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農行主卡法律責任

農行主卡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6-18 23:51:56

1. 中國農業銀行信用卡風險解析及防範

自從1985年6月中國銀行珠江分行在國內發行第一張信用卡(中銀卡)以來,由於其方便快捷,受到公眾客戶的青睞。我國的銀行卡業務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發卡銀行、發卡數量、交易金額都有了較大的增長,信用卡的用卡環境也有了銀大的改善。就拿上海市來說,到2002年底,全市銀行卡發卡總量達到3565萬張,比上年增長27.5%。銀行卡交易筆數10750萬筆,交易總金額1065億元,布放ATM3282台,POS16938台。2002年全年銀行卡聯網商戶數量從年初的2184家增加到5780家,入網POS16234台,全年ATM和POS跨行總交易清算為5185.72筆。(據保守估計,到2007年,上海市銀行卡產業建設總投資將超過100億人民幣,年總產值將達200億人民幣以上,從業人員也將高達3萬人左右)
信用卡業務已經成為商業銀行最為盈利的部門之一。在西方發達國家,信用卡業務是許多國際大銀行的主要業務和主要利潤的來源。如花旗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收益就占其利潤總額的三分之一,美國運通公司的運通卡業務利潤業務更佔了其公司全部利潤的7成。
一 信用卡風險的產生
隨著信用卡業務的進一步發展,信用卡風險發生也越來越頻繁。在信用卡的發行、使用、結算的諸多環節都可能存在風險。而且,隨著發卡行、特約商戶和持卡人的增多,信用卡風險體現出涉及面廣,風險種類多樣、危害性大的特點,發卡們的利潤逐漸減少,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損失都是用銀行的利潤來彌補的,因此,信用卡風險的若干法律問題就突出了。
我們知道,信用卡風險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發卡行自身造成的。比如說:各家商業銀行除建行對信用卡消費來用的是密切和簽字兩種確認關系的方式之外,廣東發展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仍採用簽名確認,持卡人持卡消費不需要輸入密碼。這些都是發卡行自身操作上的漏洞,也為信用卡違法人員提供了許多機會,從而導致了風險的發生。
加強信用卡風險管理也是維護特約商戶和持卡人利益的需要。信用卡風險發生是另一大原因是由於特約商戶的違章操作、疏忽大意以及持卡人沒有按規定使用信用卡等所造成的。發卡機構在加強風險管理過程中重視對特約商戶的培訓工作,向廣大民眾宣傳信用卡的用卡意識。這對減少風險的發生以及維護特約商戶和持卡人利益是有很大作用的。
二、三方對於消費採用簽名確認制還是密碼確認制所持的不同觀點
但是,幾年來,各銀行對信用卡消費採用簽名確認制還是密碼確認制的態度和行為不一,社會各界對此也意見不一。支持密碼確認制的認為:這是為了滿足持卡人消費習慣和保障安全的需要,而且不少發卡銀行也已經付諸實踐。支持簽名確認制的認為:簽名確認制符合信用卡的國際習慣,密碼信用卡會給消費者帶來諸多方便,簽名確認制能夠保障持卡人的資金安全,不少銀行仍採用簽名確認制。
中國人民銀行於1996年1月26日發布的《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第43條:特約單位經辦人員受理信用卡時,應審查下列內容:(1)確為本單位所受理的信用卡;(2)信用卡在有效期內,未列入「止付名單」;(3)簽名條上沒有「樣卡」或「專用卡」等字樣;(4)信用卡無打洞、剪角、毀壞或塗改的痕跡;(5)持卡人身份證或卡片上上的照片為持卡人相符;(6)卡片正面的拼音姓名與卡片背面的簽名和身份證上的姓名一致。這些法規可以看出,銀行信用卡的漏洞之多。
從目前來看,支持密碼確認制的呼聲越來越高,採用密碼確認制的銀行特別強調這是用戶強烈的需要。根據深圳發展銀行公布的資料,在其發行的近10萬張信用卡中,98.5%的持卡人選擇密碼確認,只有1.7%的人選擇簽名確認。中國銀聯也表示對密碼制的支持。似乎信用卡消費採用密碼確認制是眾望所歸,大勢所趨,是最為安全的手段。主張信用卡消費密碼確認制的人提出的核心理由是:目前簽名不能有效的確認「持卡人」(向特約商戶提示信用卡的人)的身份,不能很好的防範信用卡盜用,保障持卡人(經發卡人同意而向其核發信用卡的,無其他特別約定時,包括主卡及附屬卡持卡人)的用卡安全。
消費者持卡進行消費時,信用卡特約商戶需要對「持卡人」的身份進行核實,確認「持卡人」與持卡人的同一性,即「持卡人」是經發卡行同意而合法使用信用卡的持有人。究竟特約商戶是如何確認「持卡人」的身份,依據是什麼?我們從現在發行量較大,持卡人數較我,使用范圍較廣的信用卡發卡行的消費使用章程中來觀察。
中國銀行長城信用卡章程規定:長城持卡人可憑長城卡及本人身份證證明(居民身份證、軍官證、護照)在中國銀行的特約商戶直接消費購物,無需支付任何附加費用。
建設銀行龍卡信用卡章程規定、持卡人使用龍卡時需要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證(彩色照片龍卡免示)並按本行規定在取現、消費、轉帳等憑單上簽具真實姓名。
工商銀行牡丹信用卡章程:持卡人用牡丹卡購物、消費或支取現金,均同時出示身份證件(居民身份證、軍官證、護照、回鄉證),在中國工商銀行自動櫃員機ATM上存取現金或在銷售點終端POS上轉帳結算,必須遵守發卡機構的有關規定。
農行信用金穗卡單程:金穗卡持卡人憑金穗信用卡和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可在中國農業銀行指定的機構存取現金,辦理轉帳,在特約商戶購特消費。
從以上列舉的幾家銀行的信用卡章程和使用須知中分析不能得出,特約商戶應該是通過「持卡人」出示的身份證件根據信用卡姓名拼音和簽字與身份證姓名的一致性,身份證照片與「持卡人」形象一致性,或者信用卡照片與「持卡人」形象一致性來確認同一性的。
如果簽名是確認「持卡人」身份的方式,並且不需要持卡人的簽名樣式有特殊需要,甚至持卡人可以用慣用字體隨便寫幾個字,通過書寫習慣鑒定書寫人的同一性。那麼特約商戶應具有鑒定簽名的措施,這就包括一定的技術設備,一定要有良好的鑒定經驗的人員,而事實上特約商戶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並且這樣做也是不實際的,除了考慮現在鑒定技術本身發展的水平,從經濟角度考慮,也是沒有必要的,成本非常高,畢竟信用卡消費是一種交易,交易要求方便快捷,嚴格的筆跡鑒定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十分關鍵,而在民事活動中不是這樣,民事活動總是建立在一定的信用基礎上的,那當事人對一定事實的信任,法律給予一定條件下的推定。
所以說,在國內,簽字並非特約商戶核實「持卡人」的身份,確認「持卡人」與樣卡人同一性的手段。要求持卡人的簽名一致,這真正的意義在於,簽名是持卡人交易意思表示的證明。
當我們用現金進行消費時,交易是及時清結的,消費者從商哀悼手中得到商品或服務,並向其支付現金,雙方之間不需要一定形式的合同,因為合同其實是當事人對未來的買賣。商戶只向消費者提供一定的小票,以各消費者報銷,退貨或用作商戶承擔產品責任的證據,或根不提供任何憑據。
而信用卡消費是一種信用消費,當商戶向持卡人提供了商品或服務之後,持卡人是沒有向商戶支付價款的,給馳一定的信用,之後由發卡行向商戶進行支付,這樣的商戶必須保留自已已經向持卡人提供了商品或服務的證據,證明自己與持卡人之間形成債權債務關系,發卡行作為向持卡人授信的人負有向自己支付的業務。「持卡人」在簽購單上的簽名是「持卡人」對交易的認可的意思表示,此簽購單是雙方交易意思表示一致的證明。同時,「持卡人」簽名與信用卡上簽名一致,證明意思表示是由擁有發卡行授信的合法持卡人做出的,授信的關系在特約商戶和持卡人之間建立,根據發卡行和持卡人之間的授信關系,發卡人即銀行向特約商戶支付價款,而後持卡人再向發卡人還款。
可以看出,在整個信用消費交易關系中,特約商戶與持卡人之間真實的交易關系是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之後的發卡行與特約商戶、持卡人與發卡行之間的關系都無法建立,而具有持卡人合格簽名的簽購單對雙方來說都是這個真實交易關系的證明。另外,發卡行均規定為完全行為民事行為能力人才能申請信用卡並為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配偶或親屬申領附屬卡,足見信用消費是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需要具備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和意思表示能力。所以實際上,持卡人簽名與信用卡上簽的一致性是特約商戶與發卡行的利益所在,他們對簽名的致性進行確認是保障自己的權益,簽購單是信用交易的有效憑證。這樣一來,各種應注意義務和責任都被發卡行和特約商戶轉嫁給了持卡人,發卡人和特約商戶沒有承但起本身應該承擔的義務與責任。
信用卡是銀行簽發給那些資金狀況良好的人士,用於指定的商家購物和消費,或在指定銀行機構存取現金的特製卡片,具有消費信用,轉帳清算,存取現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是一種特殊的信用憑證。信用卡消費交易的過程是,持卡人在特約商戶進行消費,發卡行向特約商戶支付價款,持卡人再向發卡行還款,這涉及三方當事人,即持卡人、特約商戶和發卡行,三個法律關系,信用卡消費中,發卡行承諾對其授信的合法持卡交易的特約商戶承擔付款義務,那麼從民事上看,特約商戶與「持卡人」進行信用交易時,必須首先確認「持卡人」是有發卡行授信的合法持卡人,否則它是不能要求發卡行付款的。其實這種注意義務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並非為他人利益而額外負擔的。從刑事上看,信用卡盜用可能構成刑事犯罪,特約商戶有確認「持卡人」身份,防止犯罪的義務,如果它沒有盡到注意義務,或者故意不盡注意義務,在某種意義上它是信用卡詐騙罪的共犯。如果因為特約商戶沒有盡到注意義務,造成信用卡盜用,損失應該由它自己承擔,發卡人不應該向其付款,持卡人沒有向發卡銀行還款的義務。但是這種注意義務都和損失都被銀行和特約巧妙、不公和堂皇地轉嫁給了老實的持卡人。發卡們都在信用卡章程中註明:「掛失24小時免責條款」。(在持卡人辦理持失日24小時內及持失前發生的損失由持卡自己負責,持失次日24小時後發生的損失由銀行負責)。
如此「掛失24小時免責條款」似乎是銀行對自己和持卡人風險和責任的分配,以掛失後一定時間為界,此單前信用卡被盜用和風險和由此產生的損失由持卡人承擔,之後的風險和損失由銀行承擔。當信用卡被盜後用發生在持卡人掛失後24小時之前,風險和損失由持卡人承擔,銀行向特約商戶付款,持卡人向銀行還款,另,央行頒布的《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第五十二條逵妻卡銀行有義務、應當向持卡人提供銀行卡掛失服務,應當設立24小時掛失服務電話,提供電話和書面兩種掛失方式,書面掛失為正式掛失。並在章程或有關協議中明確發卡行與持卡人之間的掛失責任。這似乎也是銀行「掛失24小時免責條款」的法律依據。
但是民法歸責原則並非如此,它是以過錯為依據的,有過錯者要承擔責任。持卡人負有妥善保管信用卡的義務,如果失去對信用卡的控制,有時確實存在過錯,但如果這只是一般過錯,並且積極履行了掛失義務,信用卡的「丟失---盜用---損失」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是不具有可歸責性的,畢竟,為發卡行和持卡人所推崇的信用卡的特點之一就是「安全」,即信用卡不像現金那樣---一旦丟失就是徹底的,確定的損失。所以不能因為持卡人失去對信用卡的控制就以持卡人有過錯要求其承但損失。
而在美國,聯邦法律對持卡人的保護為:消費者對信用卡丟失後未經授權的消費最多隻承擔50美元的責任;可以說,美國的法律為持卡消費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如此說來,加強信用卡風險管理,能有效地促進發卡行業務人員依法經營,防止違法違現象的出現,提高發卡行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維護發卡行權利的能力,能促進銀行建立規范有效的信用卡風險防範機制,使整個發卡行的信用卡風險防範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三、信用卡風險管理手段的具體分析
1. 風險迴避
風險迴避是發卡機構因發現從事某種經營活動可能帶來風險損失,有意識地採取迴避措施,放棄或拒絕某項業務。也就是說,發卡機構在對從事該項業務可能因風險而引起的損失及冒這種風險可獲得的利益進行分析的基礎之上,認為利益小於損失,則設法避免。可以說這是最簡單的風險處理方法。如在信用卡申領過程中,由於發卡機構難以對申請人的資信狀況作全面的調查或不能確信申請人所提供的情況的真實性,為避免以後風險的發生而主動拒絕授予該申請人信用卡的行為就屬於風險迴避。
風險迴避的措施干凈利落,發卡行對該項業務根本不需擔心以後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也就是成本非常小甚至是零成本。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伴隨零成本的就是零收益。因為放棄或拒絕某筆業務也就放棄了從事該筆業務可能帶來的收益。商業銀行是企業法人,要以「三性」為經營方針,(((尤其是盈利性,沒有盈利,銀行就沒有生命力。而且,目前信用卡業務的盈利率比較高,國內各大銀行都在競相開展信用卡業務,如果經常採用迴避風險的做法,這將對他的業務開展有很大的影響,這就很難與其他的銀行競爭。所以迴避風險盡管極為有效,但卻是很不經濟的,在將風險擋之門外的同時,也將收益拒之門外。因此,迴避帶有消極御防的性質,是一種權宜之計。銀行不能因噎廢食,不論風險大小一律採用迴避的方法。
2. 風險預防
預防策略是指信用卡風險尚未發生時,發卡機構事先採取的一定的防備性措施以減少或降低信用卡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預防策略與迴避策略的最大不同在於它是一種主動、積極的策略,由銀行主動通過採取措施減少風險發生的次數和損失規模。當前風險防範的手段大體有對持卡人風險防範、特約商戶風險防範、發卡機構內部風險防範以及對利用信用卡詐騙的風險防範等。
與信用卡風險的其他策略手段相比,預防具有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社會效果良好等優點。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它能有效地防患於未然,真正實現「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目的。預防措施做得好,信用卡違法行為發生的機會就大大減少,就能從源頭上消除風險的發生,減少風險發生的概率。當然,我們也應注意如何正確面對風險。因為風險並不等於損失,有些風險未必會真正會發生。(((我們要權衡風險與可能帶來的收益比例,如果確定收益會大於風險造成的損失就應該大膽去做。
在實踐中,銀行可採取的預防措施很多,如加強對特約商戶的培訓工作、對持卡人用卡知識的指導、加強對透支和掛失止付工作的管理等等。這里僅對透支和掛失止付管理進行具體分析。
(1)透支風險管理。「信用卡透支實質上是發卡行發放的一種貸款,但是與其他貸款不同,它一般是在支付結算與授權過程中形成和發現的。」(((信用卡透支可分為善意透支與惡意透支。善意透支是正常透支,一般不會有太大的風險。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規定期限,並經發卡行催收無效的透支行為。惡意透支造成的損失直接構成信用卡業務成本。特別是我國電子化手段發展滯後,止付名單傳遞速度慢,自動授權設備不完善,加上業務管理部門管理的漏洞、特約商戶審單不嚴等原因,惡意透支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但是能不能因為惡意透支會造成大的損失就對透支業務產生害怕心理呢?我們來分析一下。《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貸記卡透支按月記收復利,准貸記卡透支按月計收單利,透支利率為日利率萬分之五,並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此項利率調整而調整。可見信用卡透支利息率非常高。信用卡業務收益來源中主要有持卡人年費、信息交換收入、利息收入及其他手續費和所得等 ,其中占最大比例的就是利息收入(國外很多銀行的透支利息收入佔到了全部信用卡業務收入的80%)。
通過比較,很容易發現透支業務的開展是有利於發卡行的,縱然透支風險確實存在。所以我們不能輕易取消客戶信用卡的透支功能,關鍵是要正確區分合理透支與惡意透支。要盡量增加合理透支的筆數,壓縮甚至杜絕惡意透支的筆數。實踐中我們要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從某種意義上說風險大收益也大),將風險管理作為利潤最大化的途徑,加強對信用卡透支的管理,按照央行關於信用卡業務的有關規定,不搞協議透支,盡量減少信用卡交易資金結算環節,提高結算速度,從而及時核算信用卡透支,保障銀行的正常收益。
(2)掛失止付的風險管理。信用卡止付是在信用卡業務中因持卡人信用卡遺失、被盜、惡意透支以及違反信用卡章程等,由發卡行實施的,為保護持卡人及發卡行自身利益的行為。止付可以提高發卡行和持卡人的資金安全,有效降低信用卡風險。實踐中容易出現糾紛的是掛失時間的確定以及掛失止付後的風險責任承擔問題。
掛失止付時間的確定對風險責任的承擔具有重要意義。《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第五十二條第五款規定:發卡銀行應當向持卡人提供銀行卡掛失服務,應當設立24小時掛失服務電話,提供電話和書面兩種掛失方式,書面掛失為正式掛失方式。並在章程或有關協議中明確發卡銀行與持卡人之間的掛失責任。由於沒有統一的規定,各發卡機構都有自己的掛失止付時間及責任承擔規定。對於掛失止付前的損失,各發卡行章程都規定損失由持卡人承擔。但對於掛失後的風險,規定不一。根據國內銀行頒布的信用卡章程(參見王正中主編《信用卡業務經營管理通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主要有以掛失當時、掛失後24小時、掛失的次日24小時、掛失後36小時等為時間點確定風險責任的承擔。((((那麼,銀行規定掛失後一段時間內風險責任由持卡人承擔是否就一定有利於銀行呢?誠然,發卡行這樣規定能減少由此帶來的風險損失,降低運營成本。但是,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這是不符合效益最大化的目的的。根據法律的實證性經濟分析,「是要把損失分配給能以最低成本承擔這種損失風險的一方。」((((也即先要判斷雙方各自預測和防範這一風險的成本的高低,然後決定由花費較少的一方承擔這一風險及責任。從持卡人與發卡行兩者來看,無疑發卡行最容易預測和防範這種風險。發卡行在開辦此項業務時就應該預見到信用卡容易丟失以及容易被冒用的風險,而且也只有發卡行才能有效地預防信用卡被冒用。再者,即使損失真的發生了,發卡行也可通過向保險公司投保等措施來轉移風險,從而有效地避免由此帶來的損失,而這持卡人是很難做到的。可見,發卡行在預防掛失後的風險成本明顯要低。
而且,實踐中當發生爭議訴諸於法院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還有疑問,況且國內信用卡業務正蓬勃發展,如果發卡行果斷地承擔掛失後造成的損失風險,能有效地吸引客戶和發展特約商戶,這對樹立良好的銀行形象有重要意義。深圳發展銀行的做法無疑是具有前瞻性的。
3.風險的分散轉移。分散轉移方法是信用卡風險管理經常採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是指發卡行通過某些合法的交易方式或業務手段將自己所面臨的信用卡風險分散轉移給其他經濟主體承擔的一種策略。風險轉移的對象一般是保證人、持卡人和保險公司等。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出這種策略的一個重要特徵是風險的分散轉移必須要以有人承擔為條件。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分散轉移應該是正當合法的。
風險轉移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成本不同,收益也不同。只有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才能正確運用它們。
(1)向擔保人轉移。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發卡機構會要求申領人提供擔保人或單位,並在簽訂協議的基礎上明確彼此的權利義務關系。當持卡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擔保人承擔責任,從而把風險轉移給擔保人。但是擔保人承擔責任的時間、數額及擔保的范圍經常發生爭議,特別是在持卡人惡意透支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有些發卡行規定從擔保確定之日起擔保人須承擔透支的全部數額,這是值得商榷的。雖然擔保人與發卡機構簽訂了合同,願意承擔持卡人的付款責任,但這並不意味著擔保人願意承擔惡意透支的全部損失,尤其是信用卡掛失止付後被冒用後的損失,因為這個數額是難以確定的。正因為如此,國內有學者提出擔保人承擔的是最高額擔保責任。也有學者認為應該根據銀行在技術上是否能預防和制止惡意透支來分配責任。((((我們估且不去討論發卡機構的做法是否符合《合同法》的規定以及在實踐中是否會受法院判決的支持,至少這樣規定會損害擔保人的積極性,甚至發卡機構的社會形象,這對擔保業務的開展無疑是一個負面影響。
因此,銀行發卡行應注意的是應該怎樣來設計擔保人擔保責任的時間、數額及擔保的范圍才是最經濟的,花費的成本較小,收益較大。
(2)向持卡人轉移。如在申請信用卡的過程中,要求申請人用存單、有價證券等以抵押、質押等方式向銀行申領信用卡並要求申請人交納一定的保證金。此外,還有常用的方法是通過透支帳戶的管理以及掛失止付方式把風險盡可能向持卡人轉移。
(3)向保險機構轉移。這是指發卡機構通過向保險公司投保,在發生風險損失時,由保險公司補償,從而避免或減少實際損失的一種形式。保險作為一種風險管理策略,在金融風險管理中已有很久的歷史,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過後,美國就開始了存款保險制度。如今在信用卡風險管理中運用也越來越多,是分散風險、補償損失的一種重要手段。發卡機構可以把開展信用卡業務的一些難以預料的意外損失,通過少量的保險費的支出而獲得及時、滿意的補償,從而降低或減少風險,這對發卡行來說是非常經濟的。這里要注意的是風險損失的劃分、保險的期限、保費以及保險公司的保險責任等
4.風險的補償。所謂信用卡風險補償是指發卡行通過一定的途徑,對業已發生或將要發生的金融風險損失尋求部分或全部的補償,以減少或避免信用卡風險損失的一種管理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建立風險准備金制度,也就是在信用卡業務開展過程中,發止機構主動將信用卡風險納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定期從信用卡業務所獲的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風險准備,對准備金進行專戶管理,以彌補風險損失或壞帳,結余部分沖轉利潤。
在實際中,總有一部分損失不能避免,要由發卡行承擔這部分責任。建立風險准備金制度就能有效處理這種風險損失。而且這種手段花費的成本不大,尤其是它可以與前述預防、分散轉移等措施共同使用。在信用卡透支納入貸款管理後,在其他風險管理手段無效時,可以核銷沖減。
四、 幾點建議
通過上面對信用卡風險管理經濟分析後,我們可以看出,信用卡風險管理部門應該特別重視風險的預防工作,制訂嚴密的風險管理規章制度;應重視對業務人員及特約商戶的培訓工作,尤其要加強發卡機構內部的管理。在信用卡申領過程中,要求客戶交存備用金、提供擔保。要加強對透支及掛失止付的管理,制定合理的透支和掛失止付操作規章,加強與保險機構的聯系,盡量向保險機構投保。同時要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建立風險准備金帳戶。實在沒把握的,要果斷採用風險的迴避策略。總之,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是信用卡風險管理的宗旨。

2. 農行卡的主卡和副卡有什麼區別

1、農行卡主副卡是指多張卡片同時對應一個卡戶。其中一張是主卡,對卡戶具有完全的操作許可權,其餘卡片為副卡,在主卡的授權范圍內進行取款、消費等業務。

2、主卡持卡人可以憑主卡、有效身份證件在任一聯網網點設置修改對副卡的額度控制方式和周期額度。

3、主卡、副卡存(取)款均增(減)賬戶余額。

4、副卡的可用額度與主卡的設置有關。

5、主卡可撤消副卡,副卡不可撤消主卡。

6、主卡清戶是必須收回所有副卡,副卡如丟失應掛失。


(2)農行主卡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附屬卡規定:

1、每張信用卡主卡最多可申請兩張附屬卡(銀行可自主規定),主卡持卡人有權要求注銷其附屬卡。

2、附屬卡的信用額度由主卡持卡人在不超過本人相應主卡信用額度的前提下自主指定;在主卡持卡人不指定的情況下,附屬卡的信用額度與主卡相同。

3、附屬卡所有交易款項及相應利息、費用等均計入主卡帳戶,由主卡持卡人承擔全部還款責任。但主卡持卡與附屬卡持卡人對所欠款項互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3. 用自己的身份證辦農行卡,給親戚用,有什麼風險嗎

銀行卡都是實名制的,不允許買賣和外借。
若是農行儲蓄卡借給他人使用,對方利用卡片從事違法活動,那麼戶主也會牽涉其中。
若是農行信用卡借給他人使用,由於信用卡是可以透支消費的,並且會納入徵信管理系統,對方如不及時還款,會影響戶主徵信。

4. 農行主卡和副卡什麼意思

主卡是與附屬卡相對而言的,主卡即賬戶的主賬戶,擁有最高的使用許可權,對附屬卡有一定的控制許可權。附屬卡是一種自身沒有獨立性的賬戶,與主卡共同使用主卡的卡賬戶;附屬卡新開卡時具有與主卡相同的支付許可權,主卡持卡人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附屬卡的支付渠道和支付限額進行控制。

5. 朋友貸款後使用我農行借記卡套現我會受到什麼法律責任

1、你要償還套現的資金。2、如果你不主動償還,銀行可能要向法院起訴你,還可能把你列入黑名單,你的信譽將受到影響。

熱點內容
吉安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23 17:23:03 瀏覽:542
喝農葯死亡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17:10:24 瀏覽:462
派出所筆錄雙方沒有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23 16:12:33 瀏覽:208
社會科學院法律碩士分數線 發布:2025-01-23 16:07:19 瀏覽:913
新舊行政訴訟法對比 發布:2025-01-23 16:06:27 瀏覽:423
我國現行公司法 發布:2025-01-23 15:35:28 瀏覽:555
法碩法學好嗎 發布:2025-01-23 15:05:55 瀏覽:373
淮南法院在哪 發布:2025-01-23 15:05:48 瀏覽:676
朱文軍律師 發布:2025-01-23 14:51:05 瀏覽:295
八項司法舉措 發布:2025-01-23 13:53:57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