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環境民事法律責任形式

環境民事法律責任形式

發布時間: 2022-06-17 16:51:17

Ⅰ 環境保護中涉及環境民事責任種類有哪些

環境民事責任規定的承擔方式包括:賠償損失、排除危害、恢復原狀。如果污染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還可以請求排污單位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環境民事責任,是指因違反環境保護法規污染破壞或損害環境而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繼續履行;(八)賠償損失;(九)支付違約金;(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一)賠禮道歉。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Ⅱ 環境污染行為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環境污染的民事責任包括: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侵權人有責任排除危害;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有責任對直接受到危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條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一千二百三十條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發生糾紛,行為人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條侵權人違反法律規定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Ⅲ 環境責任承擔方式有哪些

環境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有
環境對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有的朋友卻因為自己的不良行為使得周遭的環境受到污染時,是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那麼環境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有哪些呢環境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1)排除危險。環境法上的排除危險是指,國家強令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環境危害者,排除可能發生的危害或者停止已經發生的危害,並消除其影響的民事責任形式。包括:消除、治理已造成的污染,使其不再繼續危害他人;設置或加強防治污染的措施、設備;停止正在進行的污染環境。
(2) 賠償損失。環境法上的賠償損失是指,國家強令污染環境者以自己的財產彌補對他人所造成的財產損失的民事責任形式。包括:直接損失,指環境危害所直接造成的受害人財產的減少或喪失。對直接損失加害人應全部賠償。直接損失針對的是直接受到損害著,不包括間接損害者。間接損失,指因環境危害造成受害人財產或人身受到損害,而這種損害又使受害人失去預期利益。對間接損失原則上也應全部賠償。
(3)恢復原狀。《草原法》規定:臨時佔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過2年,並不得在臨時佔用的草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佔用期滿,用地單位必須恢復草原植被並及時退還。
(4)返還財產。《土地管理法》第77條規定:對農村和城鎮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都規定違法者要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環境問題已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課題,環境侵權的民事責任為受害者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環境侵權法在維護公民環境權方面的功能越來越重要。

Ⅳ 簡述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法律責任類型

法律分析: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法律責任包括環境與資源保護的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1、行政責任是指公民或組織實施違反環境與資源保護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而應承擔的行政方面的不利法律後果;2、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刑事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實施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的犯罪行為,而應承擔的刑事方面的不利法律後果;、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民事責任主要是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九條 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除外。 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自然資源。

Ⅳ 環境民事責任主要有哪些承擔形式和責任

《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四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回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答)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賠償損失; (八)支付違約金; (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在環保實際工作中,最通常適用的責任形式有賠償損失,此外還有排除危害、恢復原狀等。污染行為如果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還可以請求排污單位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1141)

Ⅵ 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環境污染致人損害民事責任包括:賠償被侵權人的經濟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賠償被侵權人因人身損害導致的財產損失,包括醫療費、誤工費、傷殘補助金、營養費、陪護費等。環境污染致人損害不但要賠償被侵權人,還要承擔恢復環境的民事責任,拒不承擔的,會被處以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條
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條
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發生糾紛,行為人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Ⅶ 環境污染的民事責任包括什麼

境污染的民事責任包括四個方面:主觀上具有過錯、行為的違法性、損害結果、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環境民事責任的形式: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危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條,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Ⅷ 環境污染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法律分析:環境污染的民事責任包括四個方面:主觀上具有過錯、行為的違法性、損害結果、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環境民事責任的形式: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危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雖然環境保護法僅規定了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兩種責任形式,但是民法通則中規定的十種民事責任形式中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等都能適用於環境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五十九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

熱點內容
肥東人民法院號碼 發布:2025-04-23 00:58:51 瀏覽:460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pdf 發布:2025-04-23 00:58:01 瀏覽:633
達芬奇道德經 發布:2025-04-23 00:48:54 瀏覽:160
南寧市法院院長 發布:2025-04-23 00:37:14 瀏覽:138
合同法中拖欠款項利息 發布:2025-04-23 00:29:52 瀏覽:137
勞動法關於事假工資的規定 發布:2025-04-23 00:29:03 瀏覽:328
在我國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是 發布:2025-04-23 00:28:17 瀏覽:310
大連律師於曉 發布:2025-04-23 00:08:58 瀏覽:171
三大訴訟法中最復雜的 發布:2025-04-23 00:05:58 瀏覽:730
最新民事訴訟法試題與答案 發布:2025-04-23 00:04:49 瀏覽: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