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責任是一種什麼法律責任
① 民法中關於違約責任是怎麼規定的
你好!我國《民法通則》只對違反合同的責任和侵權的民事責任作了相應規定: 第二節 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一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
合約定條件的,另一方有權要求履行或者採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
損失。 第一百一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於另一
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 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一方違反合同時,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數額
的違約金;也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對於違反合同而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
方法。 第一百一十三條 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分別承擔各自應負
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四條 當事人一方因另一方違反合同受到損失的,應當及
時採取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及時採取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無權就
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第一百一十五條 合同的變更或者解除,不影響當事人要求賠償損失
的權利。 第一百一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由於上級機關的原因,不能履行合同義
務的,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向另一方賠償損失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再由
上級機關對它因此受到的損失負責處理。 第三節 侵權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七條 侵佔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返
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的,應當折價賠償。 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
償。 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並應當賠償損失。 第一百一十八條 公民、法人的著作權(版權)、專利權、商標專用
權、發現權、發明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受到剽竊、篡改、假冒等侵害的,
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第一百一十九條 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
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
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第一百二十條 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
,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
損失。 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一百二十一條 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
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
品製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運輸者、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
的,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第一百二十三條 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
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
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二十四條 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
他人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二十五條 在公共場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
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
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二十六條 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
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
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七條 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
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於受害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
理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由於第三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第三人應當承擔民
事責任。 第一百二十八條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正當防
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二十九條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
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
者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因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
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三十條 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
任。 第一百三十一條 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
人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三十二條 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
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三十三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
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
他的民事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
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
監護人的除外。 在合同約定中也才會產生違約責任,請參考,是否能對你有用。謝謝!
② 違約責任的特徵是什麼
法律分析:1、違約責任是一種民事責任。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因實施民事違法行為或基於法律的特別規定,依據民法所應當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2、違約責任是違約方對相對方承擔的責任。合同關系的相對性決定了違約責任的相對性,即違約責任是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民事責任,合同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對當事人之間的合同不承擔違約責任。
3、違約責任是履行合同不完全或不履行合同義務而承擔的責任。
4、違約責任具有補償性和一定的任意性。違約責任以補償守約方因違約行為所受損失為主要目的,以損害賠償為主要責任形式,故具有補償性質。違約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約定,具有一定的任意性。
5、違約責任是財產責任,不是人身責任。違約責任可以約定(如約定違約金、約定定金),也可以直接適用法律的規定(如支付賠償金、強制實際履行等)。
6、違約責任有一定的選擇性。違約相對人可以選擇違約人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比如說違約人違反約定沒有完成合同義務,相對人可以在損害賠償和違約金中選擇一項要求違約人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③ 違約責任是什麼意思
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而依法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違約責任是合同責任中一種重要的形式,違約責任不同於無效合同的後果,違約責任的成立以有效的合同存在為前提的。
違約責任也不同於侵權責任,其可以由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事先約定;其屬於一種財產責任。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28條規定: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④ 對方違約是什麼法律責任
違約責任是一種合同法律責任。違約責任的成立以有效的合同存在為前提,可以由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事先約定。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時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是一種補充賠償或懲罰性的財產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五百八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⑤ 違約責任有哪些法律特徵
違約責任具有以下法律特徵:1、民事責任包括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因此,違約責任是民事責任的一種,不同於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2、違約責任是當事人不履行債務所導致的結果。構成違約,必須存在有效成立的合同關系,而且存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事實。因此,違反合同義務是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相區別的重要特點。3、違約責任具有相對性。違約責任只能發生在特定的合同當事人之間,只有守約方才能基於合同向違約方提出請求或提起訴訟,與合同無關的第三人不能依據合同對違約方提出請求或訴訟。4、當事人可以預先約定違約責任。當事人根據合同自由原則,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違約責任預先約定。例如預先約定違約金的數額幅度,預先約定損害賠償額的,預先設定免責條款等。當然,當事人對違約責任的預先約定必須公正合理,否則將會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5、違約責任具有懲罰性和補償性雙重屬性。違約責任具有懲罰性毋庸置疑,法律通過對違約方的制裁促使債務人履行債務,同時也可以起到預防或減少違約現象發生的作用。另一方面,根據平等、等價有償的原則,違約責任以損害賠償作為違約責任的主要方式,具有較強的補償性。根據違約責任的補償性,一方在違約後,所承擔的賠償責任應相當於另一方因此而受到的損失。
⑥ 簡述違約責任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如下責任:
1. 繼續履行合同。違約人應繼續履行沒盡到的合同義務。
2. 採取補救措施,如質量不符合約定的,可以要求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
3. 支付違約金。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違約金條款。在合同實施中,只要一方有不履行合同的行為,就得按合同規定向另一方支付違約金,而不管違約行為是否造成對方損失。以這種手段對違約方進行經濟制裁,對企圖違約者起警戒作用。違約金的數額應在合同中用專門條款詳細規定。
違約金同時具有補償性和懲罰性。《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的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違反合同所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若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所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這保護了受損害方的利益,體現了違約金的懲罰性,有利於對違約者制約,同時體現公平原則。
(6)違約責任是一種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
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合同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所應當具備的條件。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是確定當事人是否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承擔何種違約責任的依據,對於保護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利益以及指導司法審判人員執法都具有重要意義。
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可分為一般構成要件和特殊構成要件。一般構成要件,是指違約當事人承擔任何違約責任形式都必須具備的要件。特殊構成要件,是指各種具體的違約責任形式所要求的構成要件。
違約行為是承擔各種違約責任的必備要件。違約行為是合同當事人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其主體是合同關系的當事人,合同外的第三人的行為不構成違約。違約行為在性質上是違反了合同義務,在後果上導致了對合同債權的侵害。
過錯是實行過錯原則情況下承擔違約責任的要件。我國的合同法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因而過錯不是承擔違約責任的必備要件。
⑦ 違約責任是一種什麼法律責任
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而依法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違約責任是合同責任中一種重要的形式,違約責任不同於無效合同的後果,違約責任的成立以有效的合同存在為前提的。違約責任也不同於侵權責任,其可以由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事先約定;其屬於一種財產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六條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條文對違約責任均做了概括性規定。
⑧ 什麼叫違約責任
法律分析: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而依法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違約責任是合同責任中一種重要的形式,違約責任不同於無效合同的後果,違約責任的成立以有效的合同存在為前提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報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錢債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支付。
⑨ 違約責任的特徵有哪些
您好,違約責任具有以下特徵:
(一)違約責任是一種民事責任
法律責任有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等類型,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因實施民事違法行為或基於法律的特別規定,依據民法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民法通則專設「民事責任」一章(第六章),規定了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兩種民事責任。違約責任作為一種民事責任,在目的、構成要件、責任形式等方面均有別於其他法律責任。
(二)違約責任是違約的當事人一方對另一方承擔的責任
合同關系的相對性決定了違約責任的相對性,即違約責任是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民事責任,合同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對當事人之間的合同不承擔違約責任。具體而言:(1)違約責任是合同當事人的責任,不是合同當事人的輔助人(如代理人)的責任;(2)合同當事人對於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的違約承擔責任。合同法第121條規定: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三)違約責任是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的責任
首先,違約責任是違反有嗷合同的責任。合同有效是承擔違約責任的前提。這一特徵使違約責任與合同法上的其他民事責任(如締約過失責任、無效合同的責任)區別開來。
其次,違約責任以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為條件。能夠產生違約責任的違約行為有兩種情形:一是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即未按合同約定提供給付;二是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即其履行存在瑕疵。
(四)違約責任具有補償性和一定的任意性
其一,違約責任以補償守約方因違約行為所受損失為主要目的,以損害賠償為主要責任形式,故具有補償性質。
其二,違約責任可以由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約定,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合同法第114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