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車輛掛靠的法律責任

車輛掛靠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23 20:04:11

A. 掛靠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責任如何承擔

B. 關於掛靠車輛的法律規定

關於掛靠車輛的法律規定:

1、民法通則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第一百二十一條: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一百三十條: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九條:雇員在從事僱用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3條: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掛靠集體企業並以集體企業的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在訴訟中,該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與其掛靠的集體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4、《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已失效)第31條規定:交通事故責任者對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承擔賠償責任的機動車駕駛員暫時無力償還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負責墊付。但是,機動車駕駛員在執行職務中發生交通事故,負有交通事故責任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承擔賠償責任。

5、部分省、市的有關規定。

一是江蘇省高院出台的《江蘇省2001全省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中規定,掛靠經營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連帶承擔賠償責任。掛靠人與被掛靠人之間約定被掛靠人對交通事故的後果免責的,僅在雙方之間具有約束力,不能對抗第三人。

二是廣東省高院出台的《關於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粵高法發[1996]15號)中規定,由於車輛不辦理過戶手續、掛靠登記、承包經營、分期付款購買或者租用、借用車輛等原因產生的機動車的實際支配人與機動車所有人不一致時,《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機動車所有人的各類責任(墊付責任或者賠償責任)由機動車所有人和實際支配人連帶承擔。

三是安徽省高院1998年12月25日下發的《關於審理損害賠償案件的若干意見》中規定,掛靠在單位的私有機動車輛造成他人損害的,車輛所有人承擔民事責任,掛靠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四是1998年6月25日天津市高級法院、天津市公安局《關於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98)5號(已失效)文件規定,掛靠登記的掛靠人發生交通事故並負有責任的,由掛靠人承擔賠償責任,被掛靠單位收取掛靠人管理費用的,由被掛靠單位在收取管理費總額內承擔有限連帶責任……2004年5月18日天津市高院《關於審理交通事故賠償案件有關問題的經驗總結》津高發(2004)64號文中規定,被掛靠車輛在運行中造成他人損害的,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1)若被掛靠單位收取了管理費或得到了經濟利益,由掛靠人承擔賠償責任,被掛靠單位在收取的管理費用和得到的經濟利益總額內承擔連帶責任。

(2)若被掛靠單位未收取管理費或未取得其他經濟利益,僅僅是基於地方政府管理的要求掛靠或強制掛靠,被掛靠單位不承擔賠償責任。

五是2004年8月20日山東省交通廳出台的《加強道路運輸掛靠租賃承包經營車輛安全生產管理規定》中規定,掛靠、租賃承包經營車輛發生運輸生產事故,由所在運輸企業負責處理事故,運輸企業先行進行賠償。

(2)車輛掛靠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侵權責任法》上述規定精神,我們可以推斷出這樣的一個結論,掛靠運行的車輛在交通事故中,被掛靠單位一般情況下不應承擔賠償責任。理由如下:

1、除登記車主為掛靠單位外,被掛靠單位並未實際掌控支配運行車輛,經營收益也不歸被掛靠單位所有,實際車主在運行過程中發生事故,被掛靠單位並沒有過錯。根據《侵權責任法》第49條、第50條規定精神,買賣車輛已經交付,在還沒有過戶的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原出賣人因不享有車輛支配權,因而免責,沒有過戶僅僅是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的債權。

借用或計程車輛的車輛所有人因不掌控支配車輛,也可免責。而掛靠行為,被掛靠人也是僅享有車主名義,出資購車的車主實際享有車輛完全支配權。為什麼被掛靠單位就不能免責呢?因為《侵權責任法》沒有規范掛靠行為屬性,所以應適用類推,被掛靠單位不承擔侵權責任

2、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種過錯責任,適用過錯責任原則,誰在事故中存在過錯,誰就應該承擔責任,有幾分過錯承擔幾分責任,沒有過錯,不承擔責任。《侵權責任法》中對交通事故貫穿了這一歸責原則。出借、租賃關系中,體現了這一歸責原則。出借人在出借行為中沒有過錯,出借人就不承擔責任,借用人過錯,借用人承擔責任。

機動車買賣關系中,出賣人將機動車交付給買受人,就是沒有變更登記,出賣人依然不承擔責任。依此類推在機動車掛靠關系中,被掛靠人盡管是名義車主,但他不享有機動車的運行支配權,在交通事故中被掛靠人沒有過錯,被掛靠人也不應承擔侵權責任,硬性判令被掛靠人承擔所謂連帶責任、補充責任或墊付責任,不符合《侵權責任法》法理,擴大了侵權責任的責任主體范圍。

當然,如果被掛靠單位對造成事故存在過錯,就應該對自己過錯承擔責任,但這個過錯責任完全不同於連帶責任、補充責任或墊付責任。

3、掛靠經營模式是政府主導、提倡的一種運營模式,1995年交通部召開了《培育和發展道路運輸市場工作會議》,會議認為:通過掛靠,能夠達到規模經營,集約化經營,符合增長方式的轉變,能夠加大汽車運輸覆蓋面,使他們能夠更好的為社會服務,採取限制排擠的措施都是錯誤的……從1995年運輸部的全國會議可以看出,是政府主導了機動車掛靠經營的模式。

而直到目前,國家法律對掛靠責任尚無明確規定,最高院先後兩個司法解釋僅從審判實務角度進行規范,但又過寬泛,而且相互不統一,因此才會有各省(市)區高級法院各不相同的規定,也才有各地法院同一事實的案件各不相同的判例。在這種情況下,法院判決被掛靠單位承擔各不相同的責任似有不公之嫌,也不利於掛靠經營模式的健康和完善。

4、掛靠關系實際上就是一種在政府主導下的雙務合同關系,掛靠方向被掛靠單位交一定量的管理費,被掛靠單位向掛靠方提供一些管理方面的服務。在這一合同關系中,雙方都應嚴格履行合同義務,如果一方未盡合同義務,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承擔違約責任並予賠償。

從這一合同角度講,被掛靠單位也不應對掛靠車輛承擔連帶責任、補充責任或墊付責任。也就是說,原則上被掛靠單位不承擔交通事故責任,如果未盡到合同義務,則對掛靠人承擔違約責任。

故此,建議最高院結合《侵權責任法》所確定的交通事故歸責原則,梳理以往的司法解釋,對掛靠責任重新做出明確而清晰的界定,以規范全國法院的審判行為。

C. 關於車輛掛靠是否有連帶責任

掛靠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由掛靠人與被掛靠人(包括單位或個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掛靠人僱傭的司機和其他人員與被掛靠人之間既未簽訂勞動合同,也未簽訂僱傭合同,當然也不存在勞動關系和僱傭關系,不能僅憑被掛靠人是名義車主就推定二者之間存在勞動或僱傭關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以掛靠形式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當事人請求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3)車輛掛靠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實踐中,一般是發生糾紛後,托運人則主張被掛靠人是登記的車主,掛靠人或者其僱傭的司機以及其他雇員簽訂運輸合同的行為構成表見代理,要求被掛靠人承擔違約責任。

我國《合同法》第四十九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的,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

D. 車輛掛靠能用法律公正嗎

1、掛靠車輛是指為了交通營運的特殊需要,將購買的車輛登記為某個具有運輸專經營權屬資質的單位名下,以單位的名義進行運營,並由掛靠者向被掛靠單位支付一定的管理費用。
2、掛靠車輛,主要是以掛靠協議的形式來明確掛靠人和被掛靠單位之間的權利義務。依照合同法規定來處理掛靠協議出現糾紛之後的法律運用。
3、掛靠車輛存在實際車主與登記車主不一致的問題,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傷的,當事人可以請求掛靠人與被掛靠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合同法》

第八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
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條 以掛靠形式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當事人請求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E. 車輛掛靠的規定,在哪些法律法規中有

依據《合同來法》
第八條自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
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條 以掛靠形式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當事人請求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1、掛靠車輛是指為了交通營運的特殊需要,將購買的車輛登記為某個具有運輸經營權資質的單位名下,以單位的名義進行運營,並由掛靠者向被掛靠單位支付一定的管理費用。
2、掛靠車輛,主要是以掛靠協議的形式來明確掛靠人和被掛靠單位之間的權利義務。依照合同法規定來處理掛靠協議出現糾紛之後的法律運用。
3、掛靠車輛存在實際車主與登記車主不一致的問題,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傷的,當事人可以請求掛靠人與被掛靠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F. 機動車被掛靠單位都承擔哪些責任

一、機動車掛靠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被掛靠單位的責任認定
掛靠是我國一個比較特殊的社會現象,一般發生在運輸領域,主要源於相關行政部門統一管理的要求,即機動車運營者應當將其車輛依附於某個單位,由該單位統一管理。掛靠一般都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用,但也存在無償掛靠。
對於被掛靠單位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法律並無明確規定,司法實踐對該問題如何處理存在分歧,主要有以下幾種做法:
1.被掛靠單位收取管理費或得到其他經濟利益的,由被掛靠單位與掛靠人共同負擔連帶責任;
2.被掛靠單位收取管理費或得到其他經濟利益的,由被掛靠單位與掛靠人在收取管理費范圍內負擔連帶責任;
3.被掛靠單位未收取管理費也未取得其他經濟利益的,由掛靠人承擔賠償責任;
4.即使被掛靠單位未收取管理費也未取得其他經濟利益的,如果被掛靠單位沒有履行相應的管理職責,則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因為政府部門之所以要求掛靠,目的就是為了加強管理,當被掛靠單位未履行管理職責時,應認定其對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具有過錯,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應在其過錯程度及與事故發生的因果關聯程度所確定的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此外,司法實踐對於「經濟利益」的確定也存在寬嚴不一的現象。
有觀點認為,從保護受害人利益角度出發,經濟利益的認定應當從寬;
5.在交通事故中,無論是有償還是無償掛靠,被桂靠人承擔的責任類型應確定為「有限的補充賠償責任」為宜。這種責任具有的法律特徵是:
(1)掛靠人在交通事故中是第一順位的,為直接責任。
(2)被掛靠人是在掛靠人清償不能的情況下承擔責任,此種清償不能,可以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本解釋所稱『不能清償』指對債務人的存款、現金、有價證券、成品、半成品、原材料、交通工具等可以執行的動產和其他方便執行的財產執行完畢後,債務仍未能得到清償的狀態」。
(3)被掛靠人承擔的責任為有限責任,考慮到實際生活中掛靠費額及被掛靠人的責任承擔能力等因素,這個責任應限定在掛靠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雖然交強險能適當減輕掛靠人與被掛靠單位的賠償負擔,但由於交通事故中,給受害人所造成的損害往往是高度致殘或死亡,動輒賠償幾十萬,即便是不能清償的二分之一,對於主要盈利靠收取掛靠費的運輸公司來說,也是一個較大責任風險。該風險的存在,能使被掛靠人盡最大的注意義務,來防止掛靠人發生交通事故,且又不至於因一次責任的承擔,使其處於破產之地。

G. 掛靠車輛責任

1.沒有明確法律規定被掛靠單位應對掛靠個人所造成的侵權事實負全部連帶賠償責任。《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它是在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事實的條件下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被掛靠單位在客觀上沒有完成共同侵害行為,不構成共同侵權事實。因而,不能簡單機械地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
2.責成被掛靠單位負無限連帶賠償責任不符合《民法通則》權利和義務相一致原則。被掛靠單位沒有取得車輛經營權和利益分配權,它所享受的權利是收取管理費,所履行的義務是依據掛靠與被掛靠雙方約定的合同款項,例如,代辦養路費、保險費、代辦車輛報停、復駛手續等業務。事實上,二者是一種有償的服務關系。鑒此,被掛靠單位對於掛靠車輛造成的損害賠償,在收取管理費范圍內承擔有限連帶賠償責任,是較為合理的,這樣才不會違背立法精神。
3.從所有權的整體性上看,應區別對待被掛靠單位所負的連帶責任范圍。所謂的被掛靠單位它是建立在掛靠與被掛靠這層關繫上,它對掛靠車輛僅有形式上的所有權,而車輛控制和支配權仍掌握在掛靠個人手裡,掛靠個人享有車輛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二者相比較,被掛靠單位這種名義上的所有權是具有不完整性。因而,比照車輛發包人對承包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責成被掛靠單位承擔有限連帶賠償責任,是較為科學、合理的。
4.確定連帶責任范圍,應遵循相應過錯原則。掛靠個人是由於違反交通規則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而被掛靠單位它沒有違反交通規則,但其對掛靠車輛未盡到管理、監督義務,對發生了交通事故,應依據相應過錯范圍責成被掛靠單位承擔有限連帶責任。在審判實踐中,如果不注意雙方過錯責任大小,必然侵犯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5.審判中,還應考慮到被掛靠的事實形成帶有很大行政命令性。近年來,由於個體運輸市場長期混亂,各級部門為了加強交通安全管理,督促有關規費的及時交納,採用行政干預手段,將分散經營,各自為戰的個體車輛組織起來,走聯營聯運集約化經營道路。比如,汽車聯運公司,就是這個時期典型的被掛靠單位。因而,我們在追加被掛靠單位為共同訴訟主體同時,還必須考慮到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最終目的和企業生存與企業發展相對穩定性的因素,對聯運公司這樣新生單位從法律上加以保障,否則就會給企業增加經營風險系數,破壞企業經營機制。
在車輛掛靠中,還存在著掛靠個人私自將車輛轉賣他人,甚至幾經轉讓現象。發生道路交通事故賠償的,人民法院在審理中,應追加轉賣中各個環節的當事人為共同訴訟主體,由最後環節當事人承擔賠償責任,並責成前一環節當事人對後一環節當事人層層負連帶責任,被掛靠單位在收取管理費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以示車輛轉讓人對自己轉讓行為負責。這樣,可以充分保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一定程度上也會遏制車輛非法轉讓行為的發生。
車主與雇員訴訟主體確定及其責任承擔問題在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賠償案件時,常遇到機動車所有人僱傭的駕駛員在執行駕駛職務過程中造成他人財產和人身損害,公安部門認定駕駛員對交通事故負有責任的情況,人民法院在審理中,對車主和雇員訴訟主體確定及其賠償責任。

H. 關於掛靠車輛的法律規定

1、掛靠車輛是指為了交通營運的特殊需要,將購買的車輛登記為某個具內有運輸經營權資質的單位名下容,以單位的名義進行運營,並由掛靠者向被掛靠單位支付一定的管理費用。
2、掛靠車輛,主要是以掛靠協議的形式來明確掛靠人和被掛靠單位之間的權利義務。依照合同法規定來處理掛靠協議出現糾紛之後的法律運用。
3、掛靠車輛存在實際車主與登記車主不一致的問題,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傷的,當事人可以請求掛靠人與被掛靠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合同法》
第八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
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條
以掛靠形式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當事人請求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I. 掛靠車輛交通事故 被掛靠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法釋〔2012)19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 以掛靠形式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當事人請求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以掛靠形式從事運輸經營活動的情形在現實中確實比較普遍。其主要特徵是,掛靠人為了滿足車輛運輸經營管理上的需要,將自己出資購買的機動車掛靠於某個具有運輸經營權的企業,由該企業為掛靠車主代辦各種法律手續,並以該企業的名義對外進行運輸經營。
以掛靠形式進行運輸經營,在實踐中產生了較多的弊端:
一是違反了《道路運輸條例》等行政法規的規定,使國家通過運輸經營許可證的形式加強安全管理、規范市場經營秩序的管理目的落空;
二是以掛靠形式從事運輸經營的機動車,被掛靠企業有經營之名而無經營之實,疏於對駕駛人員的培訓、疏於對機動車運行安全的管理,極大地增加了道路交通的安全隱患,對於其他道路交通參與人的人身財產權益造成了較大的風險;
三是掛靠經營方式下,掛靠人的資力往往比較薄弱,從而導致交通事故發生後,受害人難以得到及時、充分的賠償,權益難以得到保護,引發諸多社會矛盾。

熱點內容
紀律責任與法律責任關系 發布:2025-02-05 13:56:59 瀏覽:766
行政法規立法程序是什麼 發布:2025-02-05 13:51:27 瀏覽:52
昆明市司法鑒定 發布:2025-02-05 13:30:52 瀏覽:984
李晨被法院 發布:2025-02-05 13:19:50 瀏覽:10
考研刑法學碩 發布:2025-02-05 12:21:09 瀏覽:764
永遠居留條例 發布:2025-02-05 12:05:08 瀏覽:796
美國律師守則 發布:2025-02-05 11:15:41 瀏覽:138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