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法律效力的法院
① 民事訴訟法: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
這就是一事不再理原則,或者叫法的既判力原則。同一事實同一理由同一訴訟回請求,如果法院作出判答決,或者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駁回起訴,就是對相關法律問題已經作出了處理,生效的判決和裁定應當尊重,如果確有錯誤,也應當通過申訴程序解決。而訴訟中當事人自己撤訴,法院裁定準予撤訴,也就是法院並未對案件作出實質處理,當事人是可以再起訴的。
另外,離婚案判決不準予離婚,間隔半年後可以再起訴。
② 人民法院發現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錯誤的怎麼辦
人民法院發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提請再審,具體是: 1.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人民法院對本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裁定應當負責,發現確有錯誤應當自己進行糾正,因此,民事訴訟法賦予法院對本院所作判決、裁定依法予以糾正的權力,院長發現本法院生效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本院審判委員會。審判委員會對所提交的判決、裁定進行審查,決定是否進行再審。對決定再審的,應當裁定中止原判決的執行並重新組成合議庭再審。 2.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有權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如果發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調取材料,依審判監督程序自行審理,也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下級人民法院重新審理後,應當將審判結果上報最高人民法院。 3.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對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進行監督,發現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可以自行審理,也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予以糾正。
③ 法院裁定書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第二百三十七條 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
(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裁定書應當送達雙方當事人和仲裁機構。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④ 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具有的特點是
法律分析:發生法律效力判決亦稱確定判決。是指具有法律約束力必須依法執行的判決。按中國法律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指下列幾種:(1)高、中級和基層人民法院對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在法定期限內未提起上訴或抗訴的; (2)高、中級人民法院的第二審判決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二審判決,都是終審判決,一經宣判即可發生法律效力;(3)死刑案件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或由最高人民法院授權的高級人民法院核准後,巧刑緩期執行的案件經高級人民法院核准後,即發生法律效力。上述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確認判決,在民事訴訟中是指法院對處於爭議狀態的特定民事法律關系的存在與否及歸屬作出的確定。人民法院單純確認當事人之間法律關系存在或不存在的判決。確認判決中無相關給付內容,某些給付判決中若有先行確認之判決,則仍認定為給付判決(如繼承案件中,要先行確認親子關系)。確認民事實體法律關系或特定法律事實存在的判決,是積極的確認判決。確認民事實體法律關系或特定法律事實不存在的判決,是消極的確認判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十六條 人民法院開庭審判案件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進行。審判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平等對待訴訟各方。
⑤ 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 )討論決定
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 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⑥ 法院講的判決發生法律效力是指什麼時候
法院的裁判文書存在兩個效力,一個是法律效力,一個是執行效力。
法院作出的專裁判文書一經生效(一審判決屬在超過上訴期後沒有上訴的判決以及二審終審的判決,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即具有永久法律效力,除非被依法撤銷。
裁判文書具有強制執行效力,是指如果義務人拒不履行裁判文書所確定的義務,權利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權利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申請,否則,就喪失了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申請執行的期限為二年,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限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⑦ 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定是不是才有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三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對於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進行解釋。司法現實中,對於案件是五花八門的,而我國的法規是粗線條、也不可能面對每一個具體主導性細節的;所以就要請示具有法定權力的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釋,依法對具有普遍性案件細節、對下屬法院、法官審理進行指導性、具有司法效力的解釋。
廣義上是指,每一個法官審理每一起案件,都要對法律做出理解,然後才能夠具體適用。因此,必須對法律做出解釋,才能做出裁判。由最高法院對具體適用法律的問題,作出的解釋就是司法解釋。中國的司法解釋有時特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根據法律賦予的職權,對審判和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所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釋。
⑧ 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書所確認的事實,是指人民法院就其他案件做出的生效裁判中已經確認的事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或者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 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宣告離婚判決,必須告知當事人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結婚。
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⑨ 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可否作為認定
人民法院抄發生法律效襲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書所確認的事實,是指人民法院就其他案件做出的生效裁判中已經確認的事實。一是因為該事實已為人民法院所查明,客觀上無再次證明之必要;二是因為該事實已為人民法院裁判所認定,該裁判具有法律約束力,這種約束力也包括對該事實認定上的不可更改性。
《民事訴訟法》第69條規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的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93條規定: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5)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9條規定: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
⑩ 一審判決法律文書發生法律效力之日是
如果判決書的話,在法院判決書送達之日的第二日起算,15日之內不上訴的話就生效回了。調解的答話,調解協議雙方簽字之時。不能上訴的民事裁定書,送達之時就生效;可以上訴的民事裁定十日內不上訴生效。刑事判決十日,裁定五日。行政判決十五日,裁定十日。期限的最後一日為法定假日或休息日的,該期限順延至法定假日或休息日結束後的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