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法律知識
① 青海省殘疾人保障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保障殘疾人平等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殘疾人工作的領導,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本行政區域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使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做好殘疾人工作,研究解決殘疾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監督檢查有關法律、法規的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殘疾人工作。第四條各級殘疾人聯合會代表殘疾人的共同利益,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團結教育殘疾人,為殘疾人服務,並依照法律、法規、章程或者接受政府委託,開展殘疾人工作,動員社會力量,發展殘疾人事業。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
彩票公益金本級使用部分,每年度劃出不低於百分之十的資金用於發展殘疾人事業。
財政、審計等部門應當加強對殘疾人事業經費和彩票公益金使用情況的管理和監督。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關心、支持殘疾人事業,為殘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務。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施殘疾預防行動計劃,宣傳、普及殘疾預防知識,建立健全以健康促進、早期干預和矯治康復為重點的三級殘疾預防體系,減少殘疾發生,減輕殘疾程度。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殘疾人統計調查和報告制度,加強信息收集和動態監測,每年向社會公布主要情況。第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以下簡稱殘疾人證)是認定殘疾人及殘疾類別、等級的合法憑證,是殘疾人享受康復、教育、就業、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優惠政策的主要憑證。
殘疾人證由殘疾人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向戶口所在地殘疾人聯合會提出申請,免費辦理。第二章康復服務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組織實施重點康復項目,有計劃地開展殘疾人康復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建立以社區康復為基礎、康復機構為骨幹、殘疾人家庭為依託的社會化康復服務體系,為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有計劃地在醫療機構設立康復醫學科(室),組織和指導城鄉社區開展康復服務,逐步建立和完善資源共享的康復服務網路。
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應當依託衛生院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開展殘疾人康復服務工作,為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
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興辦殘疾人康復機構。第十二條各級殘疾人聯合會可以通過社會募集、個人捐助等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對殘疾人康復服務項目進行補助。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對零至六歲殘疾兒童免費實行搶救性治療和康復。第三章教育保障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教育納入全民教育發展規劃和教育發展評價考核體系,統籌規劃,科學安排,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殘疾人特殊教育發展規劃,促進殘疾人特殊教育工作。
重視發展少數民族和偏遠貧困地區殘疾人特殊教育。第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推廣實施殘疾兒童少年學前和高中階段的免費教育。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建立殘疾人教育專項救助制度,對接受義務教育以外其他教育的殘疾學生、貧困殘疾人家庭的學生給予資助。
殘疾學生和貧困殘疾人家庭的學生在普通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高等院校和特殊教育學校高中班就讀優先享受國家助學金。第十六條普通幼兒教育機構應當接收能適應其生活的殘疾幼兒,進行早期教育。第十七條普通高級中學、完全中學、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機構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定的錄取條件的殘疾考生入學,不得以殘疾為由在入學、升學、學位授予等方面歧視殘疾人。第十八條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殘疾人聯合會和殘疾人特殊教育機構,應當根據殘疾人的身心特點和需要制定教育計劃。
殘疾人特殊教育機構應當具備適合重度肢體、智力、視力、聽力殘疾和腦癱、孤獨症等殘疾兒童少年學習、康復、生活特點的場所和設施。
② 我想知道殘疾人如何維權
殘疾人維權法律知識-勞動權
(一) 國家怎樣保障殘疾人勞動權利的實現?
勞動是憲法規定的每一個公民舶權利和義務。而對於殘疾人而言,勞動則有著更加特殊的意義,因為勞動就業,是殘疾人全面參與社會生活的基礎,是殘疾人實現自身權利和價值的關鍵環節。
為保障殘疾人勞動權利的實現,我國《殘疾人保障法》對殘疾人勞動就業的方針、特殊政策、優惠扶持和保護措施等內容都作了具體的規定,同時,《中國殘疾人事業五年工作綱要》第13、24條也分別指出:「保障殘疾人的勞動權利,為殘疾人勞動就業創造條件,使更多的殘疾人勞動就業,發揮主觀能動性,走勞動福利型道路,使他們依靠自己的勞動,獲得相對穩定的收入,由原來靠社會負擔的人,變成為社會做貢獻的人,既改善生活和地位,又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要本著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採取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多渠道多層次,多種形式安排殘疾人勞動就業,使其朝著普及、穩定、合理的方向發展。」
「國家保障殘疾人勞動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殘疾人勞動就業統籌規劃,為殘疾人創造勞動就業條件。」這是國家和政府在保障殘疾人勞動權利方面所應承擔的責任。創造條件,就是要求各級政府應當把殘疾人勞動就業納入當地勞動就業規劃和計劃,整體研究,統籌安排,制定相應的特殊政策和規定。概括來說,各級政府已經在做的具體工作主要有:
1.在勞動、工商和有關部門指導下,各級殘疾人聯合會,依託城鎮勞動服務系統和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已經分別建立起了殘疾人服務中心,形成了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網路,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網路主要發揮著對殘疾人勞動就業提供系統服務和就業管理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加強針對殘疾人的特殊服務職能,完善服務手段,開展職業咨詢、職業介紹、就業前培訓和職業技術培訓,為殘疾人就業創造條件。
2.推動殘疾人多渠道實現就業。在勞動、民政、工商、稅務等部門指導下,通過加強對福利企業的服務和管理,使殘疾人職工數量增加,工作、生活狀況等得以改善;通過積極宣傳、組織工作,幫助殘疾人在各企事業單位就業;扶持鼓勵殘疾人自謀職業,對個體開業的殘疾人實行優惠政策;為安排待業人員而建立的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已成為城鎮殘疾人就業的重要渠道,勞動企業安排的殘疾人占城鎮已就業殘疾人1/2以上。
3.開展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試點工作。將實行按比例就業,建立殘疾人就業基金和開展殘疾人就業服務作為三位一體的系統工程,緊密結合,全面開展,促進殘疾人就業的發展。
4.開展康復扶貧工作,扶持農村殘疾人勞動就業,使60%以上的農村殘疾人參加了生產勞動。
(二) 國家對殘疾人勞動就業有哪些優惠和扶持政策?
國家對殘疾人勞動就業實行優惠和扶持政策,既有法律上的規定,又體現在一系列的特殊政策上。《殘疾人保障法》第23條明確規定:
「國家對殘疾人福利性企業事業組織和城鄉殘疾人個體勞動者,實行稅收減免政策,並在生產、經營、技術、資金、物資、場地等方面給予扶持。」
「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確定適合殘疾人生產的產品,優先安排殘疾人福利企業生產,並逐步確定某些產品由殘疾人福利企業生產。」
「政府有關部門下達職工招用、聘用指標時,應當確定一定數額用於殘疾人。」
「對於申請從事個體工商業的殘疾人,有關部門應當優先核發營業執照,並在場地信貸等方面給予照顧。」
「對於從事各類生產勞動的農村殘疾人,有關部門應當在生產服務,技術指導,農用物資供應,農副產品收購和信貸等方面,給予幫助。」
多年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殘疾人勞動就業。這些政策主要在稅收和信貸等方面。比如在稅收方面,對殘疾職工占生產人員總數50%以上的福利性企業免徵所得稅,這些企業生產銷售產品所取得的收入,免徵產品稅或者增值稅;對企業從事勞務、修理、服務性業務所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用自籌資金安排生產性建築投資的免徵建築稅。對殘疾職工占生產人員總數35%一50%的福利企業,免徵所得稅;企業所生產銷售的產品如果發生虧損或者利潤低微,可以免徵產品稅或者增值稅。如果殘疾職工占生產人員10%至35%,那麼從投產的月份起免徵所得稅1年,1年後,則減半徵收所得稅。對喪失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殘疾人,免徵農業稅、各種公益事業費、子女學雜費,免除義務工等社會勞動負擔;殘疾人直接進口供殘疾人或個人專用的物品,免徵進口關稅,福利企業所進口的機器設備,免徵進口關稅,出口商品免徵出口關稅。等等。
在信貸方面,殘疾職工占生產人員總數35%以上的福利企業,生產的產品只要是適銷對路,符合社會需要的,國家的貸款利率可以在現行利率20%的范圍內給予優惠。
除此之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在技術改造、原材料供應、資金、信貸、產品銷售等方面,給福利企業以照顧;對適合殘疾人生產,在福利企業中具有優勢的產品,優先安排給福利企業生產,並逐步劃定某些產品為福利企業專產產品等等。
(三) 殘疾人可享受哪些勞動保護權?
殘疾人的勞動保護權就是法律關於保護殘疾人在勞動就業方面的合法權益的規定,包括國家對殘疾人組織的合法權益,殘疾人的勞動就業以及殘疾職工的勞動條件,提供必要的優惠和保護政策。概括地說,殘疾人的勞動保護權主要包括:
1.對殘疾人福利性企業事業組織合法權益的保護。主要包括財產所有權不受非法侵犯和經營自主權不受非法干預以及福利性企事業單位依法享有的減免稅的權利,在信貸方面享有優惠待遇的權利,少數福利企業對某種產品的專產權利等。
2.對殘疾職工在勞動就業方面的非歧視性保護。《殘疾人保障法》第34條規定:「在職工的招用、聘用、轉正、晉級、職稱評定、勞動報酬、生活福利、勞動保險等方面,不得歧視殘疾人」。「對於國家分配的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的殘疾畢業生,有關單位不得因其殘疾而拒絕接收;拒絕接收的,當事人可以要求有關部門處理,有關部門應當責令該單位接收。」不能僅僅因為殘疾職工身體殘疾而剝奪他們和健全人同樣享有的權利。所以,在殘疾人就業以後經試用能夠勝任崗位工作的,應該和健全人同工同酬,殘疾職工凡是符合轉正定級條件的,要同健全人一樣按期轉正定級,凡是殘疾職工在單位頂崗工作的,要同健全職工一樣,按本單位調整工資政策,予以調整工資,企業不得在本人沒有申請的情況下,強行決定對殘疾職工放長假,企業因虧損致使殘疾職工被迫放長假的,應當同健全職工享受同等待遇,殘疾職工因病在家休假,家庭生活又確實有困難的,有關部門應當給予特別照顧。
3.適應殘疾人特點的勞動條件和特殊保護。所謂適應殘疾人特點的勞動保護,主要是指這種保護應該適應殘疾人的生理特點,並針對他們的生理特點,提供特殊的保護手段,同時應該有必要的安全和衛生設施,為殘疾人提供必要的防護和保健用品。比如盲、聾啞和智力殘疾的職工,應該和健全職工搭配在一起安排上崗,並且在工作中得到健全職工的配合幫助。殘疾職工的勞動位置、工種和所使用的工具也應適應各自的殘疾特點,以便安全操作。再有,企業應該對殘疾職工進行必要的崗前教育和培訓,上崗後也要建立必要的安全監督和檢查制度,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殘疾職工的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
(四) 殘疾職工與其所在單位發生勞動爭議時怎麼辦?
勞動爭議又稱勞動糾紛,是指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因執行勞動法律、法規或者履行勞動合同時所發生的糾紛。
殘疾職工與其所在單位發生的勞動爭議按其爭議內容可分為: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因企業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因執行國家有關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工資、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的規定而發生的爭議等。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殘疾職工在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後,首先可以通過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如果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業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概括地說我國處理勞動爭議的程序可以分為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四個階段。
1.協商。
殘疾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後,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如果協商能達成一致,則雙方可達成和解協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和解協議沒有必須履行的法律效力,它主要是依賴雙方的自覺履行。協商並不是處理爭議的必經程序,殘疾職工如果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時,如果本單位有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可以向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或者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2.調解。
勞動爭議發生以後,殘疾職工與用人單位雙方如果願意調解的,可以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委員會接到申請以後,可依據自願、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應當自當事人申請調解之日起30日內結束;到期沒有結束的,視為調解不成,當事人可以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經調解達成協議的,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自覺履行。但調解也不是解決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調解協議也沒有必須履行的法律效力。當事人不願調解或者調解不成的,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從當事人向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提出申請調解之日起,仲裁的申訴時效中止,中止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30日。從結束調解之日起,當事人的申訴仲裁時效繼續計算。調解超過30日的,仲裁申訴時效從30日之後的第一天起繼續計算。
3.仲裁。
勞動爭議發生後,殘疾職工還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殘疾職工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接到仲裁申請以後,應當在7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受理後,應當在收到仲裁申請60日內作出仲裁裁決。仲裁委員會可以依法進行調解,經調解達成協議的,製作仲裁調解書。仲裁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自送達之日起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自覺履行,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殘疾職工申請仲裁的時效為60日,殘疾職工應當從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內,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如果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超過這一規定申請仲裁時效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時效起點是從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計算。
殘疾職工如果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仲裁裁決不服,可以在收到仲裁裁決書的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超過期限不起訴的,仲裁裁決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自覺履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仲裁是訴訟解決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沒有經過仲裁的勞動爭議案件,殘疾職工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
4.訴訟。
殘疾職工如果對仲裁裁決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7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經過仲裁裁決,當事人向法院起訴的勞動爭議案件,人民法院必須受理。人民法院一審審理終結後,殘疾職工如果對一審判決不服,可以在7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如果對一審裁定不服,可以在10日內向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經過二審審理所作出的裁決是終審裁決,自送達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履行。
③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什麼時間實施
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國家有計劃地開展殘疾預防工作,加強對殘疾預防工作的領導,宣傳、普及母嬰保健和預防殘疾的知識,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預防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機制,針對遺傳、疾病、葯物、事故、災害、環境污染和其他致殘因素,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採取措施,預防殘疾的發生,減輕殘疾程度。
(3)殘疾人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2010年4月1日起,新修訂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實施,允許右下肢殘疾、雙下肢殘疾以及聽力障礙、右手拇指缺失或手指末節殘缺五類人員駕駛汽車。由於身體條件限制,右下肢和雙下肢殘疾人可以申領C5駕照(准駕車型為殘疾人專用小型自動擋載客汽車)。
左下肢殘疾的人員,可以申請小型自動擋汽車准駕車型,右下肢殘疾的人員,可以申請殘疾人專用小型自動擋載客汽車准駕車型,雙下肢殘疾的人員,可以申請殘疾人專用小型自動擋載客汽車准駕車型。
④ 國家有關殘疾人的相關法律法規
有關殘疾人的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2章第45條:「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
2、《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21至第29條:「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組織合扶持盲文、手語的研究合應用,特殊教育教材的編寫合出版,特殊教育教學用具及其他輔助用品的研製、生產合供應。」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9、38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4、《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7、15條、32條:「……國家採取措施……扶持殘疾人職業教的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除由殘疾人教育機構實施外,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及其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納殘疾學生。」
「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可以對接受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學生適當收取學費,對經濟困難的學生和殘疾學生應當酌情免」。
5、《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專門涉及特殊教育有5處,具體內容見本書教育部分第九條。
(4)殘疾人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國家對殘疾人的優惠政策
一、稅收優惠
(1)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免徵營業稅。
(2)殘疾人員的所得,由納稅人提出申請,報市地方稅務局審核批准,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3)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工廠和街道辦的非中途轉辦的社會福利生產單位,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含35%)以上,暫免徵收所得稅。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的比例超過10%未達到35%的,減半徵收所得稅。
(4)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工廠用地,凡安置殘疾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含35%)以上的,暫免徵收土地使用稅。
二、減免規費
(1)凡殘疾人本人從事手工業、商業、服務業、修理業等,規模較小的,登記費、個協會費、管理費減半收取。規模較大(僱用幫手)的,管理費按核定標准90%收取,個協會費適當收取。
(2)經核實,確屬家庭特別困難的殘疾人從事經營活動的,各所報請局裡同意後,可免收登記費、會費和管理費。
(3)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中的殘疾人就業人員達30%以上的,按福利企業對待,管理費按核定標準的70%收取。
(4)殘疾人領辦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的,登記費減半收取。
(5)凡殘疾人本人從事圖書、電子游戲、歌舞廳(卡拉ok)、檯球、錄相、影碟出租等經營,規模較小的,管理費免收。規模較大(僱用幫手)的,殘疾就業人員達30%以上(含30%)的,管理費按核定標准50%收取。
⑤ 對殘疾人的理解和平視也是一種鼓勵,現在我國對殘疾人有哪些幫扶政策
今天,也就是2022年5月16日,是全國助殘日,在這個日子,我們需要關注殘疾人,給予殘疾人更多的理解和平視,同樣的,也需要給予他們該有的政策支持,那麼目前我們對殘疾人有哪些幫扶政策呢?
第一、對於殘疾人來說,可以免除一定的稅費,並且可以減免規費
首先,我們對於殘疾人的個人提供勞務的工作,是可以免除勞務稅費的,這不僅僅可以幫助殘疾人更好的獲得收入,也可以鼓勵殘疾人自力更生,通過自己的勞務更多的為自己的未來做保障。其次,如果殘疾人申請的話,可以由殘疾人本身提出申請,暫時性的免除個人所得稅,這可以加大殘疾人的收入,從而更好地減少殘疾人的社會壓力。而同樣的,殘疾人也可以減免規費,也就是在當地機關辦理手續證明的時候,所需要的常規性的手續費,雖然說這些手續費不多,但是對於殘疾人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說減免規費不僅僅是給殘疾人關懷,也切實了提高了殘疾人的社會福利。
希望大家多多關愛殘疾人!
⑥ 我國有哪些關於殘疾人的法律法規
有關殘疾人的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2章第45條:「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
2、《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21至第29條:「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組織合扶持盲文。
手語的研究合應用,特殊教育教材的編寫合出版,特殊教育教學用具及其他輔助用品的研製、生產合供應。」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9、38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4、《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7、15條、32條:「……國家採取措施……扶持殘疾人職業教的發展。」
「殘疾人職業教育除由殘疾人教育機構實施外,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及其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納殘疾學生。」
「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可以對接受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學生適當收取學費,對經濟困難的學生和殘疾學生應當酌情免」。
5、《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專門涉及特殊教育有5處,具體內容見本書教育部分第九條。
(6)殘疾人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完善中國殘疾人法律制度
1、殘疾人法律保障應當主流化。國家在制定或修改相關法律、法規時,應當統籌考慮殘疾人問題,完善相關規定。
如在制定或修訂民法典、民訴法、刑訴法及勞動、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時,特別是在制定就業促進法、社會救助法等與殘疾人密切相關的法律時。
應當考慮到殘疾人的特殊情況,充分體現平等原則、不歧視原則和人道主義精神,根據社會的發展及時完善與殘疾人有關的規定。
2、專門關於殘疾人的法律法規應當進一步健全。殘疾人是特殊群體,需要針對殘疾人的特殊性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以促進殘疾人能夠平等享受權利。
康復和無障礙是殘疾人的特殊需求,建議盡快制定殘疾人康復條例、無障礙建設條例等相關法規。由於殘疾,殘疾人就業困難,有些人不能通過就業獲得收入。
應當對殘疾人這一特殊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進行研究,制定相關法規。殘疾人教育條例的有些規定也已經過時,需要予以修改。
國務院剛剛頒布的《殘疾人就業條例》需要相關部門及時出台配套措施和辦法,使其真正發揮促進殘疾人就業的作用。
3、健全中國殘疾人法律制度既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也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西方發達國家對殘疾人的基本生活、醫療、康復都有了很好的法律保障。
殘疾人立法的重點已經轉到保障殘疾人融入社會和反對歧視這一領域。中國社會各界也越來越重視就業、教育領域的反歧視研究和立法,立法部門應當盡快建立健全中國的反歧視法律制度。
在健全殘疾人法律保障制度的過程中,一方面應當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反歧視立法的理念和經驗,健全我國的反歧視法律制度,為殘疾人充分發揮其價值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同時,也應當加強對殘疾人的特別保護,加快社會保障立法進度,盡快健全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制度。殘疾,對一個人來講是偶然的,但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卻是必然的。
殘疾的後果不應當讓殘疾人個人或其家庭全部承擔。另外,殘疾人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群體,任何人都有可能會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暫時或長時間甚至永久殘疾,加大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
不但直接惠及殘疾人及其家庭,而且解除了所有人的後顧之憂,實質上是對全社會的保障。中國雖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還較低。
社會保障在一定的時期內無法與西方發達國家同是而語,但同過去比畢竟有了較大增長和提高,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問題得到國家和社會的普遍關注。
對殘疾人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具備了一定的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殘疾人應當共享社會物質文化發展的成果。
⑦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中 有哪幾條法律法規給殘疾人少年兒童以特殊的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三章:教育
第十八條:國家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教育作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統一規劃,加強領導。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
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學生免收學費,並根據實際情況減免雜費。國家設立助學金,幫助貧困殘疾學生就學。
第十九條 殘疾人教育,根據殘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按照下列要求實施:
(一)在進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的同時,加強身心補償和職業技術教育;
(二)依據殘疾類別和接受能力,採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
(三)特殊教育的課程設置、教材、教學方法、入學和在校年齡,可以有適度彈性。
第二十六條:殘疾幼兒教育機構、普通幼兒教育機構附設的殘疾兒童班、
特殊教育機構的學前班、殘疾兒童福利機構、殘疾兒童家庭,對殘疾兒童實施學前教育。
初級中等以下特殊教育機構和普通教育機構附設的特殊教育班,對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
高級中等以上特殊教育機構、普通教育機構附設的特殊教育班和殘疾人職業教育機構,
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實施高級中等以上文化教育、職業教育。
(7)殘疾人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第一條
為了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
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
殘疾標准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條
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
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禁止基於殘疾的歧視。禁止侮辱、侵害殘疾人。禁止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貶低損害殘疾人人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