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聽證筆錄法律效力

聽證筆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0-12-17 10:17:23

① 我國對出台政策的聽證存在哪些問題。

1.適用范圍過窄,且沒有明確統一的標准,不能滿足現實需要;
2.聽內證代表的選任缺乏科學、合容理的標准;
3.行政聽證相對人信息不對稱;
4.聽證主持人產生和管理機制不科學、不合理;
5.聽證筆錄的法律效力缺失。

望採納我的回答。

② 到底有沒有再審聽證的具體規定包括聽證程序規定

法律上沒有再審聽證的具體規定,包括聽證程序規定。法院一般情況下,是按照庭審的程序進行再審審查的。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再審;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最高法關於受理審查民事申請再審案件的若干意見》

第十三條人民法院審查申請再審案件,採取以下方式:

(一)審查當事人提交的再審申請書、書面意見等材料;

(二)審閱原審卷宗;

(三)詢問當事人;

(四)組織當事人聽證。

第十八條人民法院對以下列事由申請再審的案件,可以組織當事人進行聽證: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第十九條合議庭決定聽證的案件,應在聽證5日前通知當事人。

第二十條聽證由審判長主持,圍繞申請再審事由是否成立進行。

第二十一條申請再審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參加詢問、聽證或未經許可中途退出的,裁定按撤回再審申請處理。被申請人及原審其他當事人不參加詢問、聽證或未經許可中途退出的,視為放棄在詢問、聽證過程中陳述意見的權利。

(2)聽證筆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一、 聽證結束後,合議庭經評議對再審申請可作出下列處理:

(1)原裁判正確,再審申請理由不成立的,應予駁回;

(2)原裁判正確或無重大差錯,當事人在聽證活動中自行和解的,應製作和解筆錄,由申請人撤回再審申請

(3)原裁判可能有錯誤,應當依法予以糾正的,合議庭應向分管院長匯報案情及擬處理意見,由分管院長決定是否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對原審案件中止執行及提起再審;

(4)原裁判確有錯誤的,在聽證過程中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為保護當事人民事權利的意思自治,應及時提請審判委員會批准,進入再審程序予以處理。

二、申請再審的限制:

(1)申請再審人就同一民事案件向同一人民法院一般只能申請再審一次;

(2)對經兩級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復查均駁回的民事案件,申請再審人再次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對經作出生效裁判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後維持原判的民事案件,申請再審人再次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對最高人民法院再審裁判或者復查駁回的民事案件,申請再審人仍不服提出再審申請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申訴與申請再審程序的規定:

(1)審查刑事、民事、民商事、知產、行政案件的申訴和再審申請,應當依照《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各級人民法院處理刑事申訴的暫行規定》、《關於各級人民法院處理民事、經濟糾紛案件申訴的暫行規定》,以及有關法律規定進行審查處理。

(2)對於當事人就本院一審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提出申訴或申請再審的,由本院審查處理。處理後當事人仍不服的,屬於民事、民商事、知產案件,可以向高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或申請再審;屬於刑事的再申訴,由本院再次進行審查,對在認定事實或適用法律上可能確有錯誤的,決定進行再審。

(3)對於當事人就本院的二審終審的民事、民商事、知產案件申請再審的,由本院審查處理;屬行政申請再審案件,由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審查處理;屬刑事申訴案件一般由本院直接審理處理,必要時也可以交由一審的基層人民法院復查後,提出處理意見,報本院審定。

(4)當事人申請再審,經人民法院審查決定再審的,申請人應依法交納訴訟費。

③ 教育行政機關的職權有哪些

一、教育行政機關概述
(一)教育行政機關的涵義:
教育行政機關是依憲法、組織法的規定而設置的,依法享有並運用國家教育行政權,負責對國家各項教育事務進行組織、管理、監督和指揮的國家機關。教育行政機關具有國家行政機關的基本特徵:
1.具有高度的政治性。
國家行政機關是國家政治統治的重要工具,是體現統治階級意志並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因而它具有鮮明的政治性。
2.具有執行性。
國家教育行政機關是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其活動、內容與目的必須依據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嚴格執行,接受其監督並向其負責。有些教育行政機關也可依法制定教育行政法律規范,為教育行政管理活動設立行為准則、但其前提不得違背權力機關的意志.不能違反憲法和法律。
3.具有相對獨立性。
國家教育行政機關的活動是對外進行行政管理並受到國家強制力的保障。為了確保教育行政機關高效地完成管理國家教育事務的任務,教育行政機關必須保證自身擁有組織系統上的獨立性及依法行使職權的獨立性。
4.具有專業性和服務性。
現代行政的特點,要求行政機關、面對紛繁復雜的行政事務施行科學有效的管理,而具備其專門性、技術性能力是圓滿完成任務的必備條件。我國加入世貿織織後,在這方面對政府職能的轉變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
5.具有適應性。
教育行政機關的任務是管理國家的教育事務。面對國內外教育改革的發展及我國入世後對教育的承諾,必須採取隨機應變、機敏適宜的措施,要針對WTO帶來的巨大變化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 自覺適應這一變化,如要加強宏觀方面的調控和管理,強化服務,引導、平衡協凋的職能等等。
(二)教育行政機關的法律地位
教育行政機關的法律地位,是教育行政機關在國家教育行政管理中權利利義務的綜合體現。其主要表現在:
1.以管理者的身份同相對人發生行政法律關系。如《教育法》第80條規定: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頒發學位、學歷或者其他學業證書,由教育行政部門宣布該證書無效,責令收回或者予以沒收,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取消其頒發證書的資格。
2.以平等身份同相對人發主權利與義務關系。這種關系不是行政機關與相對人之間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隸屬關系,而是具有明顯教育特徵的民事關系。如基於教育合同而產生的法律關系。
教育行政機關無論以何種身份參加教育法律關系,都是在同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獨立行使國家行政職能的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具體體現在:(1)教育行政機關是同級人民政府組成部分,對同級人民政府負責。其行政權利不得違反教育法律和同級人民政府決定、指示、命令,否則,該行為無效,將被撤消。同時,地方各級教育行政機關非經授權不得代行本級人民政府的權力。(2)教育行政機關在遵守憲法和教育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根據需要利可能,有權獨立行使主管事項的決定權,不必請示人民政府。(3)教育行政機關專門行使教育行政權,不受其他機關的非法干涉。(4)各級教育行政機關都是具有相對獨立的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教育行政機關上級對下級雖然有執法監督、業務指導關系,但下級教育行政機關也有權以自己的名義,獨立處理自己職權范圍內的教育行政事務,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教育行政機關作為一種公務主體,使上下級教育行政機關之間存在一種公務關系。這就是說:一是上下級教育行政機關之間不存在從屬關系,他們都是獨立的行政法人;二是上下級教育行政機關之間存在執法監督關系,即上級教育行政機關通過行政復議等途徑可以撒消下級教育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的決定,達到監督的目的:三是上級教育行政機關在公務職責范圍內可以對下級教育行政機關進行指導,主要是指導其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利國家的教育法,同時也對專門業務進行指導。
把握教育行政機關的法律地位,是很重要的。在現實工作中,有的教育行政機關認為自身不是執法機關,因而疏於履行教育行政執法職責:有的教育行政機關在未很好的履行教育行政機關的同時,又在法定許可權為下級教育行政機關乃至政府設定義務;出現該管的事沒有管,無權管的事義越權去管的現象,這是應該克服與避免的。
二、教育行政行為
(一)教育行政行為的涵義
對教育行政行為的這一概念,有幾種不問的表達觀點,一種教育認為行政行為是指教育行政主體實施的所有行為。既包括教育行政主體的行為,也包括教育行政相對方的行為,還包括行政訴訟中的行為等。第二種觀點,認為教育行政行為是指教育行政機關所作的一切行為,第三種觀點,認為教育行政行為是指教育行政機關進行教育行政管理活動行為的總稱,排除了教育行政機關非行政方面的行為。第四種觀點,認為教育行政行為是指教育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所作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第五種觀點,認為教育行政行為是指教育行政機關針對特定人或事件所採取的具體行政措施的行為,即具體行政行為。本書是從教育行政機關的角度,對其凡是具有法律後果的教育行政管理行為,都屬於教育行政行為。它具有以下特徵:
1.教育行政行為從屬於教育法律、法規。
教育行政機關是我國的教育執法機關,任何行政行為必須有法律的依據,必須受法律規范的約束。它與立法行為不同,立法行為是創製法律規范,雖然有的教育行政機關也可以進行行政立法,但它是為執行法律規范而制定的,是從屬性的立法行為。
2.教育行政行為的裁量性。
依法行政是現代社會的基本要求,但這並非是指法律為行政行為設定每一細節,也不意味著行政機關只能機械行事。事實上法律無論如何嚴密,都不可能規定到每一行政行為的每個細節。法律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一旦制定即不能隨意修改,而現代國家社會經濟急劇發展變化,教育領域也是如此,法律如果沒有給行政機關一個自成重大損失。當然,行政行為的自由裁量性與從屬法律性並非對立,而是矛盾的對立統一。自由裁量也是在法律、法規范圍內的自由裁量,而並非無限制,從屬法律也不是僵化的執行法律,而是充分運用其主觀能動性,領會並把握相應法律、法規的立法目的,積極、靈活的執行法律。
3.教育行政行為的單方性。
教育行政機關在其法定授權范圍內,可自行決定和直接實施教育行政行為。而無需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徵得相對方的同意。教育行政行為的單方性不僅表現在教育行政機關依職權進行的行政行為,如教育行政機關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舉辦學校的,有權予以撒消,有違法所得,沒收違法所得等等,也體現在教育行政機關應教育行政相對人的申請而實施的行為,如頒發辦學許可證等。雖然這些行為是依相對方提出申請而作出,但相對方的申請是否准許,都由教育行政機關依法自行決定,而無需與相對方協商或討價還價。
4.教育行政行為的效力先定性。
效力先定是指教育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就推定其符合法律規定,在末被宣布無效之前,對教育行政機關本身和相對方以及其他國家機關都具有拘束力,任何個人或團體有義務遵守和服從。這種效力先定性源於行政行為是為了維護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它需要這種特權來保障其公共秩序利益的實觀。
5.教育行政行為具有強制性。
教育行政機關是以國家名義實施的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行的,當教育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在執行時遇到妨礙,可以採用——切行政權力和手段,或依法藉助其他國家機關的強制手段,保證其行政行為的暢通,保障其教育行政行為的實現。
(二)教育行政行為的分類
教育行政行為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作不同的分類。下面就幾種主要分類作一介紹:
1.內部教育行政行為與外部教育行政行為。按適用與效力范圍為標准,可分為內部教育行政行為與外部教育行政行為。
2.抽象教育行政行為與具體教育行政行為。按其教育行政行為的對象是否特定為標准,可分為抽象教育行政行為與具體教育行政行為。
3.依職權的教育行政行為與依申請的教育行政行為。按教育行政機關是否可以主動作出行政行為為標准,可分為依職權的行政行為和依申請的行政行為。
4.羈束教育行政行為與自由裁量教育行政行為。按以受法律拘束的程度為標准,可分為羈束教育行政行為和自由裁量教育行政行為。
(三)教育行政行為的成立與合法要件
教育行政行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為,而教育行政行為的法律效力是以教育行政行為的有效成立為前提。教育行政行為的成立要件包括:
1、必須是享有教育行政職權或只有一定教育行政職責的教育行政機關。
2、教育行為本身是行使教育行政職權或職責的行為。
3、教育行政決定送達給相對人。
教育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什,是教育行政行為應當具備的基本要素或是應當符合的條件。教育行政行為的成立要件與合法要件是不同的,有些教育行政行為雖己成立,但卻是違法的。
教育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包括:
1.教育行政機關具有相應的教育行政職權。「越權」無效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則。
2.教育行政行為內容合法、適當。
3.教育行政行為應當符合法定程序。
(四)教育行政行為的無效、撤銷與廢止。
教育行政行為的無效是教育行政行為自始至終不發生法律效力,對相對方沒有拘束力。導致教育行政行為無效的原因,包括教育行政行為內容違法、教育行政機關不明確、不蓋印章,使行政相對方在認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時,無法對之中請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等。
教育行政行為的撤銷是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教育行政行為,因違法或不當,由有權機關予以撤銷。教育行政行為的撤銷不同於教育行政行為的無效,無效的教育行政行為自始至終無效,而被撤銷的教育行政行為,自始不發生法律效力。
教育行政行為的廢止,是指已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因具有法律情形而依法定程序宣布廢止,使其失去法律效力。教育行政行為自廢止之日起失去效力。
三、教育行政許可和行政確認
(一)教育行政許可
1.教育行政許可的概念
教育行政許可是教育行政機關應行政相對方的申請,通過頒發許可證、執照等形式,依法賦予行政相對方從事某種教育活動的法律資格或實施某種教育行為的法律權利的行政行為。它具有以下特徵:
(1)教育行政許可是一種依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對方的申請,教育行政機關不能主動予以許可。例如,申請籌建民辦學校,就應具備相應的教育法律、法規、現規規定的條件,並向教育行政機關提出申辦報告。
(2)教育行政許可是一種採用頒發許可證、執照等形式的要式行政行為。由於教育行政許可是賦予相對方一定的法律資格或法律權利,如舉辦學校,就享有了招生權等相應的權利,這是除學校這一組織外,其他個人、組織所不能進行實施的行為,那麼頒發的辦學許可證這一行為必須具有特定的形式要件,主要表現在辦學許可證。
2.教育行政許可的程序
教育行政許可的程序是教育行政機關實施教育行政許可的步驟、方式、順序和時限,是行政許可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包括受理申請、審查(核實)、頒發許可證三個步驟。
(1)受理申請。申請是教育行政機關實施教育行政許可的前提程序。申請人向教育機關申請行政許可,除提交申請書以外,還要同時提交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文件材料。如申請人申請設立民辦學校,欲取得學校辦學許可證,根據我國有關民辦教育的法規、規定,除提交中辦報告外,還需提交舉辦者的資格證明文件、資產來源、資金數額等證明文件,學校有關章程、收費標准、校長、教師、財會人員的資格證明等等o
(2)審查。教育行政機關在收到相對方的行政許可申請後,應在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期限內對申請人的申請及所附材料進行審查,確定其是否具備取得相應行政許可證明的法定條件。
(3)作出是否頒發有關證照的決定。教育行政機關經過對行政許可中請人的申請及有關材料進行審查後,若確認其符合法定條件,即應在規定期限內作出向申請人頒發有關證照的決定。若經審查認為不符合法定條件,則應作出不予許可的決定,並向申請人說明理由. 申請人不服的可依法申請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若教育行政機關在法定期限屆滿時尚未予以明確答復的,申請人可依法申請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4)吊銷程序。教育行政機關對於以欺騙、違法手段取得的許可證或超越許可范圍活動及違法行為,一經查處應及時吊銷其許可證,並責令其中止一切正在進行的許可事項。
(5)暫扣程序。對於違反許可規定,有輕微違法行為或者緊急情況的,教育行政機關可暫時扣押許可證件,責令其改正;超過限定期限不改正的,吊銷許可證。
(6)救濟程序。教育行政機關吊銷、暫扣、變更、修改或收回許可證前,應給予許可證持有人書面通知,說明採取措施的理由。對於教育行政機關實施的核發、拒絕發放、暫扣、修改、變更許可證等行為,申請人或利害關系人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或直接起訴。 .
(二)教育行政確認
1、教育行政確認的概念
教育行政確認是指教育行政機關依法對相對方的法律地位、法律關系和法律事實進行鑒別,給予確定、認可、證明並予以宣告的具體行政行為。
教育行政確認與教育行政許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二者聯系主要表現在:確認與許可是同一教育行政行為的兩個步驟,一般是確認在前,許可在後,例如,對學校辦學許可證的頒發,首先該申請校應達到教育法律法規規定的標准,包括校舍面積、圖書、師資、設備等,當教育行政部門確認其符合辦學條例,辦學中請人才可向教育行政部門申請辦學許可證,憑辦學許可證才能從事招生的教育教學活動。
但教育行政確認與教育行政許可也存在區別,主要表現在:內容不同,行政許可是使相對方獲得進行某種行為的權利,如學校辦學權利的獲得,教師獲得教師證,具備從事教學資格等,均是指作為性的行為.而行政確認是指確認相對方法律地位、權利義務關系和法律事實等。
2、行政確認的主要形式
根據法律規范和行政活動的實際情況,行政確認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確定。即對個人、組織法律地位與權利義務的確定,如在頒發各級各類學校辦學許可證中確定辦學權。
(2)證明。即教育行政機關向其它人明確肯定被證明對象的法律地位,權利義務或某種情況。如各種學歷、學位證明。
(3)登記。即教育行政機關應申請人中請,在政府有關登記薄冊中記載相對方的某種情況或事實。井依法予以正式確認的行為.例如,學籍登記、社團登記等。
(4)鑒證。即對某種法律關系的合法性予以審查後,確認或證明其效力的行為。如教育行政機關對有關留學合同的鑒證。
(5)行政鑒定。即行政機關對特定的法律事實或客體的性質、狀態、質量等進行的客觀評價。如某種科研成果的鑒定、審計鑒定等。
四、教育行政處罰
(一)教育行政處罰的概念
教育行政處罰是指,教育行政機關或其它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對違反有關教育法律規范,但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方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教育行政處罰具備以下特徵:
1.教育行政處罰的主體是教育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其他行政主體。在這里雖然教育行政處罰權主要屬於教育行政機關,但如果經由法律授權或教育行政機關委託,教育行政處罰權的實施亦可由被授權、被委託的組織行使。受委託組織應以委託教育行政部門的名義作出處罰決定,委託教育行政對受委託組織實施處罰的行為進行監督,並對其處罰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教育行政部門委託實施實施處罰,應當與受委託組織簽訂《教育行政處罰委託書》,並依法規定雙方實施處罰的權利與義務。
2.教育行政處罰的對象是違反教育法律規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只有相對方實施了教育法律、法規規定的必須處罰的行為才能處罰,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不能處罰。
3.教育行政處罰的性質是一種以懲戒違法為目的的具有制裁性的具體行政行為。它具體表現在對違法相對方權益的限制、剝奪,或讓其履行新的義務。它不同於刑事制裁、民事制裁。
(二)教育行政處罰的原則
教育行政處罰的原則是指對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准則。根據《行政處罰法》和(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的規定,教育行政處罰應遵循以下原則:
1.處罰法定原則
《行政處罰法》第15條規定:「行政處罰由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即不具有法定職權的行政機關,是不能實施特定的行政處罰。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法實施行政處罰。
2.公正、公開原則
公正、公開原則,要求作出的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
(1) 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飛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2) 當事人有權陳述和申辨,教育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拒絕聽取的,教育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
(3) 教育行政。機關在作出停辦學校或吊銷許可證等行政處罰前,應告知當事人,當事人對違法事實的認定與行政機關有重大分歧,當事人要求聽證或者教育行政機關認為有必要聽證的,應當組織聽證。
(4) 教育行政機關給予行政處罰(除簡易程序外),應當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包括受罰人違反法律、法規或規章的事實和證據,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不服行政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並應標明行政處罰機關,加蓋其印章。
(5)行政處罰決定應當在宣布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依法送達。
3.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行政處罰所追求的不僅是「懲」已然違法行為,還要「戒」未然違法行為。要通過對相對人的行政處罰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使他們認識到行政處罰是維護包括他們在內的人民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的手段,認識到違法行為的危害,從而培養起自覺守法的意識。
(三)教育行政處罰的種類
行政處罰的種類很多,不同部門的行政法根據其調整法律關系的特殊性,運用不同種類的行政處罰。
教育行政處罰既有與其他行政法設立的行政處罰相同的處罰形式,也有其他行政法未設立的行政處罰形式。還有一些處罰是教育行政機關無權實施的,如人身自由罰,即行政拘留、勞動教養等。歸納起來,教育行政處罰共有以下幾種:
1.行為罰
行為罰是限制和剝奪違法相對方某種行為能力或資格的處罰措施,有時也稱能力罰。在教育法中,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責令停止招生。
(2)撤銷違法舉辦的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這是禁止相對方從事辦學權的處罰。
(3)取消頒發學歷、學位和其他學業證書的資格。
(4)撤銷教師資格。
(5)停考、停止申請認定資格。
(6)吊銷辦學許可證。
2.財產罰
教育行政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教育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教育行政機關備案.
(四)教育行政處罰的一般程序。
一般程序義稱普通程序,是教育行政處罰中的—個基本程序,它具有內容最完善、適用最廣泛的特點。它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立案。教育行政部門發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應當給予教育行政處罰的,應當填寫立案報告表,在經本機關主管負責人審查批准後即完成法律上立案程序。
2.調查取證。立案後,教育行政部門應教育行政部門應客觀、全面、公正地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必要時,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行檢查。
3.聽取申辯與聽證教育行政部門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應向當事人發出《教育行政處罰告知書》,告知當事人作出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利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陳述權、申辯權和其他權利。
當事人在受到《教育行政處罰告知書》後七日內,有權向教育行政部門以書面方式提出陳述、中辯意見以及相應的事實、理山或證據,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證據成立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採納。教育行政部門不得因當事人的中辨而加重處罰。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教育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組織聽證。
聽證程廳可以認為是一般程序中的特別程序,根據《行政處罰法》第42條規定,教育行政處罰的聽證程序為:
A、聽證提出。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教育行政機關告知後3日內提出。這是聽證的必要程序。
B、聽證通知。組織聽證的教育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開始的7日前書面通知當事人,以便當事人作充分准備在聽證會上中辨o
C、舉行聽證會。正式聽證會由教育行政機關指定非本案調查取證和與本案無利害關系的人員主持,要求聽證的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也可以委託1—2名代理人出席或與代理人同時山席,除涉及隱私、商業秘密、國家秘密外,聽證會一律公開舉行。聽證會首先山主持人宣布開始,然後由調查人員宣讀指控書、提出當事人的違法事實、證據和處罰建議:之後由被指控人中辨和質證:最後由上持人宣告聽證結束,被指控人作最後陳述o
D、製作聽證筆錄。聽證結束後,應製作聽證筆錄

④ 申請人沒有簽字的聽證筆錄上能不能作為行政許可決定的依據

《行政許可法》抄第四十八條第一款第五項規定:「聽證應當製作筆錄,聽證筆錄應當交聽證參與人確認無誤後簽字或蓋章。」申請人及其他聽證參加人在聽證筆錄上簽字是聽證筆錄作為行政許可決定依據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這個形式要件就很難證明該筆錄的真實性,因此聽證筆錄是沒有法律效力的,當然不能作為行政許可的依據。

⑤ 求救,關於工商所的詢問通知書,這個詢問通知書有什麼法律效力的沒不理他會不會有不良後果

工商部門出具《詢問通知書》的法律依據是1987年9月日實施的《投機倒把行政處罰暫行條例施行細則》第十條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有權詢問投機倒把行為人、嫌疑人和證人。詢問時可以通知被詢問人到指定地點進行」。

但2008年1月23日這部古董法規已經被國務院發布的第516號令廢止,取而替之的是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其中第二十四條指出辦案人員可以詢問當事人及證明人。

但請注意,這里工商執法人員已經不可以再使用《詢問通知書》這種強制手段的形式進行詢問取證。實際上已經中止工商部門以濫發《詢問通知書》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權力。

(5)聽證筆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十八條「以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沒有法定依據而為當事人設定了「在規定地點、規定時間接受詢問」的義務,就是對當事人行動自由權利的侵犯。所取得的證據當然無效。

《證據規定》第五十六條:「法庭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從以下方面審查證據的真實性:(五)影響證據真實性的其他因素。」

由於沒有法定依據而使用了帶有行政強制命令性質的《詢問通知》所取得的詢問筆錄,也將會被法院歸於影響證據真實性的其他因素應被質疑。

⑥ 我國應當如何進一步完善和健全聽證制度

(一)要漸進式推進和擴大聽證的范圍
1、增加價格法規定以外的聽證事項 根據價格法規定,除在確定或調整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用事業價格、公益性服務價格、自然壟斷經營的商 品價格等三類必須進行聽證外,還可以將聽證的適用范圍擴大到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各種有形的商品、有償服務的 政府定價和政府的指導價上,這樣來彌補《價格法》中存在的缺陷,以進一步推進決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發展趨 勢。
2、應當將重大市政建設項目引入市民聽證范圍 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每年都有一批重大市政項目建設上馬,這些項目的資金來源,都來自於納稅人上繳的稅 收,而且這些項目對每個市民都攸息相關。因此,建立重大市政項目市民聽證制度,能夠讓市民直接參與重大項目 的建設,並接受市民的監督。聽取納稅人的意見,既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又確保政府決策的科學性,讓重大市 政項目成為陽光工程,有效遏制腐敗現象的發生。
3、應該把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列入聽證范圍 根據《行政處罰法》規定,作出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應當舉行聽證,為當事人提供一個有 效的陳述事實、申辯理由的機會。這樣既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權益,又能有效促進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行政、公平執法。 同時,提高執法機關的民主意識,依程序執法的水平。
(二)要完善聽證制度的程序規定
1、健全聽證代表選擇機制 健全聽證代表選擇機制,是保障所有利益群體都能在聽證活動中取得平等的代表權的基礎,也是保證聽證代表 能獨立自主地表達其代表的利益群體訴求的關鍵。
2、建立聽證主持人選拔制度 在聽證中,要有相對獨立並具有較高素質的聽證主持人,就要建立健全一套選拔、任職、管理、培訓等制度。 聽證主持人可以通過統一考試取得資格證書。專門從事聽證主持職業,專兼職並存,與政府及其主管部門保持獨立 性,公正行使聽證主持權力,不能偏袒任何行業、任何利益集團。
3、規范聽證程序的基本內容為保障聽證質量,應規范聽證程序,從開始到結束都要有嚴密有序的過程,並具可操作性,確保聽證代表充分 表達意見的機會。
(三)營建「陽光聽證」的環境
1、合理配置信息披露的權利義務 在聽證之前,通過合理配置聽證組織過程中各方主體的信息披露權利和義務,加重申請人、經營者及其主管部 門的義務,賦予聽證代表尤其是消費者代表更多的權利,以扭轉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局面。
2、創新多種形式的聽證方法 目前,聽證形式主要分為正式聽證和非正式聽證。正式聽證程序主要是要求行政機關以聽證筆錄作為決策的依 據,屬拘束性聽證,而且正式聽證程序時間長、耗費大、效率低。
(四)切實提高聽證在決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1、建立健全聽證結果的處理機制 正式聽證會結束以後,要認真對待聽證的意見,根據聽證事項的性質,分類型整理、歸類代表的意見和建議, 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有的大多數人認同一致的意見,而且對決策起關鍵作用,應當直接吸收;有的雖然是少 數人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但對決策正確與否也有一定的決策價值,可以有選擇地吸收;在決策聽證中,大家分歧比 較大,各抒己見,應當記錄在案,匯總後報有決策權的行政主管機關研究論證,並向聽證代表反饋研究結果,如不採納的應向其說明理由、作出解釋,切忌聽證會結束後把聽證筆錄束之高閣,不予理睬。
2、明確提高聽證筆錄的法律效力,聽證筆錄記載的內容代表和反映著相關社會群體的利益態度,如在制度設計中明確正式聽證筆錄對最終定價行為的法律拘束力,要求決策部門進行最終決策時必須尊重聽證筆錄記載的聽 證會代表的意見,在多數聽證代表不同意決定方案或對其分歧較大時,必須協調申請人調整方案,必要時再由行政主管部門重新組織聽證。
3、加強聽證程序的監督,目前,我國推行和引入聽證制度還處於初創階段,特別是價格聽證已經舉行多次,但由於宣傳教育不夠,行政機關和行政相對人對此都還沒有形成充分的共識,所以在舉行聽證當中,缺少實際的經驗,難免會出現與聽證制度 不符的行為。因此,要建立與此相適應的聽證監督機制,通過人大、社會組織、公眾輿論來監督和制約。

⑦ 聽證會的筆錄具不具有法律效力

我想你此處法律效力的意思,是對法律關系的主體均能產生約束力並可以受到司法內救濟之意容。
根據我國目前部門法的規定(如《信息公開條例》《行政處罰法》《法律法規備案條例》)等來看,聽證會只是一種依職權或相對人申請發起的,必經的或可選擇的程序,至於聽證會筆錄的效力,目前並無明確的規定,一般來說,組織聽證會的主辦方應在充分吸收聽證會上的相關意見後,再作出決策或決定,但我個人認為,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來源於法律的明確授權,既然法律目前並沒有賦予聽證會筆錄明確的效力,現實中聽證會的落實情況也有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目前我國聽證會的筆錄只具有參考作用,並不具有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效力。

⑧ 行政處罰是什麼

一、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專規尚未構屬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二、行政處罰的種類,主要是指行政處罰機關對違法行為的具體懲戒制裁手段。
三、根據《行政處罰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中國的行政處罰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人身罰 人身罰也稱自由罰,是指特定行政主體限制和剝奪違法行為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這是最嚴厲的行政處罰。人身罰主要是指行政拘留和勞動教養。
2、行為罰 行為罰又稱能力罰,是指行政主體限制或剝奪違法行為人特定的行為能力的制裁形式。它是僅次於人身罰的一種較為嚴厲的行政處罰措施。
3、財產罰是指行政主體依法對違法行為人給予的剝奪財產權的處罰形式。它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行政處罰。
4、申誡罰 申誡罰又稱精神罰、聲譽罰,是指行政主體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譴責和警戒。它是對違法者的名譽、榮譽、信譽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損害的處罰方式。

⑨ 行政處罰法和行政許可法中有哪些十分相似的條文例如第一條這樣的

《行政處罰法》與《行政許可法》聽證規定之比較
聽證制度是行政機關作出行政決定前,給予當事人就重要事實表達意見的機會,通過公開、公正、民主的方式達到行政目的的程序制度。《行政處罰法》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將聽證制度引入行政決定的製作過程,新頒布的《行政許可法》也規定了聽證制度。筆者試就兩法聽證制度中的一些規定作一比較。
1.聽證程序的適用范圍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營業執照、處以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該法聽證程序的適用范圍主要是對當事人利益有較大影響的處罰案件,聽證程序的適用范圍較窄。
而《行政許可法》聽證制度擴大了聽證程序的適用范圍,具體包括兩種情形:
第一,第四十六條「法律法規規定實施行政許可的應當聽證的事項,或者行政機關認為需要聽證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許可事項」,這是一種對行政機關依據職權進行聽證的規定。凡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聽證程序,行政許可屬於其規定情形的,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前,都應當舉行聽證。另外,如果行政機關認為行政許可事項對公共利益可能產生較大的影響,行政機關就應當將有關的事項予以公告,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行政機關經過聽證後,認為准予許可不會對公共利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作出准予許可的決定;反之,則應拒絕頒發許可。
第二,第四十七條「行政許可直接涉及申請人與他人之間重大利益關系的,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前,應當告知申請人、利害關系人享有要求聽證的權利」,是一種對行政機關依據申請進行聽證的規定。行政許可涉及申請人及申請人以外的、同行政許可的實施有直接利益關系的個人和組織之間有重大利益關系的,申請人和利害關系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
2.聽證筆錄的法律效力
《行政處罰法》中有關聽證的規定有:「聽證應當製作筆錄」、「聽證結束後,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作出決定」。這里對聽證筆錄在行政決定中的作用未作出明確的規定,經過聽證程序,行政機關最終並非只依據聽證筆錄作出決定。通過聽證程序製作決定的依據除了聽證筆錄中記錄的事實、依據和有關材料外,還包括聽證活動之外的材料。由此看來,聽證筆錄是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依據之一,而非惟一依據。
《行政許可法》就聽證筆錄對行政許可決定的約束力則作出了明確規定,該法中有關聽證的規定在第四十八條:「聽證應當製作筆錄,聽證筆錄應當交聽證參加人確認無誤後簽字或者蓋章,行政機關應當根據聽證筆錄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即:經過聽證程序的行政許可,聽證筆錄是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惟一依據,行政機關只能根據聽證筆錄中認定的事實,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或拒絕行政許可的決定。
3.聽證程序的質證要求
聽證會的主要內容是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並進行質證。質證如何進行?是不是所有與行政機關所認定事實相關的證據都應當在聽證中出示呢?筆者認為,根據《行政處罰法》和《行政許可法》兩法對聽證筆錄的法律效力規定的不同,質證要求也應有所區別。既然《行政處罰法》聽證制度規定聽證筆錄非行政機關作出行政決定的惟一依據,因而聽證會上只需將與認定事實部分相關的證據質證確認即可,並非所有的證據都要有質證要求。而《行政許可法》聽證制度規定聽證筆錄是行政機關作出行政決定的惟一依據,這就要求參加聽證會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申請人和其他人員均應在聽證會上出示所有相關的證據,並且所有證據都應有質證要求,被質證確認後記錄在聽證筆錄上,作為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依據。
4.聽證程序的法定期限
《行政處罰法》規定「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後三日內提出」,同時又規定「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但該法對行政機關收到聽證申請後舉行聽證的法定期限並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而《行政許可法》則明確規定了行政機關須在法定期限內舉行聽證,即行政機關自收到申請人、利害關系人要求舉行聽證的申請書之日起二十日內,必須舉行聽證。

⑩ 法律執行中聽證會的問題!

1.「在此種情況下,被執行人有權請求開聽證會嗎?為什麼? 」:有權。這是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實施後出現的新情況,根據《民訴法》第204條的規定,法院執行是應當對案外人的執行異議進行審查,此後各地高級法院規定了執行中是異議審查聽證制度。

2.「被執行人辯稱,當時去辦理工商登記時的股東簽字,並非他本人簽字,他稱對於工商登記他並不知曉,故他不想承擔任何責任,這種說法成立嗎?為什麼?」:是否成立,要看他能否提供確實的證據證明辦理股東登記手續時他確實不知情。如果他提供的證據能證明他不知情、而是其他人背著他胡亂登記的:他就可以不負賠償責任。如果他證明不了:他還是應賠償。

3.「聽證會上常用答辯詞及套路?如對方的觀點正確如何反駁?錯誤如何反駁?不對不錯如何反駁?需要自己考慮後才能做出決定的話應如何說? 」:
(1)聽證會上只要是讓要求他拿出他不是股東、當初的登記不合法、他不知情的證據,然後由主持聽證的法官確認證據是否充分,無所謂辯詞,套路倒是固定的:舉證、質證、確認。
(2)如對方的觀點正確:你不反駁什麼?而且不是對方觀點(對方觀點已經確定了:他不是股東、不負賠償責任)。主要是對方的證據是否真實、充分,你主要看對方的證據,同時提出你們反駁他不是股東觀點的證據。

4.「聽證會的法律地位如何?做出的決定?有法律效力嗎? 」:聽證會是由法院組織的,作出的決定當然有法律效力:直接決定對被執行人的強制執行是否繼續進行。
如果聽證會認為他說的「他不股東、不應承擔賠償責任」的觀點沒有足夠證據支持、不予確認的:就繼續執行他的財產。如果聽證會認為他們證據充分、他異議有理的:當然會停止對他的財產的執行,你們需要尋找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了。

5.「若聽證會做出對我們不利的決定,還有補救措施嗎?如何進一步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一是可以提起行政訴訟追究登記他為股東的工商局的責任,請求行政賠償(但這條路很難,再提起一場訴訟時間很長不說,賠償請求能否不能得到支持、即使支持國家賠償的數額也不會多)。
二是請求執行法人代表和他兒子的財產,如果他們轉移了財產:可以找到他們轉移財產的證據後請求撤銷轉移。

補充:
1、執行按規定是應當執行公司法人的財產、不應執行股東的財產,但在股東有出資不實或是、抽逃出資有情況下,就可以執行股東在出資不實或是抽逃出資范圍內的個人財產的,這一點想與樓上錢狀師朋友探討?

2、雖然他們是「相互串通、逃避法律制裁」,但如果你拿不出證據證明「其實,陳某就是公司的股東」這一點,真的沒有辦法,法庭上是只認證據的。

3、如果反駁?反駁只能靠找到證據證明陳某知情、股東登記是真實的符合規定的,沒有證據,反駁也不會被支持。

4、看看登記時另兩人(法人和其兒子)的名字是否也是同一人代簽的吧,如果是:三個都是同一人代簽的,又有陳某的身份證上,應是登記真實。或者找到陳某曾以股東身份參加公司會議的記錄、或是其他知情人的證明吧。

熱點內容
司法嬌心得 發布:2024-09-20 19:59:46 瀏覽:402
價值取向道德 發布:2024-09-20 19:53:32 瀏覽:903
寺廟更換法人法規 發布:2024-09-20 18:51:31 瀏覽:841
四所法學院 發布:2024-09-20 18:37:34 瀏覽:927
民政局的離婚協議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09-20 18:32:40 瀏覽:322
家司法解釋 發布:2024-09-20 17:37:18 瀏覽:281
支付寶轉賬法院 發布:2024-09-20 16:23:57 瀏覽:578
社會工作中級法規試題 發布:2024-09-20 08:01:39 瀏覽:13
每個月休息八天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09-20 08:01:05 瀏覽:69
百萬網民學法律知識競賽活動 發布:2024-09-20 07:35:27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