定的法律責任數量較多,按不同的標准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首先,根據違法行為性質的不同,法律責任可以分為行政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由於教育法就其基本性質而言可以界說為調整教育行政關系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因而具有行政法的屬性,故其所規定的法律責任主要是行政法律責任。

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行政處分,它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行政隸屬關系對有輕微違法失職行為的國家工作人員所實施的懲罰措施,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另外一種方式是行政處罰,它是享有行政處罰權的主體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但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個人或組織所實施的懲罰措施。在教育領域,教育行政處罰的種類主要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違法頒發、印製的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及其他學業證書;撤銷違法舉辦的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取消頒發學歷、學位和其他學業證書的資格;撤銷教育資格,停考、停止申請認定資格;責令停止招生;吊銷辦學許可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教育行政處罰。

其次,按照違法主體的不同,教育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又可分為:(1)行政機關違法時應承擔的法律責任;(2)學校違法時應承擔的法律責任;(3)教師違法時應承擔的法律責任;(4)學生違法時應承擔的法律責任;(5)社會違法時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其中各主體的不同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體法律責任形式在相關的教育法律、法規中都有明確規定。

⑧ 承擔教育法律責任有哪幾種主要方式

上海建緯(長沙)律師事務所
楊東升
法律責任分為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三種,下面將每種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歸納如下:一、承擔民事責任的主要方式1、停止侵害2、排除防礙3、消除危險4、反還財產5、恢復原狀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二、承擔行政責任的主要方式(一)行政主體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主要有:1、通報批評;2、賠禮道歉,承認錯誤;3、恢復名譽,消除影響;4、返還權益,恢復原狀;5、停止違法行政行為;6、撤銷違法決定,撤銷違法的抽象行政行為;7、履行職務,糾正行政不當等。
(二)行政主體工作人員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主要有:1、通報批評;2、賠禮道歉、承認錯誤;3、停止違法行為;4、賠償損失;5、行政處分等。(三)行政相對人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主要可以分為: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兩類。1、行政處罰具體方式包括有:
(1)警告;(2)罰款;(3)沒收違法所得或者沒收非法財物;(4)責令停產停業;(5)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2、行政處分主要包括:(1)警告;(2)記過;(3)記大過;(4)降級;(5)降職;(6)撤職;(7)留用察看;(8)開除。三、承擔刑事責任的主要方式(一)主刑:1、管制;2、拘役;3、有期徒刑;4、無期徒刑;5、死刑。(二)附加刑:1、罰金;2、剝奪政治權利;3、沒收財產;4、驅逐出境。

⑨ 教師承擔教育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一、教育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違反了有關的教育法律規定而必須承擔的法定後果。
二、專教師不履行屬義務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教育法律責任)
《教師法》中規定:「教師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二)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教師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綜合而言,教師承擔法律責任的形式有:
1、行政法律責任:違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有兩類,即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2、民事法律責任: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是: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返還財產等。
3、刑事法律責任: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給予行政處分或解聘;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⑩ 違反義務教育法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根據《義務教育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實施細則》第七章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義務教育法的法律責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因工作失職或玩忽職守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一)、第(二)項中分別規定:「因工作失職未能如期實現義務教育實施規劃目標的」,以及「無特殊原因,未能如期達到實施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要求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依照管理許可權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2、對學生輟學未採取必要措施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三)項規定:「對學生輟學未採取必要措施加以解決的」,要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3、不送適齡兒童、少年就學接受義務教育的法律責任。

《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第一款和《實施細則》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送適齡的子女或者被監護人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4、使用未經依法審定的教科書的法律責任。

義務教育法明確要求,義務教育必須使用依法由國家和有關部門審定的教科書。《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七)項規定,使用本經依法審定的教科書,造成不良影響的,由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依照管理許可權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10)違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有擴展閱讀

政府部門對義務教育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五十一條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違反本法第六章的規定,未履行對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職責的,由國務院或者上級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

第五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

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定、調整學校的設置規劃的;學校建設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辦學標准、選址要求和建設標準的。

未定期對學校校舍安全進行檢查,並及時維修、改造的;未依照本法規定均衡安排義務教育經費的。

第五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的;改變或者變相改變公辦學校性質的。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未採取措施組織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或者防止輟學的,依照前款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民法典手繪 發布:2025-01-24 11:42:27 瀏覽:620
烏蘇法院拍 發布:2025-01-24 11:22:13 瀏覽:185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1-24 11:02:50 瀏覽:170
房屋銷售補充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4 10:00:06 瀏覽:139
中級會計2013經濟法考試題 發布:2025-01-24 09:59:23 瀏覽:403
最高法律效力表現在 發布:2025-01-24 09:54:12 瀏覽:685
沈陽君道法律咨詢服務 發布:2025-01-24 08:49:18 瀏覽:515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4 08:18:38 瀏覽:443
社區法律咨詢活動範文 發布:2025-01-24 07:57:17 瀏覽:532
老子道德經拼音版 發布:2025-01-24 07:08:55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