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詐騙法律責任
⑴ 2013年8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舉辦「網路名人社會責任論壇」,就共守「七條底線」達成共識:法律
D選項錯誤
解析:
不負責任的行為,可以構成道德上的責任內或法律上的責任。違反法律的行為必然容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違反道德的行為,則並不全部需要法律的介入,所以不負責任的行為必然要受到法律制裁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故選D。
⑵ 微信被騙錢了,要打什麼電話請求客服幫助
微信被騙錢應該打什麼電話求助?
⑶ 建設個人論壇 以學習互助為目的的 違法嗎 情節嚴重嗎 會受到什麼法律責任 回答必的分
只要不發布違規的東西,是不違法的。違規的那肯定是不行了
⑷ 朋友在社區論壇公布她人信息並貼了她人照片,事後及時刪除,會付法律責任嗎
在論壇發貼曝光他人的行為,屬於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還屬於犯罪。
不管網帖內內容如何容,隨意曝光他人隱私的行為都是違法的。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個人行為等個人信息,屬於個人隱私權,受法律保護,沒有特定機關和本人的允許,任何人都不能隨意將其公布。因此,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去發帖曝光他人的行為,發帖者首先涉嫌侵犯別人的隱私權,如果曝光內容是捏造的,發貼者更可能損害了他人的名譽權,屬於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還屬於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9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網路用戶或者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公開自然人基因信息、病歷資料、健康檢查資料、犯罪記錄、家庭住址、私人活動等個人隱私和其他個人信息,造成他人損害,被侵權人請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⑸ 論壇社區或信息平台,上面有虛假信息,如果投訴過仍不刪除,是否需要負法律責任
網站方是有賠償責任的,因為作為平台方,有義務保證網路環境的安全性,只是一般時候,除非損害比較大,被騙的損失不大的話,那麼很多就放棄了,因為此類案件處理起來比較困難。
⑹ 自己銀行卡是否允許買賣,是否構成犯罪
用自己的身份證花上幾十元辦理兩張銀行卡再出售給他人,輕輕鬆鬆就能賺到4000元,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你會心動嗎?
山東反詐中心提醒您,
這種行為很可能已經涉嫌犯罪,
切莫貪圖眼前小利而觸犯法律底線哦!
近日,某市人民檢察院對出售自己名下銀行卡,為他人實施信息網路犯罪提供支付結算幫助的陳某以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提起公訴。
簡要案情
2019年6月份,陳某聽朋友張某說,只要把自己名下的銀行卡賣到境外去給他人使用,就可以輕輕鬆鬆地賺到錢。正愁著沒錢花的陳某聽後,覺得這個賺錢的方式輕松簡單,雖然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銀行卡可能會被用作非法用途,但仍將自己名下的兩張銀行卡及銀行卡綁定的手機卡、U盾以4000元的價格出售給張某,並將銀行卡、手機卡等物通過快遞郵寄至張某提供的地址。後經公安機關調查,陳某的銀行卡被犯罪分子用於實施網路詐騙,被害人匯入陳某銀行賬戶的錢款合計人民幣20萬元。
某市人民法院對陳某以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
近年來網路犯罪呈上升趨勢,各種傳統犯罪日益向互聯網遷移,網路犯罪呈高發態勢。犯罪分子實施電信詐騙、開設賭博網站、洗錢等信息網路違法犯罪行為均需要使用銀行賬戶進行資金的支付結算。隨著通訊、金融行業實名制政策的落地,犯罪分子為了規避公安機關調查,只能購買他人實名登記的銀行卡、手機號碼卡來實施違法犯罪活動。
因此,你高價出售的銀行卡,很可能會被犯罪分子用於實施電信詐騙、開設網路賭場等信息網路犯罪,而你也將淪為犯罪分子的「幫凶」,為他人實施信息網路犯罪提供支付結算幫助,涉嫌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