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法律責任
㈠ 子女不贍養老人會有什麼法律責任
我國《婚姻法》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指成年子女在物質上和經濟上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扶助是指成年子女在精神上和生活上對父母的關心、幫助和照顧。贍養扶助的義務主體,一般是成年子女。子女對父母履行贍養扶助義務,是法律規定的子女必須要履行的法定義務,也是每一個成年人對家庭和社會應盡的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9條的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第10條規定,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員應當關心和照料老人。這種義務是無期限的,只要父母需要贍養扶助,子女就應繼續履行這一義務。並且不能以放棄繼承為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
我國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實施:首次從法律上明確將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年節。此外,新法規定:家庭成員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人分開居住的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常回家看看』正式寫進了法律,如果子女不常回家看老人,應屬於違法行為。」更不用說子女不贍養父母的情形了。贍養父母是子女的法定義務,如果不履行該義務,要承擔給付贍養費的民事責任;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子女都要履行對父母的贍養義務!拒不贍養老人後果嚴重的可能會構成遺棄罪,會有坐牢的可能性!
㈡ 子女犯罪,父母在哪些情況下要承擔刑事法律責任
我不是學法律的,只能憑個人印像來回答。
1,子女未成年,家長受過,應該的。
2,子女成年,家長有包庇行為。。。
具體的話,你還是要咨詢一下律師,必竟他們是專業人士。
㈢ 如果子女殺人了父母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傷害你的那男的建議他去看心理醫生,越快越好,哪個女的看上他算倒了八版輩子的霉,你和權他堂弟喜歡上了可父母們不同意,管他們呢,世俗的偏見,你們照樣要按照法律結婚吧,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那男人拿刀要殺你已經觸犯了法律,要坐牢的,一定必須受到法律的制裁,你可以用人肉搜索來讓大家譴責他.他這輩子已經完了.至於你們父母不會要你和那個坐牢的勞改男人在一起吧.你和你喜歡的人完全可以搬出去自食其立,等到了以後賺夠了錢寄些回去孝敬下,你已經死了一次因該知道生命的可貴吧,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那種男人如果不制裁,將來別的女的或許會被他殺掉,為了社會的安危也為了原本屬於你的利益.你們還年輕,路還很遠.
㈣ 子女放任有贍養義務的父親違法犯罪,子女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和父母對於未成年人的監護責任不是一碼事
完全行為能力人違法犯罪,責任自負
㈤ 父母對子女法律責任
扶養的義務。
監護的權利
㈥ 成年後的子女闖禍欠債 父母有法律責任替子女償還嗎
債權債務關系是特定的。我國法律保護債權人的合法債權。作為債務專人根據約定屬,應當履行歸還債務的義務。債權人 為了實現債務,可以採取合法的手段,包括由人民法院起訴,通過法律的強制力, 裁判由債務人向債權人歸還債務,直至強制執行。既然債權債務關系是特定的,所 以,作為債權文書或人民法院的裁判文書,只對債權人、債務人之間有法律約束力 ,不會超越特定關系之外的其他人的。
滿18歲的子女就是一個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他的債務應由其向債權人歸還。所以,父母還債是沒有任何法律根據的。
但是,如果子女有遺產,應當以其遺產清償債務。這就涉及到繼承人代清償債務 的問題了。《繼承法》第33條:「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 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 繼承人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 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
根據上述法條規定,如果父母有繼承子女的遺產,就應該以這些遺產按比例清償給債權人,並以此為限。不足部分,不存在清償的責任。當然,父母自願的除外。
㈦ 法律責任上的"家人"如何解釋
1、子女成年後尚未結婚,仍與父母共同生活的,屬於家庭的成員;
2、子女成年後,如果身體健康,有勞動能力,則父母不再對其有撫養的義務。如果未結婚又沒有房子,父母仍相當允許其繼續居住,因為家庭成員間有生活扶助的義務。如果雙方關系惡化,父母強烈要求子女搬出去住,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在法律上已無撫養義務,如果雙方調解不成,那麼子女應當搬出父母所有的房子!
家庭成員間的關系,既需要法律的調整,也需要道德的調整,是否必須搬走,這要看雙方關系,如果用法律來調整,則應當搬走。
3、當父母死亡,其父母的財產應該怎麼繼承?如果有法律上有效的遺囑,則按遺囑繼承;如果沒有遺囑,則按法定繼承,法律上規定:被繼承人的父母、配偶、子女是第一順位繼承人,他們之間的權利是平等的,原則上應當是均分。
4、家庭成員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法律術語。一般的理解是:共同生活的一個家庭的親屬。多指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
5、國務院與住建部於2010年4月27日聯合發布關於經適房管理的文件,其中有「購房人」與「家庭」的說法。「已經購買經濟適用房的家庭,在購買完全產權房(即商品房)時,必須將經濟適用房轉換為完全產權房」。這里出現一個關於「家庭」的問題:假如父母購買了經適房,若干年後成年的子女購買商品房,是否意味著父母也要將經適房轉換為商品房才行?婚姻法上沒有明確給家庭下定義,因此成年的子女是否仍然屬於法律上的家庭成員?相關方面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