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遷協議法律效力
A. 拆遷辦不履行協議,協議還有法律效力嗎
拆遷辦如果是法人單位,蓋章簽訂協議有法律效力。
《合同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B. 房屋拆遷簽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一般依法簽訂的協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的拆遷協議通常是指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表現在其權利依法產生後受到法律的保護;其義務依法產生後,則受到法律的強制。依法訂立的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必須認真恪守,當事人任何一方均無權擅自變更或解除。如果在履行協議中發生糾紛,協議條款便是解決糾紛的主要依據。
一、生效條件
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中必須有拆遷當事人的單位、姓名、經辦人姓名,協議必須經雙方當事人簽名蓋章後才具有法律效力。
拆遷非出租房屋,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簽訂協議;拆遷出租房屋,拆遷人應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簽訂協議。
二、主要內容
(1)拆遷補償方式,貨幣補償金額及其支付期限;
(2)安置用房面積、標准和地點;
(3)產權調換房屋的差價支付方式和期限;
(4)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
(5)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或停產停業損失費發放標准和支付方式;
(6)違約責任和爭議解決的方式;
(7)當事人約定的其他條款。
至於每一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具體包括哪些內容,還應視拆遷補償方式不同而不同。對於實行貨幣補償的,協議中應主要載明補償金額、搬遷期限;對於實行產權調換的,協議主要載明安置用房的結構、面積和地點、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
三、必須公證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拆遷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代管的房屋所訂立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書必須經公證機關公證,即實行強制性公證。通過公證,保證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內容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有利於消除被代管人對協議的疑慮。
C. 拆遷協議的法律效力有時效嗎
拆遷協議有時效,時效為六個月,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或被侵害之日起計算。當事人應當在訴訟時效范圍內提出訴訟請求,超過二十年的拆遷協議事宜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D. 拆遷協議不是戶主簽字有效嗎
法律分析:拆遷協議不是戶主簽字是否有效是需要根據實際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的。如果戶主是此房屋的所有人,不是戶主簽訂的拆遷補償協議自然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如果戶主並不是房屋本身的所有人,而所有人是簽訂徵收補償協議的,那麼才是有效的。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二十六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E. 請問拆遷補償協議公證書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拆遷補償協議公證書的法律效力有:
(一)確保行為的真實性:確系行為人所為,確系本人真實意思的表示;
(二)確保行為的合法性:保證行為不與任何法律規定相抵觸;
(三)使得行為的設立、變更或終止具有更強的證據力。
【法律依據】
《公證法》第二條
公證是公證機構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
第三十六條
經公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該項公證的除外。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
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F. 拆遷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從法律上來講,一方面,如果你們雙方的協議是合法的,不違反國家法律規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權利的,另外一方面,是你們雙方當事人自願協商一致的,即真實意思表示的話,應該是有效的。
G. 拆遷安置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協議拆遷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存在所謂的「協議搬遷」,拆遷均為政府行為。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二十七條 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二十八條 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
H. 拆遷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的拆遷協議通常是指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表現在其權利依法產生後受到法律的保護;其義務依法產生後,則受到法律的強制。依法訂立的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必須認真恪守,當事人任何一方均無權擅自變更或解除。如果在履行協議中發生糾紛,協議條款便是解決糾紛的主要依據。拆遷協議的生效條件主要如下:1、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中必須有拆遷當事人的單位、姓名、經辦人姓名,協議必須經雙方當事人簽名蓋章後才具有法律效力。2、拆遷非出租房屋,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簽訂協議;拆遷出租房屋,拆遷人應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簽訂協議。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拆遷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代管的房屋所訂立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書必須經公證機關公證,即實行強制性公證。通過公證,保證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內容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有利於消除被代管人對協議的疑慮。《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對認定為合法建築和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不予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