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己承認的事情有法律效力嗎
❶ 七周歲孩子所說的話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您好,孩子十歲以下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能夠證明的只是一些直觀能夠看到的表面的東西,具體證明力需要看法院採信程度。
❷ 孩子的證言可信嗎
在法律領域,兒童經常被視為可靠性較低的證人。
第一種意見認為,五歲幼兒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所做的陳述無法律上的證據效力;
第二種意見認為,五歲幼兒雖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但是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從事與其智力相適應的作證行為,因此其證詞在一定條件下是有效的。
大量研究表明,暗示性的建議更容易影響較年幼孩子的記憶。在錯誤信息效應的發展研究中,大多數研究觀察到了錯誤記憶易感性隨著年齡降低(即兒童比成人的有更多記憶錯誤)。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由本條法律規定可知,法律並沒有排除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未成年人的作證效力,而是以是否知道案件事實和能否正確表達意志作為必要條件。
因此,無民事認為能力的未成年人能否作證人,是根據其智力發育程度和需要證明的案件事實的復雜程度,來綜合衡量確定。如果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對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實能夠正確表達,就可以作證,反之其證言就無效。
❸ 8歲的小孩出庭作證有法律效應嗎
有。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則》)第五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案法院讓不滿8歲兒童作證有法可依。民法通則規定的則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而沒有賦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從這個意義上說,最高法院的《證據規則》顯然是把民事活動中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作證行為的人的范圍作了突破,由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擴大到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❹ 七周歲孩子所說的話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我孩子七歲了 說媽媽和別的叔叔摟摟抱抱 那個人還打了他
七周歲的孩子所說的話不具有法律效力,七周歲還是兒童沒有辨事非和分真假的能力,就算是看見媽媽和別的叔叔摟摟抱抱那個人還打了他屬事實,說出來也是童語,法律上並不會採納他的言語而做為證詞。
❺ 6歲兒童的證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刑事訴訟證人的條件,證人應當具有的條件是:
(1)凡是知道案件情況並有作證能力的人,都可以作為證人。
(2)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3)證人只能是當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況的人。
(4)證人具有不可代替性。
(5)證人只能是自然人。
民事訴訟對證人的規定較為松一點。
六歲的兒童雖年幼,但是如果能辨別是非,還是可以作為證人的
❻ 小孩簽署的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嗎
小孩在抄10歲以下的,簽署的純收益法律文件是有效的;簽署的不是純收益法律文件則需監護人的時候同意才有效,否則無效。
小孩在10歲到18周歲的,為不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做出與其年齡相符的行為,這個情況下就要看簽署的法律文件是不是與孩子的責任能力向符合了。
小孩在16周歲到18周歲之間,且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能維護一般生活水平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其簽署的法律文件有效。
❼ 六歲小孩的口供有法律效應
口供是特指犯罪嫌疑人做出的有關犯罪事實的供述,我過刑法規定,年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年滿14周犯特定罪的也應當負刑事責任,6歲小孩兒不用負任何刑事責任,對其所說的內容也不能成為口供。 同時,因為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為證人」,即便6歲的小孩陳述的內容屬實也是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 所以,六歲的小孩無論做出的什麼意思表示,都不具有法律效力。
❽ 兒童證詞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法律分析:六歲兒童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相當的證言應當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五十三條 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性質或者民事行為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應當將法律關系性質或者民事行為效力作為焦點問題進行審理。但法律關系性質對裁判理由及結果沒有影響,或者有關問題已經當事人充分辯論的除外。存在前款情形,當事人根據法庭審理情況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並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❾ 兒童的證詞在法庭上是否是有效的
兒童的證詞如果與其年齡、智力以及認知辨識能力相適應,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規定: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也就是說需要結合兒童證詞的內容分析,看是否與其智力水平相當,是的話可以使用。
(9)兒童自己承認的事情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關於證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第七十四條:
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
第七十五條: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陳述,應當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當事人拒絕陳述的,不影響人民法院根據證據認定案件事實。
❿ 4歲孩子說的話在法律上可以作為證據嗎
與兒童智力及辨別能力相適應的證詞具有法律效力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由本條法律規定可知,法律並沒有去除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作證效力,而是以是否知道案件事實和能否正確表達意志作為必要條件。因此,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從事與其智力相適應的作證行為。也就是說,他們能否作證人,是根據其智力發育程度和需要證明的案件事實的復雜程度來綜合衡量確定。如果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對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實能夠正確表達,就可以作證,反之,其證言就無效。孩子們說是搶了別人的東西喝了,是一個比較簡單明了的事實,小孩對此完全具有識別能力,能夠正確表達意思。因此,他們的作證具有法律效力,其證言應當認定為有效證據。
但法律沒有明文規定,要看法官如何認定,因為這種情況取決於法官的自由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