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法律知識構成犯罪嗎
⑴ 請問亂給他人普及法律知識犯法嗎
普及法律知識不犯法,如果別人不想聽,你還要說就要得罪人了。
⑵ 不懂法律而亂說是違法嗎
法律是一種行為准則,一般法律不是限定你能做什麼,而是限定你不能做什麼。
總的來說,對於言論自由而言你想說什麼就可以說什麼。但是你說的東西必須不能觸及法律上說的不能說的內容,比如侵犯他人隱私,傳播假消息等,如果有目的性的策劃一些內容亂說有可能觸犯刑法。
個人認為目的性是很關鍵的,如果只是隨便說,有可能違法,但不見得犯罪。
但是還是建議了解清楚,想好再說。這也是一般修養問題吧。
⑶ 急、幫朋友問的關於法律知識的問題,這樣屬不屬於一種犯法
案情過於簡單了,不能一概而論。首先要看那位學長是否有虛構事實欺詐他人簽約的故意,是否有實現優惠卡承諾的能力和實際行動,如果學長故意虛構事實欺詐他人簽約,其本身根本沒有實現優惠卡承諾的能力和實際行動,或者他的實際行動根本無法達到承諾的要求,那麼此案已構成詐騙。然後再看你的朋友與學長之間是什麼關系,雙方是怎麼商定的,你的朋友在明知學長無法兌現承諾的情況下,如果積極協助學長騙取買卡人的錢財,那麼你的朋友的行為同樣構成詐騙。
⑷ 法律知識,急急急!
1、是的 構成犯罪,故意傷害他人、民事拘留;
2、會的、也是幫凶,故意傷害他人,批評駕馭
3、3人共同承擔;劉主要責任,張 、趙次要責任;
4、控制住小偷,及時報警,帶警察來,確定財產損失,讓當事人賠償;畢竟工作室在那裡,可以協商解決,大事化小,得人之處且饒人;
⑸ 結合相關法律知識論述社會生活中的違法與犯罪是一回事嗎
根據我的理解,我們所說的違法是指國家機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或公民,因違反法律的規定,致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受到破壞,依法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違法是指特定主體實施了與現行法相沖突的行為,引起相應的損害事實,法律對之進行否定性評價的狀態。 這是作為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之一的違法。
而犯罪的特徵是:
危害性
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徵。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是指犯罪對國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犯罪的本質特徵在於它對國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如果某種行為根本不可能對社會造成危害,刑法就沒有必要把它規定為犯罪;某種行為雖然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認為是犯罪。由此可見,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是質和量的統一。
違法性
刑事違法性是指觸犯刑律,即某一個人的行為符合刑法分則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徵,是對犯罪行為的否定的法律評價。在罪刑法定原則下,沒有刑事違法性,也就沒有犯罪。因此,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徵。
刑事違法性之違法具有不同於其他違法行為的特殊性。在法理上,違法行為可以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此外還有訴訟違法行為。違法行為的共同特徵違反法律規定,因此,法律規定是違法行為產生的法律原因。而法律規定是各種各樣的刑法行為其他部門法的制裁力量,其規范主要由假定與處理兩部分構成。例如,「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這一刑法規定,「故意殺人的」是罪狀;「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是法定刑。罪狀就是刑法規范的假定部分,法定刑是刑法規范的處理部分。當行為符合刑法所規定的故意殺人這一假定性條件時,就應當處以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這一法定刑。在刑法理論上,刑法規范的假定部分規定的是犯罪構成要件。只有當行為人的行為符合這一犯罪構成要件時,其行為才構成犯罪並處以刑罰。因此,刑事違法性之違法並非是指對刑法規范中的假定性條件的違反,而恰恰是符合。顯然,刑事違法性之違法是指違反行為刑法規范前提的禁止性規定。例如,刑法關於故意殺人罪的規定,表明刑法禁止殺人。當行為符合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就是違反了刑法禁止殺人的規定。由此可見,刑法的禁止性規定是內在於刑法規范的,一個人的行為是否具有刑事違法性,應以其行為是否符合刑法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為根據。
侵害性
法益侵害性是指對於刑法所保護的利益的侵害。這里所謂刑法所保護的利益,就是法益。刑法法益是關系社會生活的重要利益,對此,中國刑法第十三條關於犯罪概念的規定中作了明文列舉,這就是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上述法益,可以分為國家法益、社會法益和個人法益。這些法益被犯罪所侵害而為刑法所保護,因此,法益侵害性揭示了犯罪的實質社會內容。
法益侵害行為是刑法明文規定的,因此行為是否具有法益侵害性,應以刑法規定為根據。在這個意義上說,刑事違法性是法益侵害性的前提。一個行為如果不具有刑事違法性,就不可能具有法益侵害性。因此,超越刑事違法性的法益侵害性是不被承認的,這也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見,法益侵害性雖然是對犯罪的實質社會內容的闡述,但它仍然受到犯罪的刑事違法性的限制。在這個意義上說,法益侵害性是刑事違法范圍內的法益侵害性。
法益侵害具有兩種情形:一是實際侵害,二是危險。實際侵害是指行為對法益造成的現實侵害,例如故意殺人,已經將人殺死,造成對他人生命法益的侵害。危險是指行為對法益具有侵害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實際損害並未發生,但法益處於遭受侵害的危險狀態,因而同樣被認為具有法益侵害性,並具有刑事可罰性。在中國刑法中,大多數行為是因為具有法益侵害的實害性而被規定為犯罪,例如以發生一定的法益侵害結果為法定犯罪構成要件的結果犯就是如此。也有少數行為是因為具有法益侵害的危險性而被規定為犯罪,這種危險包括抽象危險與具體危險。其中抽象危險是指立法推定的危險,在司法活動中毋須認定,只要具有法律規定的行為既可構成犯罪。具體危險是指司法認定的危險,如果不具有這種危險,即使存在法律規定的行為也不構成犯罪。此外,犯罪的預備行為、未遂行為和中止行為,也都是沒有造成法益侵害的實際侵害結果,也是因其具有法益侵害的危險而被處罰。
懲罰性
應受懲罰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徵,它表明國家對於具有刑事違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行為的刑罰懲罰。犯罪是適用刑罰的前提,刑罰是犯罪的法律後果。如果一個行為不應受刑罰懲罰,也就意味著它不是犯罪。應受懲罰性並不是刑事違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消極的法律後果,它對於犯罪的立法規定與司法認定具有重要意義。在立法上,應受懲罰性對於立法機關將何種行為規定為犯罪具有制約作用。某種行為,只有當立法機關認為需要動用刑罰加以制裁的時候,才會在刑法上將其規定為犯罪,給予這種行為否定的法律評價。在司法上,應受懲罰性對於司法機關劃分罪與非罪的界限也具有指導意義。根據刑法第十三條關於犯罪概念的但書規定,某種行為情節顯著輕微的不認為是犯罪。這些不認為是犯罪的行為,也是沒有必要予以刑罰懲罰的行為。因此,是否具有應受懲罰性也是犯罪的重要特徵。
這里應當指出,應受刑罰懲罰與是否實際受到刑罰懲罰,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某一行為如果缺乏應受刑罰懲罰性,就不構成犯罪。但犯罪不一定都實際受到刑罰懲罰。中國刑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這種免予刑事處罰是以行為構成犯罪行為前提的。這種情節輕微的犯罪行為雖然具有應受懲罰性,但因其不需要判處刑罰而免予刑事處罰。
總而言之,犯罪是指觸犯了刑法,要受到刑法處罰。是最嚴重的違法。
⑹ 法律知識!!在線等!!急急急
關於你說的情況,你朋友他們可能構成兩種罪,尋釁滋事或者故意傷害(當然前提是警方介入了)。我沒看到具體案情,所以不能下定論,到底會是哪種罪。
首先,從我的經驗來判斷,肋骨和腳斷了,基本上鑒定出來是輕傷以上標准了,因此肯定構成犯罪了。
其次,如果你朋友他們的行為定故意傷害,最後傷情鑒定的結果是輕傷,這是最容易處理的一種情況。一,在公安調查的階段,積極與被害人方協調賠償的情況,賠了錢,再要求被打的人出具一份要求不處理你朋友的意見,公安機關可以依據這些作出撤案的決定;二,在公訴階段,你朋友一樣要積極與對方協調賠償,爭取讓公訴機關作出不起訴的決定。這些都是最好的情況了,結果就是你朋友他們可以不被法院審判,這件事就了了。
再次,如果最後的傷情鑒定不是輕傷,是重傷,這就比較麻煩,會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且肯定是要最後到法院判決了,當然如果你相信錢能通神,或者你們那的司法機關都是權大於天,那麼OK,打死可能都沒事。
最後,如果你朋友他們的行為被定成尋釁滋事,法律規定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而且即便賠償了也沒用,最後還是要到法院去審判的,就是說你朋友他們一定會背個罪名在身上。
另外你說的主謀、共犯問題,很抱歉,不知道具體情況,我很難作出判斷誰是主謀,誰是共犯,誰要被判幾年,因為最後的量刑涉及到太多環節,我很難給你一一作出定論。如果你還想知道的話,可以加QQ9666478,說一句「法律問題」,我們再進行探討吧。
⑺ 我給朋友講法律知識,他非但不聽還一頓嘲諷 他犯法嗎
看來你還是不要講算了,既然他不聽又何必將呢!他嘲笑你,要麼是他無知,根本就不懂,也不聽別人的善意提醒,要麼是他認為你講的不對,或者你講的不是他想要的答案而已。至於是否犯法,個人認為如果沒有在社會上給你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應該是不至於的。
⑻ 侵犯知識產權構成犯罪嗎
法律分析:是犯罪行為,屬於侵犯知識產權罪。侵犯知識產權罪是指違反知識產權保護法規,未經知識產權所有人許可,非法利用其知識產權,侵犯國家對知識產權的管理秩序和知識產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情節嚴重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 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服務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⑼ 法律咨詢 分享報班資料違法嗎
涉及侵犯版權,依法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復製件數量很大的涉嫌犯罪。
⑽ 傳授犯罪方法罪的犯罪構成有哪些
法律分析:傳授犯罪方法罪構成要件如下:
1、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一方面,任何傳授犯罪方法的犯罪都是擴散犯罪方法、傳授犯罪技巧,進而直接造成對社會治安秩序的破壞,這是本罪的直接客體;另一方面,根據行為人傳授的不同性質的犯罪方法,被傳授人可能實施各種不同的犯罪從而侵犯不同的社會關系,盡管本罪所可能侵犯的間接客體已經不是其行為直接所致,但是,傳授者在向被傳授者傳授某一特定犯罪方法時,對被傳授者掌握並利用這些方法去侵犯一定的社會關系持希望或放任的態度,他對因傳授內容而確定的社會關系的侵犯主觀上具有故意,客觀上有侵犯行為。至於被傳授人是否接受傳授或是否運用此方法去進行犯罪,不影響傳授者對社會關系的侵犯。2、客觀要件。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了傳授犯罪方法的行為,即以語言、文字、動作或者其他方式方法將實施犯罪的具體經驗、技能傳授給他人的行為,行為人構成本罪,所傳授的必須是犯罪方法。這里的犯罪方法,是指犯罪的經驗與技能,包括手段、步驟、反偵查方法,等等,如果所傳授的只是一般的違法方法,則不構成本罪。行為人傳授犯罪方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口頭傳授的也有書面傳授的;既有公開傳授的,也有秘密傳授的;既有當面直接傳授的,也有間接轉達傳授的;既有用語言、動作傳授的,也有通過實際實施犯罪而傳授的,等等。不論採取何種方式傳授,均不影響本罪的構成。本罪的行為對象既可以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也可以是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傳授犯罪方法罪屬於舉動犯,不存在既遂未遂之分。凡有了傳授犯罪方法的行為,哪怕是剛剛著手,只要結合全案不屬於情節顯著輕微,就應按既遂追究,並不存在未遂問題。至於是否全部完成行為人所計劃的傳授行為,可以作為影響案件社會危害性和量刑的一個因素。3、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是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成為本罪的主體。但實踐中多為具有犯罪經驗和技能的人,如盜竊、搶劫、流氓等犯罪分子,尤其是慣犯、累犯。4、主觀要件。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並且只能是直接故意。即行為人為了使他人接受自己所傳授的犯罪方法去實施犯罪而故意向其進行傳授。至於實踐中那些因說話不檢點,隨意散布一些道聽途說的犯罪方法,或者在工作中如教授武術、修配鑰匙、化學知識、講課、寫作以及司法人員在職務范圍內剖析犯罪方法,等等,即使有失誤,甚至被人利用來犯罪,因其沒有傳授犯罪方法的故意,不應以犯罪論處。行為人實施傳授犯罪方法行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為了報復社會,有的是為了網羅犯罪成員,有的是為了牟取非法利益等等。不論行為人出自何種動機,只要其具有傳授犯罪方法的故意,即可構成本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九十五條 傳授犯罪方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