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國際法律責任表現形式

國際法律責任表現形式

發布時間: 2022-06-21 01:23:36

㈠ 國際法的表現形式

國際條約,國際習慣,一般法律原則。望你採納

㈡ 國家責任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國際法律責任的形式:()終止不法行為。當一個國家從事了國際不法行為,不管其後果如何,它首先有義務要停止這一不法行為;(2)賠償。賠償作為一個集合概念,往往指各種形式的賠償,如恢復原狀、賠償、道歉、保證履約等,這些賠償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綜合適用;(3)恢復原狀。受害國根據國際法有權要求從事國際不法行為的國家賠償造成的損失,恢復原狀;(4)補償。根據國際法,受害國有求要求從事國際不法行為的國家對其行為所造成的損失以補償方式給予補償;(5)道歉;受害國有求要求從事國際不法行為的國家對其行為所造成的損失,特別是道義上的損失賠禮道歉,並在必要的情況下和一定的范圍內給予其他的補償;(6)保證不再重犯。保證不再犯通常是在道歉時就做出的,或在以其他方式賠償時做出的擔保,而不再作為一種單獨的賠償方式加以強調;(7)國際求償。國家若要通過國際法庭提出求償,它必須首先證明它的權利受到了侵害。
國際法律責任的免除:(1)同意。一個國家以有效方式表示同意他國實行某個與其所負義務不符的特定行為時,該行為在與該國的關繫上就排除了不法性,但該行為不得逾越該項同意的范圍。(2)對抗措施與自衛行為。一個國家針對他國所犯國際不法行為而不得不採取的某種不符合自己對他國原已承擔的國際義務的對應行為。(3)不可抗力和偶然事故。一個國家由於不可抗力的原因,或者由於該國無力控制和無法預料的外界事件而在實際上無法履行該國所承擔的國際義務,或者在事實上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行為違反了國際法的有關規則。(4)危難與緊急狀況。危難是指國家執行公務的機關或個人,在遭遇極端危難的情況下,為了挽救其生命或受其監護人的生命,作為唯一的選擇,不得已而作出的違反本國國際義務的行為。緊急狀況則指一個國家在本身遭遇嚴重危及本國的國家生存和根本利益的緊急情況下,為了應付或消除這種嚴重緊急狀況而採取的必要行為。

㈢ 承擔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一、民事責任形式: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專狀屬。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二、刑事責任形式: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三、行政責任形式:可分為懲罰性行政責任、強制性行政責任和補救性行政責任。懲罰性行政責任的主要形式有:通報批評、行政處分等;強制性行政責任包括強制劃撥、執行罰等;補救性行政責任的形式較多,主要有:認錯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撤銷違法、糾正不當、返還權益、行政賠償等。

㈣ 國家的責任形式包括什麼

廣義的國家責任分為國際責任和國內責任兩大類。狹義的國家責任就是國際責任。
國際責任是國家違反國際義務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或者國家對國際不法行為所承擔的責任。

㈤ 國家責任的國際法法律基礎有哪些

國家責任的國際法法律基礎有:(1)終止不法行為。當一個國家從事了國際不法行為,不管其後果如何,它首先有義務要停止這一不法行為;(2)賠償。賠償作為一個集合概念,往往指各種形式的賠償,如恢復原狀、賠償、道歉、保證履約等,這些賠償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綜合適用;(3)恢復原狀。受害國根據國際法有權要求從事國際不法行為的國家賠償造成的損失,恢復原狀;(4)補償。根據國際法,受害國有求要求從事國際不法行為的國家對其行為所造成的損失以補償方式給予補償;(5)道歉;受害國有求要求從事國際不法行為的國家對其行為所造成的損失,特別是道義上的損失賠禮道歉,並在必要的情況下和一定的范圍內給予其他的補償;(6)保證不再重犯。保證不再犯通常是在道歉時就做出的,或在以其他方式賠償時做出的擔保,而不再作為一種單獨的賠償方式加以強調;(7)國際求償。國家若要通過國際法庭提出求償,它必須首先證明它的權利受到了侵害。
國際法律責任的免除:(1)同意。一個國家以有效方式表示同意他國實行某個與其所負義務不符的特定行為時,該行為在與該國的關繫上就排除了不法性,但該行為不得逾越該項同意的范圍。(2)對抗措施與自衛行為。一個國家針對他國所犯國際不法行為而不得不採取的某種不符合自己對他國原已承擔的國際義務的對應行為。(3)不可抗力和偶然事故。一個國家由於不可抗力的原因,或者由於該國無力控制和無法預料的外界事件而在實際上無法履行該國所承擔的國際義務,或者在事實上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行為違反了國際法的有關規則。(4)危難與緊急狀況。危難是指國家執行公務的機關或個人,在遭遇極端危難的情況下,為了挽救其生命或受其監護人的生命,作為唯一的選擇,不得已而作出的違反本國國際義務的行為。緊急狀況則指一個國家在本身遭遇嚴重危及本國的國家生存和根本利益的緊急情況下,為了應付或消除這種嚴重緊急狀況而採取的必要行為。

㈥ 國際法律責任的特徵

法律分析:國際法律責任的特徵為:1.國際法律責任的主體是國際法主體;2.國際法律責任的起因是國際不當行為或損害行為;3.國家不法行為及其構成要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㈦ 什麼是國際法律責任的免除

國際法律責任的免除是指如果一國際法主體的行為的不當性已被排除,該主版體的國際責任便隨之權免除。其中,國際法律責任免除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一)同意:指受害主體一方以有效方式表示同意加害主體一方實行某項與其所負之義務不符的特定行為時,即排除加害主體一方行為的不當性。(二)對抗措施:受害方針對加害方所犯的國際不當行為而採取的對抗行為。(三)不可抗力和偶然事故:如果起因於不可抗和無法控制的外界事件或無法預料和不可能知道其行為不符合該項義務,以致在實際上不可能按照該項義務行中,應扣除其行為的不當性,免除該國的國際責任。(四)危難:指代表國家的機關或個人,在遭遇極端危難的情況下,為了挽救其生命,作為唯一選擇,而不得已作出的不符合本國國際義務的行為。(五)緊急狀態:指一國遭到嚴重危及國家生存和根本利益的情況下,為了應付或消除這一嚴重緊急狀態而採取緊急措施所作的違背國際義務的行為,該行為的不當性也應予以排除。

㈧ 國際經濟法中三種責任承擔方式

經濟法的法律責任的形式:民事責任形式、刑事責任形式、行政責任形式。

經濟法的法律責任是指在國家干預和調控社會經濟過程中因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而依法應強制承擔的否定性、單向性、因果性經濟義務。 經濟法責任是由經濟法律法規所確認的各種責任形式的總稱。
經濟法責任具有以下特徵:
1. 責任目的的社會整體利益性。經濟法律責任的社會整體利益性是經濟法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在經濟法責任制度上的反映,維護社會整體利益不受侵犯是經濟法責任的第一目的,是經濟法作為社會法的客觀要求。
2. 歸責原則的公平性。在過錯、無過錯和公平歸責的選擇中,經濟法選擇了以公平歸責為重心的歸責原則。區別於民法行政法側重於過錯歸責和無過錯歸責的作法,體現了歸責原則的公平性特徵。它是經濟法追求經濟公平的反映。
3. 政府責任的突出性。政府作為調制主體,是與調制受體相對的一方經濟法律關系的當事人。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的經濟法價值理念要求我們,要重視政府主體在履行調控或規制職能時對個體、群體、集體。國家和社會帶來的不利後果,凸顯政府責任。
4. 經濟法責任具有明顯的不對等性和不均衡性。經濟法責任以社會整體利益、社會責任為本位,改變了原來法律責任中權利與義務對等,責任與義務對等性。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之間責任往往是單向義務,不存在對等性。
5. 責任形式的多樣性。基於此,經濟法的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應該是包括民事、刑事、行政責任在內的綜合責任形式,

㈨ 法律責任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一、法律責任的含義與分類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法律責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實所引起的對損害予以補償、強制履行或接受懲罰的特殊義務,亦由於違反第一性義務而引起的第二性義務。

法律責任的特點在於:(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根據違法行為所違反的法律的性質,可以把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違憲責任和國家賠償責任。

1.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

2.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3.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規定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4.違憲責任是指由於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某種法律和法規、規章,或有關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或公民從事了與憲法規定相抵觸的活動而產生的法律責任。

5.國家賠償責任是指在國家機關行使公權力時由於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所引起的由國家作為承擔主體的賠償責任。
根據主觀過錯在法律責任中的地位,可以把法律分為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
根據行為主體的名義,分為職務責任和個人責任。
根據責任承擔的內容可以分為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

法的價值沖突是客觀存在的。沖突的解決需要一種利益衡量和價值衡量。如何衡量呢?要注意以下三個原則:(1)價值位階(價值排序原則);(2)個案平衡原則;(3)比例原則。

㈩ 誰知道:論國際法上國家之間國際不法行為的責任構成與責任

國際不法行為導致的責任叫做國家責任。

國家責任是指,國家在違反國際法上的義務時,所需要承擔的不利後果。

國家責任由以下兩點構成

  1. 國際不法行為

  2. 該行為可歸於國家行為,國家責任應歸於該行為國。

國際不法行為是指,國家違背該國所承擔的國際義務。這些國際義務的來源,既可以是一國與他國訂立的條約規定的義務,也可以是國際習慣法規則上的義務。並且,該國際義務一般必須是在有關行為發生時對該國有效的義務。

國家行為要件方面,國家只應對以國家或政府名義所從事的,或者依國際法可歸於國家的國際不法行為負責。一般情況下,以下行為都是國家行為:

  1. 國家機關的行為

  2. 實際上代表國家行事的個人的行為

  3. 一國交由另一國支配的機關所做的行為。(一國的機關如果交由另一國支配,即使從國家組織結構上看,該機關屬於別國,但其行為應視為支配國的國家行為。)

  4. 逾越許可權行事的機關的行為。(理論上,越權行為應視為行為人的私人行為,但是在實踐中,十分難分辨職權的許可權,而且許可權問題是由國內法規定的,因此,國際法委員會的條款第7條規定:國家機關或授權行事政府職權的個人或團隊的行為在國際法上視為國家行為,只要它們是在行使政府的職能,即使他們的行為超過了授權,甚至不符合指令,也視為國家行為。)

只要符合了上述兩個要件,那麼國家便應當承擔國家責任。

另外,國家責任有一下免責事由:

  1. 同意。一國以有效方式表示同意他國實行某個與其所負義務不符的特定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該行為就不再被認為是違法的。

  2. 自衛。一國在遭受到外來的武力侵害時,實施個人的或者集體的武力抗拒攻擊者,以保衛自身的生存,獨立和安全。

  3. 反措施。反措施是指一國針對另一國的國際不法行為所採取的對應措施。

  4. 不可抗力。

  5. 危難與危急情況。危難是指代表國家執行公務的機關或個人,在遭遇極端危難的情況下,為了挽救其生命或受其監護的人的生命,作為唯一的選擇,不得已而作出的違反本國國際義務的行為。危急情況是指一國為保護本身的根本利益,對付嚴重而緊迫的危險不得已所作出的蛋違反該國所承擔的國際義務的行為,同時該行為並不嚴重損害對其承擔義務的國家的根本利益。

國家承擔責任的形式包括:

  1. 繼續履行和停止不法行為()

  2. 保證不重犯(non-repetition)

  3. 恢復原狀(restitution)

  4. 補償(compensation)(無法恢復原狀,便只能補償。)

  5. 抵償(satisfaction)(多種形式,包括向受害國道歉。)

以上都是摘自《國際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邵津主編,第三版

熱點內容
南通十大律師 發布:2025-01-23 01:41:49 瀏覽:609
法官宋魚水的故事 發布:2025-01-23 01:41:39 瀏覽:424
法院員額人大 發布:2025-01-23 01:17:52 瀏覽:600
法院怎樣找到被執行人 發布:2025-01-23 00:40:09 瀏覽:227
小悅悅事件社會道德 發布:2025-01-23 00:27:10 瀏覽:869
一站式供應鏈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0:15:38 瀏覽:348
多元司法救助 發布:2025-01-23 00:08:40 瀏覽:519
寧夏司法胡 發布:2025-01-23 00:06:05 瀏覽:168
北京通州區國家法官學院 發布:2025-01-22 23:24:10 瀏覽:810
按照勞動法臨聘人員傷亡補助 發布:2025-01-22 22:47:54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