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簡答題法律責任的本質

簡答題法律責任的本質

發布時間: 2022-06-18 19:07:46

『壹』 法律責任的本質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法律責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實所引起的對損害予以補償、強制履行或接受懲罰的特殊義務,亦由於違反第一性義務而引起的第二性義務。

『貳』 法律的本質是什麼要正確答案

法律的本質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法律是奠基於一定社會的上層建築,有什麼樣性質的社會,就有什麼樣性質的法律。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法律的性質、特點和發展規律,歸根結底都是由我國的社會性質及其發展程度所決定的。

現階段我國法律的性質所以是社會主義的,並同資本主義法律在性質上根本不同,首先在於初級階段的法律是建立在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之上,它的內容和發展方向主要是由社會主義公有制所決定的。

從體現的意志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是階級性與人民性的統一
從實質內容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反映,是科學性與先進性的統一。

法律的基本特徵:

1、法律是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2、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

3、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警察、法庭和監獄等)保證實施。

4、法律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2)簡答題法律責任的本質擴展閱讀:

法的本質就是統治階級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具體地說,它是指國家按照統治階級的利益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法是被提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的意志的體現。

1、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這說明法的階級性。法不是超階級的,它總是一定階級的意志的體現。


2、法只能屬於統治階級的。法只能在經濟上、政治上居於支配地位的階級,即是統治階級的意志的體現。


3、法是統治階級的階級意志的體現。法是通過自己所掌握的國家政權,把自己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即不是統治階級中個人意志的體現,也不應是統治階級個別或部分(階級、階層)意志的體現。


4、法是統治階級的基本意志的體現。不是全部意志的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要靠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去體現、去貫徹。法不可能包羅萬象。它只規定和調整有關統治階級基本利益的和社會基本制度和主要的社會關系。


5、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的決定,是由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統治階級所代表的、與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所決定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

『叄』 簡述民事責任的本質

一 民事法律責任概述
(一)民事責任的涵義
1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違反合同或不履行其它民事義務,由此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的財產人身,依法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2 民事責任是民事法律責任的簡稱,它指的是民事主體因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具有強制性財產性和補償性等特徵。
3 民事責任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應依法承擔的後果。
4 民事責任,指民事主體因違反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的民事義務,侵害其他民事主體的財產或人身權益,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5 民事責任的責任一語,其意指不履行法律義務因而應受某種制裁,相當於liability。
6 民事責任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中的義務主體違反法律規定的或者合同約定的民事義務,侵害民事權利主體的民事權利,依民法之規定而產生的一種法律後果。
7 所謂責任,於日爾曼法上,為服從攻擊權之義。蓋謂於債務不履行時,得訴之強制手段,要求債務之滿足,損害之賠償及復仇者也。
8凡因人為因素引起損害時,被害人得以民法或其他法律規定,向加害人請求損害賠償,稱為民事責任
9「責任者,則系義務不履行之擔保」,並指出責任概念之演進:「早期—→以「人」(人格、身體)作為擔保,是為人責。發展後—→以物(財產)作為擔保,是為物責。從而產生債法上一項基本原則—→『債務人之所有財產,是為所有債權人之總擔保。』而所謂物責,即以債務人之財產,擔保債權之實現」。並進一步指出擔保的方式有:一般擔保和特定擔保。一般擔保是指債務人之所有財產為所有債權人之總擔保。特定擔保分為人保和物保。人保(仍為物責)包括債務保證和人事保證。物保包括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
10民事責任是指法律對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人強加的使受害人在沒有受害時所應置身的狀態的義務。
11民事責任,亦即民事法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12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因違反合同或不履行其他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13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違反合同義務或法定義務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14民事責任「是由民法規定的對民事違法行為人所採取的一種以恢復被損害的權利為目的並與一定的民事制裁措施相聯系的國家強制形式。
綜合分析以上觀點, 關於民事責任的概念學者有不同的觀點,也有多種定義,總體上看可分為擔保說(實質上是義務說)和後果說(當然也有學者持另外觀點認為民事法律責任一詞蘊涵不同的語詞定義,一為本義,一為引申義。引申義的法律責任,就是一般法律義務。本義的法律責任則是義務人不履行一般法律義務所導致的由國家直接確認的法律義務,實即一種新的法律義務。不履行一般法律義務的行為的成立,有一系列條件,此之謂構成要件。其概括形式是法律責任的歸結原則,也是法律責任的成因。不同的構成要件取決於不同的歸責原則,以不同的歸責原則為分類標准,即以不同的構成要件為成立依據,本義的法律責任有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兩種基本類型。)筆者贊成後果說,贊成民事責任與民事制裁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觀點,並認為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有自動承擔、請求承擔和強制承擔三種,即1、責任人自動承擔責任。2、責任人不自動承擔責任的,權利人有權請求責任人承擔責任。3、經權利人請求,責任人仍不承擔責任的,權利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強制責任人承擔責任。
(二)民事責任的本質
1制裁說。此說認為,法律責任是指義務人違反其義務時,所應受的法律上的處罰。因此,所謂民事責任不過是不履行義務而應受某種制裁。李宜琛認為,「責任與義務不同,責任蓋處於違反義務而受制裁之地位。」
2 義務說。此說認為,民事責任是根據法律規定,在民事上應負的給付義務,包括一般的民事義務和侵權行為或債務不履行所造成的賠償義務。梁慧星認為,民事責任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債權債務關系,這種特殊的債,乃以義務的不履行為停止條件,此條件成就前,責任關系雖已存在,但未生效,即效力處於停止狀態。若義務人能夠正確履行其義務,則此責任關系終不生效。一旦條件成就,即義務人違反義務時,則此責任關系發生效力。
3 擔保說。此說認為,民事責任的本質是義務履行的擔保。諸葛魯認為「責任者,對於債務履行之擔保也。詳言之,即債務人不履行其債務時,債權人得聲請法院,依強制執行程序,而使之履行者,乃基於債務人之責任也。」林誠二認為「責任者,系指應為一定給付義務之擔保,既為一種擔保,則應為給付而不為給付時,債權人自可強制債務人實現給付義務。」
4 法律後果說。此說認為,法律責任是某種不利後果。責任就是一個人必須承受他的行為給自己造成的不利後果。因此民事責任作為法律責任的一種,是指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而依法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三)民事責任的法律特徵
民事責任具有一切法律責任所固有的一般特徵外,還有其自身獨具的法律特徵:
1民事責任以民事義務為基礎
2民事責任具有國家強制性
3民事責任主要是財產責任
4民事責任在內容性質和原則方面具有區別於其他法律責任形式的特徵。
(四)民事責任的地位與作用
民事責任制度的意義在於,以其特有的職能和作用,來確保民事主體合法權益的順利實現,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穩定,有效地完成民法規定的任務。 設立民事貴任制度是保障民事權利的自然邏輯現代通說稱法律為權利之規定,法律學即權利之學,民法學尤其如此。民事權利與每一個民事主體息息相關,是民事主體賴以存在的基本條件。沒有民事權利,民事,主體就無法存在。各種市場經濟活動是民事主體通過設立民事法律關系而實現的。與民事權利相對應的是民事義務,二者相互對立,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一個矛盾統一體,束縛著民事主體。故有權利就有義務,權利者,乃法律為特定人,因充實其所認許之利益,對之所付之力也 ,即權利人為實現自己的某種利益,依法得為或不為某種行為,在這過程中,必然要求義務人為滿足權利人的利益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在民事主體自覺履行義務時,權利人的權利自然可得以實現,若義務人不履行義務,權利人的權利就面臨著得不到實現的危險。既然法律出於滿足社會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需要而賦予民事主體以權利,也就必然要保障權利得以實現,故必須設立一項制度以國家強制力約束義務人履行其義務,這就是民事責任制度。法律讓違反義務者承擔民事責任,這既是維護社會秩序,實現公平、正義的需要,也是法律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完善自身的需要。故設立民事責任制度是保障民事權利的自然邏輯 。

『肆』 思修簡答題: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及作用分別是什麼

一、本質

1、從法律所體現的意志來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既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又具有廣泛的人民性,體現了階級性與人民性的統一。

2、從法律的實質內容來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反映,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3、從法律的社會作用來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法律保障。

4、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科學性和先進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①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堅持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指引人們去發現客觀規律,在法律實踐中尊重和反映客觀規律。

②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善於借鑒我國傳統法和外國法的成功經驗。前人和他人的成功經驗實際上是客觀規律的反映,因而對這些成功經驗的吸收,就是對規律性認識的吸收。

③國社會主義法律的立法體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術,適應時代發展而不斷改革與創新,使立法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二、作用

社會主義法律和其他法律一樣,還有指引、預測、評價、教育、強制等重要作用。

1、指引作用

法律的指引作用是引導人們選擇合法的行為、約束非法的行為,主要是通過授權性規范、禁止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實現的。授權性規范指引人們可以做什麼或者有權做什麼;禁止性規范指引人們不得做什麼;義務性規范指引人們應當或者必須做什麼。

2、預測作用

法律通過對某種行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使人們能夠預見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後果,從而自覺地實施合法的行為,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行為。

3、評價作用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實施的行為,可以根據法律作出合法與非法、正當與不當的評價。法律的評價作用能夠向社會昭示法律崇尚什麼、貶斥什麼,鼓勵什麼、禁止什麼,從而影響法律主體的行為。

4、教育作用

法律的教育作用主要有三種實現方式:一是通過法治宣傳教育,引導人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樹立對社會主義法律的信仰;二是通過制裁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使違法犯罪者和一般社會成員受到警示;三是通過表彰法治建設先進人物,弘揚法治精神,營造法治環境。

5、強製作用

法律足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實施的。

(4)簡答題法律責任的本質擴展閱讀:

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框架下,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嚴格依法行使國家權力、進行國家管理的原則。包括立法、執法與守法三個方面。健全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是:

(1) 在共產黨領導下不斷完備社會主義法律,切實做到有法可依,以鞏固和發展有利於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2) 堅持法制統一的原則,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頒布的憲法具有最高法律的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地方性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3) 確立依法行使國家權力的原則。所有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按照憲法、法律或有關法規規定的職權范圍,依法行使職權。

(4) 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一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公民都必須嚴格遵守法律,任何人都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約束的特權。

(5) 監督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實施。這種監督來自黨、群眾團體、廣大人民群眾、專門機關和社會輿論。

『伍』 論法律責任的本質

從法律的制定到法律的實施,都是由統治階級掌握和參與的,當然法律就反映他們的意志,維護他們的利益。

法本質的特徵:
1、正式性.即官方性、國家性;
2、階級性:法律是一國統治階級共同意志的體現,具備統一性和權威性;有時法也反映出被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因此也具有中立性和公共性;
3、社會性:也叫法的物質制約性:這個是法本質最根本的特性,法是由一國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立法者不是在創造法律,而是在表述法律,應為立法者不可能決定法律怎樣產生,法律是由客觀的社會物質條件決定的,並非人主觀所能決定的。

『陸』 法律的本質是什麼

一、法律的本質:

法律的本質是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二、法律的基本特徵:

①法律是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②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

③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警察、法庭和監獄等)保證實施;

④法律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柒』 法律的本質和作用

一、法律的本質
1.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從法律的制定到法律的實施,都是由統治階級掌握和參與的,當然法律就反映他們的意志,維護他們的利益.
階級性是法律的一個根本屬性.所謂法律的階級性是指法律產於一定性質的生產關系,屬於特定社會上層建築之一,為一定階級服務的屬性. 2.法律根源於社會物質生活關系
法律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形式,社會經濟關系就是法律的內容.
法律同經濟規律的關系.法律必須利用和正確反映經濟規律,具有客觀性的一面,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人們不能憑想像去立法;法律又有主觀性的一面,法律不是規律本身,是人們認識和利用規律的一種創造.
3.上層建築中的其他現象對法律的影響
二、法律的作用
1.法律的規范作用
(1)指引作用,指法律規范對於人們的一種指導和引領作用.法律的指引是對於人們行為的一種規范性指引.
(2)教育作用,指法律對於人們今後行為積極影響的一種作用.法律通過對於那些實施了守法行為的承認,保護甚至獎勵的肯定性法律後果,作為示範;對於那些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不承認制裁的否定性法律後果,作為典型,從而教育社會其他成員,威懾那些潛在的違法犯罪分子,達到預防違法犯罪的作用. (3)評價作用,指法律作為一種對於人們行為的評價標准或者尺度的作用.
(4)預測作用,指法律具有對於人們之間將要如何行為能夠預料和估計.在健全的法制社會中,人們通過法律的規定,對於自己作出某種行為,必然引起有關人的相應的行為,有一個合乎理性的預測和估計;如果有關人沒有作出相應行為,自己可以通過法律救濟和其他合法手段予以彌補,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也是一個有序的法治社會的正常狀態. (5)強製作用,指法律具有的制裁和懲罰違法犯罪行為的作用.法律的實施,當然主要靠社會大多成員的自覺遵守,但是對於少數人來說,必要的制裁和懲罰是不可缺少的.如果違法犯罪行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和制裁,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否定了合法行為,打擊了守法的人,正常的社會秩序就很難得到維持,所謂自由正義和安全的法律價值就不復存在.
2.法律的社會作用
(1)法律維護統治階級的階級統治的作用,這是法律社會作用的核心. (2)法律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指法律對於關系整個社會不分階級階層社會組織集團和個人的事務,都一視同仁,同樣有利的那種作用.
法律的這兩方面的作用是密切聯系的,相輔相成的.統治階級通過法律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從而達到維護其統治的目的;法律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是統治階級維持其統治的前提.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社會作用可以歸結為:維護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對外開放和國際之間的正常交往.
*法律「無用論」和法律「萬能論」謬誤的原因
「法律虛無主義」認為法律可有可無.須知,法律是人類文明的一項成果,在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法律所起的作用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尤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將顯得越來越重要.
法律也決不是萬能的.首先,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必要的手段,但不是惟一的調整社會關系的手段,法律規范更不是惟一的社會規范;其次,因為法律的適用首先要確定事實,而事實不確定就不能適用法律,所以那些事實無法確定或者很難確定的關系,也無法用法律調整;第三,法律本身是概括抽象和普遍的規范,具體的行為或事實如何適用法律,其間必須由人們來具體實施,沒有素質較高的執法和司法人員,法律也不起作用;第四,法律所以起作用,還必須有相應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社會條件的配合,離開這些,法律就起不了作用,或者所起作用不大.

熱點內容
撤銷司法判決 發布:2025-01-23 20:14:15 瀏覽:983
物流法律法規的教學目標 發布:2025-01-23 20:11:22 瀏覽:450
法院掃描卷子 發布:2025-01-23 20:09:02 瀏覽:18
老同學社會與法 發布:2025-01-23 19:53:27 瀏覽:692
非獨立法人實驗室法人授權書 發布:2025-01-23 19:52:39 瀏覽:985
法院指揮車 發布:2025-01-23 19:45:12 瀏覽:533
社會法調整的法律部門有哪些 發布:2025-01-23 19:31:48 瀏覽:528
競職條例 發布:2025-01-23 19:22:33 瀏覽:550
文化與道德 發布:2025-01-23 19:09:23 瀏覽:228
熱搜推動司法 發布:2025-01-23 18:50:35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