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事法律分類的責任
A. 三級醫療責任事故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醫療事故復處理辦製法 》
(1987年6月29日國務院發布) 第二十條 對造成醫療責任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員,醫療單位應當根據其事故等級、情節輕重、本人態度和一貫表現,分別給予以下行政處分:
一級醫療事故: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
二級醫療事故: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
三級醫療事故: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
第二十一條 對造成醫療技術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員,醫療單位應責令其作出書面檢查,吸取教訓,一般可免予行政處分;對情節嚴重的,也應當依照本辦法第二十條的規定,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B. 醫療事故法律責任
醫療事故法律責任:
《刑法》第條規定:醫務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55條規定:醫療機構發生醫療事故的,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醫療事故等級和情節,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責令限期停業整頓直至由原發證部門吊銷執業許可證,對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依照刑法關於醫療事故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對發生醫療事故的有關醫務人員,除依照前款處罰外,衛生行政部門並可以責令暫停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醫療人員作為刑事責任主體,其行為特點是,主觀上有重大過失,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漠不關心;嚴重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常規;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一般指《條例》第4條規定的一級和二級醫療事故,即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或者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刑法所講的醫務人員應當是指《條例》第55條規定的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
對醫療事故責任主體追究刑事責任,我國刑法沒有對醫療機構、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主任人員處以刑罰,在於充分注意到了醫療行為的高風險性,擴大刑事制裁會抑制醫學創新,不利於醫療事業發展,整體上看也不利於患者利益的保護。
C. 醫事法律的內容
醫事法律的內容就是指醫事法律體系的內容,一般來說,醫事法律體系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醫療主體立法
醫療行為主體包括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醫療機構包括臨床、預防和保健機構三大類,具體來說包括醫院、衛生院、療養院、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急救站以及個體診所等醫療機構。有關立法的內容包括醫療機構設立的基本條件,醫療機構審批的程序和要求,醫療機構執業的基本規則,醫療機構的權利和義務,行政監管以及違法違規的處罰等。醫務人員主要是指醫師、葯師、護士及醫療輔助人員。有關立法的內容包括各類具體醫務人員資格獲得的基本條件,申請注冊的程序要求,執業的基本原則,權利和義務,行政監管以及違法違規的處罰等。
醫療行為立法
對醫療行為的規范和監管,應當是醫事法律的主體內容。醫療行為涉及內容多,范圍廣,技術含量高,更新快。醫事法律的技術性特點主要體現在醫療行為立法上。由於醫療行為的多樣性和技術性,一般的立法程序、修改程序都難以滿足其要求,涉及醫療行為的立法,除了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之外,更多的應當是各行業協會制定和發布的技術規范、診療標准、實施指南等技術性法律文件,這些技術性文件應當屬於技術法規的范疇,也是醫事法律的構成部分。
醫療用品管理立法
醫療行為是醫務人員在對患者的診療過程中所實施的專業行為,醫務人員在實施這些專業行為的時候,往往要藉助其他的專業性物品,這些物品即為醫療用品,包括葯品、血液及血液製品、試劑、醫療器械、醫療耗材等。對於這些醫療用品的生產、流通、保存和使用,都應當有嚴格的程序和規范,這樣才能保障醫療用品的產品質量和衛生質量,才能夠保障患者在使用中的安全,從而保障患者的合法權益。
醫療爭議處理立法
由於醫療行為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和機會性,出現醫療爭議的可能性也會較大。醫療爭議和糾紛的解決,一直都是各國醫事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有的國家沒有一部具體的醫療爭議解決的法律,但是在司法實踐中都有具體的評判標准和原則。
在我國,醫療機構具有社會福利的特殊性,不屬於完全的市場經濟主體,其所實施的醫療行為也不能完全用市場行為來衡量,由此引發的醫療爭議,在處理上就應當恰當衡量醫患雙方的利益,要制定出既能夠保護患者的合法權益,又能夠不影響醫療機構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原則。
D. 醫事法律專業
樓上講的還有一定可取性,但是看來只是門外漢……
我就是這個專業的學生,這個專業現在好像只有一兩屆研究生畢業。
醫事法律這個專業人才稀缺,但是本科就業依舊相當不好,只能佔到7%—9%,但是研究生就業率就很高了,在370%以上,就是說這個專業研究生很有挑頭!所以看你想念到什麼文憑了,要是想念到研究生以上就可以選!而且前景很好!本科就算了吧,多數都是保險公司做推銷去了……
這個專業只招文科生,是個純文專業,但是好的本科都在醫學院哦~好的研究生都在法學院,因為在本科時,是醫學法學並重的!醫學院的醫學專業更專業,有人體解剖、病理解剖、實驗診斷等學科的實驗課程,開設的醫學課程也相對很多,畢業要求達到會一般疾病的診療的水平,法學院應該就不行了吧,很多實驗直接就用私人的,還要有專業的解剖樓和切片室!
但是這個專業真的很累很累,跟高中沒啥區別,就是相當於自己修了雙學士「醫學+法學」,所有課程都開!!很多的課,從周一到周五全天基本都有課……臨床都可憐我們……
我是遼寧醫學院的一是法律專業,在錦州,臨渤海。但是這個城市肯定是不美了……像是解放前的……
我們學校是我們專業是4年制的,還有別的地方5年制的,畢業之後給的是管理學學士證,這個挺憋屈,學醫、學法都很苦,而且我們專業基本不學管理,但是還是管理學學士,研究生就是法學的了!
好像重慶醫科大的也不錯~可以在追問哦~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哦~
E. 醫療事故的法律責任有幾種
在醫療事故發生後,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時,一般是由醫療人員與醫內療機構承擔,作為責容任主體。醫療人員作為刑事責任主體,其行為特點是,主觀上有重大過失,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漠不關心;嚴重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常規;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一般指《條例》第4條規定的一級和二級醫療事故,即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或者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刑法所講的醫務人員應當是指《條例》第55條規定的「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
F. 法律醫療事故 責任劃分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第(8)項規定:「因醫專療行為屬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即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實行過錯推定和因果關系推定。
2.實行因果關系推定,就意味著受害人在因果關系的要件上不必舉證證明,而由法官實行推定。受害人只要證明自己在醫院就醫期間受到損害,就可以向法院起訴,不必證明醫院的醫療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實行因果關系推定以後,如果醫療機構認為自己的醫療行為與受害人的損害事實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可以舉證證明自己的主張。證明成立,推翻因果關系推定,免除醫療機構的責任;不能證明的,因果關系推定成立。
3.實行過錯推定,受害人不承擔證明醫療機構存在醫療過錯的責任,法官直接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如果醫療機構主張自己無過錯,則須自己舉證證明。證明成立的,免除其責任;不能證明的,則過錯推定成立。
G. 醫事法律
中國期刊網
H. 醫事刑事犯罪有哪些
一、醫事法律責任必須由醫學法律、法規和規章明確、具體規定只有醫學法律、法規、規章在設定許可權范圍內做了某些明確規定,行為人才承擔某種相應的法律責任。二、醫事法律責任是違反醫學法律規范的後果只有在構成醫事違法的前提下,才能會行為人承擔相應的醫事法律責任;不構成醫事違法,也就無須承擔醫事法律責任。三、醫事法律責任只能由法定機關追究追究程序按法定程序進行,當事人對追究其醫事法律責任不服時,一般應向上一級機關申訴,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四、醫事法律責任具有國家強制性,以國家強制力作為後盾綜上所述,醫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違反醫學法律規范而應當承擔的帶有強制性的法律責任。2、醫學法中規定的法律責任有哪幾種?按照行為人違反醫學法律規范的性質和社會危害程度的不同,我國醫學法中確定了三種醫事法律責任,即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一、醫事刑事責任醫事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違反了刑法在醫葯衛生方面的規定,構成了犯罪,所必須承擔的受刑罰處罰的法律責任。其主要特徵是:(一)刑事責任是因犯罪行為而產生的。(二)刑事責任具有不可轉移性。即刑事責任的承擔者只能是犯罪行為人。這與民事責任的承擔主體是可以轉移、發生變化不同。(三)醫事刑事責任是最為嚴厲的一種醫事法律責任,是對醫事違法行為最嚴厲的懲罰。(四)刑事責任只能由國家司法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予以追究,其他任何國家機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或個人都無權追究任何人的刑事責任。根據刑法定罪原則,我國刑法分別從「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和「瀆職罪」三大類犯罪,確立了醫葯衛生方面的醫事刑事責任。(一)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的醫葯衛生犯罪。主要有:生產、銷售假葯罪,生產、銷售劣葯罪,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准食品罪,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產、銷售不符合標准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罪,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准化妝品罪。(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中的醫葯衛生犯罪。其中,屬「危害公共衛生罪」的有:甲類傳染病傳播罪、違反傳染病菌(毒)種管理規定肇事罪、違反國境衛生檢疫規定罪(第332條)、非法組織他人賣血罪、強迫他人賣血罪、非法採集供應血液罪、非法製作供應血液製品罪、違反血液及其製品管理規定肇事罪、重大醫療事故罪、非法行醫罪、非法實施破壞計劃生育手術罪、逃避動植物檢疫罪。屬「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的有:非法運輸、攜帶制毒物品進出境罪、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非法提供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罪及傳播性病罪。(三)瀆職罪中的醫葯衛生犯罪。主要有:國家環境保護監管工作人員玩忽職守罪、傳染病防治工作人員玩忽職守罪等。另據我國刑法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種。醫事刑事責任方面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二、醫事行政責任醫事行政責任,是指行為人在違反醫葯衛生法中有關醫事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造成公民健康的一定危害,但尚未構成犯罪時,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其主要特徵是:(一)行政責任產生於違反醫學(衛生)行政法律法規。只有違反了醫學(衛生)行政法所律法規規定的義務,才承擔行政責任。而這同違反民事法律規范必須承提民事責任,違反刑法必須承擔刑事責任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行為人因違法行為而應承擔的相應的法律後果。
I. 醫事法律
法學家們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研究法律,包括從法制史和哲學,或從如經濟學與版社會學等社會科學權的方面來探討。法律的研究來自對何為平等、公正和正義等問題的訊問,這並不都總是簡單的。法國作家阿納托爾·法郎士於1894年說:「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時禁止富人和窮人睡在橋下、在街上乞討和偷一塊麵包。」
在一個法制健全的國家中,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政府的三大部門: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而官僚、軍事和警力則是執行法律,並且讓法律為人民服務,是相當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個法律系統的運作,同時帶動法律的進步,則獨立自主的法律專業人員和充滿生氣的公民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統稱,分別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