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責任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㈠ 公司安全員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項目經理與技術總工負直接領導責任。安全員只負監督責任。且我國法律規定,3人以下(不包含3人)的為一般事故。所以安全員最多是違法,不會受到刑事懲罰。如果安全資料不齊、防護不到位這些都是一些次要條件,包括證件不在身邊,關鍵是人在不在崗,是否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如果這些為否,即便是非安全責任事故,安全員也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安全員需要做好定期與不定期的安全檢查,控制安全事故的發生。做好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工作及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工作,還有組織檢查和研究解決施工中的不安全隱患。 另外施工現場的勞保用品防護設施、器具、機械設備的檢驗檢測及驗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八十一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當立即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上報事故情況。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對事故情況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遲報。
㈡ 企業發生安全事故安全員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企業發生安全事故,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安全員對所履行的職責因現場監督不力、巡查不到位、措施整改落實不力、制度執行不力、應急處理不力及違章違紀等造成的安全、設備事故、影響生產、經濟損失負主要責任,要承擔的追究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八十七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一)對不符合法定安全生產條件的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予以批准或者驗收通過的;(二)發現未依法取得批准、驗收的單位擅自從事有關活動或者接到舉報後不予取締或者不依法予以處理的;(三)對已經依法取得批準的單位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而不撤銷原批准或者發現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四)在監督檢查中發現重大事故隱患,不依法及時處理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前款規定以外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㈢ 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者所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形式是什麼
法律分析: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者所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形式包括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十四條 國家實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㈣ 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者所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形式包括
依照《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生產安全事故的責任者,要由法定的國家機關追究其法律責任。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者所承擔的法律責任的主要形式包括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
行政責任是指違反有關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但尚未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追究行政責任通常以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方式來實施。行政處分是對國家工作人員及由國家機關派到企業事業單位任職的人員的違法行為給予的一種制摯性處理。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等。行政處罰主要是對粵妻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以外的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有關人員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給予的行政制裁。
2.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責任主體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的區別,一是責任內容不同,負刑事責任的行為比負行政責任的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更大;二是行為人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事訴訟程序決定;三是負刑事責任的責任主體常被處以刑罰。追究刑事責任的必須是違反安全生產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給予刑事處罰的嚴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
《安全生產法》規定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責任主體包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從業人員和中介服務機構的有關人員。
㈤ 公司出現安全事故,負責人有法律責任嗎
法律分析:有,公司的主要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的直接責任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
第十八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下列職責:
(一)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二)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
(四)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五)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六)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七)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第二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的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由生產經營單位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或者個人經營的投資人予以保證,並對由於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後果承擔責任。
有關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規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產費用,專門用於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安全生產費用在成本中據實列支。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使用和監督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意見後制定。
㈥ 企業安全員要負法律責任嗎
法律分析:企業安全員對所履行的職責因現場監督不力、巡查不到位、措施整改落實不力、制度執行不力、應急處理不力及違章違紀等造成的安全、設備事故、影響生產、經濟損失負主要責任,要承擔的追究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八十七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一)對不符合法定安全生產條件的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予以批准或者驗收通過的;(二)發現未依法取得批准、驗收的單位擅自從事有關活動或者接到舉報後不予取締或者不依法予以處理的;(三)對已經依法取得批準的單位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而不撤銷原批准或者發現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四)在監督檢查中發現重大事故隱患,不依法及時處理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前款規定以外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㈦ 發生安全事故,工廠主要負責人需要承擔責任嗎
如果主要負責人未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安全生產法》第92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1) 發生一般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30% 的罰款;(2) 發生較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罰款;(3) 發生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60% 的罰款;(4) 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80% 的罰款。
㈧ 安全責任是否是侵權責任
安全保障義務是侵權責任。法律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娛樂場所等經營場所、公共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條
賓館、商場、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娛樂場所等經營場所、公共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組織者承擔補充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