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調查報告
㈠ 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社會調查報告
你經常參加關於法律方面的活動嗎? A、經常 B、有時你經常看法律方面的雜志嗎? A、經常 B、不是你的權益受害時,你會選擇法律手段解決么? A、會 B、不會關於律師法,你覺得你了解的多嗎? A、多 B、一般 C、少當你參加相關勤工儉學時,你有意向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嗎? A、有 B、沒有你是否認為法律是萬能 ? A、是 B、不是你能說出5種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權益嗎? A、能 B、不能我國效力最高的法律是 A 憲法 B 刑法 C 民法你認為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用處? A、非常有用 B、一般 C、基本沒用 D、法律不如權力有用某甲殺人畏罪自殺,其家屬是否要負賠償責任 。 A 要 B 不要 C 不知道你最想了解哪部法律? A 憲法 B 民法 C 勞動法 D 刑法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是否要負刑事責任 。 A 要 B 不要 C 不知道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是我國的公民么 ? A 是 B 不是 C 不知道下面不包括人身自由權的是 A 通信自由 B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C 自由言認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識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A、電視上 B、報紙上 C、學校的課本上 D、家庭的影響 E、其他當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B、用武力解決 C、通過關系解決. D、感覺很委屈但是認為也是沒辦法的事 E、根本沒有在意過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識嗎? A、希望 B、不希望對於學校不允許到達法定年齡的同學結婚的做法,你的觀點是? A:贊同 B:不贊同因為沒有過四級而不發放學位證,你認為這種做法是否合法? A:合法 B:不合法 新聞來源:調查圈問卷地址: http://www.diaochaquan.cn/08/front/showSv.jsp?SVC=B5B15826705C293E
㈡ 關於法律的社會調查報告
http://..com/question/25675496.html
http://www.4oa.com/bggw/sort02902/sort02952/183368.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ef0ac0100abd9.html
㈢ 關於法律的調查報告的文章
首先,我想向所有為我的實習提供幫助和指導的嶽麓區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員及我的老師致謝,感謝你們為我的順利實習所作的幫助和努力。
我的實習是由中南大學法學院和嶽麓區人民法院共同安排的。通過實習,我在我的專業領域獲得了實際的工作經驗,鞏固並檢驗了自己幾年來本科學習的知識水平。實習期間,我了解了大量庭審案件從立案到結案的全過程,在一些案件的立案過程中我還擔任了具體的案卷整理工作,並且對部分參與案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此期間,我進一步學習了相關法律知識,對立案的程序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注意在此過程中將自己所學理論與實習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實習結束時,我的工作得到了實習單位充分的肯定和較高的評價。
實習期間我主要對以下案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參加了一些案件立案審判的過程,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見:
一:73戶居民訴市規劃局侵犯其採光權、陽光權、通風權案
1:案件由來
73個原告認為市規劃局規劃的「亞大數碼港」從佔地面積到與居民住房間距都嚴重違反了GB50180-93強制性國家標准,違反〈〈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辦法〉〉的具體技術規定即〈〈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並且其通道與防火安全均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在多次請求政府協調未果後,向法院起訴,要求撤銷行政許可,賠償用戶損失。
2:案件主要辯論焦點
被告長沙市規劃管理認為「亞大數碼港」規劃許可的審查核發經過了嚴格的規劃誰廣泛徵求相關職能部門的意見,並嚴格遵照規定的程序核發的,亞大數碼港與其北側的居民所住建築的間距符合被告所提的GB50180-93強制性國家標准和〈〈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辦法〉〉,對原告的合法權益並不構成損害。而且,規劃管理局提供了相關證據證明「亞大數碼港」不適用〈〈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
3:原判結果
合議庭經過多次合議討論,做出判決:判定規劃許可,駁回訴訟請求。
本案是一個行政案件,通俗點就是民告官。通過對本案的審理,我認為在現階段中國的行政訴訟原先要勝訴很難。如果有民告官的行政案件 原告勝訴了,媒體都會以大力度報道,以此為典範。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區,一個法治的社會不應當存在這樣的現象。如果行政機關的具體行為違法了,它就應該承擔相關責任。中國的行政訴訟之所以原告難以勝訴,主要還是司法與行政還沒有完全區別開來,相互制約,相互牽扯。權比法大,政策高於法律。所以才會有這種狀況的出現。在本案中,我覺得法院或多或少受到行政的影響:法院雖為司法機關,可其辦公建築用地、宿舍用地都得經規劃局批准。
二:幾起用簡易程序審理的刑事案
這是我第一次看見簡易程序在審理案件中的具體運用。這些案件案情清晰、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爭議不大,嶽麓區法院也屬基層法院,符合簡易程序的條件。在整個審理過程中,審理時限很短,而且感覺開庭審理只是走下過場,法官對於此案如何判早有結論。
通過這幾起適用簡易程序的刑事案的審理,我看到雖然審理時限很短,必備的程序卻很完備的,法院在這方面控製得很好。但是,另一方面了我認為法院在庭審制度方面還是存在一些缺陷的,而且審理的環境還可以改進。
三:一收廢品公民訴長沙市公安局嶽麓區分局行政不作為案
本案案件由來:2002年,本案的原告在清理從中南大學收購到的廢品時被廢品中摻雜的雷管炸掉右手掌,且右腿、右胸均因此雷管受傷,經簽定為四級殘疾。事發報案後他將餘下雷管交給被告長沙市公安局嶽麓區分局,要求其查出該雷管出處,而被告稱無法查出雷管出處。原告遂向法院提出訴訟,訴訟請求為要求被告給予原告一個關於雷管出處的明確的書面結論。
&n
首先,我想向所有為我的實習提供幫助和指導的嶽麓區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員及我的老師致謝,感謝你們為我的順利實習所作的幫助和努力。
我的實習是由中南大學法學院和嶽麓區人民法院共同安排的。通過實習,我在我的專業領域獲得了實際的工作經驗,鞏固並檢驗了自己幾年來本科學習的知識水平。實習期間,我了解了大量庭審案件從立案到結案的全過程,在一些案件的立案過程中我還擔任了具體的案卷整理工作,並且對部分參與案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此期間,我進一步學習了相關法律知識,對立案的程序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注意在此過程中將自己所學理論與實習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實習結束時,我的工作得到了實習單位充分的肯定和較高的評價。
實習期間我主要對以下案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參加了一些案件立案審判的過程,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見:
一:73戶居民訴市規劃局侵犯其採光權、陽光權、通風權案
1:案件由來
73個原告認為市規劃局規劃的「亞大數碼港」從佔地面積到與居民住房間距都嚴重違反了GB50180-93強制性國家標准,違反〈〈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辦法〉〉的具體技術規定即〈〈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並且其通道與防火安全均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在多次請求政府協調未果後,向法院起訴,要求撤銷行政許可,賠償用戶損失。
2:案件主要辯論焦點
被告長沙市規劃管理認為「亞大數碼港」規劃許可的審查核發經過了嚴格的規劃誰廣泛徵求相關職能部門的意見,並嚴格遵照規定的程序核發的,亞大數碼港與其北側的居民所住建築的間距符合被告所提的GB50180-93強制性國家標准和〈〈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辦法〉〉,對原告的合法權益並不構成損害。而且,規劃管理局提供了相關證據證明「亞大數碼港」不適用〈〈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
3:原判結果
合議庭經過多次合議討論,做出判決:判定規劃許可,駁回訴訟請求。
本案是一個行政案件,通俗點就是民告官。通過對本案的審理,我認為在現階段中國的行政訴訟原先要勝訴很難。如果有民告官的行政案件 原告勝訴了,媒體都會以大力度報道,以此為典範。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區,一個法治的社會不應當存在這樣的現象。如果行政機關的具體行為違法了,它就應該承擔相關責任。中國的行政訴訟之所以原告難以勝訴,主要還是司法與行政還沒有完全區別開來,相互制約,相互牽扯。權比法大,政策高於法律。所以才會有這種狀況的出現。在本案中,我覺得法院或多或少受到行政的影響:法院雖為司法機關,可其辦公建築用地、宿舍用地都得經規劃局批准。
二:幾起用簡易程序審理的刑事案
這是我第一次看見簡易程序在審理案件中的具體運用。這些案件案情清晰、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爭議不大,嶽麓區法院也屬基層法院,符合簡易程序的條件。在整個審理過程中,審理時限很短,而且感覺開庭審理只是走下過場,法官對於此案如何判早有結論。
通過這幾起適用簡易程序的刑事案的審理,我看到雖然審理時限很短,必備的程序卻很完備的,法院在這方面控製得很好。但是,另一方面了我認為法院在庭審制度方面還是存在一些缺陷的,而且審理的環境還可以改進。
三:一收廢品公民訴長沙市公安局嶽麓區分局行政不作為案
本案案件由來:2002年,本案的原告在清理從中南大學收購到的廢品時被廢品中摻雜的雷管炸掉右手掌,且右腿、右胸均因此雷管受傷,經簽定為四級殘疾。事發報案後他將餘下雷管交給被告長沙市公安局嶽麓區分局,要求其查出該雷管出處,而被告稱無法查出雷管出處。原告遂向法院提出訴訟,訴訟請求為要求被告給予原告一個關於雷管出處的明確的書面結論。
因本案尚未審結,故無法得知法院將會如何宣判。在此案中,通過了對此案原告教育背景、文化水平的了解,我感想頗多:表面看,原告是一個以收廢品為生,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但他懂得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這說明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在不斷地加強,法治的思想已經逐漸深入人心。然而從深層次來看:一方面也正是因為原告的文化水平不高,使得他不能更好地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他不知道委託代理人,不知道收集對自己有利的證據呈給合議庭,他甚至不知道公安局的行為在法律上叫「行政不作為」;另一方面,公安分局的行為明顯已經構成行政不作為,因為保衛地方公共安全是公安系統的最基本行政職能,對於雷管這類嚴重危害到公民人身安全的危險物品,原告即使不提出請求,被告也應本著盡職盡責的態度查明其來源,消除安全隱患。由此案我看到了我國普法工作的任重而道遠,同時也深切地感受到在十六大報告政府職能中強調服務功能的重要性。
四:一起重婚案
本案中被告在已經結婚的情況下,通過欺詐騙婚與另一女性結婚。原告自訴其重婚。通過此案不由得聯想起新實行的《婚姻登記條例》。新《婚姻登記條例》在簡化婚姻登記程序,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婚姻的風險,一系列的問題也將隨之而來。政府和個人誰該承擔婚姻風險?個人在婚姻風險中如何自我保護?政府又如何加強管理降低婚姻風險?我想,這些問題應該是新條例所做的改革出台後,作為法律工作者和行政工作者應該考慮的問題。
在實習過程中還有些其它的案件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在近一個月的實習時間里,我基本上掌握了案卷的整理、清卷、訂卷、貼封條等工作具體操作細節;在實踐鞏固了一些司法文書如執行通知書、結案登記表、換押證、上訴函、開庭公告、提押票、傳票等的書寫;進一步鞏固了一些具體的司法程序知識如: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庭審的簡易程序、普通程序。
這次實習是我大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經歷,其收獲和意義可見一斑。通過實習,我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的工作中.理論和實際是不可分的,在實踐中我的知識得到了鞏固,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受到了鍛煉;本次實習開闊了我的視野,使我對法律在現實中的運作有所了解,也對專業用語有了進一步的掌握;此外,我還結交了許多法官和律師朋友,我們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從他們身上我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這些都是在書上學不到的。在整個實習過程中,作為一個中南學生,我竭力成為一名中南文化的使者,向社會各界的朋友們介紹中南,使他們走近中南,了解中南。最後,我想藉此機會,再一次向為我的實習提供幫助和指導的嶽麓區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員及我的老師,在實習過程中幫助我的朋友、我的同學致以衷心的感謝!
㈣ 大學生對法律的認識實踐報告
以下為例子:
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社會實踐報告
眾所周知,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它是人們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綜合,也是公民尊重、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的重要保證。它既包括人們的法律知識、法律思維方式、法律感情、法律意志、法律態度、法律信仰,同時也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形態等多方面的因素和內容。同時也是對法律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態度和評價、解釋,對人們行為的法律評價、法治觀念等等。而我們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我們所具備的法律意識的強與弱直接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但是,現實中卻時常出現大學生違法犯罪的事件,有些甚至是震驚全國的惡性犯罪行為。追根究底,還是因為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缺乏和法律素養的不足。畢竟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非常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尤其是社會上各種信息良莠不齊,各種誘惑層出不窮,不夠成熟的大學生們經常掉進陷進之中而不自知。
(一)調查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十分薄弱,有以下特點:
1. 當代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了解非常匱乏,並且缺乏法律方面的常識。有
80%的人聽說過法律援助,但是了解或者參與進去的人還不足20%,44%
的大學生承認自己在法律知識方面的缺失,還有29%的大學生雖然掌握
著一定的法律知識卻不懂得如何將法律知識應用於實際,甚至在他們的
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時候不知道應該找哪個部門。
2. 部分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較為淺薄,他們不會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尋
找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他們有法律意識,但是法制觀念很淡薄。他們不
懂得運用法律武器。僅僅49%的大學生會在權益受到損害的時候拿起法
律武器,31%的大學生傾向於通過關系解決問題,但是竟然有20%的大學
生會使用暴力手段來解決。不得不說,如果這種情況再發展下去,一定
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3. 大部分大學生不關心社會上發生的有關法律方面的新聞,他們缺乏維護
法律的勇氣和責任感。只有9%的大學生會經常關注國家立法活動或是法
律報告,86%的大學生只是偶爾關注這方面的新聞,但是僅限於看看。64%
的大學生認為我們國家的普法力度還不夠,36%的大學生認為這是國家和
政府的事情,不是學生管得著的事情。
4. 大學生對我們國家的司法制度沒有信心,這讓他們認為培養自己的法律
意識沒有必要。只有27%的大學生認為法律可以幫助他們維護自己的合
法權益,32%的大學生認為法律只是有錢人和有權人的代表,而剩下的
41%的大學生還持觀望態度,他們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制度會逐漸
完善。
5. 部分大學生對法律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掌握的不全不牢,理解
也僅限於老師上課講的淺薄的那一方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法律的發展
了解的清楚的人幾乎是0%,絕大多數的大學生根本不了解。甚至連國家
的根本大法——《憲法》是哪一年頒布的都只有一半的大學生了解。更
別說刑法、刑事訴訟、民事訴訟、知識產權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識。並且
大學生們不太會主動去了解法律方面的知識,45%的大學生是從報紙電視
等媒介上了解的,36%的大學生是從學校的課本上了解的。
6. 當代大學生更加註重實現自我價值,主動法律意識明顯缺乏。由於當前
的大學生群體的主要成分是獨生子女,受現代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較重,他們更加註重實現自我價值,但他們往往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喜歡以批
評的眼光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為表現個性,甚至把學校規章制度視為束
縛其思想和行動的多餘之舉,對法紀教育存在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作出
違規的情況。由於傳統法律意識的思維慣性,也由於教育與宣傳輿論的
局限,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處於一種被動的守法狀態,認為守法就是遵守
刑法。我們經常看到法制宣傳欄中的內容大多數是因違法犯罪所受到的
懲罰,使大學生感覺到的是法律的無情,而並沒有感覺到法律是他們生
存的需要,是他們行為的准則,是他們利益的維護者,大學生的內心深
處認為只要我不違法就無需學法。有的甚至把神聖的法律看做形同虛設,即使約束和規范,那也是針對「老百姓」的。5%的大學生從不關注這方
面的問題,其他們認為自己只要守法不違法,法律是離自己很遙遠的。 舉例:
1. 大學校園里的普遍現象:學生為了圖便宜,大多數人都買二手電筒腦和
手機,他們認為這樣既經濟又實惠。有的學生可能在交易的過程中就
買了贓物——畢竟二手手機的來源並不如商店裡買的手機有跡可循。
其實這已經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由於沒有足夠的
法律意識,缺乏法律知識,有的學生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就觸犯了法律。
2002年轟動全國的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北京動物園「傷熊事件」以
及後來發生的「馬加爵」案件。22歲的浙江大學農業學生物技術學
院農學系應屆畢業生周一超,報考浙江嘉興人事勞動保障局通過筆
試、面試,但健康檢查不合格,未被錄用,因情緒悲觀而報復殺人。
據考證,當代大學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往往較單一。從目前統計情況看,
僅涉及盜竊和故意傷害這兩種罪名,通過調查了解到涉案大學生男女
比例大致為7:1
(二)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分析:
一. 源自社會
1. 中國法律傳統的影響。 封建社會時期長,我國經歷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各種封建觀念思惟和世俗文化早已深深的印在泛博勞動人民的心中。中國傳統的集權思想影響了人們的對法律的觀念。民主、平等的法律思想沒有深入人心。公民的法律意識還不是很強烈。
2. 國家的重視程度。政府對社會的普法力度還遠遠不夠,因此,國家應積極採取措施,加強對社會的普法教育,切實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
3. 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違法犯罪現象。報紙上屢見不鮮的官員貪污案件或者丑聞,這會讓大學生失去對法治社會的信心。何談法律意識!
二. 源自學生自身
1. 主動性。根據調查了解到,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因此他們將
更多的時間放在自己專業科目的學習上,他們普遍認為只要學好專業知識,鍛煉好各方面的能力,將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費在學法律與自己的專業不相關的知識上,而且,多數大學生認為法律學習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學生會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對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只求考試過關,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這也是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之一。
2. 缺乏遠見性。沒有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沒有法律意識,即使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侵犯時,也不懂得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調查表明,很多大學生認為,自己目前並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時,才覺得為時已晚。
3. 缺乏實踐性。在調查中,很多大學生反映,法律知識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應用,而長時間後,知識便逐漸淡忘,每個非法學專業的專業都開設有思政這門課,詳細講述了相關的法律知識,然而,理論知識沒有結合實踐,而最終流於形式。
三. 環境因素(學校、教師等)
1. 重視程度不夠。除了法律專業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關法律的課程,老師都不會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歡的專業課書或是課外讀物。只要保持課堂安靜就可以了,也沒有向學生講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學大綱授課,老師重視程度不夠,學生自然也不夠用心。由此,學生得到的法律知識更加縮水了。
2. 課堂氣氛沉悶。法律知識相對於其他學科,比較枯燥,老師一般按大學教學大綱死板授課,極少聯系實際,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課的興趣。
3. 應試教育也是一個硬傷。就算是法學專業的學生,也不一定將法律知識吃透。畢竟考試只要60分就能夠畢業,學校並不會測試學生的法律意識、法學素養如何。
(三)建議
1. 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加強道德規范建設,創造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畢竟大學生思想開放,時代感強,主觀上期望法治,關心國家法制建設,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對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引導大學生進行法律實踐,以增強法律意志,尤其是法律專業的學生。法律意志的錘煉主要通過實踐,比如鼓勵大學生參加維護自身和有關人的合法權益的活動,當自身和有關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能合法有效地通過法律救濟途經得到妥善解決。
3. 在高校開設一門相關的課程,並且在講課的時候多引用現實中發生的案例,這有助於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
(四)總結與思考
從大學生法律意識現狀及其成因,從中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但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容樂觀,應引起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建設要加快步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問題。
附調查問卷及結果
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調查問卷
調查時間為2011年9月10日至2011年9月15日,在小組同學的共同合作下,對大學生們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了解,調查情況如下:
1.當你和你家人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 49%
B.訴諸武力 20%
C.通過關系解決 31%
2.在你所有的經歷中,曾經運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
A.有 18%
B.沒有 82%
3.你是否關注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
A.經常 9%
B.偶爾 86%
C.從不 5%
4.你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法律事業的發展有多了解?
A.不甚了解 64%
B.大致了解 36%
C.很清楚 0%
5.你明確知道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是在什麼時候出台的嗎?
A.知道 59%
B.不知道 41%
6.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識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A.電視報紙等媒介上 45%
B.學校的課本上 32%
C.家庭的影響 10%
D.其他 13%
7.你認為現在我們國家的普法力度夠不夠?
A.很不夠 64%
B.經夠了 27%
C.對這件事無所謂 9%
8.您覺得法律能維護你和你家人的切身利益嗎?
A.能,我對法律有信心 27%
B.不能,法律愈來愈成為有錢人和有權的人的代表 32%
C.現在不能,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會逐漸完善 41%
9.你對法律專業感興趣嗎?
A.不感興趣 73%
B.感興趣 27%
10.你了解或者參與過法律援助嗎?
A.聽說過 80%
B.了解 20%
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的非法律專業的學生對法律並不感興趣,而現在的中國正處在法律發展時期,急需大量的法律人才但中國有13億人口,但卻只有12萬左右的律師,而在美國,雖只有2億多人,但卻有近100萬律師,而且,學生對法律的不敢興趣也反映了其法律知識的不足。
謝謝您的合作。
XXXX年XX月XX日
小組成員:XXXXXXXXX
指導老師:XXXX
該文章僅供參考之用,切勿全文照搬!
㈤ 法律調查報告
法律調查報告(參考範文)
在我院近兩年受理的案件中,出現了一個本不該出現的犯罪群體:大學生。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備受社會關注的天之驕子們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辦人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應注意什麼問題,怎樣才能減少大學生犯罪現象?帶著這些問號,筆者對我院受理的大學生犯罪案件進行了調查分析。
一、大學生犯罪特點
(一)犯罪類型:大學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單一,從目前統計情況看,僅涉及盜竊和故意傷害這兩種罪名,筆者在調查前主觀認為應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沒有一例;涉案大學生男女比例為7:1,男大學生主要涉嫌故意傷害罪,女大學生無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盜竊罪;
(二)涉案金額(後果):涉嫌盜竊罪的大學生們下手的目標都是移動性強的個人物品,如行動電話、信用卡、隨身聽等,且涉案金額都比較小,多數都在千元左右,僅有一例涉案金額為七千元(審查結果為不起訴);而故意傷害罪的犯罪情節最高是「輕傷偏重」,絕大多數為輕傷;
(三)侵害客體:大學生犯罪侵害的客體多是同學,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為被侵害對象,如同宿舍同學。不認識的人被侵害權益的僅有兩例(故意傷害罪一例、盜竊罪一例);
(四)強制措施:大學生犯罪以取保候審為主要強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僅有一例因傳喚不到而改變強制措施的;
(五)處理結果:處罰一般都較輕。不起訴案件佔15%,其餘均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罰;在審理程序上一般適用簡易程序。
(六)人員成分:在涉案大學生中,以民辦高校的本專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學院的本專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專科為主。在筆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現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學生犯罪的情況。
(七)年齡結構:以本科一、二年級和專科一年級的學生為主。本科三、四年級學生犯罪的情況沒有出現一例。
(八)戶籍特徵:以外地來京上學的大學生為主。僅有兩例本地學生犯罪案例。
(九)犯罪主觀故意:這些大學生主觀惡性比較小,沒有頑抗情緒,全部都能如實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穩定,從偵查階段到庭審階段,均未出現翻供現象。
二、大學生犯罪原因分析
1、大學生法律意識普遍淡漠。
就我國目前的教育體系來看,重心仍然在於學歷教育,而非素質教育。雖然幾經呼籲這種「重學歷、輕素質」的情況有所改觀,但還遠遠沒有達到理想狀況。在中小學的課本當中沒有關於普法教育的內容,就算是在大學,也僅僅是在大學一年級時開一門必修課「法律基礎理論」。在這種教育制度下,從學生到家長都只注重分數,而忽略素質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會大環境和學校小環境的影響。
大學生們雖然已經屬於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人,但由於絕大多數屬於自幼上學、很少接觸社會,其心理狀態還沒有達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圍的環境對他們影響不容忽視。
從社會大環境來看,學生們從小接觸最多的就是電視和書報雜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視作品和雜志從視覺和心靈上沖擊著學生們的人生觀、道德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們的一言一行。某些長期浸淫其中的學生在脫離中學的「高壓管理」進入較為自由的大學後,思想放鬆,有可能會走上歧途。雖然絕大多數犯罪的大學生案發後都後悔不已,但已無濟於事。
從學校小環境來看,在犯罪大學生所屬的學校中,民辦大學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學院。不可否認,某些民辦大學為吸納高考落榜學生和低分學生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成人教育學院也為社會上希望繼續進修的人員提供了機會,但二者注重經濟效益、實行鬆散管理的辦學模式也為當地的社會治安埋下了隱患,更不利於大學生的成長。
3、犯罪大學生心理原因分析
(1)僥幸心理、沖動心理作祟。大學生犯罪當中,蓄謀犯罪的幾乎沒有,多是沖動型犯罪,即臨時起意。犯盜竊罪的大學生多存在貪慕虛榮,貪圖享樂思想。在僥幸心理的驅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將他人物品「順手牽羊」,僅有一例是出於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竊;犯故意傷害罪的大學生多是頭腦發熱、一時沖動,待到把人打傷後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響。在筆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體全部是大學一、二年級(包括大專)的學生,尤以外地學生居多。外地大學生初來北京求學,遠離家鄉和親人,周圍環境變動很大,心理處於學生向成人過渡的轉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澀,心理易產生失衡或彷徨,孤獨感也油然而生。自製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貫懶散的學生這時如果沒有人從旁開導,容易走上歧途。
4、誘使大學生犯罪的「導火索」分析
誘使大學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誘使犯罪的導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範意識不強,給思想不良大學生以可乘之機。在盜竊案例中,被盜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隨手放置在暴露於公共視線之內的地方,引發了思想不良的大學生順手牽羊;故意傷害案例中,被害人對有暴力傾向(或醉酒)的大學生缺乏防範意識,不懂得適時避讓,以退為進,結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傷害。
三、承辦人在辦理大學生案件中應注意的問題:
1、承辦人在辦理大學生犯罪案件中,應以挽救為主,以攻心為上,針對個案制定案件審查方案,對不同性質的大學生犯罪要採取不同策略。對一貫表現良好僅是一時糊塗的大學生,要給予其適當安慰,鼓勵其繼續學業(或是繼續學習);對於確屬主觀惡性較大、劣跡斑斑的個別「害群之馬」,承辦人員也應注意將其與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區分,仔細審查後作出適當的結論。
2、承辦人員應及時與學校、家庭溝通,深挖犯罪大學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結案了之。大學時代是一個學生心理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如果我們在辦案中忽略了對犯罪大學生身邊環境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好大學生犯罪預防工作。承辦人員應以檢察建議的形式督促學校(以民辦學校為主)健全規章制度,樹立良好的校風,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後的入學引導工作,加強大學生日常法律基礎教育,加大對大學生的管理力度,使學校在教育產業化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完成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相統一。
3、承辦人特別應注意辦案後的回訪工作。犯罪的大學生主觀惡性不大,多是輕型犯罪,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就會刑滿回歸社會,還有不少被判處緩刑的大學生回歸社會時間更短。在很短的時間里,這些大學生經歷了自己人生最慘痛的一次教訓,憑自身的努力很難做到「哪裡摔倒哪裡站起來」,更多的是需要周圍的親人朋友的幫助。然而一些學生家長「恨鐵不成鋼」,又是斷絕家庭關系,又是對刑滿歸來的孩子冷嘲熱諷,進一步打擊了犯罪大學生的生活信心,很有可能會促使這些大學生破罐破摔,再次滑向犯罪的深淵。承辦人員應該關注自己經辦的大學生犯罪案件,通過寫信、通電話等方法了解其近況,鼓勵其改過自新,及時幫助犯罪大學生打消消極的念頭,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
4、承辦人員應針對大學生犯罪個案或同類案件及時調研,找出相似之處,及時與案發大學聯系,以講座、宣傳材料等各種形式強化大學生的防範意識和法律意識,要求大學生們平時注意保管好錢財,遇事要冷靜沉著,不能意氣行事等等,均能起到很好的犯罪預防作用。
㈥ 關於青少年知法、守法、法律貫徹的調查報告。
學法 懂法 用法就在身邊
-----有關法在身邊的調查報告
調查小組人員:湖州市吳興高級中學
指導老師:
一,課題的提出: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和社會主義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會對個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依法辦事,已成為人們的共同信念。一個國家的法律體制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志。我國法律法規也日趨完善,只要留意不難發現我們身邊無處不存在法律的氣息。《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法》、《教師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作為一名青少年要學習法律知識,學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護法,只有全體人民的法制意識加強了,才能實行依法治國,我們的國家才能不斷強大。
本次調查主要由此出發,關注了解國家的法律法規,爭做一個義務法制宣傳員,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法制社會遵紀守法的重要性,爭做一個守法的好公民,推動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和諧社會創造良好氛圍。
這給社會進步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小組決定以開展一次"法在身邊"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接觸社會,了解什麼是法等.通過發放問卷調查為社會提倡"法制"提供依據.我們知道,研究性學習是一種解決具體問題的學習方法,它能夠培養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遍布身邊。所以在研究性學習開始只初,就決定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題。本案例問題的提出,對於我們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社會理論基礎,從身邊的實際問題出發,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廣大中小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學校責無旁貸,更需要全社會的合力。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營造一個懲惡揚善、知理守法、明辨是非的良好氛圍,才能推進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進入一個新境界,才能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薪火相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會有希望。
二,研究方法的確定:
為了了解"法制"對周圍人們生活的影響以及人們對"法制"的認識,同時到農村,社區,親朋好友家,我們在探討的開始使用了走訪,觀察法,通過與社區居民,學習夥伴,家長的交談,基本掌握大概情況。
為了進一步對"法在身邊"的了解,我們在報社叔叔阿姨的指導下,通過新聞和社會人物的表現對"法制社會"有了更深的理解,並請其對我們中學生對學習"法制"提出了可行性建議方案.
調查方法:調查法,訪問法等.
三,調查與研究:
(一)調查過程:
為了全面了解"法律"影響你,我,他的情況.我們分三步調查,分別是發放調查卷,從新聞社了解,與社會人士交談.
1,發放調查卷和結果:
(1),發放調查卷:我們研究小組成員兵分兩路,順著人群最多的市中心和我們周圍的社區發放我們的調查卷,並統計了結果.
問卷:
姓名: 職業: 年齡: 單位:
1.你知道一些國家的法律嗎?
A.很清楚B.知道一些C.不知道
2.你能說出多少法律法規?
A.10以上B.10以下C.5以下
3.你經常關注法律法規嗎?
A.經常B.偶爾C.從不
4.你們學校或單位舉辦有關法律的講座嗎?
A.經常B.偶爾C.從不
5.你願意成為一名宣傳法律法規的志願者嗎?
A.願意B.沒想過C.不願意
答卷:
1.A.87.78% B.4.82% C. 7.40%
2.A.81.15% B.5.82% C.13.03%
3.A. 46.32% B. 42.78% C. 10.90%
4.A.70.84% B. 20.16% C. 8.99%
5.A.93.70% B.3.2% C.3.1%
(2),結果:可見大多數人都能認同了解"法制社會"的實踐.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四化建設的生力軍。青少年學法、知法、守法的狀況如何對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關系極大,青少年要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接受法制教育逐步把自己培養成四有新人。
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是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廣大青少年都想成為有用之才,而要成才首先必須健康的成長。由於青少年年齡小,閱歷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易受不良風氣的影響,青少年容易沖動,特別是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或自己的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容易失去理智,導致違法犯罪。因此,為了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預防和減少犯罪,就需要對青少年進行正面的法制教育,正確引導、讓他們能懂法、守法、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養成守法習慣,培養守法意識,提高守法能力。
2,懂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
根據管家有關數據表明:我國青少年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長趨勢,可見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制觀念對我們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青少年違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識淡薄、受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比如在社會不講社會公德,惹事生非、打架斗毆、偷竊敲詐。在學校不遵守中學生守則、違反校紀校規。這些青少年學生雖然也知道自己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但他們無法真心地體會到事態的嚴重性。因此校園中違紀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同學認為違紀與違法是兩碼事,違反校規校紀大不了被老師批評,沒什麼大不了的,殊不知習慣成自然,違紀就會逐步成違法,以後到社會就有可能作為法的事。有的同學認為如今是追求個性化的社會,如果被學校這個規那個矩束縛,不利於自己發展,作了違紀的事才能體現自己的瀟灑,但是,設想一下,如果學校沒有了校規校紀,那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如何保障?一個從小沒有遵紀守法的意識與習慣的人,長大了很難說他能成為一個守法的公民。
有人說「掌握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是跨入21世紀的名片,而具備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才是跨入21世紀的通行證」。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是促進生產力發展,實現人民民主專政的工具,它的根本任務是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現。公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學法才能明確哪些是可以做或必須做的,哪些是不該做或禁止做的,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3,新聞社報了解:
(1),"法在身邊"在湖州的實踐:
浙江湖州法院首次以故意殺人罪判「見死不救者」
一個小偷遭失主等三人毆打,掙脫後又被追逐,跳入河中逃走時溺亡。面對在水中掙扎的小偷,失主等三人「見死不救」。失主等人應該負法律責任嗎?是否觸犯刑法?日前,浙江湖州市南潯區法院做出一審判決,三名被告人以故意殺人罪分別獲刑。宣判後,三人沒有提出上訴。
這樣的判決結果在當地引發爭議,有的人認為這體現了對「生命價值」的尊重,有的人認為對被告人的處罰過重,而不少法學專業人士認為,判決未必完全合於法理,再一次凸顯我國法律對「先行行為」以及由此類責任行為引出的「不作為犯罪」界定上的模糊。
該案件的經過相對簡單。今年5月25日中午,在湖州市南潯區安達碼頭附近,17歲的周某在盜竊自行車時被失主顏某等三人抓住,並遭到三人毆打。周某掙脫後,逃上停靠在碼頭的大貨船。顏某等三人也跳上船對周某繼續圍追。周某眼看無處可逃,就跳入河中,並向河對岸游去。游出數米後,周某往回遊,最終因體力不支沉沒死亡。周某在水中劃水掙扎的整個過程中,顏某等人「袖手旁觀」,沒有採取搶救措施,直到確認周某沉入河中。顏某等三人後來被民警抓獲。
南潯區法院一審判決,顏某等三人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零九個月、三年零三個月和三年緩刑四年。
判決引起的社會反響較大。顏某開始是失主,是盜竊的受害人,最後變成故意殺人犯罪的加害人,許多人覺得不能理解。
發表時間:2007-11-27 21:14: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顧 春
(2),其他的評論:
-- 網友「浙中小民」說:法律應該懲處壞人惡行,應該保護好人,約束人們不幹壞事。按照判決,失主都不能追小偷了,這不就倡導了另一種風氣嗎?
--也有網友提出小偷跳河是否有必要的問題。有網友說:毆打小偷固然不對,但小偷「跳」入河中是自主行為,小偷的「跳」與失主的「打」並無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即失主「打」並不必然帶來小偷「跳」,小偷還可以有其他選擇,比如請求失主原諒或跟失主一起找公安部門解決,因此小偷的「死」與失主的「打」並無因果關系。
--還有網友質疑:下水救人有難度,搞不好要把自己的命搭上,讓失主下水救人,要求是不是高了?
--同情周某的網友也不少:難道犯了一點小小的錯誤,就一定要付出性命的代價?
--有媒體評論說,追打小偷的「道理」在壞人落水掙扎時就失效了,眼睜睜看著別人絕望地死去,是殘忍的、不人道的。一個人生命的價值,不能因其做了壞事而有所貶損。
本案焦點在於「不作為犯罪」的認定——有法律義務而未救助,則構成不作為犯罪。法律義務有三類:一是法律規定義務,如夫妻之間;二是職務義務,如醫患之間;三是先行義務,即「先行行為」對行為後果具有法律責任和義務。本案中追打小偷導致其落水,是否產生了救助的法律義務?在采訪中,各方說法不一。法官認為,和一般旁觀者的不作為不同,追打小偷是「先行行為」,因而產生法律義務。專家認為,正是由於「先行行為」法律依據的不明晰,此類案件難免有爭議。
(3),爭論推動實踐:
法官:追打是跳河的先行行為
案件承辦人、浙江湖州南潯區人民法院法官 潘勤勤
抓小偷是正義行為,但實施毆打是非法的,從而導致了被害人慌不擇路地逃跑,無路可逃時就跳下了河,三名被告人目睹被害人因體力不支等原因沉下了河而不救助,最後發生了被害人溺水身亡的結果。可見,正是因為三被告人毆打、追趕的「先行行為」迫使被害人跳河,法律上的救助義務就此產生。先行行為人致使行為對象處於生命危險境地,具有救助義務,在明知應該實施救助,也有救助條件,仍不予實施任何救助行為,使行為對象發生死亡的結果,先行行為人對此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構成故意殺人罪。這里的故意,是對危害結果的放任,屬於間接故意。
專家:應該深入研究相關法理
浙江大學法學院教授 阮方民
「先行行為」在理論上是個籠統的概念,何為「造成結果的先行行為」,在何種場合、何種情形下才是先行行為,從而產生義務、必須採取救助,法律沒有明確說法。由先行行為——產生義務——不作為導致犯罪的案件認定非常少。在法律教材上,先行行為產生義務的例子是大人帶孩子去深山玩,孩子丟了,大人自己走了,這就構成犯罪。因為,孩子是無獨立行為能力者,大人是監護人,所以他有了先行義務。至於本案,小偷是成年人,自己選擇跳水行為,那追打者是否對此形成必然救護義務,就不一定了。小偷如果選擇了拿刀自殺這種更極端的做法呢?法律因果關系成立嗎?救助義務構成嗎?法律界定並不明晰。而且,小偷跳進河裡,他本人應該對自己是否會游泳有掂量,是他本身選擇了置自己於非常境地,跳下河並不是當時他唯一能選擇的途徑。
所以,引發司法界、理論界對「不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深入研究,推動相關法律制定,才是討論本案的意義所在。
(4),總結:
根據案例我們知道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作為一名青少年要學習法律知識,學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護法,只有全體人民的法制意識加強了,才能實行依法治國,我們的國家才能不斷強大。那麼前提就是要懂法,提倡法律和法規.
四,總結: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時刻不忘,法在身邊".錦州電視台的《法在身邊》、遼寧電視台的《法制時空》、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說法》等欄目以其喜聞樂見的形式、大量翔實的案例而深受廣大觀眾尤其是中學生的喜愛。它告訴我們,青少年更要學法、知法、守法、護法,在法制的陽光下健康成長。
五,研究體會: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同學們都說收獲很大.首先使同學們進一步通過自身活動認識到探究性學習是一種過程學習.除了使同學們對課堂內的學科知識靈活利用外,還獲得一定關於"法制社會"的知識,同時也使我們以親身的經歷認識到"法制社會"的重要性,引導同學們關注自己的社會法律意識到關系國家,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通過這次活動增加了同學們各方面的能力:鍛煉同學們溝通與合作精神,增進了小組內成員之間的友誼,培養了學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法在身邊」讓我清晰地認識了應有的法律和法規,我作為一名中學生,一個國家的青年,鄭重承諾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知榮明恥,努力向上,堅持信仰和追求,我也想向所有同齡人呼籲遵紀守法,學法護法是一種被人們公認的美德。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紀,遵紀是守法的基礎,青少年時代是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代,我們青少年學生要認真學習《中學生守則》、遵守校紀校規,遵紀守法,嚴以律己,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自強、自尊、自重、自愛,爭當一個文明的新時代青少年。!
㈦ 大學生法律素質調查報告
其實我是比較建議你實際地去做一做調研,實地的了解一下當前大學生法律素質到底情況如何。如果因為客觀原因無法做到的話,給你一個參考吧:
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對魯東大學的同學(主要是大一的同學)進行了調查。
一、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為2009年12月10日,在我的同班同學的幫助下,對魯東大學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 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了解,調查情況如下:
⑴、你生長在( )
A、農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經歷中,曾經運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 )
A、有 18% B、沒有 82%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大學生並不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當其政黨權益受到侵犯時,都沒有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類的想法。而在生長在農村的大學生中這一現象較為明顯。
⑶、你能區分違法和犯罪嗎?(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認為你目前法律學習中的主要問題是( )?
A、懂得法律知識但不會實際運用 32%
B、缺乏法律知識 40%
C、能運用所學法律知識並解決現實問題 28%
⑸、你是否關注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 )
A、經常 12% B、偶爾 74% C、從不 14%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只有12%,即6個人(調查對象為50人)會經常關注國家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還有14%,即7個人表示自己從不去關注,這表明了大學生對法律的重視程度是非常不夠的,其認為自己只要守法不違法,法律是離自己很遙遠的。
⑹、你知道《勞動法》里規定的試用期最長時限是( )?
A、三個月 22% B、六個月 48% C、一年 30%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試用期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而在調查中發現,有52%的大學生不知道,這一問題與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相關,可見大學生對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了解並不多。
⑺、你認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 很重要,是維護權益的有效手段 32%
B、 比較重要,有時試圖用法律解決問題 42%
C、 一般重要,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運用法律 26%
D、 不重要 0% ⑻、超市的工作人員要求搜身,你會怎麼樣做?( )
A、 拒絕 84%
B、 如果對方態度強硬就接受 10%
C、 完全接受 0%
⑼、假如你的親人欠某基金會的錢無力償還,基金會連同政局把你的親人抓去關起來,放話拿錢才放人,你會怎麼做?( )
A、 忍氣吞聲,湊錢領回親人 8%
B、 到民政局理論,要求放人 16%
C、 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親人的人身自由權 76%
⑽、當你參加勤工儉學或是工作時,你會有意向與用人單位簽定合同嗎?( )
A、有 72% B、沒有28%
從⑻、⑼、⑽的數據可以發現,依然有少部分大學生不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 原因分析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1)缺乏主動性。根據調查了解到,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式,大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放在自己專業科目的學習上,他們普遍認為只要學好專業知識,鍛煉好各方面的能力,將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費在學法律與自己的專業不相關的知識上,而且,多數大學生認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學生會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對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只求考試過關,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也是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之一。(2)缺乏遠見性。沒有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沒有法律意識,即使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侵犯時,也不懂得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調查表明,很多大學生認為,自己目前並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時,才覺得為時已晚。(3)缺乏實踐性。在調查中,很多大學生反映,法律知識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應用,而長時間後,知識便逐漸淡忘,每個非法學專業的專業都開設有《法律基礎》這門課,詳細講述了相關的法律知識,然而,理論知識沒有結合實踐,而最終流於形式。
(二)、教師、學校方面的因素。(1)重視程度不夠。除了法律專業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關法律的課程,老師都不會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歡的專業課書或是課外讀物。只要保持課堂安靜就可以了,也沒有向學生講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學大綱授課,老師重視程度不夠,學生自然也不夠用心。由此,學生得到的法律知識更加縮水了。(2)課堂氣氛沉悶。法律知識相對於其他學科,比較枯燥,老師一般按大學教學大綱死板授課,極少聯系實際,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課的興趣。
對於大學生而言,學習法律知識有重要的意義,對於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形成正確的信仰起到關鍵的作用。所謂學以致用,只有將學到的東西用實踐檢驗其是否正確,只要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台,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才能增加對法律的認識,提高法律意識。
四、調查總結
一, 在校大學生先後從初中、高中和大學課堂學習掌握 一定的法律知識,但相對有限。
第二, 法制節目,報紙雜志等傳媒是當代大學生拓寬法律知識的重要途徑,而且相當有效。
第三, 絕大部分大學生認同提高自身法律意識的好處,並明白當法權益受到侵害會先考慮用法律知識維護自身權益。
第四, 總體而言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相對薄弱,但他(她)們大部分有高自身法律知識的意向。
第五, 在問及「與你切身利益最密切的法律」中75%男生認為是《憲法》;83%的女生認為是《治安管理處罰法》,受訪總體也傾向後者。這一現象反映與自身利益最密切的法律受關注度最高,這應成為普法教育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㈧ 關於法律方面的一篇社會調查報告 3000字左右
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社會調查報告 本次調查是受學院兩課教師委託通過實驗室全體人員齊心協力,艱苦奮斗,歷時三周才圓滿完成,本次調查採用多階隨機抽樣,抽取的樣本單位專業結構齊全,融經濟、管理、人文藝術、外語等專業學生,因此避免了調查對象過於集中的弊端。發出問卷共300份,收回問卷270份,其中有效問卷266份,問卷如附錄所示:1、2、3、4、10、16、17為非固定答案的題目,5、6、7、9、11、12、13、14、15為考察題(考察同學對法律知識的了解程度)九道考察題的總分設為100分,其中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是11.1分。 以下是非固定答案題的統計結果: 1、你認為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用處? a、非常有用45.11% b、一般35.71% c、基本沒用6.02% d、法律不如權力有用11.65% 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識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a、電視上48.12% b、報紙上16.54% c、學校的課本上35.34% d、家庭的影響4.51% e、其他 13.91% 3、你認為你在生活中平均每學期遇到法律問題的頻率為: a、20次以上 5.26% b、20次?10次 6.39% c、10次?5次 21.8% d、5次以下 50.75% e、0次 16.17% 4、當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50% b、用武力解決 6.02% c、通過關系解決. 15.79% d、感覺很委屈但是認為也是沒辦法的事 16.17% e、根本沒有在意過9.40% 8、當今雖然是法制社會,也存在著家庭暴力、婚姻財產糾紛等很多問題,你認為:a、清官難斷家務事 74.05% b、清官易斷家務事 25.95% (1)、如果你選擇了a,那麼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a、法律法規不健全 30.70% b、群眾的法制意識不強 29.57% c、法官的職業素質不夠高 4.01% d、法律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35.21% (2)、如果你選擇了b,那麼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a、法律法規健全 52.6% 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9.40% c、法官能夠正確地把握「一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 15.41% d、一切問題在法律面前都能夠得到解決 3.38% 10、假如你在公交車上遇到騷擾時,你會如何去做? a、出聲制止,維護自己的權益 49.25% b、用適當的方法讓他得到懲罰 28.95% c、瞪他一眼,然後換個地方或下車 20.31% d、默默的離開,不敢出聲。3.38% 1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識嗎? a、希望 92.11% b、不希望 7.89% 17、你希望法律基礎課要如何上? a、盡可能介紹能解決社會生活的法律法規 33.08% b、從案例中說明相關法律理論,類似於《今日說法》61.65% c、按照教材的內容和順序進行教學 5.26% d、最好取消這門課,與日常學習生活無關4.14% e、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其中固定答案的答對率為: 5、對於學校不允許到達法定年齡的同學結婚的做法,你的觀點是?27.443% 6、某學生因為考試舞弊而被開除,你認為這種做法是否合法?51.879% 7、因為沒有過四級而不發放學位證,你認為這種做法是否合法?67.293% 9、某某商場公示:某某手機實行三包,七天包退,假一罰十,一女士買了一部,回家後發現手機的電板有問題,於是拿手機去檢驗,該公司說手機不是本公 司的產品,這部手機是假的。如你是該女士你該向誰要求賠償? 56.015% 11、某地有兩名同姓考生,其中甲考取而乙落榜,乙方家長為了自己兒子能上大 學,和某高校商量,將甲的檔案改成乙的檔案並仍以乙的名義投給錄取學校。 你認為他們違反了哪一些法律?16.54% 12、甲某和其12歲兒子共同搶劫,其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39.473% 13、父母離婚,19歲的兒子考上大學,是否有權向父親要生活費?62.78% 14、王某有三個兒子,王某在病死之前當某個兒子的面做了口頭遺囑,這種遺囑是否有效?50% 15、我國選舉採取什麼樣的投票形式?90%多 可見他們還是很關心身邊的人和事的,一些法律常識大部分同學還是知道的,對於5、6、7題,由於問卷設計的不夠合理,可能誤導了同學們的思想,讓數據不夠真實, 此次調查的結果說明,同學們的法律意識比較弱,知識也比較缺乏,從數據上看,同學們都沒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問題,也許他們覺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煩是必然的,並不是法律問題,也有可能受家庭、社會等各種因素影響,讓他們認為權利比法律有用,在次問題中雖然有50%的同學回答是「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次數據有很大的誤差,因為答案本身的誤導性非常強,很多同學自然而然就選擇了此答案,它並沒有代表性。 決大多數 同學認為學校的有關規定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有這種反映也是意料中的事,據分析有以下幾種可能性:①為了自己的權益②法律意識③答案本身的誤導,從我們學校來看,同學們的法律意識並不是很強,但是關乎到自己利益和前途,關乎到自己今後的發展,大家自然而然就會認為那是不合理也合法的,人都是自私的動物,誰不會為自己謀利益,誰不希望今後的路能夠更加順利,這也是人之常情。 此次問卷調查採取的是抽樣調查法,是分專業的調查,但在此過程中卻忽略了性別的界限,性別的不同致使他們的愛好也不同,所關心的也不一樣,男孩子可能要廣闊一些,看法要強烈一些,女孩子要緩和得多,因此,定量的數據就不夠精確。 我們的問卷中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當你在車上遇到騷擾時,你會如何去做,同學們的答案很多,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自己會默默離開,不與理會,一個大學生是如此,那麼我們國家各族人民呢?中國是一個法治國家,提倡依法治國,可是殺人放火、搶劫、拐賣婦女兒童等等犯罪行為比比皆是,甚至乎知法犯法,遇到這種情況時又有多少人會站出來說一句或者出來阻止呢?這也說明在同學們心中在人民心中法律的意識還非常的弱。 以上統計結果是令人很滿意的,因為有92.11%的同學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識,而且有45.11%的同學認為法律在現實生活中非常有用(即使仍有11.65%的同學認為法律不如權利有用)。從第二題的統計結果上看電視是同學們了解法律知識最重要的工具和渠道,其次是書本,從最後一道題上可以看出案例教學是最能讓同學們接受的一種教學方式,也有不少同學非常關心他們將要學習的「法律基礎」的實用性。 本次問卷調查的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1.1分,平均分48.79分。說明還是有很多同學關心身邊的人和事,同時也反映出同學們對法律知識的缺乏,總的來說,04級的同學們學習《法律基礎》的熱情還是很高的,我們在次建議學院採取大多數同學都樂於接受而又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增長見識,認識生活,關心身邊的人和事。 http://www.pubest.cn/html/1/2007/0618/19.html
㈨ 怎樣寫有關法律的調查報告
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社會調查報告
本次調查是受學院兩課教師委託通過實驗室全體人員齊心協力,艱苦奮斗,歷時三周才圓滿完成,本次調查採用多階隨機抽樣,抽取的樣本單位專業結構齊全,融經濟、管理、人文藝術、外語等專業學生,因此避免了調查對象過於集中的弊端。發出問卷共300份,收回問卷270份,其中有效問卷266份,問卷如附錄所示:1、2、3、4、8、10、16、17為非固定答案的題目,5、6、7、9、11、12、13、14、15為考察題(考察同學對法律知識的了解程度)九道考察題的總分設為100分,其中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是11.1分。 以下是非固定答案題的統計結果:
1、你認為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用處? a、非常有用45.11% b、一般35.71% c、基本沒用6.02% d、法律不如權力有用11.65%
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識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a、電視上48.12% b、報紙上16.54% c、學校的課本上35.34% d、家庭的影響4.51% e、其他 13.91%
3、你認為你在生活中平均每學期遇到法律問題的頻率為: a、20次以上 5.26% b、20次?10次 6.39% c、10次?5次 21.8% d、5次以下 50.75% e、0次 16.17%
4、當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50% b、用武力解決 6.02% c、通過關系解決. 15.79% d、感覺很委屈但是認為也是沒辦法的事 16.17% e、根本沒有在意過9.40%
8、當今雖然是法制社會,也存在著家庭暴力、婚姻財產糾紛等很多問題,你認為:a、清官難斷家務事 74.05% b、清官易斷家務事 25.95% (1)、如果你選擇了a,那麼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a、法律法規不健全 30.70% b、群眾的法制意識不強 29.57% c、法官的職業素質不夠高 4.01% d、法律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35.21% (2)、如果你選擇了b,那麼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a、法律法規健全 52.6% b、多年的普法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9.40% c、法官能夠正確地把握「一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 15.41% d、一切問題在法律面前都能夠得到解決 3.38%
10、假如你在公交車上遇到騷擾時,你會如何去做? a、出聲制止,維護自己的權益 49.25% b、用適當的方法讓他得到懲罰 28.95% c、瞪他一眼,然後換個地方或下車 20.31% d、默默的離開,不敢出聲。3.38%
1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識嗎? a、希望 92.11% b、不希望 7.89%
17、你希望法律基礎課要如何上? a、盡可能介紹能解決社會生活的法律法規 33.08% b、從案例中說明相關法律理論,類似於《今日說法》61.65% c、按照教材的內容和順序進行教學 5.26% d、最好取消這門課,與日常學習生活無關4.14% e、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其中固定答案的答對率為:
5、對於學校不允許到達法定年齡的同學結婚的做法,你的觀點是?27.443%
6、某學生因為考試舞弊而被開除,你認為這種做法是否合法?51.879%
7、因為沒有過四級而不發放學位證,你認為這種做法是否合法?67.293%
9、某某商場公示:某某手機實行三包,七天包退,假一罰十,一女士買了一部,回家後發現手機的電板有問題,於是拿手機去檢驗,該公司說手機不是本公 司的產品,這部手機是假的。如你是該女士你該向誰要求賠償? 56.015%
11、某地有兩名同姓考生,其中甲考取而乙落榜,乙方家長為了自己兒子能上大 學,和某高校商量,將甲的檔案改成乙的檔案並仍以乙的名義投給錄取學校。 你認為他們違反了哪一些法律?16.54%
12、甲某和其12歲兒子共同搶劫,其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39.473%
13、父母離婚,19歲的兒子考上大學,是否有權向父親要生活費?62.78%
14、王某有三個兒子,王某在病死之前當某個兒子的面做了口頭遺囑,這種遺囑是否有效?50%
15、我國選舉採取什麼樣的投票形式?90%多
㈩ 法律調查報告怎麼寫
一、調研素材的選取;
二、調研報告的框架結構;
三、調研報告中回的「述」、「論答」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