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人轉讓抵押物的法律效力
❶ 抵押人在抵押期間轉讓抵押物是否有效
您好,結合《物權法》第條,並對照《擔保法》第49條第1款、《擔保法解釋》第67條可知:
(一) 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物。
(二) 轉讓抵押物,抵押人應盡兩個義務
(1)轉讓抵押物應經過抵押權人同意。《物權法》第191條修改了《擔保法》第49條規定,由原來的通知抵押權人變化為需經過抵押權人同意。
(2)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經抵押的情況,依據是《合同法》第150條規定的出賣人的權利瑕疵擔保義務。
相關法條:
《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一條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擔保法》第四十九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轉讓已辦理登記的抵押物的,應當通知抵押權人並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經抵押的情況;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轉讓行為無效。
轉讓抵押物的價款明顯低於其價值的,抵押權人可以要求抵押人提供相應的擔保;抵押人不提供的,不得轉讓抵押物。
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所得的價款,應當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向與抵押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擔保法解釋》第六十七條抵押權存續期間,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如果抵押物已經登記的,抵押權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權;取得抵押物所有權的受讓人,可以代替債務人清償其全部債務,使抵押權消滅。受讓人清償債務後可以向抵押人追償。
如果抵押物未經登記的,抵押權不得對抗受讓人,因此給抵押權人造成損失的,由抵押人承擔賠償責任。
❷ 抵押人擅自轉讓抵押物的行為是否有效
抵押期間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應當通知抵押權人,否則轉讓行為無效;只有受讓人通過行使滌除權滌除轉讓標的物上的抵押權負擔的,即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轉讓行為有效。
❸ 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所得的價款,應當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向與抵押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
意思是抵押人將抵押物轉讓後,要首先清償抵押權人的抵押借款的本息,其實內還有一個前提就是抵押容人處分抵押物應經過抵押權人的同意,防止賤賣抵押物的可能。至於或者向與抵押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意思是如果抵押合同約定,抵押人處分了抵押物,對於抵押權人優先受償的抵押債權,可以向第三人支付,由第三人保管,那麼抵押人在處分了抵押物後也可以向雙方約定的第三人支付價款,不比一定向抵押權人支付。
❹ 抵押物轉讓後,抵押權人的權利如何行使
該轉讓行為無效。第三人應該了解物權狀況,故此,不存在善意第三人。內
擔保法:第容四十九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轉讓已辦理登記的抵押物的,應當通知抵押權人並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經抵押的情況;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轉讓行為無效。
轉讓抵押物的價款明顯低於其價值的,抵押權人可以要求抵押人提供相應的擔保;抵押人不提供的,不得轉讓抵押物。
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所得的價款,應當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向與抵押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❺ 抵押人能自行轉讓抵押物嗎
一、抵押物可以轉讓嗎
我國法律不禁止抵押人轉讓抵押物,但抵押物轉讓行為受到法律的限制。
《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一條:「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二、抵押物哪些情況轉讓無效
一般來說,抵押人轉讓抵押物屬於《合同法》所調整的買賣行為,其效力如何應當根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確定,不得違反《合同法》第52條的規定。同時,抵押人還應當履行通知抵押權人並告知買受人的合同隨付義務。當抵押人未履行合同的隨付義務時,或雖履行了合同的隨付義務,但轉讓行為可能會給抵押權人造成實質上的損害,其轉讓行為的效力如何確定。
(一) 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權人也未告知買受人的,轉讓行為無效。
由於《擔保法》第49條明確規定,抵押人轉讓已辦理登記的抵押物,應當通知抵押權人並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經抵押的情況,這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抵押人必須履行。在抵押人未履行「通知並告知」的義務的情況下,因其轉讓行為違反了《合同法》第52條第5項的規定,應確認無效。
該無效行為的請求權,既可以由抵押權人行使,也可以由受讓人行使。抵押權人請求確認轉讓行為無效後,可以依法追回該抵押物;受讓人請求確認轉讓行為無效後應將受讓的抵押物返還給抵押人,同時,可以要求抵押人賠償因此所受的經濟損失。
(二) 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告知買受人的,轉讓行為無效。
與前述轉讓行為不同的是,這里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抵押人轉讓抵押物僅通知了抵押權人而未告知買受人;二是抵押人僅告知了買受人而未通知抵押權人。換言之,抵押人僅履行了部分義務。在這樣的情況下,抵押人轉讓抵押物的效力應為「相對無效」,而非「絕對無效」。同時,轉讓行為的效力應由抵押權人或買受人主動請求。
在抵押人通知抵押權人而未告知買受人的情況下,買受人不知轉讓物已設抵押,買受人可以主動請求依法撤銷該轉讓行為,這種相當於《合同法》第54條第2款規定的「撤銷」;如抵押人轉讓抵押物告知了買受人而未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也可請求撤銷抵押人與買受人之間的轉讓行為,這種撤銷相當於《合同法》第74條規定的作為債的保全措施的一種撤銷權。
(三) 抵押人雖履行了「通知並告知」義務,但轉讓抵押物的價款明顯低於其價值又未能提供相應擔保,轉讓行為無效。
抵押人轉讓抵押物,轉讓價款明顯低於抵押物的價值,必然給抵押權人造成損害。抵押權人為保護自己的債權,有權要求抵押人提供相應的擔保。而抵押人拒絕或未能提供擔保,則抵押權人可依據《合同法》第74條的規定行使撤銷權
❻ 未經抵押權人同意,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是否有效
根據《物權法》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專讓抵押財產屬,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除法律規定無效的合同外,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也就是說,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將抵押物轉讓給他所簽訂的合同,自抵押人和受讓人簽訂之日起生效。
合同生效和受讓人是否一定能取得抵押物又是兩個關系:
1. 受讓人不知道也不應該知道財產已抵押,其取得財產的行為有效;
2. 如果受讓人明知道是抵押物得,如果該行為損害了抵押權人的利益,則抵押權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轉讓行為。
不過,上述分析的僅限於沒有登記的抵押,有登記的抵押,受讓人在受讓的時候就知道有抵押權的存在,他們的合同是可以撤銷的。
❼ 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嗎
現實問題
何某因急抄需用錢,於是把汽襲車抵押給顧某借了6萬元。後何某又把這部汽車賣給了榮某。何某與顧某簽訂的抵押合同到期時,顧某才知道汽車已被何某賣掉了。顧某認為,汽車抵押在先,這種買賣是無效的。可榮某認為自己花錢買的汽車,堅決不同意把汽車退還,雙方因此發生糾紛。那麼,法律對此究竟是如何規定的呢?
律師解答
抵押人在抵押期間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經過抵押權人的同意,並且將轉讓所得的價款提前清償債務。如果抵押權人不同意轉讓抵押財產,抵押人就不能轉讓,強制轉讓的行為原則上是無效的。在這里有一種情形是例外的,即受讓人代替債務人清償債務,則抵押權消滅。因此,本案中,如果榮某願意替何某償還6萬元借款,這筆交易是被允許的。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九十一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❽ 抵押期間轉讓抵押物怎麼處理
1、《物權法》第條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
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2、《擔保法》第49條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轉讓已辦理登記的抵押物的,應當通知抵押權人並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經抵押的情況。
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轉讓行為無效。轉讓抵押物的價款明顯低於其價值的,抵押權人可以要求抵押人提供相應的擔保.
抵押人不提供的,不得轉讓抵押物。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所得的價款,應當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向與抵押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3、《擔保法解釋》第67條規定:抵押權存續期間,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如果抵押物已經登記的,抵押權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權。
取得抵押物所有權的受讓人,可以代替債務人清償其全部債務,使抵押權消滅。受讓人清償債務後可以向抵押人追償。如果抵押物未經登記的,抵押權不得對抗受讓人,因此給抵押權人造成損失的,由抵押人承擔賠償責任。
(8)抵押人轉讓抵押物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1、可以當作抵押物的財產:
(一)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
(二)抵押人所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
(三)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土地使用權、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
(四)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
(五)依法獲准尚未建造的或者正在建造中的房屋或者其他建築物,當事人辦理了抵押物登記以後可以抵押。
(六)借款人以所購自用住房作為貸款抵押物的,必須將住房價值全額用於貸款抵押。
2、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抵押權人有權處分抵押的房地產:
(一)債務履行期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的,債務人又未能與抵押權人達成延期履行協議的;
(二)抵押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而無人代為履行到期債務的;或者抵押人的合法繼承人、受遺贈人拒絕履行到期債務的;
(三)抵押人被依法宣告解散或者破產的;
(四)抵押人違反本辦法的有關規定,擅自處分抵押房地產的;
(五)抵押合同約定的其它情況。
有上述情況之一的,經抵押當事人協商可以通過拍賣等合法方式處分抵押房地產。協議不成的,抵押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抵押權人處分抵押房地產時,應當事先書面通知抵押人;抵押房地產為共有或者出租的,還應當同時書面通知共有人或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共有人或承租人依法享有優先購買權。
同一房地產設定兩個以上抵押權時,以抵押登記的先後順序受償。
處分抵押房地產時,可以依法將土地上新增的房屋與抵押財產一同處分,但對處分新增房屋所得,抵押權人無權優先受償。
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連同地上建築物設定的房地產抵押進行處分時,應當從處分所得的價款中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款額後,抵押權人方可優先受償。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抵押權人對抵押房地產的處分,因下列情況而中止:
(一)抵押權人請求中止的;
(二)抵押人申請願意並證明能夠及時履行債務的,並經抵押權人同意的;
(三)發現被拍賣的抵押物有權屬爭議的;
(四)訴訟或仲裁中的抵押房地產;
(五)其他應當中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