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環境影響評價法法律責任

環境影響評價法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6-17 22:13:08

㈠ 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三十一條

法律分析: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三十一條:「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後果,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同意,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處分。

建設單位未依法備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備案,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有本條所列違法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第三十一條 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後果,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同意,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處分。

建設單位未依法備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備案,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有本條所列違法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處罰。

㈡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6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預防因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後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所稱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第三條編制本法第九條所規定的范圍內的規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應當依照本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第四條環境影響評價必須客觀、公開、公正,綜合考慮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實施後對各種環境因素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系統可能造成的影響,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第五條國家鼓勵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以適當方式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第六條國家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資料庫和評價指標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持對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技術規范進行科學研究,建立必要的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環境影響評價的科學性。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建立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資料庫和評價指標體系。第二章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第七條國務院有關部門、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其組織編制的土地利用的有關規劃,區域、流域、海域的建設、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寫該規劃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

規劃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應當對規劃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作出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作為規劃草案的組成部分一並報送規劃審批機關。

未編寫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的規劃草案,審批機關不予審批。第八條國務院有關部門、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其組織編制的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遊、自然資源開發的有關專項規劃(以下簡稱專項規劃),應當在該專項規劃草案上報審批前,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向審批該專項規劃的機關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

前款所列專項規劃中的指導性規劃,按照本法第七條的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第九條依照本法第七條、第八條的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劃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報國務院批准。第十條專項規劃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實施該規劃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

(二)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三)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第十一條專項規劃的編制機關對可能造成不良環境影響並直接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規劃,應當在該規劃草案報送審批前,舉行論證會、聽證會,或者採取其他形式,徵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草案的意見。但是,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編制機關應當認真考慮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草案的意見,並應當在報送審查的環境影響報告書中附具對意見採納或者不採納的說明。第十二條專項規劃的編制機關在報批規劃草案時,應當將環境影響報告書一並附送審批機關審查;未附送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機關不予審批。第十三條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審批專項規劃草案,作出決策前,應當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部門召集有關部門代表和專家組成審查小組,對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審查。審查小組應當提出書面審查意見。

參加前款規定的審查小組的專家,應當從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立的專家庫內的相關專業的專家名單中,以隨機抽取的方式確定。

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負責審批的專項規劃,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查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第十四條審查小組提出修改意見的,專項規劃的編制機關應當根據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和審查意見對規劃草案進行修改完善,並對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和審查意見的採納情況作出說明;不採納的,應當說明理由。

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審批專項規劃草案時,應當將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以及審查意見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

在審批中未採納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以及審查意見的,應當作出說明,並存檔備查。

㈢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
第三章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一條
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預防因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後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
第三條
本法第九條所規定的范圍內的規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應當依照本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第四條
環境影響評價必須客觀、公開、公正,綜合考慮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實施後對各種環境因素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系統可能造成的影響,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第五條
國家鼓勵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以適當方式參與環境影響評價。
第六條
國家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資料庫和評價指標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持對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技術規范進行科學研究,建立必要的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環境影響評價的科學性。 第七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其組織編制的土地利用的有關規劃,區域、流域、海域的建設、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寫該規劃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
規劃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應當對規劃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作出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作為規劃草案的組成部分一並報送規劃審批機關。
未編寫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的規劃草案,審批機關不予審批。
第八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其組織編制的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遊、自然資源開發的有關專項規劃(以下簡稱專項規劃),應當在該專項規劃草案上報審批前,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向審批該專項規劃的機關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
前款所列專項規劃中的指導性規劃,按照本法第七條的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第九條
依照本法第七條、第八條的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劃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報國務院批准。
第十條
專項規劃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實施該規劃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
(二)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三)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
第十一條
專項規劃的編制機關對可能造成不良環境影響並直接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規劃,應當在該規劃草案報送審批前,舉行論證會、聽證會,或者採取其他形式,徵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草案的意見。但是,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編制機關應當認真考慮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草案的意見,並應當在報送審查的環境影響報告書中附具對意見採納或者不採納的說明。
第十二條
專項規劃的編制機關在報批規劃草案時,應當將環境影響報告書一並附送審批機關審查;未附送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機關不予審批。
第十三條
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審批專項規劃草案,作出決策前,應當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部門召集有關部門代表和專家組成審查小組,對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審查。審查小組應當提出書面審查意見。
參加前款規定的審查小組的專家,應當從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立的專家庫內的相關專業的專家名單中,以隨機抽取的方式確定。
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負責審批的專項規劃,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查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第十四條
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審批專項規劃草案時,應當將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以及審查意見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
在審批中未採納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以及審查意見的,應當作出說明,並存檔備查。
第十五條
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規劃實施後,編制機關應當及時組織環境影響的跟蹤評價,並將評價結果報告審批機關;發現有明顯不良環境影響的,應當及時提出改進措施。 第十六條
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實行分類管理。
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組織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以下統稱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一)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評價;
(二)可能造成輕度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三)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
第十七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建設項目概況;
(二)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
(四)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措施及其技術、經濟論證;
(五)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
(六)對建設項目實施環境監測的建議;
(七)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設項目,還必須有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環境影響報告表和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內容和格式,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八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應當避免與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相重復。
作為一項整體建設項目的規劃,按照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不進行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
已經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劃所包含的具體建設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內容建設單位可以簡化。
第十九條
接受委託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應當經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審查合格後,頒發資質證書,按照資質證書規定的等級和評價范圍,從事環境影響評價服務,並對評價結論負責。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的資質條件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已取得資質證書的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的名單,應當予以公布。
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不得與負責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審批部門存在任何利益關系。
第二十條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應當由具有相應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的機構編制。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為建設單位指定對其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機構。
第二十一條
除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前,舉行論證會、聽證會,或者採取其他形式,徵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
建設單位報批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附具對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採納或者不採納的說明。
第二十二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建設單位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報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建設項目有行業主管部門的,其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應當經行業主管部門預審後,報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辦理。
審批部門應當自收到環境影響報告書之日起六十日內,收到環境影響報告表之日起三十日內,收到環境影響登記表之日起十五日內,分別作出審批決定並書面通知建設單位。
預審、審核、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第二十三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下列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一)核設施、絕密工程等特殊性質的建設項目;
(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的建設項目;
(三)由國務院審批的或者由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審批的建設項目。
前款規定以外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許可權,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建設項目可能造成跨行政區域的不良環境影響,有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有爭議的,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共同的上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二十四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批准後,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採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報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過五年,方決定該項目開工建設的,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報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原審批部門應當自收到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之日起十日內,將審核意見書面通知建設單位。
第二十五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法律規定的審批部門審查或者審查後未予批準的,該項目審批部門不得批准其建設,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
第二十六條
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應當同時實施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以及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部門審批意見中提出的環境保護對策措施。
第二十七條
在項目建設、運行過程中產生不符合經審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情形的,建設單位應當組織環境影響的後評價,採取改進措施,並報原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部門和建設項目審批部門備案;原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部門也可以責成建設單位進行環境影響的後評價,採取改進措施。
第二十八條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建設項目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後所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跟蹤檢查,對造成嚴重環境污染或者生態破壞的,應當查清原因、查明責任。對屬於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編制不實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屬於審批部門工作人員失職、瀆職,對依法不應批準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予以批準的,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二十九條
規劃編制機關違反本法規定,組織環境影響評價時弄虛作假或者有失職行為,造成環境影響評價嚴重失實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條
規劃審批機關對依法應當編寫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而未編寫的規劃草案,依法應當附送環境影響報告書而未附送的專項規劃草案,違法予以批準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一條
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擅自開工建設的,由有權審批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補辦手續;逾期不補辦手續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同意,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的,由有權審批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有前兩款所列違法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處罰。
第三十二條
建設項目依法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而未評價,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依法批准,審批部門擅自批准該項目建設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接受委託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不負責任或者弄虛作假,致使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失實的,由授予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降低其資質等級或者吊銷其資質證書,並處所收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
負責預審、審核、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部門在審批中收取費用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退還;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五條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違法批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要求對本轄區的縣級人民政府編制的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本法第二章的規定製定。
第三十七條
軍事設施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辦法,由中央軍事委員會依照本法的原則制定。
第三十八條
本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㈣ 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辦法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及其他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活動以及相關管理活動的,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鼓勵、支持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活動。
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建立和完善本省環境影響評價專家庫、環境影響基礎資料庫和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共享制度。第四條設區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組織編制的土地利用有關規劃,區域、流域、海域的建設、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在編制過程中組織環境影響評價,編寫環境影響篇章或者說明。
編制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交通、城市建設、旅遊、自然資源開發等專項規劃中的指導性規劃,應當在編制過程中組織環境影響評價,編寫環境影響篇章或者說明。第五條設區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組織編制下列專項規劃的,應當在編制過程中組織環境影響評價,並向審批該專項規劃的機關提交環境影響報告書:
(一)工業各行業規劃;
(二)城市專項規劃;
(三)種植業發展規劃、漁業發展規劃、鄉鎮企業發展規劃、畜牧業發展規劃;
(四)油(氣)田總體開發方案、流域水電規劃;
(五)流域、區域涉及江河、湖泊開發利用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綜合規劃和供水、水力發電等專業規劃,跨流域調水規劃,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
(六)內河航運規劃,省道網及設區的市交通規劃,主要港口和地區性重要港口總體規劃,城際鐵路網建設規劃,集裝箱中心站布點規劃,地方鐵路建設規劃;
(七)旅遊區發展總體規劃;
(八)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土地開發整理規劃、海洋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氣候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第六條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屬於本辦法第四條、第五條規定范圍內的規劃,應當在編制過程中組織環境影響評價,相應編寫環境影響篇章、說明或者提交環境影響報告書;所在的設區的市已有相應規劃並且業已完成了環境影響評價的除外。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審批本辦法第五條所列專項規劃草案,作出決策前,應當指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部門召集有關部門代表和專家組成審查小組,對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審查。
審查小組提出的書面審查意見,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的合理性與准確性;
(二)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措施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三)對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總體性意見和改進建議。
審查環境影響報告書所需費用,應當從規劃編制費用中列支。第八條在規劃實施過程中,規劃實施單位應當同步落實配套的環境保護措施。
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規劃實施後,編制機關應當及時組織環境影響的跟蹤評價。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規劃實施過程中有不良環境影響的,有權向規劃審批機關或者當地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規劃審批機關應當督促規劃實施單位採取改進措施。
規劃實施後有明顯不良環境影響,規劃實施單位未採取改進措施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向規劃編制機關的同級人民政府報告,由人民政府責成規劃編制機關組織環境影響跟蹤評價,提出改進措施。第九條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開發區域的管理機構,應當在編制開發區總體規劃過程中組織環境影響評價,編寫區域環境影響報告書,並報批准設立該開發區的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區域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應當包括污水集中處理、固體廢物集中處置等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內容。環境保護基礎設施應當與開發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
本辦法實施前開發區已開工建設或者已經建成,但未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在本辦法施行之日起兩年內補辦環境影響評價報批手續。第十條對規劃和前條規定的開發區總體規劃進行重大調整或者修改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本辦法的規定對調整或者修改內容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第十一條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建設單位應當根據國家和省關於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的規定,按照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和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的程度,組織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填寫環境影響登記表(以下統稱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㈤ 內蒙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自治區行政區域內規劃和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及其相關管理活動。第三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保障公眾的環境信息知情權,採取措施鼓勵公眾以適當方式參與環境影響評價活動。第四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環境影響評價活動的監督管理。第五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專家庫、環境影響評價基礎資料庫、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共享制度。第二章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第六條自治區人民政府、盟行政公署、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編制下列規劃時,應當組織環境影響評價,編制環境影響篇章或者說明:
(一)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二) 流域水資源保護規劃;
(三) 城市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
(四) 各類專項規劃中的指導性規劃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需要編制環境影響篇章或者說明的規劃。第七條自治區人民政府、盟行政公署、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編制下列專項規劃時,應當組織環境影響評價,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
(一) 能源、化工、冶金、裝備製造、農畜產品加工業等行業發展規劃;
(二) 種植業、漁業、畜牧業發展規劃和草原保護建設利用規劃;
(三) 涉及江河、湖泊的水資源建設、開發利用規劃,跨流域調水規劃、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和供水等專項規劃;
(四) 地方公路、鐵路建設規劃;
(五) 土地開發整治規劃;
(六)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劃;
(七) 旅遊區總體規劃;
(八) 國家規定其他需要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規劃。第八條旗縣級人民政府編制屬於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規定范圍內的規劃,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制環境影響篇章或者說明、環境影響報告書,但是所在盟行政公署、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已有相應規劃並且已經完成環境影響評價的除外。第九條開發區管理機構編制區域開發規劃時,應當組織環境影響評價,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
前款所稱的開發區,是指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工業園區等集中發展工業的區域、物流園區和農業示範區。第十條規劃編制機關可以委託有資質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服務機構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第十一條環境影響報告書由盟行政公署、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審查。第十二條規劃編制機關對規劃的功能定位、規模、適用期限以及規劃范圍等作調整的,應當對環境影響篇章或者說明、環境影響報告書補充或者修正。
對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補充或者修正的,應當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本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重新組織審查。第十三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環境影響報告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召集有關部門代表和專家組成審查小組,對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審查。審查小組應當提出書面審查意見。第十四條審查小組的專家應當依法從環境影響評價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專家人數不得少於審查小組總人數的二分之一;少於二分之一的,審查小組的審查意見無效。
參與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專家不得作為該審查小組的成員。第十五條審查小組的專家應當客觀、公正、獨立地對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書面審查意見,並對審查結論負責。第十六條專項規劃編制機關對可能造成不良環境影響並直接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規劃,應當在該規劃報送審批前,舉行論證會、聽證會或者採取其他方式,公開徵求有關單位、公眾和專家對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意見,但是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第十七條規劃編制機關在報批本辦法第七條、第九條規定的規劃草案時,應當包含下列文件:
(一) 環境影響報告書;
(二) 規劃採納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情況說明;
(三) 對可能造成不良環境影響並直接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專項規劃,還應當附具對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採納或者不採納的說明。第十八條規劃審批機關在審批規劃草案時,應當將環境影響篇章或者說明、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以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意見作為審批的重要依據。

㈥ 陝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編制(修編)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所規定范圍內的規劃和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及其相關管理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環境影響評價遵循客觀、公開、公正的原則,綜合考慮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實施後對各種環境因素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第四條環境影響評價應當聽取公眾意見,保證公眾參與。公眾參與實行公開、平等、廣泛和便利的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領導,組織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做好規劃和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省、設區的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建立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專家庫、環境影響基礎資料庫、地方環境標准和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共享制度。第二章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第六條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編制(修編)規劃時,應當組織環境影響評價,編制環境影響篇章或者說明。編制環境影響篇章或者說明的規劃范圍如下:
(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二)防洪、治澇、灌溉規劃和全省水資源總體規劃;
(三)農業發展規劃;
(四)商品林造林規劃和森林公園開發建設規劃;
(五)能源重點專項規劃、電力發展規劃、煤炭發展規劃和石油、天然氣發展規劃;
(六)城市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和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
(七)礦產資源勘查規劃;
(八)國家規定的其他需要編制環境影響篇章或者說明的規劃。第七條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編制(修編)專項規劃時,應當組織環境影響評價,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專項規劃范圍如下:
(一)工業各行業規劃;
(二)種植業發展規劃、漁業發展規劃、鄉鎮企業發展規劃、畜牧業發展規劃、草原建設利用規劃;
(三)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規劃、流域水電規劃;
(四)流域、區域涉及江河、湖泊開發利用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綜合規劃和供水等專項規劃、跨流域調水規劃、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
(五)省級內河航運規劃、省道網及市級交通規劃、城際鐵路網建設規劃、集裝箱中心站布點規劃、地方鐵路建設規劃;
(六)城市建設專項規劃;
(七)旅遊區的發展總體規劃;
(八)礦產資源、氣候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土地開發整理規劃;
(九)國家規定的其他需要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規劃。第八條縣(市、區)人民政府編制(修編)屬於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規定范圍內的規劃,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寫環境影響篇章、說明或者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所在設區的市已有相應規劃並且已經完成了環境影響評價的除外。第九條開發區的管理機構應當對其區域開發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
前款所稱的開發區,是指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和農業示範區。第十條規劃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應當對規劃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作出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作為規劃草案的組成部分一並報送規劃審批機關。
規劃審批機關在審批之前,應當徵求審批規劃的人民政府所屬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審批規劃的行政主管部門的同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查意見。
未編寫環境影響篇章或者說明的規劃草案,審批機關不得審批。第十一條專項規劃編制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和本省有關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的要求編制專項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
專項規劃環境影響技術規范,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第十二條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批的專項規劃草案,其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由其所屬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審批的專項規劃草案,其環境影響報告書,由同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專項規劃的審批機關審查;開發區區域開發規劃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
環境影響報告書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規劃審批機關
不得審批。

㈦ 環境影響評價法第31條規定

法律分析:修改的《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三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第三十一條 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後果,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同意,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處分。

建設單位未依法備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備案,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有本條所列違法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處罰。

審核中

㈧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三十一條

法律分析: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三十一條:「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後果,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同意,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處分。

建設單位未依法備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備案,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 第三十一條 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後果,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同意,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處分。

建設單位未依法備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備案,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有本條所列違法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處罰。

熱點內容
婦產科院內感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4 05:07:39 瀏覽:479
民法典8章 發布:2025-01-24 03:55:07 瀏覽:252
勞動合同法實習生 發布:2025-01-24 03:28:47 瀏覽:891
疫情期間法院問題 發布:2025-01-24 03:23:32 瀏覽:955
經濟法押題試卷 發布:2025-01-24 03:03:22 瀏覽:24
日照卜法官 發布:2025-01-24 02:09:36 瀏覽:225
貴陽貴陽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4 02:03:30 瀏覽:232
勞動法中假期是否包括節假日 發布:2025-01-24 01:28:53 瀏覽:786
初任法官改革 發布:2025-01-24 01:27:17 瀏覽:103
保密法律法規知識試題 發布:2025-01-24 01:05:13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