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防控法律知識
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的法律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內的,由本級容人民政府、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依法履行傳染病疫情通報、報告或者公布職責,或者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的;
(二)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傳播時未及時採取預防、控制措施的;
(三)未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及時查處的;
(四)未及時調查、處理單位和個人對下級衛生行政部門不履行傳染病防治職責的舉報的;
(五)違反本法的其他失職、瀆職行為。
❷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主要依據我國《傳染病防治法》、《國境衛生檢疫法》、《動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刑法》、《專利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司法解釋及規范性文件,同時參照《國際衛生條例(2005)》及相關國際條約和雙邊協議等。
凡例
法律文件名稱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略,其餘一般不省略,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簡稱為《傳染病防治法》。
❸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居家隔離防控要注意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特殊場所防控指南之六(居家隔離防控指南)
居住空間安排:可疑回症狀者需住在通風答良好的單人房間,並拒絕一切探視。
家庭成員應生活在不同房間,如果條件不允許,應至少保持1米距離,分床睡。可疑症狀者應減少活動,限制居住空間,確保需要共用的空間(如廚房和衛生間)通風良好(保持窗戶持續開放)。
照顧者安排:
最好固定一位家庭成員照顧,這位家庭成員應身體健康狀況良好沒有慢性疾病。
防止傳播:
家庭成員與可疑症狀者在同一房間時,都應該佩戴與面部嚴密貼合的醫用外科口罩。隨時保持手衛生,避免直接接觸身體分泌物,不要共用任何可能導致間接接觸感染的物品。
污染物處理:
使用過的手套、紙巾、口罩以及其他廢物都應該放在患者房間專用的垃圾袋裡,標記為污染物再丟棄。
出現以下症狀時應立即停止居家隔離並及時就醫:
1. 出現呼吸困難(包括活動後加重的胸悶、憋氣、氣短)
2. 出現意識問題(包括嗜睡、說胡話、分不清晝夜等)
3. 腹瀉
4. 高燒超過39攝氏度
5. 其他家庭成員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以症狀
❹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商場超市等場所如何防控
恢復營業前惟備1. 落實主體責任
商場、超市等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制定應急預案,明確相關人員工作職責,做好員工信息採集工作。
2. 場內保潔清理
營業前打開門窗,加強通風。清理場所內積存的雜物垃圾,做到衛生無死角。有條件的,可對集中空調系統進行預防性清洗消毒。
3. 復崗人員培訓
對負責體溫檢測、消毒液配製、防控知識宣教、應急隔離區管理的人員開展專業知識培訓。
4. 防控物資配備
提前采購足夠的口罩、消毒劑、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劑、體溫計等防控物資。
5. 設置防控區域
在場所內明確標示體溫檢測區、應急隔離區、防控物資儲備區、垃圾處理區等關鍵區域。
6. 掌握應急措施
提前了解當地定點收治醫院,確保發現從業人員出現疑似症狀時能及時送院診治。
❺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哪些法律知識
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
❻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交通工具防控要注意什麼
新型冠狀來病毒特殊場所防源控指南之四(交通工具防控指南)
1.發生疾病流行地區的公共交通工具在崗工作人員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並每日做好健康監測。2.公共交通工具建議備置體溫計、口罩等物品。
3.增加公共交通工具清潔與消毒頻次,做好清潔消毒工作記錄和標識。
4.保持公共交通工具良好的通風狀態。
6.做好司乘人員的工作與輪休安排,確保司乘人員足夠休息。
❼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辦公場所公共場所如何防控
一、工作前的准備1. 保障防護物資配備
准備口罩、消毒劑、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劑、體溫計等防控物資。強化人員培訓。安排專人進行消毒操作規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訓,提升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
2. 在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入口處要提醒人員,必要時佩戴口罩
在醒目位置張貼健康提示,利用各種顯示屏宣傳新冠肺炎及其他傳染病防控知識。
3. 可增設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用於投放使用過的口罩,並注意及時清理。
4. 預防性消毒
日常以通風換氣和清潔衛生為主,同時對接觸較多的公用物品和部位進行預防性消毒。必要時對地面、牆壁等進行預防性消毒。
5. 對員工進行健康監測
實行每日健康監測制度,建立體溫監測登記本。外地返回工作人員需進行登記,並按屬地管理原則進行管理。每天上班前應當對員工進行體溫測量。
6. 健康教育
對復工人員發放宣傳手冊,在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人流量大的地方張貼衛生防護海報,播放宣傳視頻以及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定向推送防護知識資料
二、場所內的衛生要求
1. 通風換氣
優先打開窗戶,採用自然通風。有條件的可以開啟排風扇等抽氣裝置以加強室內空氣流動;
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時,應當保證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運轉正常。應關閉回風,使用全新風運行,確保室內有足夠的新風量;
應當保證廂式電梯的排氣扇、地下車庫通風系統運轉正常。
2. 空調運行
採用全新風方式運行並關閉空調加濕功能,確保新風直接取自室外、進風口清潔、出風口通暢;
定期對空調進風口、出風口消毒採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加強對風機盤管的凝結水盤冷卻水的清潔消毒;空調通風系統的清洗消毒按照《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消毒規范》進行。
3. 垃圾收集處理
分類收集,及時清運。普通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口罩等防護用品垃圾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垃圾筒及垃圾點周圍無散落,垃圾存放點各類垃圾及時清運,垃圾無超時超量堆放。
清潔消毒。垃圾轉運車和垃圾筒保持清潔,可定期用有效氯5o0mg/L的含氯消毒劑噴灑或擦拭消毒垃圾點牆壁、地面應保持清潔,可定期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噴灑。
4. 自動扶梯、廂式電梯
建議盡量避免乘坐廂式電梯,乘坐時應當佩戴口罩;
廂式電梯的地面、側壁應當保持清潔,每日消毒2次;
電梯按鈕、自動扶梯扶手等經常接觸部位每日消毒應當不少於3次。
5. 地下車庫
地下車庫的地面應當保持清潔。停車取卡按鍵等人員經常接觸部位每日消毒應當不少於3次。
6. 會議室、辦公室、多功能廳
保持辦公區環境清潔,建議每日通風3次,每次20-30分鍾,通風時注意保暖;
工作人員應當佩戴口罩,交談時保持1米以上距離;
減少開會頻次和會議時長,會議期間溫度適宜時應當開窗或開門。建議採用網路視頻會議等方式。
7. 餐廳餐飲場所(區域)、食堂和茶水間
保持空氣流通,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
採取有效的分流措施,鼓勵打包和外賣,避免人員密集和聚餐活動;
餐廳每日消毒1次。
8. 衛生間
加強空氣流通。確保洗手盆、地漏等水封隔離效果;
每日隨時進行衛生清潔,保持地面、牆壁清潔,洗手池無污垢,便池無糞便污物積累;
物品表面消毒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對公共檯面、洗手池、門把手和衛生潔具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30分鍾後用清水擦拭乾凈。
三、疫情應對
1. 設置應急區域
可在辦公場所或公共場所內設立應急區域;當出現疑似症狀人員時,及時到該區域進行暫時隔離,再按照相關規定處理。
2. 加強健康監測
員工在崗期間注意自身健康狀況監測,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做好自我管理。經營單位應當合理安排員工輪休。
3. 出現疑似病例應對
當員工出現發熱、乏力、乾咳等可疑症狀時,要及時安排就近就醫,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對其工作活動場所及使用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經營場所須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對密切接觸者開展排查,實施隔離觀察。
❽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過程中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傳染病防治法》復規定,疾病預制防控制機構應當主動收集、分析、調查、核實傳染病疫情信息。接到甲類、乙類傳染病疫情報告或者發現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應當立即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立即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同時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設立或者指定專門的部門、人員負責傳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及時對疫情報告進行核實、分析。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並可以依法吊銷有關責任人員的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依法履行傳染病監測職責的;
(二)未依法履行傳染病疫情報告、通報職責,或者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的;
(三)未主動收集傳染病疫情信息,或者對傳染病疫情信息和疫情報告未及時進行分析、調查、核實的;
(四)發現傳染病疫情時,未依據職責及時採取本法規定的措施的;
(五)故意泄露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涉
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的。
❾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公共場所防控要注意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特殊場所防控指南之五(公共場所防控指南)
本指南適用於商場、餐館、影院、KTV、網吧、公共浴池、體育館、展覽館、火車站、地鐵站、飛機場、公交汽車站等公共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