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相關的法律知識和案件
A. 在我國,誠信的法律准則主要有哪些規定
誠信,也就是誠實信用原則,主要是在合同法和民商事領域,平等經濟主體之間的交易要遵守的誠實交易、不得欺詐、脅迫等。
B. 講誠信的資料
誠信
一、何為誠信誠信是什麼?從道德范疇來講,誠信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誠,信也」,「信,誠也」。可見,誠信的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反對隱瞞欺詐、反對偽劣假冒、反對弄虛作假。
二、誠信:從傳統走向現代
誠,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個重要的倫理學和哲學概念,以後成為中國倫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疇。直到孔子時期,「誠」還未形成為理論概念。孟子時不但已經形成為理論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他說:「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在這里,誠不但是天道本體的最高范疇,也是做人的規律和訣竅。荀子發揮了「誠」的思想,指出它為「政事之本」。他說;「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聖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夫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在《禮記·中庸》里,「誠」成為禮的核心范疇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至誠如神,有了誠篤的品德和態度,就可以貫通多種仁義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夠盡人之性,盡物之性,贊天地只化育而與天地參,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學》把「誠意」作為八條目之一,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誠」成為聖賢們體察天意,修身養性和治國平天下的重要環節。宋代周敦頤進一步認為「誠」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把包括誠實在內的「誠」看作仁、義、禮、智、信這「五常」的基礎和各種善行的開端。程頤更為直截了當地說:「吾未見不誠而能為善也」其見解入木三分。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批判地繼承了「誠」這個范疇,肯定誠實是社會公德中的一個重要規范。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誠實之主要的道德要求逐漸明晰為:忠誠、正直、老實。忠誠的主旨是對祖國、對人民、對正義事業的忠誠。當然,這種忠誠不是盲目和狹隘的「愚忠」,而是認同於崇高的理想,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奮斗,從而表現出樂於奉獻,勇於犧牲的精神。正直,是指為人正派,處事公正坦率。老實,則特指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信,也是中國倫理思想史的范疇。「信」的含義與「誠」、「實」相近。從字形上分析,信字從人從言,原指祭祀時對上天和先祖所說的誠實無欺之語。隋國大夫季梁說:「忠於民而信於神」,「祝史正辭,信也。」後來,由於私有經濟和私有觀念的發展,原有的純朴的社會被逐漸破壞。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得不訂立誓約。但誓約和諾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懾力量維持。春秋時期,經儒家的提倡,「信」始擺脫宗教色彩,成為純粹的道德規范。孔子認為,「信」是「仁」的體現,他要求人們「敬事而信」。他說:「信則人任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將「信」作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則,強調「朋友信之」,「朋友有信」。而歷代當權者大都將「信」作為維護秩序的重要工具。《左傳·文公4年》中說:「棄信而壞其主,在國必亂,在家必亡。」《呂氏春秋·貴信》對社會生活中的信與不信之後果,作了淋漓盡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會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則離散憂怨,不能相親。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偽,丹漆不貞。夫可與為始,可與為終,可與尊通,可與卑窮者,其唯信乎!」漢代董仲舒將「信」與仁、義、禮、智並列為「五常」,視為最基本的社會行為規范。並對「信」作了較詳盡的論述:「竭遇寫情,不飾其過,所以為信也」。他認為「信」要求誠實,表裡如一,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現,主要是交友之道。他說:「以實之謂信」,其說與孔子、孟子基本相同。在儒家那裡,誠與信往往是作為一個概念來使用的。「信,誠也」,「誠」與「信」的意思十分接近。
由此看來,傳統倫理將誠信作為人的一種基本品質,認為誠實是取信於人的良策,是處己立身,成就事業的基石。總之,是一種個人生活的准則。
三、與誠信有關的故事
1、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於是把豬給殺了。
2、郭沫若與芭蕉花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難得一開,於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里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四、誠信的作用
從哲學的意義上說,「誠信」既是一種世界觀,又是一種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無論對於社會抑或個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對於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國家的主體是人民,國家的主權也歸於人民。中國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訓,這些話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但國家的領導者依靠什麼去團結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誠信」就是取信於民、團結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
對於一個社會單位(如一個企業)、一項社會事業(如一個行業、一項職業)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業之本。「誠信」作為一項普遍適用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是建立行業之間、單位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動關系的道德杠桿。很難設想,一個不講誠信、不守信用的單位或企業,在現代法治社會會有長期立足之地。一項社會事業也只有依靠誠信立業,才能順利發展。
對於每個社會成員而言,「誠信」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寶。人生立於世間數十年,必須不斷學習,以獲得知識、增進知識,知識既是個人謀生的工具,也是個人為社會服務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光靠「知識」工具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正確的價值觀去指導,否則,知識也可能成為滋生罪惡的工具。「誠信」精神就是培養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們正確處理各種關系的重要道德准則。個人以誠立身,就會做到公正無私、不偏不倚,講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約、取信於人,就能妥善處理好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我們可以說,「誠信」的原則和精神,是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道德基石;它不僅對促進社會穩定繁榮、導正社會風俗、醫治社會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加強社會成員的個人道德涵養,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質,培養有知識、有作為、講道德、守法紀的一代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立國、立業之本,也是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寶。
五、如何恪守誠信
我們青少年要做到恪守誠信,就要對自己講的話承擔責任和義務,言必有信,一諾千金。答應他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同他人約定見面,一定要准時赴約。上學或參加各種活動,一定要准時趕到。要知道,許諾是非常慎重的行為,對不應辦或辦不到的事情,不能輕易許諾,一旦許諾,就要努力兌現。如果我們失信於人,就等於貶低了自己。如果我們在履行諾言過程中情況有變,以至無法兌現自己的諾言,就要向對方如實說明情況並表示歉意。這與言而無信是完全不同兩件事,所以說樹立誠信要從點點滴滴做起。
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恪守誠信的傳統美德,還要把「江湖義氣」與恪守誠信區別開來,認清「江湖義氣」的實質和危害,不被這種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壞習俗所污染,做到恪守誠信。文字[/c]
誠信,是做人處事的基本原則,又是治理國家必須遵守的規范,調節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維系著社會秩序。
做人需要誠信,誠信贏得尊嚴;經商同樣需要誠信,誠信贏得市場。
(一)誠信是支撐社會的道德的支點
誠信是我國傳統道德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就是說講誠信,是天下行為准則的關鍵。在我國傳統儒家倫理中,誠信是被視為治國平天下的條件和必須遵守的重要道德規范。古代聖賢哲人對誠信有諸多闡述。比如:孔子的「信則人任焉」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民以誠而立」;孟子論誠信 「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荀子認為「養心莫善於誠」;墨子曰「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誠信作為人生行為的重要准則:「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莊子也極重誠信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誠之極至,不精不誠,就不能感動人,這就把誠信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韓非子則認為「巧詐不如拙誠」。總之,古代的聖賢哲人把誠信作為一項崇高的美德加以頌揚,生動顯示了誠信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價值和地位。從古到今,人們這么重視誠信原則,其原因就是誠實和信用都是人與人發生關系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規范,沒有誠信,也就不可能有道德。所以誠信是支撐社會的道德的支點。
(二)誠信是法律規范的道德
誠信原則逐步上升為一種法律原則始自羅馬法,後來被法制史中重要的民法所繼承和發展,比如法國民法、德國民法、瑞士民法等,如《瑞士民法典》總則中的第二條規定:「任何人都必須誠實地行使其權利並履行其義務。」
誠實信用也是我國現行法律一個重要的基本原則,在《民法通則》、《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有明確的規定。由於其適用范圍廣,對其他法律原則具有指導和統領的作用,因此又被稱為「帝王規則」,可見「誠實信用」是並非一般的道德准則。在誠實信用成為法律規范的時候,違反它所承受的將是一種法律上的責任或者不利於自己的法律後果,這種法律後果可以是財產性的,也可以是人身性的;可以是民事的、行政的,甚至可以是刑罰。因此,誠實信用又是支撐社會的法律的支點,是法律規范的道德。
(三)誠信是治國之計
誠信為政,可以取信於民,從而政通人和。倘若言而無信、掩人耳目、弄虛作假,社會就無從安定。古有「欺君之罪」, 「欺君」不僅是冒犯尊嚴,而且會誤導決策,禍國殃民。 「欺民」亦不可,所以有「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之說。中國古代有商鞅立木樹信的佳話,也有不講誠信而自食惡果的烽火戲諸侯。中國古代思想家更是把「誠信」作為統治天下的主要手段之一。唐代魏徵把誠信說成是「國之大綱」,可見「誠信」之重要。
當前黨和國家提出的「以德治國」,是誠信為政的體現,也是對我國優秀政治思想的繼承和發揚。落實「以德治國」,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全社會倡導誠實守信的精神品質,是對優良傳統的繼承,也是時代的要求。
(四)誠信是行業立身之本
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是人與人相互信任的基礎。講信譽、守信用是我們對自身的一種約束和要求,也是外人對我們的一種希望和要求。如果一個從業人員不能誠實守信,那麼他所代表的社會團體或是經濟實體就得不到人們的信任,無法與社會進行經濟交往,或是對社會缺乏號召力和響應力。因此,誠實守信不僅是社會公德,而且也是任何一個從業人員應遵守的職業道德。
誠實守信作為職業道德,對於一個行業來說,其基本作用是樹立良好的信譽,樹立起值得他人信賴的行業形象。它體現了社會承認一個行業在以往職業活動中的價值,從而影響到該行業在未來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無信不立」,對一個行業來說,同樣只有守信用、講品德,才能從根本上做好行業品牌、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
「誠信」是「兩根纖纖的手指」
「誠信」是「拉過鉤兒就永不反悔」
「誠信」是「一張精緻的信用卡」
「誠信」是「不能透支的諾言」
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創業不像讀書,一天可以過好多年,創業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周晉峰
求珍品,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講堂譽,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里看誠信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一個企業要永續經營,首先要得到社會的承認、用戶的承認。企業對用戶真誠到永遠,才有用戶、社會對企業的回報,才能保證企業向前發展——張瑞敏
真誠到永遠——海爾著名廣告語
信用是一種現代社會無法或缺的個人無形資產。誠信的約束不僅來自外界,更來自我們的自律心態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何智勇
走上社會後,我們深感信用危機的嚴重性和危害性。但埋怨沒有用,更不能等待。重樹社會信用必須靠每個人的努力,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郭輝
一絲一毫關乎節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經意的失信,可能會毀了我們一生的名譽。——林達生
品牌包含了公司多年來積累的誠信聲譽,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英國商人
C. 我國哪些法律,法規中有誠實守信原則
《民法通則》第四條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合同法》第六條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對國家而言,維持公共秩序與公平。以此建立一個誠信 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帶來的收益將是無限的誠信這一范疇是由「誠」和「信」兩個概念組成的。
誠,指真誠、誠實;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誠」與「信」合起來作為一個科學的道德范疇,是現代社會的產物。
(3)誠信相關的法律知識和案件擴展閱讀:
「誠」與「信」作為倫理規范和道德標准,在起初是分開使用的。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說:「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義是指遵守承諾,言行一致,真實可信。
最先將「誠」與「信」連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書》中:「成年不嘗,信誠匡助,以輔殖財。」「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友和,君臣之間觀其忠愚,鄉黨之間觀其信誠。」
這里的「信誠」實際上表達的是「誠信」的意思。就是說,從一般意義上,誠信是指誠實不欺,講求信用,強調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相待。
D. 誠信需要靠法律來維持的例子有哪些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當道德無法約束人時,只能依靠法律的強制力來維持,誠信守信是民法的基本原則,屬於帝王條款,必須適用。《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守信原則。一個人處於某種狀態或者情況下時,可能會違反道德的誠實守信。這時就要依靠法律。違反誠實守信的事例1)謊報資質等級,簽訂合同。2)債務人交付商品瑕疵極小,債權人據此主張退貨。3)甲遺失物品,登報稱:拾得人送還時給付酬金,乙將拾得的該物送給甲,甲稱登報給付酬金是出於無奈,拒絕給付酬金。事例很多,主要集中在商業領域,特別是合同的簽訂和債權債務關繫上
E. 關於誠實守信的憲法知識
20年月日,我班團支部帶領全體團員准時到達206教室參加此次團日活動。本次團日活動主題為「學憲法、講憲法,誠實守信從我做起」,目的在於教育領導團支部同志自覺崇尚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進一步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推進法治班級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學習憲法,普及憲法知識。一方面,提倡自學,鼓勵黨員領導幹部和國家工作人員帶頭學習憲法、模範遵守憲法。另一方面,更重視集中學習,把憲法納入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讓憲法意識在心中生根發芽,成為一種自覺、一種習慣。
信仰憲法,樹立憲法權威。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堅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維護護憲法尊嚴,彰顯憲法權威,讓憲法成為一種信仰、一種基因。
宣傳憲法,弘揚憲法精神。憲法的生命植根於民眾,憲法的力量源泉來自於民眾。加強憲法的宣傳和教育,強化公民的憲法觀念、憲法意識,維護憲法及法律的尊嚴,用憲法凝聚社會共識、激發公民責任,讓弘揚憲法精神成為一種生活、一種常態。
此次以弘揚憲法精神為主題的法制宣傳日教育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師生都充分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法制的力量,深入人心。
xx系
xx專業
F. 請問關於誠信的法律條文有哪些啊
《民法通則》第四條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合同法》第六條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G. 關於誠信的法律案例2條
有很多啊 【案例】原告北京某葯業公司與被告南京某公司簽訂購銷合同,供貨後,原告認為物品總價值11萬多元,被告認為只值3萬多元,雙方為此訴至法院。
【判決】法院要求被告提供收貨記錄和應付款賬本,但被告拒不提供,因此法院推定由被告所持有且應當提交的內容對其不利,支持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點評】原告的供方式為中鐵快運、委託列車員轉交等,這種供貨方式的特殊之處在於原告無法獲得被告的收貨憑證。如果根據一般的「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原告提供的證據不能證明被告收到貨物,原告完全可能承擔敗訴的結果,這不但有失公平,也不利於維護誠信。因此法院採用特別的舉證規則,這樣處理更貼近公平和誠信。
養雞場欺騙信用社
【案例】某養雞場與某信用社簽訂了一份抵押擔保借款合同,信用社向養雞場借貸200萬元,養雞場以其辦公樓作為抵押物。後因養雞場沒有房產證,導致不能辦理抵押登記,於是信用社沒有履行貸款義務。養雞場向法院起訴,要求信用社承擔違約責任,支付違約金72萬元。
【判決】抵押貸款的發放必須以合法抵押為前提,養雞場的抵押物沒有房產證,不能進行抵押登記,抵押合同無效,信用社也就有權不發放貸款,故法院駁回了養雞場的請求。
【點評】明知沒有房產證,卻將辦公樓用作抵押,養雞場在貸款未果後卻起訴信用社,這是典型的喪失商業信譽的欺詐行為,當然不會得到法院的支持。
為討債製造虛假證據
【案例】被告丹陽市某液化氣公司與原告江蘇某化工設備安裝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約定由原告為被告安裝液化氣管道。但原告不具備法定的施工資質,因此在審批時,借用了江蘇大禹工程設備安裝公司的名義。後因索款無著,原告訴至法院,其中稱:大禹公司與被告簽訂了施工合同,後被告欠大禹公司3萬元,大禹公司將3萬元債權轉讓給了原告,但原告屢次催款未果。
【判決】法院認為,大禹公司與被告並未簽訂合同,也未實際施工,原告訴求沒有事實依據,故駁回了原告的訴求。
【點評】為了討債,原告製造了虛假證據提供給法院,法院沒有採信這種有違誠信原則的證據。結案後,從維護誠信的市場秩序角度考慮,法院還向相關部門發出了司法建議,建議對原告、被告和大禹公司進行處罰。
訂合同時偷改數字
【案例】因為對合同中「地面分線盒」的單價意見不一致,原告某電力設備公司與被告某建設公司走上了法院。原告指出,雙方簽訂的合同上明確約定了是953元/只。而被告說,原告在報價上寫明了是380元/只,簽訂合同時雙方也商定如此,但在簽合同時,原告將總價保持不變,而將單價寫成953元/只,被告方沒仔細看便簽了字。
【判決】法院走訪了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後,了解到這種「地面分線盒」的單價在300元至400元之間,於是從誠信角度進行調解,後雙方按380元/只和解。
【點評】953元/只遠遠高於380元/只,被告如果接受如此高價,是有違常理的,很明顯,這是一份有失誠信的合同。
「分身有術」欺騙信用社
【案例】一信用社與一包裝廠簽訂了抵押借款合同,信用社向包裝廠提供貸款110萬元,包裝廠以138萬元的彩印設備作抵押擔保。但是後來信用社發現,實際上彩印設備並不是該包裝廠的,而是包裝廠法人王某開的另一家彩印廠的。在簽訂合同後不長時間,彩印廠就將彩印設備賣給了另一家印刷公司。信用社於是將包裝廠和彩印廠一起告上了法院。
【判決】法院認為,彩印廠明知包裝廠將自己的彩印設備作為抵押,還向其提供彩印設備發票,使其得以變造發票騙得抵押貸款,應當承擔責任。因此判決彩印廠和包裝廠承擔賠償責任。
【點評】王某用包裝廠欺詐信用社,又用彩印廠協助一起欺騙,這種毫無誠信的做法只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大股東謀私利侵害小股東
【案例】甲公司持有一股份公司55%的股份,是該公司的控股股東,乙公司和丙公司共同持有股份公司18%的股份。甲公司前後向股份公司借款共4000萬元,後因無法償還,便與股份公司簽訂協議,以房產作價抵償欠債。這個做法遭到了乙公司和丙公司的反對,經評估,抵債房產僅價值1000萬元。為此,乙公司和丙公司將甲公司起訴到法院。
【判決】法院判決甲公司應給付股份公司3000萬元及利息並承擔訴訟費用。
【點評】濫用公司控股權也是失信行為。
門窗廠用了產品不付錢
【案例】一門窗廠的銷售人員李某與某機電研究所簽訂合同,約定機電研究所提供雙頭切割鋸一台,價值2萬元。但是門窗廠得到機器並開始使用後不付錢。機電研究所起訴到法院後,門窗廠稱,李某與研究所簽訂合同沒有得到門窗廠的授權,門窗廠不應當付款。
【判決】法院認為,門窗廠雖稱沒有授權,但其已經收到並實際使用切割鋸,便是對合同的認可,應當支付2萬元。
【點評】用了東西不給錢?這信用也太差了吧!
欠條上玩文字游戲
【案例】某縣農化廠賣給了該縣農業生產資料供應站4萬瓶防蟲磷農葯,後農化廠提出售出農葯有質量問題,便將供應站庫存的3.5萬瓶農葯運回。3個月後,農化廠向供應站出具欠條,寫明:「欠農資供應站防蟲磷35000瓶×1元。」到期後,雖經多次催要,農化廠始終不換錢,供應站於是起訴至法院。對於「35000瓶×1元」,農化廠認為是指「欠貨」,應承擔返還貨物的責任;而供應站認為這是「欠款條」,應還錢。
【判決】法院認為,農化廠在收取供應站貨款後,又取回了有質量問題的農葯,實際上已經構成了違約,供應站有權要求農化廠返還多收的貨款的權利,結合前因後果,從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認定是「欠款條」,判令農化廠支付給原告3.5萬元。
【點評】基於農化廠的多次失信行為,法院依據誠信原則對合同條文進行解釋,體現了對合同守約方合法權益的保護。
證據鏈鎖定欺詐行為
【案例】原告南京某服裝公司以30萬元的價格向被告南京某汽車貿易公司購買了一輛三星輕型客車。近一年後,原告在使用該車時發生事故,將車送去修理。在修理中,服裝公司發現該車在交付時已經不是原出廠狀態,於是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返還購車款,賠償損失。
【判決】經過鑒定,該車被發現在事故前就已經進行過修補整形。被告認為,該車原告已經使用了近一年,鑒定結果不能證明修補整形是在購車前還是在購車後。這時,兩名證人提供證言標明該車在購買前有修理的跡象,法院於是再次委託鑒定,第二次鑒定報告印證了證言,終於發現了車中修補整形的證據。據此,一系列的證據形成了證據鏈,法院認定該車在出售前就出過事故,是被修理後出賣給原告,支持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點評】汽車貿易公司企圖瞞天過海欺騙外行人,到頭來還是要受到法律制裁。
惡意轉嫁風險被騙20萬
【案例】自稱是深圳某房地產開發公司業務代表的賈某找到某市國稅局的副局長郭某,稱請郭某幫助聯系工程隊,到深圳開發住宅項目。郭某隨即找到某建設工程公司負責人龔某。商談後龔某表示願意承接工程,賈某便要求他先付20萬元工程前期費用。龔提出,先將20萬元打到國稅局帳上,再轉給賈某。三人表示同意。隨後,龔某將錢匯到國稅局帳上。郭某出具了收條並加蓋了國稅局公章,後將錢轉交給了賈某。不久,龔某前往深圳發現賈某的身份完全是假的,方知受騙。索款無果的他向法院起訴,要求國稅局返還20萬元押金。
【判決】法院認為,郭某雖然以國稅局的名義出具收據,但這不能表明國稅局就負有保管此款的義務。原告不顧20萬元被賈某騙走的事實而要求國稅局返還,缺乏事實依據,遂駁回了龔某的請求。
【點評】明明知道國稅局作為國家稅務職能機關,不應從事「保管」事項,龔某還自作聰明的惡意提出由國稅局把錢給賈某,這一轉嫁風險的行為,明顯違反了誠信的原則。
H. 中國的法律是否有明確的規定公民應該遵守誠信
憲法有明文規定,公民理應遵守社會公德。誠信就是社會公德一部分
《民法通則》第四條 有明確規定理應遵守誠實信用。誠實信用簡稱可以說是誠信
《合同法》第六條明確規定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理應遵循誠實守信原則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規定銷售者與消費者贏遵守自願、公平、平等、誠實守信原則
I. 誠信與法律的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第六屆全國人民
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 目 錄
第一章 基本原則
第二章 公民 (自然人)
第一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節 監護
第三節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四節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五節 個人合夥
第三章 法人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企業法人
第三節 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
第四節 聯營
第四章 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
第一節 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節 代理
第五章 民事權利
第一節 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
第二節 債權
第三節 知識產權
第四節 人身權
第六章 民事責任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
第三節 侵權的民事責任
第四節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第七章 訴訟時效
第八章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
第九章 附則 第一章 基 本 原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 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 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
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
踐經驗,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 法人之間、 公民和法
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第三條 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條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