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照後證法律責任
❶ 開店沒辦營業執照,會罰款嗎
會罰款。開業後沒有營業執照屬於無照經營行為,工商部門會進行查處,並根據經營規模大小進行不同金額的罰款。
根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十四條,無照經營具體的處罰如下:
1、對於無照經營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
2、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重大責任事故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危險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並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無照經營行為規模較大、社會危害嚴重的,並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4、無照經營行為危害人體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威脅公共安全、破壞環境資源的,沒收專門用於從事無照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材料、產品(商品)等財物,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1)先照後證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共十九條,主要調整了無證無照經營的查處范圍,明確了部門監管職責。出台《辦法》是轉變監管理念、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保障「先照後證」改革順利實施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提高監管效率,促進創業創新。
《辦法》強調放管結合,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良好制度氛圍。一是放寬不屬於無證無照經營活動的范圍,鼓勵社會投資創業,激發市場活力,並為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實際,靈活創新管理預留制度空間。
《辦法》規定以下兩類經營活動不屬於無證無照經營: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場所和時間,銷售農副產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的規定,從事無須取得許可或者辦理注冊登記的經營活動。
二是規定查處部門應當堅持查處與引導相結合、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避免一概取締的簡單化執法,對具備辦理證照的法定條件、經營者有繼續經營意願的,應當督促、引導其依法辦理相應證照。
三是法律、行政法規對其處罰沒有明確規定的無照經營行為,適當減輕法律責任,不再予以沒收工具,並降低罰款數額。
《辦法》強調明確部門執法許可權,釐清監管職責。對無照經營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對無證經營的,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對負責查處無證經營的部門有明確規定的,由規定的部門查處;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查處。對既無證也無照從事經營活動的,依照無證經營的規定予以查處。
《辦法》提出,要加強組織協調,形成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效能。一是明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有組織、協調職責。
二是規定查處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密切協同配合,利用信息網路平台加強信息共享,發現不屬於本部門查處職責的無證無照經營,及時通報有關部門。三是規定查處部門將無證無照經營記入信用記錄,並依法公示相關信息。
參考資料:人民網—公布《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❷ 先照後證什麼意思
所謂「先照後證」登記制度是指對依法需要取得前置行政許可的經營項目,除涉及國家安全、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外,不再實行先主管部門審批或許可,再工商登記的登記制度。是現行「先證後照」制度的顛覆性改革舉措。
「先照後證」登記制,因為涉及到突破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目前,只有廣東省、福建省廈門市等少數行政區域在執行,也有部分省(直轄市、自治區)地方政府在小范圍內試行,全國大部分地方還沒有實施。
❸ 緊急求救 請問 ,「誰審批誰負責」這段話是出自於那個法律
法律用語是:行政審批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
依法履行行政審批職能的執法部門,要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行政審批責任制。
所謂的「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是一種行政機關直白的宣傳和傳達政策的通俗用語,並不是嚴謹的法律用語,任何一個法律都不會出現所謂「誰」這樣的非常不嚴謹的法律語言。
屬於行政法的「責任行政」,這是現代行政法的重要原則。
❹ 不辦營業執照開店會有什麼處罰
無照經營。工商部門輕則口頭或者書面通知停止無照經營行為,辦理好營業執照後方可營業;重則將會被立案處罰。
根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十四條規定:
對於無照經營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重大責任事故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危險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並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無照經營行為規模較大、社會危害嚴重的,並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無照經營行為危害人體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沒收專門用於從事無照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材料、產品(商品)等財物,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4)先照後證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新華社北京2017年8月23日電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辦法》共十九條,主要調整了無證無照經營的查處范圍,明確了部門監管職責。出台《辦法》是轉變監管理念、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保障「先照後證」改革順利實施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提高監管效率,促進創業創新。
《辦法》強調放管結合,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良好制度氛圍。一是放寬不屬於無證無照經營活動的范圍,鼓勵社會投資創業,激發市場活力,並為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實際,靈活創新管理預留制度空間。
《辦法》規定以下兩類經營活動不屬於無證無照經營: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場所和時間,銷售農副產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的規定,從事無須取得許可或者辦理注冊登記的經營活動。
規定查處部門應當堅持查處與引導相結合、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避免一概取締的簡單化執法,對具備辦理證照的法定條件、經營者有繼續經營意願的,應當督促、引導其依法辦理相應證照。
法律、行政法規對其處罰沒有明確規定的無照經營行為,適當減輕法律責任,不再予以沒收工具,並降低罰款數額。
❺ 個體戶不注銷稅務登記有什麼影響,以後會不會追究法律責任
自國家提出「雙創」口號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創業,其中就有不少創業者選擇注冊個體工商戶,但是在很多地方會出現同行業的個體戶或者公司太多的情況,市場競爭太激烈,部分個體工商戶出現經營不下去,不想再經營了的情況。下面企盈小編給大家帶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不注銷後果的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一、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不注銷的後果
1、進入工商黑名單
如果營業執照一年不審,工商局就會自動吊銷執照,並將法人和股東例為非正常黑名單。三年內不能擔任企業法人。
2、稅務稽查完稅情況
如果公司有營業額,但在稅務部門沒有完稅憑證,有欠繳的應繳稅款,則會產生滯納金,目前標準是每天萬分之五。如果是個體每月交了定額稅,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3、銀行開立的公司專戶,每年要審,並要交納管理費,如果不注銷,銀行可能將法人納入徵信黑名單,對法人的信用評級產生影響,對經後貨款買車、買房或辦理出國移民,有一定影響。
如果是個體執照,沒有在銀行開立專用帳號,在稅務沒有申請一般納稅人或小額納稅人,只每月在稅務購買定額發票,以上情況,且公司賬目不涉及債權、債務問題,公司不作注銷,最壞結果就是三年內不能擔任法人。基本不涉及法律風險。這種公司要注銷也很單簡。
二、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停復業登記
個體工商戶停業/復業稅務登記是指,實行定期定額徵收方式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納稅人)需要停業的,應在停業前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停業登記,停業期限不得超過一年;已辦理停業登記的納稅人,在恢復生產經營前,應向原稅務登記機關申報辦理復業登記。
1、納稅人在申報辦理停業登記時,應如實填寫《停業申請登記表》,說明停業理由、停業期限、停業前的納稅情況和發票的領、用、存情況,並結清應納稅款、滯納金、罰款。稅務機關收存其稅務登記證件及副本、發票領購簿、未使用完的發票和其他稅務證件。
2、納稅人在停業期間發生納稅義務的,應當按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申報繳納稅款。
3、納稅人停業期滿不能及時恢復生產經營的,應當在停業期滿前向稅務機關提出延長停業登記申請,並如實填寫《停、復業報告書》。
4、納稅人在申報辦理復業登記時,應如實填寫《停、復業報告書》,領回並啟用稅務登記證件、發票領購簿及其停業前領購的發票。
❻ 注冊公司時聽說有「先照後證」,什麼是「先照後證」
指除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的企業登記前置許可事項外,在自貿試驗區內試行「先照後證」登記制度。試驗區內企業向工商部門申請登記、取得營業執照後即可從事一般生產經營活動;經營項目涉及企業登記前置許可事項的,在取得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後,向工商部門申領營業執照;申請從事其他許可經營項目的,應當在領取營業執照及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後,方可從事經營活動。
❼ 尊敬的律師,有營業執照,無經營許可證該怎麼處罰兩樣都沒有又該怎麼處罰
1.查處無證無照經營的法律依據是《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國務院令〔2017〕684號)。
2.無證無照經營分為無證經營、無照經營及無證無照經營三種情形。
(1)無照經營,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查處。
(2)無證經營,有明確規定的,由規定的部門查處。
(3)對既無證也無照從事經營活動的,依照無證經營的規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查處。
法律依據如下:《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國務院令〔2017〕684號)第五條規定,經營者未依法取得許可從事經營活動的,由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的部門予以查處;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予以查處。第六條規定,經營者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從事經營活動的,由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職責的部門(以下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查處。第七條規定,經營者未依法取得許可且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從事經營活動的,依照本辦法第五條的規定予以查處。第十二條規定,從事無證經營的,由查處部門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第十三條規定,從事無照經營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法律、行政法規對無照經營的處罰沒有明確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2.下列經營活動,不屬於無證無照經營:
(1)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場所和時間,銷售農副產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
(2)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的規定,從事無須取得許可或者辦理注冊登記的經營活動。
法律依據如下:《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國務院令〔2017〕684號)第三條規定,下列經營活動,不屬於無證無照經營:
(一)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場所和時間,銷售農副產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的規定,從事無須取得許可或者辦理注冊登記的經營活動。
3.辦理登記注冊時,工商部門有告知義務。
《國務院關於「先照後證」改革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意見》(國發〔2015〕62號)第三條規定,辦理登記注冊時,工商部門要根據省級人民政府公布的工商登記後置審批事項目錄告知申請人需要申請審批的經營項目和相應的審批部門,並由申請人書面承諾在取得審批前不擅自從事相關經營活動。在辦理登記注冊後,工商部門要運用信息化手段,對經營項目的審批部門明確的,將市場主體登記注冊信息及時告知同級相關審批部門;對經營項目的審批部門不明確或不涉及審批的,將市場主體登記注冊信息及時在企業信息共享平台上發布,相關審批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應及時查詢,根據職責做好後續監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