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法律責任
㈠ 如何解決違反運輸合同方式行為的法律責任
承擔違反運輸合同責任的方式:由違約方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且若當事人預期違約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五百八十二條
履行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請求對方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㈡ 個人對企業債務如何承擔法律責任
㈢ 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國家法律和內心法律
在公共生活中,由於個人的行為會影響他人的生活,因此約束個人行為的公共生活規則很多。其中,法律是最權威的規則,它既有國家強制性,又有普遍約束力;它不僅確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公共生活准則,引導人們自覺守法,自覺維護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且通過制裁破壞公共秩序的違法行為,強制人們遵守社會公共生活准則。只有政府、社會和公民都具有明確的公共生活規范意識,並自覺地遵守公共生活准則,才能建立起和諧的現代生活方式。
根據法律的規范作用的指向和側重,可以將公共生活中法律規范的作用分為指引作用、預測作用、評價作用、強製作用和教育作用。
(一)指引作用
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夠為人們提供一種既定的行為模式,從而引導人們在法律范圍內活動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首要目的並不在於制裁違法行為,而是在於引導人們正確的行為,合法地參與社會生活。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過授權性規范、禁止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三種規范形式實現的。與之相應的指引形式分別為授權性指引、禁止性指引和義務性指引。
授權性指引是指運用授權性法律規范,告訴人們可以做什麼或者有權做什麼;禁止性指引是指運用禁止性法律規范,告訴人們不得做什麼;義務性指引是指運用義務性法律規范,告訴人們應當或者必須做什麼。
(二)預測作用
法律的預測作用是指法律通過其規定,告知人們某種行為所具有的、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質以及它所導致的法律後果,使人們可以預先估計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以及他人行為的趨向與後果。人們可以根據法律規定,對特定行為的法律後果進行預測,從而自覺、自主地調整自己的行為,使之更加符合法律的規定。這樣就可以減少和化解一些矛盾和糾紛,減少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法律的預測作用有助於全社會確立正常的法律意識,自覺服從法律,嚴格依法辦事。同時,法律的預測作用對於法的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評價作用
法律的評價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夠評價人們行為的法律意義的作用.法律的評價客體是人們的行為.這里所說的人們,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法律評價的標準是合法與不合法.對於國家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由於強調其「依法行政」、「依法司法」等,所以其公職行為必須要有法律上的根據.對其行為的評價標准就是合法與不合法.他們的公職行為只有合法,才能獲得法律的保護,否則就是非法,就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於社會民眾來說,法律對其要求是不能違反法律,只要違反了法律規定,就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受到法律制裁.行為評價標准有法律、道德、紀律等,它們是可以同時適用的.但應該注意的是,既不能用法律評價取代道德評價、紀律評價,也不能用道德評價、紀律評價代替法律評價.
(四)強製作用
法律的強製作用是指法律能運用國家強制力制裁違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實施的作用。法律的強製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沒有強製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就會降低,預測作用就會被懷疑,評價作用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義,教育作用的效力也會受到嚴重影響。法律強制的主體是國家、社會成員與社會組織.國家是強制的主動主體,作為被強制對象的社會成員或社會組織則是被動主體。法律的強制手段是國家強制力,包括警察、法庭,監獄等。法律強制的目的在於實現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即實施法律,確保法律的應有權威,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維護社會正義。從強製作用的角度看,法律對於義務者來說是一種強制約束,對於權利者來說則是一種強制保障。
(五)教育作用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過其規定和實施而影響人們思想,培養和提高人們法律意識,引導人們依法行為的作用。
法律的教育作用的實現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法律作出規定,通過人們對法律的了解和學習,發揮教育作用;二是法律通過對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的制裁使違法犯罪者和一般社會成員受到教育;三是法律通過對各種先進人物、模範行為的嘉獎與鼓勵,為人們樹立良好的法律上的行為楷模。
法律的指引作用、預測作用、評價作用、強製作用都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法律的教育作用普遍存在於法律作用中,可以通過多個方面和多種形式得以實現和體現.。法律的教育作用有利於使法律獲得人們的內心認同,進而自覺遵守.
㈣ 對於造謠者侵權問題,應該如何追究法律責任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的很多的地方都存在一些的謠言,對於這些謠言的問題,然後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件小事,但是對於真正受到造謠者的人來說,那可謂是一個毀天滅地的打擊。 對於現在的一些人在不知道事情真相的情況下而去選擇對其惡意的抨擊。其實對於這樣的事情呢,我們也應該去追究其法律責任,畢竟對於這樣的行為已經嚴重到影響到了當事人的名譽權以及榮譽自由權,故意編造,傳播虛假消息,這樣也是應該負一定法律責任的,因為對於這樣的行為已經嚴重觸犯到了他的人身安全。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對於造謠者所造出來的當事人,一般人都會表示一種嫉惡如仇的態度選擇一系列的抨擊而這些抨擊那勢必也就會給他的自尊心帶來一定的損傷,畢竟每個人的承受能力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㈤ 該如何追究合夥人的法律責任
合夥人是公民合夥投資組建企業進行經營的主體。合夥人在享受合夥企業帶來的利益時,也要履行一定的義務。合夥人有按照合夥協議提供約定的資金、實物、技術等的義務。合夥人對合夥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清償合夥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份額的合夥人,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三條,合夥人對合夥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清償合夥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份額的合夥人,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㈥ 對故意或過失泄露國家秘密,如何追究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1、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規定酌情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九十八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規定酌情處罰。
㈦ 如何規定法律責任
這不叫搶劫。搶劫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暴力手段壓制反抗才叫搶劫。
首先加害人有侵權行為,有損害後果,有因果關系,且有過錯,所以依據侵權責任法,屬於侵權行為,行承擔侵權損害賠償。且不具備緊急避險的要件,沒有現實緊迫的危險,所以應該由那個女人承擔賠償責任。
採納謝謝
㈧ 我們應如何對待權利和義務
首先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享受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義務,反之亦然。
世上沒有沒有權利的義務,也沒有沒有義務的權利。同時,我們可以放棄享受權利,卻絕對不能放棄履行義務。
法是以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來運作的行為規范。法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包括個人、組織(法人)及國家(作為普通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還包括國家機關及公職人員在依法執行公務時的職權和責任。
它明確地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做,必須怎樣做;禁止怎樣做。必須做的未做,禁止做的做了,就要追究法律責任。所以,立法機關代表人民做這樣的規定時,要力求符合客觀規律,充分體現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㈨ 公民如何承擔道德責任和法律責任
^1、道德來責任:就是自己源的良心受到拷問,讓自己的內心「很受傷」^-^,這個需求公民自己素質高啊。
2、法律責任:就是自己的良心約束不了自己的時候,自己被國家暴力機關(公、檢、法)找上門。承擔法律責任是「身不由已」@@
㈩ 我們面對觸犯了法律的人該怎麼處理
根據法律規定,根據違法行為所違反的法律的性質,可以把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經濟法責任、刑事責任、違憲責任和國家賠償責任。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