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法律責任
《幼兒園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違反本條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幼兒園,由教育行政部門視情節輕重,給予限期整頓、停止招生、停止辦園的行政處罰: (一)未經登記注冊,擅自招收幼兒的; (二)園舍、設施不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安全標准,妨害幼兒身體健康或者威脅幼兒生命安全的; (三)教育內容和方法違背幼兒教育規律,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條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由教育行政部門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罰款的行政處罰,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門建議有關部門對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一)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的; (二)使用有毒、有害物質製作教具、玩具的; (三)剋扣、挪用幼兒園經費的; (四)侵佔、破壞幼兒園園舍、設備的; (五)干擾幼兒園正常工作秩序的; (六)在幼兒園周圍設置有危險、有污染或者影響幼兒園採光的建築和設施的。 前款所列情形,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2. 侵犯兒童權益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一、刑事責任
虐待兒童,情節惡劣的,以虐待罪論處。
對兒童負有撫養義務而拒絕撫養,情節惡劣的,以遺棄罪論處。
溺嬰,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明知校舍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傷亡的,以玩忽職守罪論處。
教唆兒童違法犯罪的,依法從重處罰。
引誘、教唆或者強迫兒童吸食、注射毒品,依法從重處罰。
二、民事責任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以惡意串通、欺詐、脅迫、非法掩蓋,剝奪沒有生活來源兒童的遺產份額,不讓兒童接受獎勵、贈予、報酬的行為均屬無效。
三、行政責任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或者變相體罰,情節嚴重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企業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非法招用未滿16周歲的童工,由勞動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在中小學校校園周邊設置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兒童活動的場所的,由主管部門予以關閉,依法給予行政處罰。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兒童活動的場所允許兒童進入,或者沒有在顯著位置設置兒童禁入標志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向兒童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圖書、報刊、音像製品等出版物的,依法從重處罰。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兒童合法權益的,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製作或者向兒童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賭博等圖書、報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以及網路信息等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生產、銷售用於兒童的食品、葯品、玩具、用具和游樂設施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或者沒有在顯著位置標明注意事項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向兒童出售煙酒,或者沒有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兒童出售煙酒標志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兒童救助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對兒童的救助保護職責,或者虐待、歧視兒童,或者在辦理收留撫養工作中牟取利益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脅迫、誘騙、利用兒童乞討或者組織兒童進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動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3. 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與相關法律責任有哪些
幼兒教師的合法權利和義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里都有明確說明,本法適用於在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 教師享有下列權利: (一)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二)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 表意見; (三)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 (四)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五)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 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六)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第八條 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 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 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 活動; (四)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 方面全面發展; (五)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 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六)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第九條 為保障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 門、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提供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教育教學設施和設備; (二)提供必需的圖書、資料及其他教育教學用品; (三)對教師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中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 (四)支持教師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二十二條 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對教師的政治思想、業務水平、工作態 度和工作成績進行考核。 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考核工作進行指導、監督。 第二十三條 考核應當客觀、公正、准確,充分聽取教師本人、其他教師以及學 生的意見。 第二十四條 教師考核結果是受聘任教、晉升工資、實施獎懲的依據。 第六章 待遇 第二十五條 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 平,並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晉級增薪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六條 中小學教師和職業學校教師享受教齡津貼和其他津貼,具體辦法由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二十七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教師以及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到少數民 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應當予以補貼。 第二十八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城市教師住房的建設、租 賃、出售實行優先、優惠。 縣、鄉兩級人民政府應當為農村中小學教師解決住房提供方便。 第二十九條 教師的醫療同當地國家公務員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對教師進行身 體健康檢查,並因地制宜安排教師進行休養。 醫療機構應當對當地教師的醫療提供方便。 第三十條 教師退休或者退職後,享受國家規定的退休或者退職待遇。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適當提高長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小學退休教師 的退休金比例。 第三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改善國家補助、集體支付工資的中小 學教師的待遇,逐步做到在工資收入上與國家支付工資的教師同工同酬,具體辦法 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規定。 第三十二條 社會力量所辦學校的教師的待遇,由舉辦者自行確定並予以保障。 第七章 獎勵 第三十三條 教師在教育教學、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教學改革、學校建設、社 會服務、勤工儉學等方面成績優異的,由所在學校予以表彰、獎勵。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有突出貢獻的教師,應當予以表彰、 獎勵。 對有重大貢獻的教師,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授予榮譽稱號。 第三十四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向依法成立的獎勵教師的基金組 織捐助資金,對教師進行獎勵。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侮辱、毆打教師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 罰;造成損害的,責令賠償損失;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 對依法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教師進行打擊報復的,由其所在單 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給予行政處分。 國家工作人員對教師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的規定追 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 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 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二)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 教師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地方人民政府對違反本法規定,拖欠教師工資或者侵犯教師其他合 法權益的,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 違反國家財政制度、財務制度,挪用國家財政用於教育的經費,嚴重妨礙教育 教學工作,拖欠教師工資,損害教師合法權益的,由上級機關責令限期歸還被挪用 的經費,並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責任。 第三十九條 教師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或者對學校或者 其他教育機構作出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教育行政部門應 當在接到申訴的三十日內,作出處理。 教師認為當地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侵犯其根據本法規定享有的權利的,可以 向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 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作出處理。
4. 幼兒園發生哪些安全事故應該負全部法律責任
首先要看發生事故的時候教師是否在場,在場的教師有沒有及時採取處理措施 接著就要分析責任發生的原因。 如果是因為幼兒園的設施等設計考慮欠妥的話,幼兒園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如果是在場的教師處理不當導致重大後果的,那麼教師的責任要大一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身損害賠償的解釋》第七條規定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第九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根據以上規定,在幼兒園發生安全事故首先應該由幼兒園承擔責任,如果幼兒園與幼兒園教師存在僱傭關系,因教師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幼兒園)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幼兒園)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幼兒園教師)追償。
5. 幼兒園有哪些責任和義務
幼兒園應當履行基本義務入下:
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
2、貫徹國家的內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容制度,執行幼兒園的保教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3、對幼兒進行思想文化教育和組織幼兒開展有益的社會話動。
4、關心、愛護全體幼兒,尊重幼兒人格,促進幼兒全而發展。
5、制止有害於幼兒健康成長的行為和現象。
6、提高思想覺悟和業務水平。
(5)幼兒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在教育教學活動期間,幼兒園對幼兒負有進行安全教育、通過約束指導進行管理、保障其健康成長的職責,這說明幼兒園對在園幼兒主要負有三個責任:
一是教育責任;
二是管理責任;
三是保護責任。
需要指出的是,監護責任的范圍遠比保護責任要廣得多。因此,父母將幼兒送到幼兒園並沒有發生監護權的轉移。
6. 幼兒園事故應該承擔哪些的法律責任
首先要看發生事故的時候教師是否在場,在場的教師有沒有及時採取處理措施 接著就要分析責任發生的原因。 如果是因為幼兒園的設施等設計考慮欠妥的話,幼兒園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如果是在場的教師處理不當導致重大後果的,那麼教師的責任要大一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身損害賠償的解釋》第七條規定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第九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根據以上規定,在幼兒園發生安全事故首先應該由幼兒園承擔責任,如果幼兒園與幼兒園教師存在僱傭關系,因教師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幼兒園)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幼兒園)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幼兒園教師)追償。
7. 幼兒園處理幼兒傷害事故的法律依據
處理幼兒傷害事故的法律依據
(1)"過錯責任原則"是確定幼兒園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0條有明確的司法解釋:"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這為過錯導致的幼兒人身傷害事故的處理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因此,過錯責任原則是作為認定幼兒傷害事故的歸責原則。
過錯責任原則是指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即
"有過失就有責任","無過失即無責任"。因此,有無過錯是確定幼兒園承擔民事責任的前提條件。如果傷害事故發生,幼兒園存在過錯,將根據幼兒園自身過錯的大小來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2)監護人承擔 "無過錯責任"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無論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過錯,必須依照法律的特別規定承擔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第133條之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由此可見,監護人承擔的民事責任是一種
"無過錯責任"。也就是說,只要你的被監護人造成他人損害,無論監護人有無過錯,是否盡到了監護責任,都應承擔民事責任。雖然這種責任會因為監護人盡到了責任而減輕,但決不能免除責任。因此,在幼兒園幼兒由於故意或過失造成他人損害或被他人損害時,應由雙方監護人承擔無過錯責任。幼兒園有過錯時才承擔責任。
3.幼兒園教師及相關人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有無故意或過失行為,是確定幼兒園有無過錯的依據。
幼兒園幼兒傷害事故基本分為兩類,一是責任事故。即違反規章制度造成的事故,瀆職造成的事故。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造成的事故,幼兒園發生此類事故無疑是要承擔責任的。另一類是意外事故,即責任事故以外的事故。是不能避兔的,不能克服的,不能預見的,它具有客觀性,不能被人所把握和控制。此類幼兒傷害事故幼兒園將不承擔民事責任。如果教師在履行職責過程申,能夠預見幼兒某些行為存在危險卻沒有及時糾正或引導,導致幼兒傷害事故的發生,那麼將根據教師自身過錯的大小由幼兒園來承擔民事責任。
8. 想問一下虐待幼兒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對於虐待兒童一般是來自於家庭以及學校,對於這些虐待兒童的行為可以說是犯罪的,虐待幼兒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如下會有相關說明。
一、虐待兒童將構成虐待罪----家庭成員的虐待
1、虐待罪:虐待罪(刑法第260條),是指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經常以打罵、捆綁、凍餓、限制自由、凌辱人格、不給治病或者強迫作過度勞動等方法,從肉體上和精神上進行摧殘迫害,情節惡劣的行為。
2、刑法第二百六十條規定: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對於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3、《刑法修正案(九)》規定,「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將原刑法中界定虐待罪的主體是家庭成員擴展為「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
3、綜上,對於兒童監護人或者兒童的家庭成員或者是對兒童負有看護職責的虐待兒童的將構成虐待罪,受到相應的刑事處罰。
二、虐待兒童將構成尋釁滋事罪----學校及幼兒園的老師或其他人
1、尋釁滋事罪:尋釁滋事罪,是指肆意挑釁,隨意毆打、騷擾他人或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或者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刑法將尋釁滋事罪的客觀表現形式規定為四種:①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②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③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④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的規定,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綜上,對於兒童所在的學校或幼兒園對兒童進行毆打虐待將構成尋釁滋事罪,將受到相應的刑事處罰。
4、除此之外,教師虐待幼兒本是違法行為,根據2015年11月1日正式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規定了教師虐待兒童將受到刑法的懲處。《刑法修正案》還強化了幼兒園、學校等教育機構的職責,「針對單位犯罪的,不僅要判處罰金,而且要處罰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
三、其他相關法律規定:
1、《治安管理處罰法》中適合虐童案的是第四十三條所規定的:「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
綜上,我們可以知道,虐待兒童是觸犯虐待罪、尋釁滋事罪以及違反其他相關法律規定,是違法行為。對於虐待兒童的行為也做了相關規定,使得犯罪的人受到相應的刑事處罰
9. 7.幼兒園的法律責任主要是刑事法律責任。()對 錯
幼兒園的法律責任主要是刑事法律責任。(錯)
幼兒傷害事故發生後,根據違回法主體的法律地位和違法行為的答性質,幼兒園(包括教師)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類型有三種:即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其中民事法律責任主要的是一種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