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環境法律責任論文
『壹』 關於環境保護的論文 3000字左右
保護地球,從我做起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在剛過去的一年中,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植樹活動,帶領我們初一(6)中隊的班幹部創立了「綠色天使」植綠護綠小組,鼓勵隊員們在校園里認養了一棵小樹苗,利用課余時間給它梳妝打扮,為它長成參天大樹打下了基礎。在學校組織的「讓地球充滿生機」的簽字活動中,我鄭重地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並寫下了自己對環保的決心和期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積極參加學校在世界環境日舉行的有獎徵稿,認真查閱、收集各類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撰寫有關環境治理設想方面的文章,我經常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環保講座,觀看環保方面的錄相帶,積極參預環保知識問答調查活動,認真填寫每一項提問。我參與了「紅領巾植綠護綠隊」的網站建設,在上面發布大量的環保圖片和環保知識,以及關於環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識,我國在環保方面發展動向、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情況;每個月我都利用網路、報紙,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專題和板塊「環保資訊」來告訴大家;還定期製作一些宣傳板來宣傳環保知識和生活中的環保常識。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號召同學們從不同的方面來關愛自己的家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周圍的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積極動員身邊的人一起來依法保護和建設人類共有的同樣也是僅有的家園,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我還和同學們共同發起「養一盆花,認養一棵樹、愛惜每一片綠地,讓我們周圍充滿綠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飯盒和一次性筷子,讓我們遠離白色污染」的倡議。讓我們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籃子,讓我們共同走向美好的綠色的明天,走向輝煌、燦爛的未來!
據我收集到的一份報告說:「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它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讓人類陷入了困境。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雖然我現在做得只不過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堅信要是我們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自然會給人類應有的回報。在溫暖的搖籃——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臉——天空下成長,在愛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貳』 關於環境保護論文
保護地球,從我做起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在剛過去的一年中,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植樹活動,帶領我們初一(6)中隊的班幹部創立了「綠色天使」植綠護綠小組,鼓勵隊員們在校園里認養了一棵小樹苗,利用課余時間給它梳妝打扮,為它長成參天大樹打下了基礎。在學校組織的「讓地球充滿生機」的簽字活動中,我鄭重地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並寫下了自己對環保的決心和期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積極參加學校在世界環境日舉行的有獎徵稿,認真查閱、收集各類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撰寫有關環境治理設想方面的文章,我經常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環保講座,觀看環保方面的錄相帶,積極參預環保知識問答調查活動,認真填寫每一項提問。我參與了「紅領巾植綠護綠隊」的網站建設,在上面發布大量的環保圖片和環保知識,以及關於環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識,我國在環保方面發展動向、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情況;每個月我都利用網路、報紙,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專題和板塊「環保資訊」來告訴大家;還定期製作一些宣傳板來宣傳環保知識和生活中的環保常識。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號召同學們從不同的方面來關愛自己的家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周圍的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積極動員身邊的人一起來依法保護和建設人類共有的同樣也是僅有的家園,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我還和同學們共同發起「養一盆花,認養一棵樹、愛惜每一片綠地,讓我們周圍充滿綠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飯盒和一次性筷子,讓我們遠離白色污染」的倡議。讓我們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籃子,讓我們共同走向美好的綠色的明天,走向輝煌、燦爛的未來!
據我收集到的一份報告說:「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它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讓人類陷入了困境。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雖然我現在做得只不過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堅信要是我們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自然會給人類應有的回報。在溫暖的搖籃——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臉——天空下成長,在愛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黃色星期天
天賢粱粕��厴賢粱粕�V灰�繅淮擔�嗣俏藪Χ恪U餼褪巧吵頸�?nbsp;
就在4月7日也就是星期天的早晨,一拉開窗簾不禁讓我大吃一驚。我看到外面的天空已不在像以前那樣蔚藍,陽光已不在像以前那樣明媚。遠處的那些高樓大廈像海市蜃樓一樣隱隱約約。在沙塵暴的影響下,樓內的人都點著燈為自己照明。天和地的界限已不那麼清晰,而是渾黃一體。大街上的人們都全副武裝,包著頭巾捂著嘴。生怕沙土進到自己的呼吸道里。一走出家門,一股沙土的氣味撲面而來,一陣風吹過,臉上就會感到大大小小的沙粒打在你的臉上,頓時我那干凈的臉像塗上了一層土黃色的釉彩,把我的臉打扮成了土著人的臉色。我低頭一看,大地也穿上了一層土黃色的衣裳。過了一會,又下起雪來。許多人都高興起來,他們認為雪花是潔白美麗的。但他們錯了,今天的雪花像炸彈一樣,落在人們的身上,炸出了一朵朵「黃花」。弄得人們狼狽不堪。我也被「炸」的像小泥猴似的。
今天的情景,使人們再一次看到了破壞環境所帶來的惡果。在一次次災難的提醒下,人們已經認識到遵循自然規律,愛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已刻不容緩。我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經過全人類不斷努力,植樹造林,保護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災難的發生頻率會逐漸減少。地球那副美麗的面孔又會重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我熱愛地球,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愛她的青山綠水,愛她的碧草藍天……
在四野飄香的花叢中,我和蝶兒一起嬉戲、歡笑;在鬱郁蔥蔥的森林裡,我與小鳥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邁著輕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霧靄繚繞著、白紗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吮吸著花草的芳香, 欣享著陽光的沐浴,我被陶醉在這如痴如醉的夢幻里;夜晚,我坐在稻穀飄香的農家小院里,仰望著璀璨的星空,聆聽著蟬鳴嘹響,蛙聲如潮,彷彿置身於一個童話般的王國。春天,我坐在牛背上,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聽那牧歌婉轉,牧笛悠揚。 夏天,我坐在小船上,任雙槳拍打著那碧綠的湖水, 看海鷗輕盈地掠過遼闊的湖面;秋天,我站在樹下,凝神矚望著那金黃的葉子一片片地落下;冬天,我站在窗前,欣賞著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飛舞。在這如詩如畫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
曾幾何時,人們亂砍亂伐,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沙丘吞噬了萬頃良田,洪水沖毀了可愛的家園,大自然的報復讓人類尷尬啞然。梅水溪曾經說過,沒有自然,便沒有人 類,這是世界一大樸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奪自然,征服自然,只會破壞生態系統,咎由自取,使人類瀕於困境。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人不給自然留面子,自然當然也不會給人留後路,98洪水、2000年的沙塵暴,其實,這就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警示。
曾幾何時,人們亂捕亂殺,使人類的朋友慘遭塗炭。"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就是對捕殺動物後果的最真實的寫照。從大學生的傷熊事件到愚人們的瘋狂捕獵,人類是否也將要把槍口對准自己?切記,保護動物就等於保護我們自己。
曾幾何時,戰爭的爆發,使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滿目瘡痍。炮火對植被的破壞,核輻射對生命的摧殘,盡管廣島、長崎上空的蘑菇雲已經散去了半個多世紀,可那裡依然還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見,和平是全人類綠色環保的重要前提。
真不敢想像,我們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這個世界將會是一幅怎樣的慘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塵沙彌漫,人類將在魔鬼般的尖叫聲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時我們只能說,人類曾經屬於過地球,但地球將永遠不會再屬於人類了。
顧炎武曾經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保護環境與維護生態平衡的歷史重任要落到我們跨世紀一代的肩上。讓我們都來關愛自然,熱愛地球吧,手挽手、肩並肩、心連心地鑄起一道綠色環保的大堤,捍衛資源、捍衛環境、捍衛地球、捍衛我們美好的家園吧!
岐江情
岐江河--我的母親河,由北而南,蜿蜒流淌。我在她懷里成長。她孕育了我童年的歡樂。我的金色的童年的歡樂時光,都和岐江河一起度過的。
記得我只有豆丁般大的時候,數不清的早晨,看著那朝暉在河上跳躍,把那清澈的河水映得通紅,像是給岐江河披上了紅紗巾,周圍鬱郁蔥蔥的榕樹也穿上了朝陽的錦衣。三五成群的男女老少,沿河漫步,盡情呼吸清新的空氣,欣賞小鳥清風奏出的晨曲。
每逢端午節的時候,精彩絕倫的龍舟賽便在江上舉行。人們接踵而至,爭先恐後地聚集到江邊看熱鬧,一條條龍舟整齊地排開在江面,船上的每一個有著古銅色肌膚的大漢都使出渾身的力量。每一聲禮炮後,龍舟齊頭並進,掀起一江浪濤。江邊的人們有的急得直跺腳,有的高聲喝彩,有的像長頸鹿一樣把脖子伸得老長……江里的龍舟在一片鑼鼓聲中耕波犁浪,勇往直前……
我童年的幸福,都沉浸在岐江河那清澈的碧波里。只要清風一吹,一切美好的回憶都從盪漾的碧波里旋出來了。如今當我獨自一人去問候岐江河時,它已面目全非了:污濁的河水夾雜著許多垃圾在晃動,偶爾還有一兩條死魚浮上來,散發出醺心的腐臭。綠色,沒有了,鳥聲,聽不見了。河邊堆積了大堆垃圾,往日清新芬芳的和風也變得腥臭苦澀了。我傷心地向岐江河呼喊:"你昔日的豐姿到哪去了?"可它只用波浪拍打著河岸,像垂危的病人,呻吟著,傷心地向人們哭訴:"清救救我吧!"
也許是因為它過去的美,也許是因為它現在的丑,也許是時代的要求吧,岐江河發出的求救終天得到了回應。市政府十分重視岐江河的整治,組織人力物力拆掉岐江河兩岸參差不齊的破舊建築,在河岸上植起了綠樹紅花,禁止人們往江上倒垃圾,禁止往江里排放污水,岐江河開始恢復了生機,重現了昔日美麗的倩影。我想:假以時日,岐江河--我的母親河,她將比以前更愛護我們的家園
我們生命的搖籃是地球母親。地球母親的身上有高山、大海,有高原、平原。最可貴的是它有生命,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地球上,我們就是地球的主人.
地球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園,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地球母親可以供給我們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地球母親用它甘美的乳汁哺育著它的兒女,我們在地球母親溫暖的懷抱里幸福地成長。我們為什麼能幸福地生活在地球上呢?因為地球母親可以供給我們充足的氧氣,可以供給我們充足的水分,充足的食品......她是一位關心兒女,愛護兒女的好母親。
然而我們人類是怎樣對待地球母親的呢?我們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說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就不顧地球母親的身體,工廠亂排放污水,煙囪冒著濃濃黑煙,亂砍伐森林樹木,亂浪費資源等等。破壞了地球周圍的大氧層,清澈的河水變得混濁,茂密的森林變得狼狽不堪,蔚藍的天空變得灰暗,碧綠的青山變得光禿,泥石流、森林火災、動物絕跡、水源嚴重缺乏,一連串的災害接踵而來,已使我們的地球母親難以承受。而我們面臨的確是地球毀滅的現實。啊!實在太可怕了,到那時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們將如何生存?
我們已經看到了嚴重的後果,我們能任其毀滅嗎?不能!我們人類應該積極行動起來,為我們的地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現在我們已經開始保護我們的環境,愛護我們的地球了,比如,我們建起了水力、風力發電站,開始保護野生動物,保護森林,保護水源,節約用水,開始綠化、美化我們的地球了,這是可喜的,這樣可以延長我們地球母親的壽命,使她越來越年輕,身體越來越壯。在地球毀滅的前一夜,我們應該做什麼呢?我們要來保護、愛護地球,要來綠化、美化地球,使我們的地球母親永遠年輕。
我再來問個問題小朋友,地球到底會不會毀滅呢?這就要看我們怎掩蓋胡她了,如果我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她的話,相信她會永遠年輕的。
還我青山綠水
我是赫赫有名的晉江。我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幾十萬子孫後代的身上。如今,我的工業越來越發達,兒孫們的生活也越來越紅火,可我卻今非昔比,千瘡百孔,醜陋不堪,再也找不到幾處凈空、凈土、凈水了。
我在思索,在尋找,發現原來是因為許多富起來的兒孫不能善待我。你看:如林而立的煙囪口上嗆人的濃煙滾滾升騰,籠罩住我的頭;穿梭不息的車輛噴出的廢氣,無時無刻地向我撲來,熏得我的臉發黑;兒孫們的生活垃圾,工廠排出的廢液,大部分滲入我的肌膚,流進我的血液,侵害我的軀體……
無奈中的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發出呻吟。有一天,一群快樂的紅領巾唱著歌,扛著農具和樹苗,來到我的身邊。我認識他們--那些傷害我的人的後代。我有點兒害怕:他們要干什麼?我正在憂慮著,那群紅領巾已經開始行動--植樹!我欣喜若狂,深情地注視著他們:挖坑、培土、提水、澆水……他們幹得可積極啦!挖坑的肩上搭著一條濕毛巾,鏟子緊握手中,用勁往土裡一插,再使把勁兒用腳一蹬,往後一仰,舀湯似地將土挖起來,往身後一」潑」,土落了下來。反復幾次後,一個坑就挖好了。放樹苗的小心翼翼地將樹苗放入坑內,扶正,讓挖坑的培上土,再讓提水的澆上水。只見他們個個臉上掛著汗珠,欣慰地笑了。多乖的孩子呀!霎時間,委屈、痛苦化為烏有。我忙托風婆婆為他們拂去臉上的汗珠。他們幫我做新衣裳,我能不高興嗎?他們還在我這兒撒下了花的種子,不久的我將穿上一件五彩繽紛的花裙子!我能不激動嗎?
你不知道吧?這群紅領巾還幫我清理了垃圾,從樹上取下了一個個塑料袋,並告誡人們少用「白色污染」。在紅領巾的帶動下,那些缺德的公民也漸漸地正直起來了。以前垃圾箱旁蚊蠅亂飛的情景消失了,街道兩旁的樹灰塵不見了。我的生活亮麗斑瀾了!
我陶醉了:滿山蒼翠,一水碧波,芳草茵茵,鳥語花香……這才是原來的我呀!感謝孩子們還我青山綠水,還我多姿風采,我將賜予子孫們無盡的寶藏和永恆的幸福……
共築校園和諧的藍天(演講稿)
和諧,多麼美好的一個詞語,多麼美好的意境。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和諧吧:春風是和諧的,她使堅冰融化,萬物復甦,把人們帶到美好的季節;春雨是和諧的,她「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古往今來,和諧思想綿綿不絕。從孔子提倡的「禮之用,和為貴」「和而不同」,到到孟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論斷;從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為描繪的「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社會狀態,從孫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澤東「環球同此涼熱」的追求,悠悠中華幾千年,歷代思想家、政治家,無不推崇團結互助的理念,和諧社會始終是人們最崇高的理想。 和諧就是融洽和睦、協調發展。和諧社會應該是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社會。但現實生活中,由於許多同學、思想覺悟、價值觀念、利益追求、興趣愛好的差別,有些人的行為方式不利於團結互助,甚至一些損人利己現象也時有發生;還有的同學喜歡搞小自由主義,當面不說,背後亂說,班級不說,校外亂議論,導致同學與同學之間互相猜疑,引起同學之間不和睦;甚至有的同學把社會上一些:惟利是圖,損人利己,愛佔便宜;甚至於爾虞我詐、坑蒙拐騙的行為,也或多或少的帶到了校園,這樣不僅可恥,簡直可以說是道德的囚犯。胡總書記把「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作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內容提出來,豐富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內容,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校園文化,我們中學生在這個富有感召力的今天,我們應該做的是;同學之間要和諧,要團結友愛互助;校園要和諧,構築一個團結友愛、文明向上的和諧校園。 歷史經驗一再告訴我們:有沒有團結互助的道德風尚,是判斷一個群體是否健康、一個社會是否和諧的重要標志之一。繼承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弘揚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美德。 是啊!我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講「仁愛」、行「友善」、重「人和」的傳統美德。我們新一代的中學生應該傳承這些傳統美德、今天要為構建一個和諧的校園努力,明天我們要為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而付出,這是歷史付與給我們的重任!這是時代付與給我們的使命!
環保,從身邊小事做起...
最近,北京一群中學生給朱鎔基總理寫了一封提倡環境保護的信,引起了總理的高度重視。朱總理在同學來信上批示說,初二學生如此關心環保,實令我等長輩慚愧。……捫心自問,我們每一位又何嘗不應該對此深刻反省呢?
環境保護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一個新問題,我國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確的治理目標。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普通人,雖然不可能都直接從事環保工作,但我們完全可以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當看到洗手間的水龍頭在滴水時,是不是能夠舉手關上呢?當電池用完後能否分類收藏處理而不是隨手扔掉呢?當購物時能否自覺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雖然都很不起眼,但卻體現我們究竟具備了多少環保意識。
筆者知道有一位老太太,她每次上街買菜都要自帶一個小布袋,每次上餐館吃飯都要自帶一個小鋼勺。看起來很平常,但能夠像這位老同志那樣,長年自覺堅持不使用白色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確實不容易。這不但要有堅定的環保信念,還需要有良好的習慣。無可置疑,環境意識與人們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關,在大學校園里我們最容易找到環境保護的支持者。但是,我們同樣也能夠經常在大學的食堂垃圾桶里發現大量的剩飯剩菜。筆者還聽說有這么一位大學生,他熱心環保事業,曾積極奔赴雲南邊陲保護金絲猴,但他卻可以數次忘了關掉水房裡嘩嘩流的水龍頭。這提醒我們,全面的環境保護和全民族環保意識的普及與提高,決非輕而易舉;環境保護不僅僅包括動物、森林的保護、防止大氣和水的污染這樣一些「大事」,也包括我們周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各種小事。
人類對環境的保護,歸根結底是基於保護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資源,保護我們生存發展的最起碼條件。當工業文明進入20世紀後,它對環境的破壞日趨嚴重,對資源的使用走向了濫用,這引起了人們越來越高度的警惕。各國政府為了保護環境,採取了許多措施,環境保護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並且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今天,提起環境保護,幾乎沒有什麼人會公開反對,但是真正做到自覺長久地保護環境,保護資源,還有許多工作在等待著我們去做。我認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樹立起環保意識,具體地說就是樹立資源意識,生存意識。要讓大家都認識到,保護環境與資源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不僅是關乎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而且已經直接關繫到人類社會今天的生存!不能抱著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對保護環境有任何鬆懈和怕麻煩的思想。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固然負有重要的責任,而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人對此更是承擔了更為直接、更為具體的責任。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在這一點上,北京的中學生們已經為我們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難道我們還有什麼需要猶豫的嗎?
『叄』 求關於環境保護的論文
環境保護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有效利用能源、減少環境污染、降低安全生產事故頻次,防止突發環境事件,確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制定並執行環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已經成為我國民生工程的關注點。
中國化工業價值鏈的發展,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具有顯赫的地位,但是,環境污染問題,在化工領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業存在的問題,是不可懈怠和輕視的;改善化工安全生產和化學品安全管理體系,增強企業安全防患意識,提升環保部門的環境管理水平,從而更好地採取治理和應對突發環境事故,是當前急不可待的任務。
我們能夠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和企業成功經驗,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提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環保意識和能力,是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地區區域性經濟發展中,已經注意到了本位主義和犧牲環境為代價所帶來的最終惡果,國家環保總局(現環保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開展的清潔生產運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示範項目,以促進中小型企業的認知和意識,足有收效。
安全地生產、清潔地生產,企業的獲益包括:提高安全生產、環保能力,降低事故、員工受傷和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以及改善與加強當地社區、工業、價值鏈、買方市場的綜合效益,相關經驗將作為成功案例,為中國企業的環保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國際勞工組織估計,1.6億人在受到包括環境問題在內的各種影響,每年約有230萬男子和婦女與工作有關,包括近36萬死亡事故,估計有195萬宗與工作有關的疾病的疾病死亡。由此總總,全世界平均4%GDP的總量被消耗掉,有什麼「低碳經濟」可言呢?對於生病的工人的保護,每年的費用在持續發生,疾病和損傷引起的就業——不僅是勞工權利,而且是一項基本人權。
對於中國,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而不危及後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業界應制定和實施更加嚴厲的安全生產、清潔生產、高效利用自然資源等法規和政策,以減少對中國本土、人類環境的污染。
國家對環境保護問題,包括環境污染的防治與控制、自然生態保護、核安全監管、環境安全保護等,政策應當先行。對於以省級主要領導執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也應當充分利用經濟杠桿策略,過去比較注重經濟份額的考量,以「政績」應迅速轉為對國家法規和政策執行力的考量,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過程。
『肆』 保護環境保護的論文800字以上的
保護生態環境有益於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心想事成!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與保護論文
2018-06-26 3頁 5.0分
用App免費查看
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整個地球的一大危機。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受到了嚴峻挑戰,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各種污染事故頻頻發生。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當今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之一,已經成為我們國家乃至全世界的頭等大事。
但是現在,觸目驚心的環境污染隨處可見:天空昏暗、空氣污濁、污水橫流、垃圾圍城……連遠在冰天雪地的南極企鵝體內也發現DDT等農葯殘余,珠穆朗瑪峰遍地狼藉?藍天碧水已經成為許多人兒時的記憶和遙不可及的夢想。
人類必須意識到,人的生存無不依賴於自然生態系統。人類文明與大自然的命運已緊密結合在一起,就如同心靈和軀體一樣密不可分。
我么每天都面臨著因為自己對環境的不加愛護而引發的自然災害,自然災害也分為許多種類,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洪澇災害、海洋災害、農業和林業災害。這些簡單的詞語引發的自然狀態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我們的生活。今天,人類不能再以一個征服者的面目對自然發號施令,而必須學會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覺充當維護自然穩定與和諧的調節者。從一個號令自然的主人,到一個善待自然的朋友,這是一次人類意識的深刻覺醒,也是一次人類角色的深刻轉換。
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也是從1972年開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廳水庫保護辦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廢處理辦公室共同研究處理位於官廳水庫畔屬於河北省的沙城農葯廠污染官廳水庫問題,導致中國頒布法律正式規定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和使用滴滴涕。1973年成立國家建委下設的環境保護辦公室,後來改為有國務院直屬的部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各省{市、區}也相繼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廳}。
我們應該倡導一種保護自然、拯救自然的實踐態度,今天,人類比任何時候都能領略到氣候變化的威脅。如果人類再不行動,那麼100年後,巨大的熱浪將會席捲地球每一個角落,海洋中漂浮的冰山將有可能融化得無影無蹤。保護自然,修復自然,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與和諧,應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真能如此,新世紀的人們將會迎來新的希望,人類文明將會走向光輝的彼岸
不可否認,環境保護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性的工程,關系著千千萬萬人的命運,所以,這也需要所有人的配合與努力。我們知道,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受到各種污染的侵襲:廢物污染、水質污染、空氣污染、噪音污染等等。如果有那麼一天,地球不堪重負,我們只有死路一條。所以,作為地球上的一員,我們不能僅僅擔憂和抱怨,而必須加緊行動,像愛護我們的眼睛一樣愛護我們的地球。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應該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飯盒等等。雖然這些物品給我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使生態環境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其次,我們應當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具體來說就是,節約用水,節約用電,不亂扔垃圾,同時注意回收和循環再利用等等。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透支我們有限的資源,才不會給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後代留下遺憾。
最後,我們應當學會保護動物,保護植物,與其他生物和平相處。因為,其他生物也是地球上巨大生物鏈上的一個重要環節,缺少了它們,我們的生活也將受到影響!
防止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化學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
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我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環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空間,也是人類尋求發展的物質基礎,更是折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人文明程度的標志。保護環境,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我希望人們能重視環境保護工作,並付諸行動,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當你正想隨手扔出瓜皮果殼的時候,請你多走幾步,把它放到垃圾箱里;當你在路上看到紙片包裝袋的時候,請彎彎腰,將它撿起;當你正要踐踏草坪的時候,請多走幾步,足下留情;當你正要攀折花木的時候,就想一想在它背後撒過多少辛勞汗水的園丁!要知道,只有時時講究文明,人人注重環保,個個遵守公德,我們的環境才會更加的美麗。
『伍』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論文
首先,由國家制定並頒布關於環境安全全過程監管的條例,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補充法規。細化政府各相關部門的職責,為環保部門科學制定環境安全監管工作制度奠定法律基礎;確保實現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環境安全問題進行全過程監管,對突發環境事件能夠及時預警、有效處置,對污染事件造成的損失和災害影響進行科學的後評價並提出相應的整改方案。
其次,應完善相關的環境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引入關於加強區域規劃環評和項目風險環評的章節,通過項目審批環節,從項目建設選址之初就開始將環境風險降至最低。明確對沒有環境安全設施的企業,應強制其建設相關設施;加強在建項目的環境安全設施建設;強化對運營企業的環境安全設施監管;除因不可抗力引發的環境污染事件外,要對責任企業給予高額處罰。
再次,由環保部門根據新頒布和修訂的法律法規,制定或健全相應的環境安全監管制度。確定企業環境安全風險分級辦法,對高風險等級的企業強制其修訂合乎實際、切實可行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按時開展應急處置演習,並准備好充足的應急物資。
『陸』 環境保護論文5000字的
論文關鍵詞:公民環境權利;環境保護;法律確認
論文摘要:公民環境權利是環境保護的基礎,同時也是環境保護的目的和手段。公民環境權利問題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理論關注,而且不少國家的法律做出積極回應。倚重行政環境權力而輕視公民環境權利是我國現行環境保護法律體制的基本特點,這很不利於我國的環境保護。我國環境保護法律應當確立公民在環境保護中的主體地位,並且具體確認公民的環境權利。法律確認公民環境權利應當兩條進路並行:與環境保護的公權力結合和與傳統私權利融合。
公民的環境權利(或稱為公民環境權)是指公民擁有享有良好環境的權利,通常包括環境使用權、知情權、參與權和請求權。它區別於: (1)公民、集體或國家對環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權;(2)國家在環境保護過程中擁有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權力;(3)私法上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所有權、人身權和相鄰權;(4)傳統人權理論中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在當今國際社會,公民的環境權利作為一項新興的基本人權而受到廣泛關注。本文試圖說明,我國現行環境保護法律體制存在倚重行政環境權力而輕視公民環境權利的弊端;為實現我國環境的有效保護,我國法律應當具體確認公民的環境權利;法律確認進路應兩路並行:與環境保護的公權力結合和與傳統私權利融合。
1環境保護中公民環境權利問題的提出
立法出於技術考慮,並不必然在法律規則中既對要素(假定條件、行為模式、法律後果)做出規定又對所要保護的權利內容進行宣稱。如我國《民法通則》(文中涉及的法律法規均為簡稱)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該規則就並未對國家、集體和公民享有財產權及其內容進行表述。一般地,這樣簡潔的表述在司法實踐中並不會產生理解上的困難,因為這樣的表述不言自明或者是在另外的法律條文中對所要保護的權利及其內容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在這些法律規則的背後,存在著一張清晰的權利譜系。然而在權利規定比較模糊的時候,法律規則實現對權利的保護則無疑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我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我國從1978年首次在憲法中規定「國家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以來,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形成了包括憲法、環境保護基本法、環境資源法、環境保護專項法、環境保護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性規章、環境標准、國際環境保護公約以及刑法、民法相關規定在內的龐大灼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並從「國家保護環境」出發,衍生出了與環境保護相關的一系列行政權力和義務。在我國實行的是各級政府對當地環境質量負責,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監督管理,各有關部門依照法律規定實施監督管理的環境管理體制。環境保護方式呈現出了以政府管制為主的特徵。在政府管制的模式下,政府對於環境保護享有廣泛的權力,宏觀上包括制定和完善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引導經濟結構調整,制定環境保護的規劃、目標和計劃,制定環境保護的標准並監督執行,進行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的協調等。微觀領域包括環境行政許可權,環境行政處罰權等等。政府通過行使環境權力,對環境違法主體科以相應義務,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此外,國家公權力還通過刑事手段介人環境保護,我國97刑法第六章第六節「破壞環境資源罪」的規定就是重要的體現。
在政府控制的模式下,相對於國家的環境權力而言,我國公民環境權利的規定則顯得薄弱並且模糊不清。政府權力介人環保領域,並沒有明確以保護環境權利為目的。如《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目的是「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業化建設的發展」(第1條)。這里的「保護環境」和「保護環境權利」雖然密切相關但是並不相同,前者從實用主義出發,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而後者以價值目標為導向,事實上是環境保護的基礎,也是目的和手段。我國從憲法到具體的行政法規,沒有專門對環境實體權利做出明確的規定,因此有學者認為我國對於公民環境實體權利的規定是「隱形規定」。對於程序性權利,除了受到環境侵害的訴權以外,我國《環境保護法》還規定有檢舉控告權,《環境影響評價法》和《水污染防治法》規定在一定條件下享有知情權和建議權④,但都並不完善。此外,盡管有一些權利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並在實踐中發揮著保護環境的作用,如所有權、人身權及相鄰權等的正面規定,但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環境權利,因為其主旨並不是保護環境法益。傳統民事權利制度對於環境保護力不從心,盡管現代民法理論中的財產權、人格權及侵權理論都在發展,但它們離環境保護的要求相去甚遠。如北京市某建築工程公司在施工中因產生大量雜訊、震動和粉塵,嚴重影響了周邊四戶村民的正常生活,四戶村民向北京市某區人民法院提起了民事訴訟,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害,但某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後,以「不屬民事審判范圍」為由,駁回了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害」的訴訟請求。
2公民環境權利對於環境保護的意義
環境權利為人類一直自然地享有,並不隨著法律的改變而改變,因此也可稱為一項自然權利或基本人權,其正當性是不證自明的。隨著工業革命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人類開發利用環境的財產權與享有良好環境的權利產生沖突,才引起了現代意義上公民環境權利的關注和討論。即便是在這種沖突中,公民環境權利的正當性也是不容質疑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確定這種沖突中各種權利的位階關系和如何協調沖突。美國當代著名學者彼得·S}溫茨( PeterS. Wenz) 教授在《環境正義論》一書中寫到,「倘若發生沖突,財產權至少在某些時候應該做出讓步」,「人權如此重要,不能為了更小的目標而妥協。例如,人們不應該為了他能夠擁有更廉價的電力而遭受癌症的痛苦」。
就公民環境權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來說,公民環境權利是環境保護的基礎,同時也是目的和手段。政府權力對環境保護的廣泛介人,有著深刻的合理性,環境外部的不經濟性⑤和為避免環境的公地悲劇⑥都需要政府權力的介人才能予以克服。在憲政國家,環境保護的行政權力固然來源於憲法的授權,但最終來源於民眾的授權。可以說,權力都是直接或間接源於公民權利。英國早期啟蒙思想家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在論及國家的起源時認為,人類是為了避免「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的自然狀態才「把大家所有的權力和力量付託給某一個人或一個能通過多數的意見把大家的意見轉化為一個意志的多人組成的集體」,這個個人或集體就是主權者,即霍布斯所說的「利維坦」。繼後的英國政治思想家約翰·洛克 (John Locke) 同樣認為,「開始組織並實際組成政治社會的,不過是一些能夠服從大多數而進行結合並組成這種社會的自由人的同意。這樣,而且只有這樣,才會或才能創立世界上任何合法的政府」。這些思想後來為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所採納,《獨立宣言》宣稱「我們認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們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是經被統治者的同意而產生的」。時至今日,各國憲法基本都確立了「主權在民」,這是各國政府及公權力存在的合法性依據。我國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因此,在權利與權力的關繫上,權利是權力的來源和基礎,權力為保護權利而存在。環境保護的行政權力,同樣地來源於公民所具有的環境權利,公民環境權利是環境權力存在的正當性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講,公民環境權利為政府參與環境保護提供合法性的基礎,環境保護應以保護公民環境權利為目的。
公民環境權利不僅為政府參與環境保護提供合法性的基礎,也是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合法性基礎。近年來,我國因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遞增,人民群眾改善環境的迫切性與環境治理長期性的矛盾突出,環境問題已成為引發社會矛盾的「焦點」問題。這種非制度化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屬於公眾參與的非常態,由於非常態的公眾參與表現為組織的非程序性,動機的多層次性,性質的復雜性,行為的非理性以及後果的消極性,對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發展有諸多的消極影響。公民有了法律上確認的環境權利,就可以依據環境保護的權利實施相關行為,可以要求義務主體為或不為一定的環境行為,在受到侵害時可以獲得法律上的救濟,同時也明確了公眾環境保護行為正當性的邊界。因此,公民環境權利的確立對於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公民環境權利不僅是主體參與環境保護的合法性基礎,而且在實際運行中起著對公權力的制約作用。在公共選擇理論看來,政府在提供大多數 (包括清潔環境在內的)共用品和服務方面是低效的,表現為浪費、冗員和低生產率,在行政權力介人市場的時候,可能還存在權力尋租的問題。政府低效的原因在於,政府是有自身利益的社會主體。在公共選擇中,實際上並不存在「根據公共利益進行選擇」的過程,而只存在各種特殊利益之間的「締約」過程,社會上並不存在所謂的政府所追求的公共利益。從公共選擇理論上講,權力需要制約。從政治文明的發展來看,權力的制約問題可分為三個階段,即以權力制約權利階段、以權力制約權力階段和以權利制約權力階段。以權利制約權力,是指公民用自己的法律權利制約政府權力,以防止政府權力的變異和濫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社會整體利益!。環境保護是利益沖突比較集中的領域,政府可能會為了地方經濟發展而不顧環境保護,也可能會為利益集團的利益而犧牲環境利益,加上政府行為的低效性,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以權利制約權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3域外公民環境權利考察
公民環境權利主要是由各類國際會議和文獻倡導的。1970年國際社會科學評議會在東京發表的《東京宣言》提出,「我們請求:把每個人享有其健康和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環境的權利和當代傳給後代的遺產應是一種有富自然美的自然資源的權利,作為一項基本人權,在法律體系中確定下來」。1972年6月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該宣言表達了這樣一種信念:人類有在一種能夠過尊嚴和福利的生活的環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條件的基本權利。1973年在維也納歐洲環境部長會議上制定的《歐洲自然資源人權草案》中,環境權被認為是新的人權並將其作為《世界人權宣言》的補充。1986年作為地區性人權文件的《人類與人民權利非洲憲章》第24條規定,所有人民應該享有能夠適合他們發展的一般的令人滿意的環境權利。1987年2月國際環境法專家組擬訂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法律原則建議》指出:全人類對能滿足其健康和福利的環境擁有基本的權利。1989年《哥斯大黎加促進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人類責任宣言》在序言中寫到:認識到國際社會確認人類有在保障尊嚴和福利的環境中生活的基本權利。1991年《關於國際環境法的海牙建議》確立了這樣一個原則:國家應該承認對於確保健康、安全和可持續生存與精神福利的個體與集體的基本環境人權。1992年《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宣稱,人類享有以與自然相和諧的方式過健康而富有生產成果的生活的權利。1995年國際自然保護同盟起草的《環境與發展國際公約草案》第十二條規定:締約方努力逐漸全部實現任何人對環境的權利以及為了其健康、福利和尊嚴的足夠的發展水平。
在全球化的對環境權的呼籲中,部分國家以憲法的形式確立了公民的環境權利。如1980年《智利共和國憲法》第3章第19條規定:「所有的人都有權生活在一個無污染的環境中」。1980年《秘魯政治憲法》第2章第123條規定:「公民有保護環境的義務,有生活在一個有利於健康、生態平衡、生命繁衍的環境的權利」。1987年《菲律賓憲法》規定:
「國家保障和促進人民根據自然規律及和諧的要求,享有平衡的健康的環境的權利」。1993年《俄羅斯聯邦憲法》第42條規定:「每個人都有享受良好的環境和獲得關於環境狀況的信息的權利,都有要求因生態破壞導致其健康或財產受到損失而要求賠償的權利」。1993年《哈薩克共和國憲法》第12條規定:「共和國公民有享受有益於生活和健康的環境的權利」。據統計,全球有四十多個國家即全球五分之一的國家通過的憲法或法律中都規定了環境權。其中,20世紀70年代以後通過的憲法和憲法修正案都沒有忽視這一權利。
除了憲法的規定外,部分國家還在環境保護的法律或法規中確立了公民環境權。如1979年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規定:「國會認為,每個人都應當享受健康的環境,同時每個人也有責任參與對環境的改善和保護」。1998年《法國環境法典》規定:「有關的法律和法規明確規定每位公民均有權擁有一個有益於健康的良好環境,並且由他們確保城市和鄉村地區之間的平衡與協調發展」。2002年《俄羅斯聯邦環境保護法》第11條第1款規定:「每個公民都有享受良好環境的權利,有保護環境免受經濟活動和其他活動、自然的和生產性的緊急狀態引起的不良影響的權利,有獲得可靠的環境狀況信息和得到環境損害賠償的權利」。
綜觀國外公民環境權利的文獻,我們可以發現:(1)非官方領域對於公民權利的呼籲或宣稱對於公民環境權利在法律上的確立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這既反映了現代工業社會環境問題的嚴峻態勢,也反映出了公眾對於環境保護所蘊含著的巨大熱情和力量。(2)公民環境權利是一項基本權利,這一過去自然就獲得和享有的利益在受到侵害過後,開始尋求法律的保護,在傳統的人權內容不能涵蓋環境權利內容的情況下,不少國家直接將公民的環境權利明確寫人了憲法當中,豐富了基本權利的內容。公民環境權利也主要是被規范在憲法當中,是作為一項基礎性權利而存在的。(3)環境權的表述上各個界定並不相同,反映出了內涵的豐富性,但其權利主體上並不包括國家,權利內容並不包括主體對環境的開發和利用。因為國家對於環境保護具有的是權力和職責,與環境權利相去甚遠,而對環境的開發和利用屬於傳統財產權規定的范圍,環境權利是與環境保護的需要相聯系的。
4我國公民環境權利的法律確認進路
環境權利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這一權利在現實地受到威脅和侵害的時候,需要法律的確認和保護。我國面臨的環境保護的形勢是嚴峻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許多城市空氣污染嚴重,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危害開始顯現,土壤污染面積擴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劇,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存在隱患。生態破壞嚴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廣,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劇,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近20多年來集中出現,呈現結構型、復合型、壓縮型的特點」。環境保護面臨的嚴峻形勢與制度層面公民環境權利的缺失有關,公民環境權利是環境保護的基礎、目的和手段。在相對單一的環境行政管制方式下,公民的環境權利訴求未能充分實現,環境保護組織不發達,司法權力保護環境的成效不明顯 (環境公益訴訟難以得到支持)。因此,我國確立公民環境權利,既是正本清源明確環境保護的真諦,也是環境保護的現實需求。
公民環境權利的確認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達到有效調動社會力量以及司法權力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切實實現公民環境權利的有效保護,我們認為,在憲法確認以公民享有良好環境為內容的公民環境權後,可沿著兩條進路對公民環境權利進行細化。一是與環境保護的公權力相結合,在以權力保護環境的立法中注人公民環境權利的內容。這些權利主要包括:(1)環境知情權。即公民對環境狀況、國家的環境管理狀況以及自身的環境狀況等有關信息獲得的權利。(2)環境參與權。即公民擁有參與國家環境管理的預測和決策過程,組成環保的團體,實施公益性環境保護行為等權利。(3)環境行政請求權。即公民的環境權益受到侵害後可以向環境行政部門請求保護的權利。對公民環境權利進行細化的另一進路是與傳統私權相融合,將公民環境權利在私法上進行規定。這一類公民環境權利主要包括:清潔空氣權、清潔水權、清潔產品權、環境審美權、環境文化權、戶外休閑權、避免雜訊污染權等。
法律確認公民環境權利的兩條進路並不意味著公民環境權的性質具有公私兩重屬性。公民的環境權利與環境保護的公權力相結合,即便是在保護公共環境利益的情況下,也並不意味著公民的環境權利具有公權力的性質。在公法與私法的劃分框架內,公權力不能放棄,也不能通過協議而變更,而私權則可由作為權利主體的個人自行處分。公民環境權是法律確認並授予公民對自身的環境利益進行判斷和做出處分的權利,因此本質上屬於私權。同時由於環境具有的公共物品屬性,公民的環境權又區別於傳統個體意義上的私權,具有公益性,因此公民環境權是一種具有特殊性質的私權—公益性的私權。正是公民環境權的這一特有屬性,使得傳統的私法救濟和單純依賴公權力的介人都不能實現有效的保護。法律既需要承認其公益性,也需要承認其私權性質,這正是我們主張法律通過與環境保護的公權力相結合和與傳統私權利相融合這兩條進路來確認公民環境權利的根據所在。
法律確認公民環境權利的兩條進路對於環境保護分別具有內在的推動機理。第一,公民環境權利與環境保護的公權力結合的進路,能夠通過公民環境權利與環境行政權力的互動實現環境保護。首先,環境知情權、環境參與權、環境行政請求權制約了政府環境權力的行使,能夠有效地防治個別政府官員在行使環境權力過程中的尋租和暗箱操作,使得政府在環境保護過程中不能背離公民的環境利益。其次,這些權利還能引起權力對權力的制約,公民的環境知情權、環境參與權、環境行政請求權在受到侵害的時候,可以通過行政訴訟的方式尋求救濟,從而通過司法權實現對環境行政權力的制約。再次,要實現對環境更為有效的保護,權力對權利的制約是必須的。公民環境權利是法律授予公民對自身的環境利益進行判斷並做出處分的權利,但由於環境公共物品的屬性,公民個人可能會為了個人的利益而濫用權利,從而犧牲公共的環境利益。此時,政府環境權力就能夠對公民環境權利進行干預或制約。如此,公民環境權利與政府環境權力的雙向制約與互動,推動著環境保護在法制軌道上良性推進,從而實現對於環境的有力保護。第二,公民環境權利與傳統私權相融合的進路,能夠通過充分發揮公民的主動性實現環境保護。雖然傳統私法的財產權、人身權以及相鄰權的規定對於環境保護的作用仍不能忽視(特別是在對這些權利的侵害發生現實的損害時,對這些權利的救濟能簡潔地起到環境保護的作用),但是,清潔空氣權、清潔水權、環境審美權等公民環境權利的明確賦予,是直接針對公民的環境利益而做出的。相對於傳統私權而言,這不但大大豐富了公民私權的內容,而且大大提高了環境保護的標准,可以有效彌補傳統私法對於環境保護的不足。公民在私法上有了明確的環境權利,就能更加關注自身的環境利益和對於環境利益的自覺維護。公民環境權利作為一種私權的發達,進而能促進民間環保組織的繁榮,使社會力量能有序地參與到環境保護過程之中,從而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此外,對於那些破壞環境利益的行為,公民或環保組織能有效地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就先,更為充分地調動司法力量進行遏制,這不但能實現對公民環境權利的維護,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能實現對整個社會的環境保護。
『柒』 政治作業關於環境保護法律等方面的小論文5篇,加分。
「環境保護政治小論文」注意:這是我寫於2011年的一段,謝謝傳播。
『捌』 求「環境問題的法律解決辦法」為題的論文
環境問題是全人類的共同問題,伴隨著人類的發展,始終困擾著人類。我國既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問題又面臨著經濟發展的雙重問題,隨著環境污染的加劇,我們已經不得不盡快的找出解決環境污染地方法了。
環境問題是指由於人類活動作用於周圍環境所引起的環境質量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響。人類在改造自然環境和創建社會環境的過程中,自然環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規律變化著。社會環境一方面受自然環境的制約,也以其固有的規律運動著。人類與環境不斷地相互影響和作用,產生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多種多樣,歸納起來有兩大類:一類是自然演變和自然災害引起的原生環境問題,也叫第一環境問題。如地震、洪澇、乾旱、台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類是人類活動引起的次生環境問題,也叫第二環境問題和「公害」。次生環境問題一般又分為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兩大類。如亂砍濫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壞、過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積開墾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業生產造成大氣、水環境惡化等。
環境問題的產生與發展
1、人類社會早期的環境問題:因亂采、亂捕破壞人類聚居的局部地區的生物資源而引起生活資料缺乏甚至飢荒,或者因為用火不慎而燒毀大片森林和草地,迫使人們遷移以謀生存。
2、以農業為主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環境問題: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各種手工業作坊和居民拋棄生活垃圾,曾出現環境污染。
3、產業革命以後到20世紀50年代的環境問題:
⑴、出現了大規模環境污染,局部地區的嚴重環境污染導致「公害」病和重大公害事件的出現。
⑵、自然環境的破壞,造成資源稀缺甚至枯竭,開始出現區域性生態平衡失調現象。
4、當前世界的環境問題:環境污染出現了范圍擴大、難以防範、危害嚴重的特點,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難以承受高速工業化、人口劇增和城市化的巨大壓力,世界自然災害顯著增加。
到目前為止已經威脅人類生存並已被人類認識到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淡水資源危機、能源短缺、森林資源銳減、土地荒漠化、物種加速滅絕、垃圾成災、有毒化學品污染等眾多方面。
環境問題雖是當今國際社會的普遍問題,這一問題在我國尤為突出,由於特殊的國情,我國的環境問題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原因,並且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逐步深入開展,環境法治也顯得尤為迫切,但現行的環境法制建設存在諸多的弊端。
我國廣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區水資源嚴重不足,據統計我國北方缺水區總面積達58萬平方公里。全國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達58億立方米,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華北、沿海和省會城市、工業型城市。世界上任何一種生物都離不開水,人們貼切地把水比喻?quot;生命的源泉"。然而,隨著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產迅速發展,水已經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珍貴。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盡和濕地的消失,不僅給人類生存帶來嚴重威脅,而且許多生物也正隨著人類生產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濕地干化和生態環境惡化而滅絕。不少大河如美國的科羅拉多河、中國的黃河都已雄風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麗景象已成為歷史的記憶了。
發達國家當前的環境問題主要是環境污染,發展中國家主要是環境破壞,而在我國,則同時存在著環境破壞和環境污染這兩類環境問題,並且已十分嚴重。據統計,我國是世界上環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全國污染物的年排放量達4300餘萬噸,(其中煙塵約2800萬噸,二氧化硫約1460萬噸);1988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368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為268億噸,處理率僅為27%,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也相當嚴重。目前,我國水土流失面積已由解放初期的116萬平方公里擴大到150萬平方公里。(3)
環境污染和破壞給我國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是極其驚人的。現在就讓我們來看這樣一組數據:據80年代初的不完全統計,環境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是690億元,部分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65億元共計955倔元,約占當年全國工農業總產值的14%左右。從這樣一組數據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我國嚴重的環境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這勢必對我國以後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
那麼我國環境問題嚴峻的原意是什麼呢?
水土流失、沙化土地以及天然草原退化仍然在擴展;森林生態功能退化;一些北方河流水資源過度開發,其中黃河、淮河、遼河開發利用率超過60%,海河超過90%,大大高於生態警戒線(30%—40%),流域生態功能嚴重失調;華北平原出現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
未來15年,我國人口將繼續增加,經濟總量將比2000年翻兩番,環境保護的任務更加艱巨。一是在工業化進程中,造紙、釀造、電力、化工、建材、冶金等行業將繼續發展,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難度加大;二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長期存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煙塵、粉塵治理任務將更加艱巨;三是在城市化過程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大量的垃圾與污水得不到安全處置,工廠搬遷後土地污染凸顯,沿海地區高強度的開發加大近岸海域的環境壓力;四是在農業和農村發展中,化肥農葯的不合理使用、養殖業的無序發展、農村衛生設施落後、污水灌溉以及工業不斷向農村轉移,將加劇農村環境污染,既損害農民的健康,又威脅農產品安全;五是在社會消費轉型中,電子電器廢物、機動車尾氣、有害建築材料和室內裝飾不當等各類新污染呈迅速上升趨勢;六是轉基因產品、新化學物質等新技術、新產品可能將對環境和健康帶來潛在風險,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危害加重。總之,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環境壓力將越來越大,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將迅速增加,治理難度加大。
粗放型增長方式是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人口多、資源少、環境容量小、生態脆弱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建立在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基礎上的快速增長,使資源難以為繼,環境不堪重負。我國單位產出的能耗和資源消耗水平明顯高於國際先進水平,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是國外先進水平的10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發達國家的8—9倍。同時,也存在一些主觀因素:一是一些地方未能真正樹立科學發展觀,將發展等同於單純的經濟增長,有的則以犧牲環境和群眾健康為代價來追求不可持續的發展;二是環境法制不到位,處罰環境違法行為的手段不過硬,存在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象;三是環境保護的機制不健全,投入不足,歷史欠賬多,污染成本內部化、污染治理市場化機制發育緩慢;四是環境管理體制不順,執法不力,環境科技滯後。
面對如此嚴峻的環境問題我國應作何對策呢。
鼓勵有利於環境的產品、設備和設施,一些國家還對此類產品、設備和設施實行價格照顧和優先購買,以此提供強有力的經濟刺激。如美國法律規定,凡被聯邦「低雜訊產品委員會」確認的低雜訊車輛,可以高於法定價格限額的125%出售,並規定聯邦總務局長在為聯邦政府采購車輛時,如低雜訊車輛的價格不高於被其替代的型號的車輛價格的125%,則應當優先購買,只有在這種車輛的數量不足以滿足需要時,才可購買其他車輛。
把排污許可證視為固定的「排污權」而把收費視為「污染價格」時,就導致了市場的建立,其中可以進行排污權交易。
對環境問題進行立法管理,如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城市綠化條例》、《關於我國中低水平放射性廢物處置環境政策》,批准了《徵收工業燃煤二氧化硫排污費試點方案》,轉發了林業部《關於當前亂砍濫伐、亂捕濫獵情況和綜合治理措施報告的通知》,發布並全面實施了《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管理規定》。國家環境保護局還制定了環境行政處罰、防治尾礦污染、防治鉻化合物污染、環境監理執法標志等方面的規定和辦法。地方立法不斷加強,山東、湖南、重慶武漢、大連等省、市制訂了環境執法程序規定。
經濟發展的質量直接影響環境狀況。歐美等發達國家在人均GDP8000—10000美元的發展階段,環境狀況總體上才開始好轉,走了一條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國的基本國情不允許我們重蹈發達國家的覆轍。後期工業化國家和我國一些地區的實踐表明,只要發揮後發優勢,可以降低這個「峰值」。像韓國等新興工業化國家使這一轉折點提前到人均GDP5000—7000美元的發展階段;我國東部一些地區和環保模範城市在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左右時環境質量開始改善。目前我國人均GDP只有1100多美元,我們必須下決心加大政策措施的力度,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確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全民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意識。把環境保護作為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研究綜合反映環境與發展的國民經濟核算方法,將發展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環境損失和環境效益納入經濟發展的評價體系。
統籌規劃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打破行政區劃的分割,進行全國一盤棋的戰略規劃。根據各地的人口規模、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確定區域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和增長方式,優化區域生產力布局。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發展循環經濟是解決環境與發展矛盾的根本措施,是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在全社會大力提倡節約意識和環境意識,宣傳循環經濟理念。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為核心,努力實現產業生態化,治理污染產業化。
強化環境管理。一是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對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制度。二是強化環境准入,從源頭和過程減少新上項目帶來的環境問題。三是建立嚴格的產業淘汰制度,對造紙、釀造、冶煉、煉焦、印染、建材等行業中規模不經濟、污染嚴重的企業或生產線實行強制淘汰。
健全環境監管體制。堅持和完善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環境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監管體制。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組織完成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任務。法人和其他組織負責解決自身的環境問題。
完善環境法治。進一步加強環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環境法規的制定進程,加重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有效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按照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嚴格依法行政,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切實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干預執法等問題;實行嚴格的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對執法人員不作為、瀆職的要嚴肅處理。
推進污染治理市場化。堅持「污染者負擔、治理者受益」的原則,合理確定城市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標准,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水、垃圾治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鼓勵污染治理產業化,促進專業化集中治污,培育市場化運作機制;推進環境咨詢服務業市場化進程。
健全環境經濟政策。研究探索和運用有效的經濟手段加強環境保護。一是研究探索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稅收、價格、信貸政策,鼓勵循環經濟、清潔生產,推動實行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方式。二是研究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解決下游對上游、開發區域對保護區域、受益地區對受損地區、受益人群對受損人群以及自然保護區內外的利益補償問題,上游對下游造成水污染損害的也要給予賠付補償;建立遺傳資源惠益共享機制;礦產資源開發要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利用、誰補償」的原則,有效防止生態破壞。
加強環境科研和能力建設。開展環境政策法規、重點地區和重點環境問題、環境與人體健康、重點難點治理技術、環境標准、環保產業等方面的研究及技術示範;加大環境監測、監察、應急體系、宣教能力建設的投入,加強空間技術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努力建設「數字環保」;建立健全國家環境監測網路,重要流域和城市實行環境自動監測,重點污染源實行在線監控;完善環境與安全信息、應急監控和預警體系;建立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為准確判斷環境形勢、應對突發事件提供決策依據。
實施九大工程,改善環境質量。以工程帶動治理,准備推動和實施「危險廢物處置」、「城市污水處理」、「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燃煤電廠脫硫」、「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自然保護區管護」、「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核與輻射安全」、「環境管理能力建設」九大工程,使城鎮污水處理率、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燃煤電廠脫硫比例均達到60%,危險廢物,特別是醫療廢物和放射性廢物得到安全處置,切實改善重點流域海域、重點城市的環境質量;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服務功能增強,環境管理能力基本達到規范化要求。
加強國際環境合作。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承擔我國保護全球環境的責任,樹立負責任的國家和政府形象。通過履約和國際合作,引進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我國發展方式的轉變;完善有關產品和生產工藝的環境標准,嚴格環境准入,促進對外貿易,規避環境與貿易風險,嚴格防範污染轉入、有害外來物種入侵和遺傳資源流失。
如此,正確的認識到我國的環境問題的原因並能認真的對待以上的問題,那麼,我國環境問題的解決就指日可待了。
『玖』 求《淺論環境保護》的論文啊, 各位大神,幫幫忙吧
論我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法律制度
【摘要】: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全球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日益加劇的圖景下,基於傳統政府治理手段的不足,「人們通過參加決策、制定政策即控制各種活動,自覺和民主地投入致力於環境與發展的努力」,使得公眾逐步成為環境保護的推動力和社會主導力量。公眾參與政府公共管理有其深刻的理論淵源和時代背景:一方面,現代民主理論要求行政權的運作需要通過各方合力來完成,參與是民主的基礎;另一方面,各國政府治道變革的實踐為公眾參與政府公共管理提供了契機,公眾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或緩和了現代政府決策權力不斷膨脹與對其良性運作的現實要求之間的矛盾。 本文認為,作為制度安排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法律制度,應貫穿於環境法律實施的全過程。這一制度的應然邏輯構成應當包括環境信息知情制度、環境立法參與制度、環境行政參與制度、環境司法參與制度,以及出於保障上述制度實施的程序保障制度等。這一制度的價值目標在於促進國家環境行政民主化;平衡公眾環境利益訴求,實現社會正義;提高公眾環境意識,培育環境領域的自主治理精神。環境公共財產論、環境公共委託論、公民環境權理論、環境正義理論構成了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法律制度的法理基礎;而政府職能的轉變、公眾環境意識的覺醒、環保NGO的廣泛興起為這一制度的構建奠定了社會基礎。 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加拿大、法國等國,公眾參與在環境保護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較為先進的環境管理理念和法律制度設計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可供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基於政治制度、基本國情等方面的不同,盡管我們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國家的環境立法和環保模式,但是,考察有關各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立法及實踐,其可資借鑒的主要經驗在於:立法確認公民環境權;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途徑、形式和參與決策的機制比較完備;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健全;確立了民間環保團體在環境保護中的法律地位;保證公眾提起環境訴訟,維護其合法環境權益等。 我國目前關於公眾參與的法律規定,主要體現在憲法與環境保護基本法、環境保護單行法、有關環境保護的行政法規、規章及政策性文件,以及其他相關法律規范之中。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在立法和實踐層面取得了一定績效,但尚存在諸多不足。從立法價值趨向考察,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缺乏權利基礎,立法指導思想滯後;從立法技術分析,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規定較為零散,且存在簡單重復,缺乏系統性;從法律制度的應然邏輯構成分析,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甚至付之闕如;從公眾參與的路徑分析,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主要是政府主導下的參與。為此,需要不斷加以完善。 構建並完善我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法律制度,應當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構築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法律體系。從憲法到環境法體系,全面創設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權的權利來源;盡快出台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專門法規。其次,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環境信息知情制度。再次,健全環境立法公眾參與制度。賦予公眾行政立法動議權;明確立法參與的方式,擴展參與范圍,完善參與程序。第四,完善環境行政決策和執法參與制度。拓展公眾參與環境行政決策的范圍;完善公眾參與環境行政決策的程序;加強公眾環境執法參與的力度。第五,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完善環境刑事訴訟制度。最後,建立社團參與環境保護法律制度。賦予環境保護社團法律地位;理順政府與環保社團的關系,培育成熟的環保社會團體;拓寬環保社團參與環境保護的途徑。
【關鍵詞】:環境保護 公眾參與 法律制度 制度構建
【目錄】:
摘要
導言
第一章: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的基本蘊涵和價值目標
第一節:公眾參與:政府行政民主化的必然路徑選擇
一、主流民主理論對公眾參與政府行政的基本觀點
二、政府治道變革中公眾參與政府事務的實踐與發展趨勢
第二節: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邏輯構成
一、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涵義
二、作為法律制度安排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邏輯構成
第三節: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價值目標
一、促進國家環境行政民主化
二、平衡公眾環境利益訴求,實現社會正義
三、提高公眾環境意識,培育環境領域的自主治理精神
第二章: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理論基礎和社會基礎
第一節: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法理基礎
一、「環境公共財產論」和「公共委託論」
二、公民環境權理論
三、環境正義理論
第二節: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社會基礎
一、政府職能的轉變為公眾參與環境管理提供了契機
二、環境危機背景下公眾環境意識的覺醒
三、環保NGO 的廣泛興起為公眾參與提供了自下而上組織途徑
第三章:國外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立法及其借鑒
第一節:西方發達國家環境保護的立法與實踐
一、美國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立法及實踐
二、日本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立法及其實踐
三、加拿大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立法概述
四、法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立法概述
第二節:國外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主要經驗
第四章:我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法律制度的現狀評析
第一節:有關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主要法律規定
一、憲法與環境基本法層面
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層面
三、環境保護部門規章層面
四、環境保護政策性文件層面
五、其他法律規范層面
第二節: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法律制度建設績效評析
第三節: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缺陷之分析
一、從立法價值趨向考察,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缺乏權利基礎,立法指導思想滯後
二、從立法技術分析,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規定較為零散,且存在簡單重復,缺乏系統性
三、從法律制度的應然邏輯構成分析,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甚至付之闕如
四、從公眾參與的路徑分析,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主要是政府主導下的參與
第五章:構建我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法律制度的思考
第一節:構築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立法體系
一、創設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權利來源——從憲法到環境法體系
二、盡快出台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專門法規
第二節: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環境信息知情制度
第三節:健全環境立法公眾參與制度
一、賦予公眾行政立法動議權
二、明確參與方式,擴展參與范圍,完善參與程序
三、環境立法公眾參與程序的免除
四、環境立法公眾參與的法律責任
第四節:完善環境行政決策和執法參與制度
一、拓展公眾參與環境行政決策的范圍
二、完善公眾參與環境行政決策的程序
三、加強公眾環境執法參與的力度
第五節: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完善環境刑事訴訟制度
一、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
二、完善環境刑事訴訟制度
第六節:建立社團參與環境保護法律制度
一、賦予環境保護社團法律地位
二、理順政府與環保社團的關系
三、拓寬環保社團參與環境保護的途徑
參考文獻
後記
『拾』 求一篇我國環境污染致人損害侵權民事責任論文
摘 要:對於污染環境犯罪的主觀方面理論界看法不一,而行為人的主觀方面對污染環境犯罪的定罪量刑意義重大。意識到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在功能上的局限性對於扭轉「重刑輕民」、「重刑輕民」的傳統觀念是十分必要的。。本位擬從應然角度出發,對我國及國外污染環境犯罪主觀方面的理論和實踐進行評述並進行嘗試性設計。難怪美國證券市場誕生發達這么多年來,仍然堅持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並重,並堅決不放棄民事責任在規范證券市場中的作用。。
關鍵詞:污染環境犯罪 故意 過失 嚴格責任 定罪量刑
環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已經影響到各國乃至國際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關鍵詞: 民事/執行/刑罰 內容提要: 執行難是民事執行中的一大頑疾,它固然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對妨害執行行為的放縱和制裁的軟弱,尤其是對民事執行中刑罰適用的大打「折扣」乃不失為一個重要原因,這存在著理念上的誤區也有立法技術上的原因,在立法上將其錯誤定位於「妨害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中,混淆了刑罰適用與強制措施的性質;。近些年來環境保護領域日益受到全世界法學研究者的普遍關注,各國紛紛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刑事立法。原因在於,環境犯罪的客體並非是環境資源的管理秩序,更不是社會管理秩序,非但如此,環境犯罪還具有不同於普通刑事犯罪的諸多獨特之處。。針對污染環境的犯罪行為,1970年日本國會制定了《關於危害人體健康的公害犯罪制裁法》(即《公害法》),率先以特別法的形式規定有關污染環境犯罪的內容。如果說證券市場中的民事責任兼有填補損失和教育制裁的功能,則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僅具有教育、制裁的功能。。1975年《德國刑法》第28章規定了污染環境的犯罪。與其它暴力行為一樣,家庭暴力行為人的主觀方面所持的心理態度是故意的,而且大多數都有明確的目的。。[1]奧地利在1974年修正了刑法,增設了公害類犯罪的懲處。一、我國現行環境刑事立法模式及其評價 我國現行刑法典是在1979年刑法典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相對於1979年刑法典而言,現行刑法典在環境犯罪的立法方面增加了環境犯罪的罪名,並設立專節集中規定了「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同時,在危害公共安全罪、走私罪、危害公共衛生罪等章節中也有體現危害環境保護犯罪的規定。。[2]我國為改變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趨勢也突出了以刑罰手段懲治污染環境行為的立法趨向,97年刑法典設專節規定了「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並規定了五個污染環境類犯罪:(1)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338條);司法執法機關對於證券民事案件、證券行政案件與證券刑事責任應予同等關注。。(2)非法處置進口固體廢物罪(339條);此種現象反映了多年來我國經濟立法中長期存在的重行政、刑事責任而轉民事責任的形式。。(3)擅自進口固體廢物罪(339條第2款);3.特殊侵權行為在舉證責任的分配上適用倒置原則,即由加害人就自己沒有過錯或者存在法定的抗辯事由承擔舉證責任。。(4)環境監管失職罪(408條);文章繼而分析了證券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的並用與競合,以及證券民事責任中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問題。。(5)走私固體廢物罪(155條第3項)。《民法通則》第124條規定:「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我國刑法的基本理論,在污染環境犯罪構成中,主觀方面是必須具備的條件,即行為人對其所實施的污染環境的行為可能引起的危害環境的結果所持的心理態度。證券法上民事責任與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分別叢私法和公法的角度,對證券法律關系進行了調整。。因為多數環境污染犯罪的危害結果並非及時性的,而且犯罪主觀方面具有不同於普通犯罪的復雜情況,司法實務中認定和證明行為人的主觀罪過十分困難。二、對罪犯婚姻權的解讀 1、罪犯婚姻權的天賦性罪犯有著與普通公民一樣源於天賦的婚姻權利能力,但罪犯實現婚姻權的行為能力必須依賴於各類刑罰執行部門。。各國環境刑事立法採取的嚴格責任、過錯推定過失等變通原則,雖緩解了實務認定的困難,卻受到刑法理論界普遍的質疑。本文所討論的罪犯就是指狹義上的罪犯,也即在監獄執行刑罰的罪犯。。但行為人主觀方面的認定對於污染環境犯罪的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以及量刑輕重意義重大,所以有必要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對於環境犯罪的客體,學者們的觀點多不一致。。
一、國外污染環境犯罪主觀方面的理論與實踐
對污染環境犯罪,世界各國基本上都採取傳統的刑事責任理論,認為故意和過失是構成污染環境犯罪的主觀要件,如果沒有主觀過錯,行為人的行為便失去了非難的基礎,讓其承擔不利的刑事法律後果是不恰當的。雖然證券法中的法律責任有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三種,但只有證券法上民事責任是保護證券法律關系主體民事權利的重要措施。。個別國家也採用嚴格責任理論,在某種特殊情況下,不以行為人的主觀罪過為必要條件,只要具備一定的危害行為或危害結果,即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二、特殊侵權民事責任的種類侵權責任包括一般侵權責任和特殊侵權責任兩種,特殊侵權責任不像一般侵權責任那樣具有侵權責任的全部構成要件,並以過錯責任原則為前提。。這一理論是隨著現代工業突飛猛進地發展,高度危險性的行業引起環境公害的事件日益增多,廣大社會成員的福利因少數的營利行為常常被侵害,而引起公害的企業的主觀過錯難以被偵查機關、法院和公眾所知曉,而由一些學者針對污染環境犯罪原因上的復雜性、行為人主觀過錯證明的困難性而提出的。污染環境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是指污染環境造成他人財產或人身損害而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一)大陸法系各國
大陸法系國家傳統刑法理論要求刑事責任的承擔必須確定行為人有罪過的存在。就案件移送前是否可進行行政處罰這一問題,《行政處罰法》在分則部分的有關規定中存在一定矛盾和歧義的情況,但該法總則部分的第7條明確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故意和過失不僅是犯罪構成的必要條件,而且是確定刑事責任的前提要件。其中,固體廢物對農村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應當引起我們的關注。。然而,這種理論適用於環境犯罪,特別是於過失環境犯罪適用上遇到多方位的阻力與挑戰。但民事執行中的刑罰適用則從本質上乃為刑事制裁。。大陸法系各國對於環境犯罪主觀要件的要求不盡相同。此外,受害人的過錯、第三人的過錯、加害人沒有過錯或者履行了法定義務也可能基於特別規定成為免責事由。。德國、日本、奧地利、瑞典諸國環境刑法均規定,行為人構成環境犯罪主觀上必須具備故意或過失的要件,僅有違法事實不能構成刑罰的適用,即不適用無過失責任。(四)污染環境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污染環境是指由於人為的原因而使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和資源發生化學、物理、生物等特徵上的不良變化,以至於影響人類健康的生產活動或生物生存的現象。。法國、比利時等國家則認為,過失系構成環境污染的必要條件,無必須證明行為人的主觀犯罪故意。「內容提要」本文指出,立法者應當扭轉重行(刑)輕民的思維定勢,對於證券民事責任、證券行政責任與證券刑事責任予以同等關注;。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以適用客觀責任(嚴格責任或無過失責任),如法國農業法第434-1條及434-4條有關水污染犯罪規定,就是以實質犯罪或客觀實體侵害行為事實作為建立客觀責任的基礎。據此在1998 年6 月11 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992 次會議頒行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以第12 章具體規定了「對妨害執行行為的強制措施的適用」,對刑罰的適用以第100 條予以規定。。在此問題上,行政機關與立法上的見解不同,前者趨向與客觀的污染事實,即應構成刑罰適用的對象。環境犯罪的刑事立法不同於一般犯罪的刑事立法,必須從環境犯罪的自身特點和刑法規范的目的去考慮實際的立法模式。。而後者認為,犯罪行為的構成雖然不要求故意,但應有輕率、疏忽或違反法令的過失行為時,才構成犯罪。該項責任是一種典型的無過錯責任。。其司法實務上的見解亦同,但於法律上有特別規定時,得以無過失責任的事實犯視之,法國的這一作法在歐洲具有廣泛的影響。3、 證券民事責任制度建立的必然性 通觀《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全部條文可以發現,針對證券市場違反禁止性行為而施加的法律責任中,絕大多數都是諸如吊銷資格證書、責令停止或關閉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等行政責任,以及當違法行為構成犯罪時產生的刑事責任,而極少關於民事責任的規定。。[3]
(二)英美法系各國
英美法系國家理論界和實務界對於環境污染犯罪的成立是否以故意或過失為必要條件存在有不同認識。監管機關執行的刑罰是剝奪公民人身活動的范圍「自由」,與罪犯結婚的權利互不幹涉。。美國《水污染管製法》S。「關鍵詞」證券市場,投資者,民事責任,虛假陳述,訴訟,投資者協會 一、立法者應當扭轉重行(刑)輕民的思維定勢,對於證券民事責任、證券行政責任與證券刑事責任予以同等關注 《證券法》的威嚴在於其應有的內容公平、條款細致、便於操作的法律責任制度。。309(C)(1)(2)規定,犯罪行為除非行政官署證明為故意或過失,否則不得為該法制裁的對象。首先,基於對刑罰和行政處罰關系的重新認識。。美國部分學者強調,企業管理人公害污染的行為,無須有犯罪故意,只要有輕度的錯誤,即足為制裁的對象。而與當前嚴峻的執行難很不相稱的是實踐中運用刑罰手段制裁拒不履行、拒不協助執行以及干預執行的很少。。英國在審理Alpgacell訴Woodward(本案為制紙工廠由於廢水過濾設備阻塞,致廢水溢入河流,排放超過管制標准,造成污染的犯罪行為)一案中,就採取客觀主義,認為行為人的犯罪意思並非構成環境犯罪的條件,工廠不得以主張欠缺知情或非故意,而逃逸刑事責任。2004年3月民政部《關於貫徹執行〈婚姻登記管理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出台,結束了刑罰理論界關於罪犯婚姻權有無的爭論,修正了1982年公安部對相關問題的規定,明確規定罪犯結婚登記的實施辦法,使罪犯的結婚問題得到了法律的許可,這是婚姻法律的一大進步,但民政部出台的這個《意見》中仍有許多關於罪犯婚姻權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有待於解決。。[4]
二、我國污染環境犯罪主觀方面的理論
(一)嚴格刑事責任理論
由於環境犯罪的特殊性,以及為彌補對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害,威嚇和懲罰此類犯罪,有學者提出在採用過失責任制的同時還應考慮嚴格責任制,即有權利用環境的法人和行為人,有義務保證該行為不危害環境,一旦發生危害就應承擔其應負的責任,直至刑事責任。」污染環境致人損害適用無過錯責任。。筆者認為雖然嚴格責任是在近代刑法理論的基礎上,為適應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而採用,是對傳統刑法理論中歸則方式的重大突破,對於懲治某些犯罪可能有著積極意義,但將其適用於環境污染的犯罪,對主體主觀上無過錯的污染行為認定為犯罪,在理論上是不科學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據此可以看出民事執行中刑罰適用從最初的立法體例上看是被歸置於審判程序中「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
首先,嚴格責任違背了我國刑法的內在生命,即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和刑法第16條關於行為人無過錯不是犯罪的規定,與我國適用刑罰的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目的悖謬。換言之,立法者對於行政責任最為重視,對刑事責任也較為重視,但對民事責任則有些語焉不詳。。 其次,嚴格責任在污染環境的犯罪適用中,會有失公正,如果每個企業都按合理標准正常排污,是不可能預見到共同排污的後果,亦沒有義務注意共同排污的後果,且他們的行為大多是獲得許可後的行為,單純追究企業的刑事責任有失公正。刑事責任由國家負責追究,行政責任及處罰由主管機關追究。。其三,嚴格責任適用的環境危害行為的嚴重程度與刑事責任的嚴重程度不匹配。二是案後移送,或稱間接移送,就是稅務機關根據《征管法》對當事人做出一定行政處罰後,再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一些國家的無過失或嚴格環境責任的適用范圍主要是一些處以罰金的輕微危害行為,而在把社會危害性達到嚴重程度的行為才宣布為污染環境犯罪的中國,對於這一類主觀過錯不明或無罪過,但客觀上造成了嚴重環境損害的行為,則納入到了行政處罰的領域。但從法律責任的形式上看,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是兩種不同的法律責任,是因當事人行為的法律定性不同而由不同性質的機關採取的不同性質的懲罰措施,並不是說當事人的一個違法行為只能承擔一種法律責任,而刑罰力度就一定強於行政處罰。。其四,刑罰應該具有謙抑性,寬容性。國家機關或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適用無過錯原則歸責,受害人只須舉證證明存在侵害行為和損害事實及二者之間有因果關系,而國家機關不能證明其有免責事由的即構成侵權責任。。正如陳興良教授指出,對於某種危害社會的行為,國家只有在運用民事的、行政的法律手段和措施仍不足以控制時,才能運用刑決的方法,懲治污染環境的犯罪中適用嚴格責任而擴大刑法的干預是可避免而無必要之選擇。對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刑罰作為一種最嚴厲的制裁手段,有其特殊的質的規定性,刑罰的適用既應針對依法構成犯罪的行為,也應受制於刑罰目的。罪犯的概念在我國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罪犯概念是指被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判處刑罰的人。。對主體缺乏罪過而並不構成犯罪的行為施以刑罰,實不足取。刑事責任制度的主旨在於懲治嚴重破壞證券市場秩序、嚴重侵害投資者利益的犯罪行為。。
(二)過錯刑事責任理論
任何犯罪都是行為人基於一定的被刑法所否定的心理態度而實施的,通過犯罪行為的「中介作用」,得以轉化為客觀現實。這表明,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環境犯罪的認識不斷深入,刑法作為環境保護的一種手段不斷得到重視。。沒有否定的心理態度的支配,行為人與其行為所造成的危害結果之間便喪失了因果聯系,行為人即不應當承擔被責難的後果。它並不以行為人具有主觀過錯為前提,受害人也不因此負舉證責任。。[5]同樣,脫離了對行為人心理態度的分析,我們將無從認定環境污染行為的性質,搞不清污染環境犯罪的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也會影響到量刑的輕重。最為典型的規定是民訴法第102 條第6 項,即對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書的被執行人,人民法院可以視情節給予罰款、拘留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我國刑法理論界和實務界大多認為污染環境犯罪的主觀方面是行為人對其所實施的污染環境的行為可能引起的危害環境的結果所持的心理態度。行政處罰和刑罰的種類及形式並非完全的對應關系,有些可以銜接對應,如行政處罰中的財產罰和刑罰中的財產罰,結果都體現在當事人財產上的減損;。這種心理態度包括故意或過失。反過來講,如果我們把同居權、生育權也還給罪犯,那麼無形中會削弱刑罰的懲罰性,會使刑罰在人們心中留下不嚴厲的印象。。
三、對污染環境犯罪主觀方面的構想
(一)澄清一個有關問題
有人認為行為人故意違反國家環境保護規定也是認定污染環境犯罪的主觀方面的內容而確認為故意犯,筆者不贊同這種觀點。關鍵詞: 循環經濟 農村 固體廢物 內容提要: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固體廢物污染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固體廢物污染中的一個新的問題。。行為人違反國家環境保護規定可能是出於故意,但不能把這種故意與造成環境污染結果的故意或過失的心理態度混談。我國刑法典認為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罪、擅自進口固體廢物罪、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等環境犯罪的同類客體為破壞了環境資源保護、妨害了對環境資源的管理秩序,因此把這些犯罪集中起來,放到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一節之中;。在我國刑法規定及刑法理論中,犯罪主觀方面是以刑法對於行為人的主觀心理態度的否定性評價為特徵的,其實質在於行為人主觀心理態度具有社會危害性。產品缺陷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不要求行為人主觀上具備過錯,從責任上來講,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而某種行為之所以構成犯罪,是因為該行為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社會的結果,即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客體。也只有讓罪犯深刻品嘗到被監禁失去自由的痛苦及因失去自由其他權利無從實現的感嘆,才能體現我國刑罰的懲罰功能。。可見,刑法所關注的是行為所產生或可能產生的結果的屬性進而也就要求行為人在主觀上對行為的結果予以充分的關注,以避免危害社會結果的發生或發生的可能性。特殊侵權民事責任的種類包括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產品缺陷致人損害、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污染環境致人損害、地面施工緻人損害、地上工作物致人損害、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等八種侵權行為,以及這八種侵權行為的免責事由。。行為人對其污染環境的行為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結果的心理態度反映了行為人對其行為危害環境的心態,進而說明行為人主觀心理態度的社會危害性。該法第22條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行為人對違反國家環境保護規定的行為本身所持的心理態度不能反映行為人主觀心理上對於危害環境的心態,所以不能認為故意違反規定就是故意犯。特別是對單位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可採取的吊銷營業執照是對單位經營主體資格的撤銷,相當於刑罰中對自然人予以死刑的終極制裁,顯然要重於刑罰僅予以罰金的處罰。。所以污染環境犯罪主觀方面是行為人對其行為造成可能造成的危害結果所持的心理態度,而不包括對危害行為本身所持的心理態度。而我國現行有關固體廢物污染立法及相關研究大都集中在工業固體廢物和城市固體廢物上,有關農村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立法及相關研究是相當缺乏的。。
(二)對環境犯罪的主觀方面應一分為二
在污染環境的犯罪中,往往存在兩個相互聯系的危害結果,一個是環境被污染的結果,一個是環境被污染後所導致的結果,表現為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二)特殊侵權民事責任的法律特徵是: 1.特殊侵權行為適用過錯推定責任或公平責任。。有人以環境受到污染不象有形物遭受損害那樣可以肉眼明斷,而需依賴於第二個危害結果的發生來判斷,進而否認將其分為兩個危害結果。罪犯的婚姻權也是如此,無論他犯下什麼樣的罪行,無論他受到什麼樣的刑罰,婚姻權都將與身俱在。。該觀點進從現行刑法典的實然角度出發,似乎缺少對該問題應然性的思考。至於現行《證券法》關於刑事責任援引《刑法典》的表述方式,則可予以堅持。。
對污染環境犯罪中這兩個結果行為人所持的心理態度是存在差異的。只有民事責任才能直接彌補遭受損害的投資者所遭受的損害,無論是行政責任還是刑事責任都取代不了。。對前一個結果,即環境被污染的結果,行為人通常存在間接故意的心理態度。狹義的罪犯概念是指被人民法院生效判決判處刑罰並送交監獄執行的人,也即我國長期以來所稱呼的「勞改犯」。。首先從認識特徵上行為人對污染環境的危害後果的發生是明知,在意志特徵上,行為人表現出放任污染環境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雖不是希望,不是積極的追求,但卻在明知行為可能發生污染環境結果的情況下,為了達到自己的既定目的,通常是為了經濟利益而仍然決議實施這種污染環境的行為,不設法阻止環境污染的發生而是聽之認之。從性質上,民事執行中的刑罰適用與妨害民事訴訟強制措施具有不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