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犯罪承擔法律責任嗎
㈠ 家長明知兒子有癲癇病,兒子殺人犯罪,家長有責任嗎
當然是有責任的。
孩子有癲癇病。
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
是需要負責人的。
㈡ 如果拘留後去派出所說有癲癇病發作才犯罪的那可以消除犯罪記錄
所謂犯罪記錄即日常所說的案底,又稱犯罪人員犯罪記錄制度,存於當地公安機關回的檔案中,屬於終生記答錄,不得消除。根據法律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並沒有對癲癇病人犯罪的具體規定。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㈢ 有癲癇病的患者,殺了兩個人,但犯罪家屬找人給鑒定的精神病,受害家屬應怎樣反
精神上有疾病的人殺了人,是不負法律責任的。如果受害者家屬不承認這個鑒定,可以申請換一家司法鑒定機構重新鑒定。
㈣ 明知是癲癇病人還與他喝酒後發病算犯罪嗎
不算犯罪。
癲癇病人不是精神病患者,有行為能力,他喝酒,是他們自己意志。所以,和他一起喝酒不承擔法律責任。
如果陪未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喝酒,就要承擔責任,與是否癲癇病無關。
㈤ 如果患有癲癇病在判刑上能從輕或緩期執行嗎
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節,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人犯罪的(刑法第17條規定)。
(2)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①正當防衛超過明顯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刑法第20條);②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刑法第21條);③被脅迫參加犯罪的(刑法第28條);④犯罪後自當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刑法第68條)。
(3)應當從輕、較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從犯(刑法第27條)。
(4)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情節的:①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刑法第18條);②未遂犯(刑法第23條);③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和教唆犯(刑法第29條);④自首犯(刑法第67條);⑤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刑法第68條)。
(5)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我國刑法應當負刑事責任,並且在外國已經受到刑罰處罰的(刑法第10條);②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刑法第68 條);③(商業)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刑法第164條);④行賄人在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刑法第300 條);⑤介紹賄賂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介紹行賄賂行為的(刑法第792條)。
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癲癇病不是從輕處罰的法定條件。緩刑只適用於法定刑三年以年,並且不 致再危害社會的
㈥ 如果犯罪嫌疑人有癲癇病會被拘留嗎假如被收押這段期間身發癲癇病了責任是誰的
如果是重大疾病,可能可以申請保外就醫。
保外就醫是監外執行的一內種。根據法律規定,被容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準保外就醫:身患嚴重疾病的;身體殘疾、生活難以自理的;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會可能的。保外就醫保障了監獄里的罪犯接受治療的權利,是一種制度關懷,這也體現了對人的生命的尊重
㈦ 癲癇病人犯罪承擔法律責任有何不同
具體要看癲癇病人是在發病時犯罪還是在未發病時犯罪,如果是發病時犯罪那麼就可能會不負法律責任,如果是在未發病時犯罪那麼就要負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百零二條
實施暴力行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經法定程序鑒定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有繼續危害社會可能的,可以予以強制醫療。
第三百零三條 強制醫療的程序
根據本章規定對精神病人強制醫療的,由人民法院決定。 公安機關發現精神病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寫出強制醫療意見書,移送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的或者在審查起訴過程中發現的精神病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強制醫療的申請。
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發現被告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可以作出強制醫療的決定。 對實施暴力行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決定強制醫療前,公安機關可以採取臨時的保護性約束措施。
(7)癲癇病犯罪承擔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百零四條
人民法院受理強制醫療的申請後,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 人民法院審理強制醫療案件,應當通知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幫助。
第三百零五條
人民法院經審理,對於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符合強制醫療條件的,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強制醫療的決定。 被決定強制醫療的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強制醫療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第三百零六條 強制醫療的解除
強制醫療機構應當定期對被強制醫療的人進行診斷評估。對於已不具有人身危險性,不需要繼續強制醫療的,應當及時提出解除意見,報決定強制醫療的人民法院批准。 被強制醫療的人及其近親屬有權申請解除強制醫療。
第三百零七條
人民檢察院對強制醫療的決定和執行實行監督。
㈧ 癲癇病犯人可不可以判緩刑
癲癇病犯人不一定判緩刑,只要符合緩刑條件的才能判緩刑。《刑法》第七十二條【適用條件】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㈨ 對於有癲癇病史的犯罪嫌疑人能不能執行拘留
《拘留所來條例實施辦法》自提出,被拘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拘留所不予收拘,並出具不予收拘通知書,通知拘留決定機關:不滿16周歲或者已滿70周歲的;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初次違反治安管理的;懷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滿一周歲嬰兒的;被拘留審查的人患有嚴重疾病的;不宜適用拘留審查的其他情形。若在犯罪時未發作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則是能被拘留的。
㈩ 癲癇病人犯罪要判刑嗎
應當申請精神鑒定,如果病人構成精神病的不需要承擔責任。
癲癇患者出現的犯罪行為,應根據癲癇發作時具體情況區別對待。要區別犯罪行為是癲癇發作直接所致,癲癇發作後意識模糊狀態下所致,或是自動症所致。既要防止誤將癲癇發作直接所致的一些犯罪行為作為一般犯罪行為處理,也要防止一些患者甚至不是癲癇的人將有關法律條文濫用。
鑒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時不承擔法律責任。根據我國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在認定精神病人犯罪是否免責時,還要視乎精神病人是否在發病時期內實施犯罪行為,精神病人的精神狀況及其行為能力、責任能力也要請有資質的鑒定機構評定,並非精神病人犯罪就免責。對於精神病人犯罪,針對不同的情況,則有不同的判決。精神病犯罪是否需要承擔責任,需要經過鑒定。
1、無論什麼性質的精神病人犯罪,都必須經法定的鑒定程序鑒定,從而確定是否承擔刑事責任。
2、精神病人經鑒定,實施犯罪行為時沒有行為能力的,不承擔刑事責任。
3、精神病人經鑒定,實施犯罪行為時具有部分行為能力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精神病人經鑒定,實施犯罪行為時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精神病史不是法定的量刑情節。
鑒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時不承擔法律責任。但是不負刑事責任不代表不負民事責任。在民法上,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一樣,如果構成侵權的,由其法定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根據《民法通則》規定,精神病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也不能免除民事責任,由其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精神病患者個人有財產的,從其財產中支付賠償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