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法律制裁
㈠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實際上是一回事嗎
不是一回事。有法律責任不等於有法律制裁,當責任人主動履行了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時,就不存在法律制裁,只有由特定國家機關憑借國家強制力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時,才稱為法律制裁。
法律責任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法律制裁
1、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所確定並實施的,對民事違法者或應該承擔責任的其他組織和個人,依其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而給予的強制性懲罰措施。
2、刑事制裁或稱刑罰,它是人民法院對於犯罪行為者根據其所應承擔的刑事責任而實施的懲罰措施。
3、行政制裁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者所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根據行政違法的社會危害程度、實施制裁的方式等不同,行政制裁又可分為行政處分、行政處罰(勞動教養於2013被廢止)兩種。
4、違憲制裁是對違憲行為所實施的法律制裁。措施主要有:撤銷同憲法相抵觸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罷免國家機關的領導成員。違憲制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權威的法。
(1)法律責任法律制裁擴展閱讀:
一、法律責任的構成: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法律責任
網路-法律制裁
㈡ 法律制裁與法律責任的區別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有著緊密的聯系。一方面,法律制裁是承擔法律責任的一個重要方式。法律責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結果或體現,法律制裁的目的是強制責任主體承擔否定的法律後果,懲罰違法者,恢復被侵害的權利和法律秩序。另一方面,法律制裁又與法律責任有明顯的區別。法律責任不等於法律制裁,有法律責任不等於一定有法律制裁,而且在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時,可視其違法情節、危害程度、主觀方面等具體情況,依法減免或從重、加重製裁,這表明,即便是有法律制裁的情況下,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也是有輕有重。
㈢ 法律制裁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法律制裁分類的分類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性質區分的,一種是根據目的和方式進行區分的。法律制裁的前提還是看違法者的情節輕重。法律制裁是一種實現法律公平的手段,它是約束公民的一種手段。
(一)根據目的和方式,法律制裁可以分為:
根據法律制裁的目的和方式,可以分為恢復權利性制裁和懲罰性制裁。
1、恢復權利性制裁
恢復權利性制裁的目的是保護合法權利,恢復被侵害的社會秩序。
2、懲罰性制裁
懲罰性制裁是讓違法者承擔法律對其追加的一定不利後果,剝奪違法者的一些權利,目的在於實現公平正義。
(二)根據性質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為:
根據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性質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為司法制裁(包括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違憲制裁。
1、民事制裁
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所確定並實施的,對民事違法者或應該承擔責任的其他組織和個人,依其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而給予的強制性懲罰措施。
2、刑事制裁
刑事制裁或稱刑罰,它是人民法院對於犯罪行為者根據其所應承擔的刑事責任而實施的懲罰措施。
3、行政制裁
行政制裁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者所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根據行政違法的社會危害程度、實施制裁的方式等不同,行政制裁又可分為行政處分、行政處罰、勞動教養三種。
4、違憲制裁
違憲制裁是對違憲行為所實施的法律制裁。措施主要有:撤銷同憲法相抵觸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罷免國家機關的領導成員。違憲制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權威的法律制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㈣ 什麼是法律制裁有哪幾種制裁方法
法律分析:根據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性質不同,我國的法律制裁可分為以下四種:
1.違憲制裁,是對違憲行為所實施的法律的制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權威的法律制裁。主要措施有:撤銷同憲法相抵觸的法律、法規;
罷免國家機關的領導成員等。
2.行政制裁分為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行政處分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留用察看和開除等形式;行政處罰有警告、罰款、
沒收、拘留和勞動教養等形式。
3.刑事制裁又稱刑罰。刑罰分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沒收財產和剝奪政治權利。
刑事制裁是最為嚴厲的一種法律制裁。
4.民事制裁的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害、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更換、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賠禮道歉等。民事制裁是使用范圍最為廣泛的法律制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㈤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的關系
法律責任和法律制裁的對象可能不同:比如小孩打人,父親付醫葯費。
有法律制裁版必然有法權律責任;有法律責任不一定引起法律制裁。比如法律後果輕微
法律責任是違反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消極法律後果。
法律制裁是有權機關依法對違反法律規定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進行的處罰。
㈥ 什麼是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可分為哪幾類
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對責任主體依其所負的法律責任而實施的懲罰性或保護性強制措施。法律制裁與法律責任有密切聯系。
法律制裁是承擔法律責任的重要方式,法律責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結果或體現。但有法律責任不等於有法律制裁。當責任人主動履行了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時,就不存在法律制裁。只有當責任人不主動承擔法律責任、需由特定國家機關憑借國家強制力追究其法律責任時,才稱為法律制裁。
根據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性質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為司法制裁(包括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違憲制裁。
(6)法律責任法律制裁擴展閱讀
根據《憲法》第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以上是關於法律制裁包括哪些這個問題的解答,每個公民都要知法、學法、懂法、守法,不做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同時還要積極主動和違法行為作斗爭,堅決打擊犯罪分子,共同維護良好的法制社會,共創美好的法制環境。
㈦ 法律制裁的含義是什麼
法律分析: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對違法者(或違約者)依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懲罰措施。根據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性質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為民事制裁、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違憲制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㈧ 法律制裁包括哪幾種制裁形式
法律分析: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對違法者依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根據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性質不同,我國的法律制裁可分為以下四種:
1、違憲制裁:違憲制裁是對違憲行為所實施的法律制裁。措施主要有:撤銷同憲法相抵觸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罷免國家機關的領導成員。違憲制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權威的法律制裁。
2、行政制裁:行政制裁是國家行政機關行政違法者所實施的法律制裁。行政制裁分為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行政處分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行政隸屬關系,對違反行政法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實施的行政制度,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和開除六種形式;行政處罰是指由特定的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法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所實施的行政制裁。
3、刑事制裁:刑事制度又稱為刑罰,是指人民法院對觸犯刑法,實施犯罪行為的人實施的法律制裁。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沒收財產和剝奪政治權利。刑事制裁是最為嚴厲的一種法律制裁。
4、民事制裁;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依法給予民事違法行為者依其應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而進行的法律制裁。其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害、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支會違約金、更換、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制裁是適用范圍最為廣泛的法律制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九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通報批評;
(二)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三)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
(四)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衍生問題:
私生飯能不能接受法律的制裁
法律上沒有這個概念,但是如果該行為觸犯了法律,如侵犯住宅權,也涉嫌侵犯隱私權,我國《侵權責任法》明確規定了公民的隱私權受法律保護,侵害民事權益的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以及非法跟蹤他人,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等行為均屬於侵犯隱私權的情況。被侵權的明星有權請求侵權人即「私生飯」承擔侵權責任,法律規定,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