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法律責任
① 違反《環境保護法》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法律分析: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法律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九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
② 企業污染環境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1、兩個以上污染者污染環境:污染者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確定2、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 (1)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2)污染者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環境污染責任簡單來說就是企業污染環境,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環境污染責任適用於無過錯原則,只要企業有污染環境的事實,就要被處罰,不管這種行為是否有意還是無意。在環境污染案件中,污染環境的一方負有舉證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五十九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
③ 環境污染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環境污染責任是指污染者違反法律規定的義務,以作為或者不作為方式,污染生活環境、生態環境,造成損害,依法不問過錯,應當承擔損害賠償等法律責任的特殊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④ 簡述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法律責任的類型
法律分析: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法律責任包括環境與資源保護的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1)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行政責任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實施違反環境與資源保護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而應承擔的行政方面的不利法律後果。(2)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刑事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實施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的犯罪行為,而應承擔的刑事方面的不利法律後果。(3)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民事責任主要是侵權責任,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實施環境侵權行為,而應承擔的民事方面的法律後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六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
⑤ 環境刑事責任是什麼
法律分析:環境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故意或過失實施了嚴重危害環境的行為,並造成了人身傷亡或公私財產的嚴重損失,已經構成犯罪要承擔刑事制裁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四百零八條 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導致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造成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四百零八條之一 負有食品葯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嚴重後果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嚴重後果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瞞報、謊報食品安全事故、葯品安全事件的;
(二)對發現的嚴重食品葯品安全違法行為未按規定查處的;
(三)在葯品和特殊食品審批審評過程中,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准予許可的;
(四)依法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不移交的;
(五)有其他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行為的。
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⑥ 簡述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法律責任類型
法律分析: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法律責任包括環境與資源保護的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1、行政責任是指公民或組織實施違反環境與資源保護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而應承擔的行政方面的不利法律後果;2、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刑事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實施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的犯罪行為,而應承擔的刑事方面的不利法律後果;、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民事責任主要是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九條 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除外。 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自然資源。
⑦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法律責任類型
法律分析: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法律責任包括環境與資源保護的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1、行政責任是指公民或組織實施違反環境與資源保護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而應承擔的行政方面的不利法律後果,側重對違法者本身的處罰,實踐中運用最多的一種法律責任形式。2、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刑事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實施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的犯罪行為,而應承擔的刑事方面的不利法律後果,是最嚴厲的法律責任,只適用於最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3、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民事責任主要是侵權責任,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實施環境侵權行為,而應承擔的民事方面的法律後果,側重對受害人的救濟,以"損害賠償"為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五十九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前款規定的罰款處罰,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按照防治污染設施的運行成本、違法行為造成的直接損失或者違法所得等因素確定的規定執行。
地方性法規可以根據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增加第一款規定的按日連續處罰的違法行為的種類。
第六十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採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第六十一條 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第六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重點排污單位不公開或者不如實公開環境信息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公開,處以罰款,並予以公告。
⑧ 什麼是環境法律責任,環境法律責任具有哪
在環境法規的實施中,對違法的單位或個人,根據其違法行為的性質、危害後果和主觀因素的不同、要追究法律責任,分別給予刑事、行政、民事三種不同的法律制裁。 (1)刑事責任:應承擔刑事責任的,一般是指具有故意或過失的嚴重危害環境的行為,並造成公共財產或人身死亡的嚴重損失,已構成犯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構成危害環境罪需具備三個條件:第一,行為人主觀上有犯罪的故意和過失;第二,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第三,該行為違犯刑法應受到處罰。 (2)行政責任:違犯行政法規造成一定的環境損害或其他損失,但未構成犯罪的,屬於行政違法行為,應負行政責任。構成行政違法行為並承擔行政責任需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行為人主觀上要有故意和過失;第二,有違犯行政法規的行為。例如,違反「三同時」的規定;違反操作規程造成事故性污染事件;違反森林、文物保護、自然保護法等法規,但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等。(3)民事責任:公民或法人因過失或無過失排放污染物或其他損害環境的行為,而造成環境污染、被害者損失或財產損失時,要承擔民事責任。構成民事責任需具備四個條件:第一,有損害行為或其他民事違法行為的存在;第二,造成了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的損害後果;第三,致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第四,行為人有過失或無過失損害環境的行為。民事責任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同其他法律責任合並使用。在民事責任中,主要形式是賠償損失。
⑨ 環境法律責任的定義
是指環境法主體因違反其法律義務而應當依法承擔的,具有強制性否定性法律後果,按其性質可以分為環境行政責任,環境民事責任和環境刑事責任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