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稅收法律責任ppt

稅收法律責任ppt

發布時間: 2020-12-23 19:48:52

① 稅收法律責任的形式

第一個答案是回答什麼是稅收法律責任,第二個則是它的表現形式。沒有對錯之分。
通說稅收法律責任是指納稅主體和征稅主體違反稅收法律規定的義務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它的形式包括行政、刑事、民事法律責任。

② 稅收法律責任制度不合理體現在哪些方面

不合理體現:一是稅收法律責任制度不夠完善;二是稅收法律責任制度不夠明細。
稅收責任是專稅法強制屬性的直接體現,稅收法律責任制度不僅有利於稅法學科的自我完善,也是發揮稅法實效性的重要保障,同時也對維護、調節稅收政策,保障國家利益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③ 稅法規定的稅收法律責任具有哪些形式

答:一、法律責任是違法主體因其違反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是法律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證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的實現具有重大作用。

二、自稅收征管活動中,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等管理相對人因其違反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是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三、回答涉及的法律條文,具體詳見征管法

第六十條納稅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辦理稅務登記、變更或者注銷登記的;

(二)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帳簿或者保管記帳憑證和有關資料的;

(三)未按照規定將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軟體報送稅務機關備查的;

(四)未按照規定將其全部銀行帳號向稅務機關報告的;

(五)未按照規定安裝、使用稅控裝置,或者損毀或者擅自改動稅控裝置的。

第六十一條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帳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帳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二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三、回答涉及的法律條文,具體詳見刑法

第六節危害稅收征管罪

第二百零一條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並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第二百零二條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第二百零三條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第二百零五條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④ CTA中稅收法律責任的不轉嫁性介紹一下

稅務代理關系的建立並不改變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對其本身所固有的稅收法律版責任的承擔。在代理權過程中產生的稅收法律責任,無論出自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原因,還是由於注冊稅務師的原因,其承擔者均應為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
但是這種法律責任的不轉嫁性,並不意味著注冊稅務師在執業過程中可以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權益不負責任,不承擔任何代理過錯。委託方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程序向代理人提出賠償要求。

⑤ 簡述稅務代理活動中的稅收法律責任

《征管法》實施細則第六十六條規定,對稅務代理人超越代理許可權,違反稅收法律內、行政法規,容造成納稅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除由納稅人繳納或補繳應納稅款、滯納金外,對稅務代理人處以2000元以下罰款。除了罰款外,稅務代理人在一個會計年度違規兩次以上的,由批准機關注銷稅務師登記,收回執業證書,停止從業兩年;違法代理或代理行為違法的,吊銷執業證書,禁止從事代理業務;觸犯刑律的,追究刑事責任。

⑥ 闡述稅務代理活動中的稅收法律責任

一、產生法律責任的主要因素
隨著稅收法規的技術性、復雜性日益增強,納稅人親自辦理涉稅事務的難度和成本不斷增加,稅務代理業務便獲得了產生前提和發展空間。稅務代理的介入使「征-納」關系延伸、演變為「征-代-納」關系,稅務代理人成為了稅收征納關系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紐帶與橋梁,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法律責任產生機制的特殊性。
(一)代理屬性是產生法律責任的制度因素
稅務代理本質上屬於民事代理的范疇。一項稅務代理業務至少存在委託代理、職務代理兩種代理形式,代理制度所固有的結構性風險可能引發稅務代理人的法律責任。首先,稅務代理人依據代理許可權所實施的代理行為的法律後果由委託人承擔,但這並不意味著稅務代理只存在單一責任主體,稅務代理人也可能在特定情況下獨立或連帶承擔經濟責任。例如,《稅務代理試行辦法》明確規定了稅務代理的范圍,納稅人只能就法定涉稅事項進行委託,若委託事項違法,而稅務代理人仍進行代理活動的,就要與納稅人承擔連帶責任。另外,稅務代理人的無權代理行為,如果沒有得到納稅人追認的,必須自負其責;違反誠實信用原則,與第三人串通,損害納稅人利益的,稅務代理人應與第三人承擔連帶責任等等。其次,納稅人委託辦理涉稅事項時,應當由代理機構統一受理,並簽訂委託合同。然而,上述「機構」只是法律框架下的擬人化主體,而具體從事稅務代理工作的只能是各類代理機構所屬的執業人員。也就是說,稅務代理人實際上包含兩個層面的主體:一個是基於委託關系所確立的對外的合同主體,另一個是基於隸屬關系所確立的對內的執行主體。後者辦理涉稅事項的行為應視為職務代理行為,而不是轉代理,其代理行為產生的法律責任應由所屬執業機構承擔。
(二)營利屬性是產生法律責任的經濟因素
稅務代理人既要代表納稅人的利益,又要維護法律尊嚴和國家利益,就要求代理行為必須以法律為准繩,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平衡納稅人與國家之間的利益。然而,納稅人是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其委託代理的意嚮往往與法律規定存在一定的偏離度。同時,市場經濟下的稅務代理是自願、有償的中介服務,稅務代理人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營利性法人組織。所以,稅務代理人迫於競爭的壓力和利益機制的制約,可能會鋌而走險,游離於法律邊緣打「擦邊球」,甚至是不惜違法犯罪以爭取客戶,這樣必然會打破稅務代理人雙重屬性的平衡,增加了代理活動的法律風險,加重其法律責任。
(三)技術屬性是產生法律責任的客觀因素
稅務代理是集知識與技能於一身的中介服務,具有較高的技術性要求。稅務代理的內在性要求與執業人員執業能力之間的差距,使委託事項的代理質量難以保證,容易引發執業風險。我國現階段的稅務代理主要集中於傳統的納稅申報、發票領購.稅務登記等程序性較強的低附加值業務,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諸如稅務診斷、策劃、咨詢、鑒證等新型服務項目將會有更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而這些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新型代理業務對執業人員的要求會更高,這就意味著稅務代理人的執業風險將可能因為代理業務創新、執業范圍擴大而逐漸增大。
除上述分析的三個主要因素之外,稅務代理人的法律責任產生的原因還很多,例如從業人員的「道德風險」、委託人原始資料不真實以及代理機構管理不善也都可能引起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法律風險及責任的預防、控制與分擔
風險是不確定性的損失發生的未來狀態。稅務代理的法律風險可能意味著承擔法律責任,遭受各種損失。結合稅務代理的業務特點,可以建立事前預防、事中控制和事後補救相結合的法律風險管理機制。
(一)加強制度建設和監督管理
1.加強法制建設。稅收法規的復雜性是稅務代理產生的客觀前提,但是,法律的復雜性並不等同於明確性。授權立法在財稅領域的大量運用,致使我國稅收法律存在體系龐雜、層次較低、確定性差等問題,從而導致管理部門的「自由裁量權」過大,誘發納稅人對權力的「求租」行為和管理部門的權力「尋租」行為,兩者之間的博弈無疑會增加稅務代理人的法律風險。因此,應盡快確立稅收法定主義,加快稅收立法工作,增強稅收法規的系統性、明確性。相對於其他社會中介行業,稅務代理立法工作嚴重滯後。現有的法規不僅數量少、法律級次不高,而且保障和約束功能較弱,無法充分體現和保證稅務代理的獨立性、公正性和客觀性。所以,應當以《注冊稅務師法》等法律法規的制訂或修改為契機,健全稅務代理法律制度體系。
2提高從業人員執業水平,增強法律責任意識。提高稅務代理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是降低和防範稅務代理風險的治本之道。一方面,要建立長期性、規范化的學習制度,強化一線業務人員對各類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注重職業技能培訓,提升業務處理能力。除此之外,加強從業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職業道德也是提高法律責任意識,增強風險防範能力的必然要求。

⑦ 稅收法律責任除了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包括經濟責任嗎

稅收法律責任除了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包括經濟責任。
(一)經濟責任
所謂經濟責任,是指對違反版稅法權的行為人在強制其補償國家經濟損失的基礎上給予的經濟制裁。
追究經濟責任的主要形式有兩種:
(1)罰款;
(2)加收滯納金。所謂滯納金,是指稅務機關對違反稅法的規定,不按期繳納稅款或未能及時、足額繳納稅款的當事人加收的處罰。
(二)行政責任
所謂行政責任,是指對違反稅法的當事人,由稅務機關或由稅務機關提請有關部門依照行政程序所給予的一種稅務行政制裁。行政責任的追究一般以稅務違法行為發生為前提,這種稅務違法行為不一定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對違反稅法的當事人追究行政責任,通常是在運用經濟制裁還不足以消除其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的情況下採取的。
追究行政責任的方式具體有以下兩種:
(1)行政處罰;
(2)行政處分。
(三)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對違反稅法行為情節嚴重,已構成犯罪的當事人或直接責任人所給予的刑事制裁。追究刑事責任以稅務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為前提。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通常是由稅務機關依法追究的,而刑事責任則是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是稅收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制裁措施。

⑧ 稅收法律責任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一)經濟責任
所謂經濟責任,是指對違反稅法的行為人在強制其補償國家經濟損失的基礎上給予的經濟制裁。
追究經濟責任的主要形式有兩種:
(1)罰款;
(2)加收滯納金。所謂滯納金,是指稅務機關對違反稅法的規定,不按期繳納稅款或未能及時、足額繳納稅款的當事人加收的處罰。
(二)行政責任
所謂行政責任,是指對違反稅法的當事人,由稅務機關或由稅務機關提請有關部門依照行政程序所給予的一種稅務行政制裁。行政責任的追究一般以稅務違法行為發生為前提,這種稅務違法行為不一定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對違反稅法的當事人追究行政責任,通常是在運用經濟制裁還不足以消除其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的情況下採取的。
追究行政責任的方式具體有以下兩種:
(1)行政處罰;
(2)行政處分。
(三)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對違反稅法行為情節嚴重,已構成犯罪的當事人或直接責任人所給予的刑事制裁。追究刑事責任以稅務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為前提。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通常是由稅務機關依法追究的,而刑事責任則是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是稅收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制裁措施。

熱點內容
紀律責任與法律責任關系 發布:2025-02-05 13:56:59 瀏覽:766
行政法規立法程序是什麼 發布:2025-02-05 13:51:27 瀏覽:52
昆明市司法鑒定 發布:2025-02-05 13:30:52 瀏覽:984
李晨被法院 發布:2025-02-05 13:19:50 瀏覽:10
考研刑法學碩 發布:2025-02-05 12:21:09 瀏覽:764
永遠居留條例 發布:2025-02-05 12:05:08 瀏覽:796
美國律師守則 發布:2025-02-05 11:15:41 瀏覽:138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