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責任法律關系
⑴ 侵權責任的侵權人和被侵權人之間是什麼民事法律關系
侵權責任的侵權人和被侵權人之間是保護性民事法律關系。因為這是由於侵權人的不法行為導致被侵權人的利益受到了損害,所以為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權人向侵權人提起訴訟,從而產生了民事法律糾紛,因此在這個侵權責任中,侵權人與被侵權人之間是保護性民事法律關系。在侵權責任的民事法律關系中,已經很明確地確定了侵權人與被侵權人,侵權人就是以不法行為損害了被侵權人的利益的人,而被侵權人就是因為侵權人的不法行為而損失了利益的人,因此,在這個民事關系中,最主要的是要保護被侵權人的利益。
一、侵權人以不法行為為自己謀利構成侵權責任的前提是,有人侵犯了他人的權利,即必須要存在侵權人和被侵權人。而在侵權責任中,侵權人指的是以一些不法行為來為自己謀取利益的人,當侵權人以不法行為謀利的時候,就勢必會損害到別人的利益,而被損害到利益的人就是被侵權人。侵權人以不法行為謀利的方式有很多,最終的結果都是讓自己能夠不勞而獲。
⑵ 侵權法律關系的客體
法律分析:民事權益。侵權行為是指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侵權行為造成他人受損失的,侵權人要承擔民事責任。侵權行為的客體是民事權益,而民事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兩大類。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債權責任的承擔。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九百九十條 人格權定義。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於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條 侵權責任編的調整范圍。本編調整因侵害民事權益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過錯責任原則。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⑶ 侵權行為屬於民事法律行為嗎
侵權行為一般不屬於民事法律行為。侵權行為是事實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而侵權行為就是指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財產並造成損害,違反法定義務,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⑷ 侵權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
法律分析:不是。侵權行為就是指行為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財產並造成損害, 違反法定義務,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條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特定形式的,應當採用特定形式。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六條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行為人非依法律規定或者未經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⑸ 著作權侵權的相關法律責任
著作權侵權要負如下的民事責任: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行為人有擅自發表他人作品、在他人作品上署名、歪曲他人作品、篡改他人作品等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
2021年6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第一款前五項、第十一項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竊他人作品的;
(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
⑹ 怎樣理解民事侵權責任和其他法律責任的關系
你好!
依據我國現行的法律,法律責任按照不同的標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版類,根據法律責任的權類型,法律責任可以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指公民或法人因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因法律規定的其他事由而依法承擔的不利後果,包括侵權責任、違約責任等。
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律或行政法規而應當承擔的法定的不利後果。
刑事責任,是指因違反刑事法律而應當承擔的法定的不利後果。
《侵權責任法》中規定的侵權責任是屬於民事責任的范疇。侵權人因同一侵權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時,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應當先承擔侵權責任。
如能提出更加具體的問題,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希望以上答案可以幫到您。
⑺ 侵權責任法適用於企業應如何認定
侵權責任法適用於企業。侵權責任法適用於任何侵權法律關系主體,包括企業。個人和單位都屬於侵權責任法的侵權主體,所以適用侵權責任法,侵犯他人權益的,要承擔侵權責任。公司是侵權責任法規定的主體之一,公司侵犯了他人合法利益的,受侵權責任法的管轄。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條
本編調整因侵害民事權益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⑻ 定作人的侵權責任
法律分析:定作人的侵權責任,是指承攬人依據承攬合同在執行承攬事務過程中,因執行定作人的有過失內容的定作或指示而不法侵害第三人的權利,造成第三人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應當由定作人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定作人侵權責任的法律特徵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定作人與承攬人之間存在特定的法律關系,即承攬合同關系,這是定作人承擔侵權責任的法律前提。所謂承攬合同,依據《合同法》第251條的規定,是指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正是這種特定的法律關系,基於公平正義和利益衡量的考慮,要求定作人對承攬人給第三人所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2.侵權行為是在承攬人執行承攬事務過程中發生的。執行承攬事務,也就是完成承攬事項。造成損害的行為,是完成承攬事項的行為,超出承攬事項范圍的行為,定作人不承擔責任。如果承攬事項已經完成,並已交付工作成果給定作人,此時因工作成果的原因導致第三人損害的,雖然應由定作人承擔侵權責任,但不屬於本文所指的侵權責任,而屬於一般的侵權責任。
3.這種行為侵害的是承攬合同以外的第三人的民事權利,而不是承攬人或定作人自己的權利。[2]如果因承攬人的行為導致承攬人或定作人的人身或財產損害的,應依一般侵權責任或違約責任決定之,定作人不對此承擔侵權責任。
4.行為人與責任人相分離。造成損害事實的直接行為人是承攬人而不是定作人,是承攬人在執行承攬事項中,以自己的行為造成第三人的損害,但侵權責任的承擔者是定作人,定作人為有過失的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所造成的損害後果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5.定作人的侵權責任不同於僱主的替代責任。雖然二者在本質上都是代人受過,甚至在有些國家定作人的責任可以適用僱主責任的規定,但二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區別:(1)雖然二者在責任人和行為人之間都存在著一種特定的法律關系,但是前者是一種承攬合同關系,後者則是一種僱傭合同關系;(2)雖然都是代人受過,但是僱主的替代責任是一種常態,是原則;而定作人的侵權責任則是一種例外,也就是說定作人原則上不對承攬人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只有在例外情形才負責;(3)僱主的替代責任是一種無過錯責任,否則就不是一種典型的替代責任,而定作人的侵權責任有時是過錯責任,有時則為無過錯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條 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造成第三人損害或者自己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