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復保險合同的法律效力
⑴ 重復保險的效力分層
重復保險制度的核心是其效力,主要解決的是在發生重復保險時,投保人或被保險人與各保險人之間及各保險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復保險的效力分為三個層次: 根據投保人投保意圖的不同,重復保險有善意、惡意之分。在惡意重復保險中,由於投保人企圖謀取不法利益,破壞了保險制度分散風險、填補損失的宗旨及功能,因此多數立法例規定惡意重復保險的各保險合同均為無效。典型如《德國保險契約法》第59條第3款規定:「要保人意圖藉由復保險之訂立而獲取財產上之不法利益者,以該意圖而訂立之保險契約無效……」
對於善意重復保險,立法例一般多在保險價值范圍內肯認合同的效力,例如我國台灣地區保險法第38條規定,除另有約定外,各保險人就其所保金額比例承擔保險責任;但賠償總額不得超過保險標的之價值。 重復保險中,投保人負有法定的通知義務。該義務的不履行不僅在有些立法例中被推定為惡意,而且會因此影響到保險合同的效力。例如我國台灣地區保險法第37條明文規定「投保人故意不履行通知義務的,保險契約無效」。有些立法例盡管沒有出現合同無效的字眼,但以保險人不承擔責任的措辭表達了同樣的規范內容。例如《義大利民法典》第 1910條第1、2款規定:「就同一個風險分別與數個保險人締結契約的,被保險人應當將所有的保險通知每一個保險人。被保險人對發出通知有故意懈怠的,諸保險人不承擔支付保險金的責任。」
我國《保險法》未對重復保險的合同效力專門規定,因此,在我國,對於惡意重復保險合同的效力,應依《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加以判斷。根據《民法》和《合同法》有關合同效力的基本原則,合法性是合同生效的要件之一。所謂合法性是針對合同的目的和內容而言。惡意重復保險合同內容雖不違法,但目的在於騙取超額賠款,具有非法性,因此,顯然屬於無效合同。 歸納各國的規定,大致有三種主要做法:
一是優先賠償主義。採用這種做法的國家將重復保險區分為同時重復保險與異時重復保險。對於同時重復保險,各保險人依其承保金額與保額總和之比承擔賠償責任,彼此不承擔連帶責任;對於異時重復保險,則按保險合同成立的順序依次負擔保險金,即由先訂立保險合同的保險人負擔保險金後,若仍不足以彌補損害金額,則依次由後訂立保險合同的保險人負擔。因在後保險人的責任因在先保險人的賠償而減輕,故各保險人之間的責任分擔有失公平。
二是比例分擔主義。法國、義大利均采此模式。在此種模式下,不論重復保險的各保險合同是同時成立還是異時成立,各保險人僅按其承保金額與保額總和之比承擔責任,彼此不連帶。若部分保險人償付能力不足或破產,由於保險人之間不負連帶責任,則被保險人的利益無法周全;而且被保險人須分別向所有保險人請求給付,增加了被保險人的索賠成本。
三是連帶賠償主義。採用這種模式者(例如德國),不論重復保險各合同成立之先後,均屬有效,各保險人在其保額限度內承擔連帶責任。保險人給付保險金後,可對超出其應負擔部分向其他保險人追償。相比之下,連帶賠償主義符合優先保護被保險人(投保人)的立法趨勢,又不存在優先賠償主義及比例分擔主義的弊端,可資借鑒。
根據我國《保險法》第41條,我國採取的是可以約定排除的比例分擔主義,即保險人按照其保險金額與保險金額總和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合同另有約定除外。台灣地區保險法採取的也是這種模式(台灣地區保險法第38條),可以約定排除的比例分擔主義賦予了當事人約定賠償方法的權利,緩和了(法定)比例分擔主義的剛性。不過,鑒於保險合同的格式條款特徵以及被保險人在締約中所處的弱勢地位,合同另有約定時,該約定內容對於被保險人是否較比例分擔主義更有利,則很難保證。也可能保險人以約定方式有條件地排除了自己的賠償責任,例如約定優先賠償主義,在其他保險人賠償完畢且賠付不足時,該保險人才承擔賠償責任。從這個角度來講,可以約定排除的比例分擔主義不具獨立存在的意義,這也是筆者沒有將其單獨歸納為一種做法的原因所在。 重復保險中賠償限額的確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保險價值確定法,例如我國《保險法》第41條規定「賠償金額的總和不得超過保險價值」,另一種是實際損失確定法,例如《海商法》第225條規定「賠償金額總和不得超過保險標的的受損價值」。筆者認為,與保險價值確定法相比,以實際損失確定法確定重復保險的賠償限額更為合理。保險價值確定法的弊端在於:重復保險中各保險合同若既有定值保險,又有不定值保險,或全部為不定值保險,則每份合同下保險價值不盡相同,究竟以哪一保險價值為准不好確定。另外,即使各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價值相同,也不宜以保險價值作為賠償限額,至少不能以保險價值作為賠償限額的唯—尺度,還要考慮可保利益價值與實際損失金額。否則,在發生部分損失時,若以保險價值為限,有可能出現各家保險人賠付之和雖小於價值,但高於實際損失的情形,違背了被保險人不得因保險而獲利的基本原則。
依實際損失確定法,被保險人從各保險人處所獲保險金不得高於其實際損失。若實際所獲保險金超出其實際損失,該如何處理?英國《1906年海上保險法》第32條給出了明確的處理方法。該條(2)(d)規定:「若被保險人得到的金額超過本法所允許的賠償額,則此種超出金額即被視為由被保險人代各保險人託管,由保險人按他們之間的分攤權利攤回。」 研究重復保險的內部效力,旨在明確各保險人之間在賠付完畢後內部的權利義務,主要包括相互分攤保險責任的義務和追償保險金的權利,核心在於分攤、,分攤是已賠付保險人的權利,也是其他未賠付保險人的義務。追償與分攤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在分攤後,若已賠付保險人賠付金額超過其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的,必然會發生向其他保險人的追償問題。英國《1906年海上保險法》第80條對分攤與追償進行了准確的規定。第l款規定:「在被保險人因重復保險而造成超額保險之場合,各保險人相互之間有義務按其合同負責的數額比例分攤損失。」第2款規定:「任何保險人如已賠付了超過其應攤比例的損失,有權向其他保險人追償超過部分,並有權像已支付超過其債務比例的保證人那樣,取得同樣的救濟。」
若同一利益投保了多張保單,確定不同保險公司的責任程序涉及損失理賠中一些最重要、同時又是最復雜的問題。分攤原則所要解決的就是這些重要而復雜的問題。
⑵ 重復保險與共同保險的區別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1.重復保險
重復保險是指投保人對同一保險標的、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分別向兩個以上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但保險金額總和超過保險價值的一種保險。重復保險的保險金額總和可能超過保險價值。正因如此,重復保險容易引發道德風險,法律對重復保險的要求和規定也比較嚴格。根據我國《保險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重復保險的保險金額總和超過保險價值的,各保險人的賠償金額的總和不得超過保險價值。除合同另有規定外,各保險人按照其保險金額與保險金額總和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
2.共同保險
共同保險簡稱「共保」,是指投保人和兩個以上的保險人之間,就同一可保利益、同一風險共同締結保險合同的一種保險。在保險損失發生時,各保險人按各自承保的保險金額比例分攤損失。共同保險是對可保風險的橫向轉移,但仍是第一次轉移,這是它與再保險的主要區別。
重復保險與共同保險都存在多個保險人,但共同保險只簽訂一份保險合同,保險金額不高於保險價值,而重復保險則簽訂數份保險合同,保險金額超出保險價值。
共同保險和重復保險有重大的區別,一是共同保險是投保人的風險一次性轉移,而重復保險則是二次或二次以上的轉移。二是共同保險的各保險人的權利義務關系較為緊密。因為,在共同保險中,盡管保險人為數人,但它們和投保人之間只存在一個保險合同。而重復保險的各保險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基本上沒有,因為,在重復保險中,各保險人和投保人存在數個保險合同,但數個保險合同彼此沒有任何聯系。三是共同保險中,保險金額的總和不超過保險標的可保價值。重復保險則相反,保險金額的總和超過保險標的可保價值。
⑶ 重復保險與再保險的區別是
簡單講,重復保險是投保人和保險人之間的行為。再保險是保險人和保險人之間的行為。這就是區別。
⑷ 為什麼人身保險合同沒有重復保險的概念而人身保險可以買重復保險
因為人的生命是無價的,在多的錢也沒有辦法彌補,所以購買再多的保險都不算是重復購買
⑸ 再保險.共同保險,復合保險.重復保險的區別是什麼
什麼是重復保險?解讀重復保險的累積賠償情形-工保網
重復保險,常涉及道德風險,保險人應正確區分重復保險、復合保險與共同保險的不同;同時,重復保險下可重復累積賠償的保險情形,能夠有效為各類人身意外傷亡事故提供保險保障,因此保險消費者也應重視相應的保險投保。
▎本文系工保網原創作品,作者龔保兒。部分內容綜合自互聯網,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處理。若需轉載或引用請後台回復「轉載」!
⑹ 重復簽合同,合法么
這個不好說不合法。
單位2008年跟你簽訂一份期限為五年的勞動合同,到版2010年1月1日,你仍在權單位工作,2008、2009這兩年間你與單位存在勞動關系是不爭的事實,這一點不會因重新簽訂勞動合同而被抹剎掉。現在的勞動、社會保險,除簽訂合同外,另外還動勞動保障部門辦理繳納社保的手續,單位應當為你補繳2008、2009年的保險費,對此社保部門會有交納保險費的書面手續給你。2010年單位重新簽訂合同,是對原合同進行變更,你是否接受,取決於你,如果你不同意接受新合同條款,你可以向單位提出意見,因你說單位重新簽合同是為了補交保險費,那你可以向單位提出要求將新合同的合同期延長到原來的五年截止目期。因為合同是合同雙方的雙方意思表示,而單位的單方意思表示,你有權提出你的異議,如果你不提的,到五年後,打起官司來,你又簽了新合同的,到時單位可能會提出你當時沒提異議,說明你已認可變更新的合同條款。
單位重新簽訂合同不是不可以,但應在原合同的基礎上進行簽訂,除非你對新簽訂的合同條款沒有意見,否則就應提出你的異議。
⑺ 財產保險中的重復保險合同採用的賠償方式是
在重復保險下,發生損失保險人須進行分攤,分攤方式有以下三種:比例責任制:內
比例責任制容:即按照各家保險公司的保險金額,比例分擔損失賠償責任,其公式為:某保險人的責任=( 某保險人的保險金額/所有保險人的保險金額總額 )×損失額
責任限額制:即各家保險公司對於損失的分擔並不以其保險金額作為分攤基礎,而是按照他們在如無他保的情況下所負責的限度比例分擔。其公式為:某保險人責任限制額= (某保險人獨立責任限額/所有保險人獨立責任總和)×損失額
順序負責制:即同一保險標的有兩家以上保險公司承保時,最早出立投保的保險人首先負責賠償,第二個保險人只負責超出第一個保險人保險金額部分,依次類推
⑻ 重復保險與共同保險和再保險的異同
1、再保險與原保險的區別在於:(1)原保險標的是物、責任、信用或者是人版的身體權和生命,而再保險的標的是原保險人承擔的風險和責任。(2)再保險合同是以原保險合同為基礎的合同,但它又是脫離原保險合同的獨立合同。主要表現在:再保險合同有自己獨立的當事人,即原保險人和再保險人;一般情況下,再保險人不得請求原投保人交付保險費,原保險的被保險人也不得向再保險人提出賠償要求;不論再保險人是不否履行再保險賠償義務,原保險人都應對原被保險人履行賠償義務;當原保險人因破產或春他原因未履行賠償原被保險人的義務時,再保險人不得因此而免除對原保險人履行的再保險賠償義務。(3)原保險合同分為補償性合同和給付性合同兩種。
2、共同保險簡稱「共保」,是指投保人和兩個以上的保險人之間,就同一可保利益、同一風險共同締結保險合同的一種保險。在保險損失發生時,各保險人按各自承保的保險金額比例分攤損失。共同保險是對可保風險的橫向轉移,但仍是第一次轉移,這是它與再保險的主要區別。
⑼ 簡述重復保險合同投保人的通知義務
1.公司確實不能履行通知義務,構成了重復保險,那出險之後,兩家保險公司都要賠,但是總的賠償額不會超過你的損失金額。
2.根據誰請求誰舉證的原則,你要獲得賠償的話,需要舉證說明你不是故意隱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