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的目的

法律責任的目的

發布時間: 2022-07-25 03:47:28

法律責任的法理學

法律責任是法理學的基本問題之一,是法律義務履行的保障機制和法律義務違反的矯正機制,在整個法律體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入研究法律責任問題是法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切實的關繫到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目標的實現。 責任是具體的,而法理學是抽象的,這就使得從法理學的角度研究法律責任問題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法理學作為法學的一般理論、基礎理論和方法論,是法學領域中所有問題的研究基礎,因此,從法理學角度研究法律責任問題十分必要。本文從法律責任的概念談起,按照從本質到形式,從一般到個別的整體脈絡,對法律責任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提出法律責任是因特殊法律事實所引起的特殊義務。對於法律責任產生的合理性根據,從馬克思主義本體論、價值論意義上概括為基於理性約定、意志自由基礎上的行為選擇自由;從經濟學意義上,概括為一種社會契約即社會成員共同選擇的博弈。文章的第二部分在分析已有且比較流行的學說基礎上以辯證唯物論和馬克思主義原理為指導,把法律責任放到整個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中,提出法律責任的價值本位為統治階級國家對違反法定義務、超越法定權利界限或濫用權力違法行為所作的法律上的否定性評價和譴責,是國家強制違法者做出一定行為或禁止其做出一定行為,從而補救受到侵害的合法權益,恢復被破壞的法律關系和法律秩序的手段。第三部分主要論述法律責任的功能和構成要素。法律責任的目的是通過法律責任的功能來實現的,法律責任的功能主要包括:預防功能、救濟功能和懲罰功能。界定了法律責任的構成要素是指在認定法律責任時所必須考慮的條件。第四部分歸納出在認定和歸結法律責任時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及法律責任的分類。法律責任區別與道德責任的主要之點就在於法律責任的認定和歸結是由國家特設並授權的專門機關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的,因此,在認定和歸結法律責任時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另外,按照不同的標准,可以對法律責任作不同的分類,實踐中最基本的分類方法是將法律責任分為違憲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等等。文章最後在上述構建的法律責任法理學框架的基礎上總結了現階段法律責任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結合法律責任體系建立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提出了完善我國法律責任體系的幾點建議。

⑵ 為什麼說民事法律責任具有賠償的性質

不對,民事責任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民事責任是一種違反民事義務的法律責任。它以民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沒有違反民事義務的行為,就不會發生民事責任。

2、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民事責任的目的不僅要對違反民事義務的人加以制裁,而且還要恢復正常的經濟秩序,補償被害人的損失。此外,民事責任中也有非財產責任,如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

3、民事責任以恢復被侵害的民事權利為目的。民事權利的實現,以民事義務的履行為前提,對民事義務的違反,必然影響到民事權利的實現。民事責任具有補償和恢復原狀的性質。

4、民事責任是一種獨立的法律責任。所以民事責任的主要特點之一在於救濟責任。

⑶ 法律責任的目的是

法律責任復是指因違反了法定製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分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違憲責任、國家賠償責任。
法律責任的目的主要在於保障法律上的權利、義務、權力、自由得以生效,在它們受到阻礙從而法律所保護的利益受到侵害時通過適當的救濟,使對侵害發生有責任的人承擔責任,消除侵害並減少未來發生侵害的可能性。

⑷ 簡述法律責任設定的目的

十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以本屆任期內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目標、以提高立法質量為重點,認真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立法職權,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不斷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環境和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立法工作取得顯著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核心、法律為主幹,由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部門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規范構成的統一整體。 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並通過的物權法是我國民商事方面的一部基本法律。常委會強調制定物權法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全面准確地體現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體現黨的十六大確定的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堅持對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實行平等保護,同時針對國有財產流失的情況,加強對國有財產保護;全面准確地體現現階段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堅持以家庭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的利益;重點規范現實生活中群眾最為關注的問題,妥善協調和處理各種利益關系。物權法的制定,對於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公司法、證券法、合夥企業法、企業破產法是民商事方面的重要法律。 常委會還修改了商業銀行法,完善商業銀行的治理和監管;制定了證券投資基金法,促進證券投資和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制定了電子簽名法,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制定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市場主體地位。 行政許可法是繼行政訴訟法、行政處罰法和行政復議法之後又一部規范行政行為的重要法律,是促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舉措。常委會從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能出發,力求從制度上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既切實保障行政機關實施管理又有效制約和監督行政權力。行政許可法對行政許可的原則、范圍、設定許可權、許可程序、法律責任等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行政許可法的制定,有利於政府轉變職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實施行政管理,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治安管理處罰法關繫到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關繫到公民合法權益。 反壟斷法是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基本規則的一部重要法律。法明確規定,涉及國家安全的,除依法對經營者集中進行審查之外,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國家安全審查。 個人所得稅法是關系收入分配調節的一部重要法律,社會關注度高。 常委會還制定了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反洗錢法,修改了中國人民銀行法,以加強和完善金融監管;修改了對外貿易法,以更好地適應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修改了節約能源法,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了港口法,充分發揮港口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制定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畜牧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修改了動物防疫法,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農業和養殖業健康發展。 國有資產法草案、循環經濟法草案已經常委會初次審議,將在下一屆繼續審議。 ━━在社會法方面,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近年來以改善民生為重點,著力加強社會領域立法,通過了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修改了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此外,還修改了義務教育法、傳染病防治法等與群眾利益關系密切的法律。 勞動合同法是規范勞動關系的一部重要法律,涉及廣大勞動者的切身利益。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問題始終是關系億萬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 針對義務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常委會在全面修訂義務教育法過程中強調:採取有效措施,確保義務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及時足額撥付,尤其要重點扶持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義務教育的發展;從義務教育的本質屬性出發,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教學制度,精簡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減輕課業負擔,盡快將義務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修訂的主要內容:一是將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明確義務教育不收學雜費,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二是將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方向性要求確定下來,明確要求各級政府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三是圍繞推進義務教育,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的方針、目標和政策措施。 傳染病防治法是關系人民群眾幸福安康的一部重要法律。 1.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2.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適應改革發展需要,正確處理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發展市場經濟的關系。 3.堅持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立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近年來常委會以改善民生為重點著力加強社會領域立法,充分發揮法律規范在調整社會關系、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重要作用。 4.堅持統籌兼顧,正確認識不同地區、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方面的利益訴求,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種深層次矛盾和不同利益訴求在立法中越來越多地反映出來,通過立法解決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常委會高度重視法律規范在調整社會利益、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立法中區別法律關系的不同性質,妥善處理權力關系、權利關系。 ━━正確處理權力與權利的關系,保證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正確處理權力與權力的關系,堅持權力與責任相統一,體現權力與責任緊密掛鉤、權力與利益徹底脫鉤的原則。 ━━正確處理權利與權利的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5.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妥善處理法律的穩定性與變動性、現實性與前瞻性、原則性與可操作性的關系。 在肯定改革發展經驗的同時,又為深化改革和進一步發展留下空間。 6.把提高立法質量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不斷進行新的探索和實踐,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不斷加大調研的力度,有針對性地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掌握第一手材料。 ━━選擇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要法律草案向社會公布,更廣泛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加強溝通和協商,處理好各種關系。

⑸ 【電力法】規定法律責任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一、電力法規定的法律責任目的是 :為了保障和促進電力事業的發展,維護電力投資者、版經營者和使用者的權合法權益,保障電力安全運行,制定本法。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電力建設、生產、供應和使用活動。
責任是電力建設、生產、供應和使用應當依法保護環境,採取新技術,減少有害物質排放,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二、《電力法》第一條
為了保障和促進電力事業的發展,維護電力投資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保障電力安全運行,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電力建設、生產、供應和使用活動。
第五條
電力建設、生產、供應和使用應當依法保護環境,採取新技術,減少有害物質排放,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國家鼓勵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發電。

⑹ 請簡要論述法律責任的承擔原則及法律責任的分類

堅持法律責任的合法性原則,即承擔法律責任必須有法律的根據,必須合法,包括內實體法和程序法。容
堅持法律責任的公正性原則,如罪刑相適應,責任與造成損害的行為的相適應等,不能採取侮辱人格的措施。
堅持法律責任的合理性原則。這就要求從法律責任的目的出發,按照違法的程度、違法者的情況、違法的情節來選擇對違法者的懲罰措施。
堅持法律責任的及時性原則,即在法律規定的時效性期限內,及時追求違法者的責任。 堅持法律責任的不可避免性原則。法律責任的不可
避免性意味著沒有任何違法違法行為能夠逃避國家的懲罰和社會的譴責。
你說是這個嗎

⑺ 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包括懲罰和什麼

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包括懲罰和補償。

法律責任根據追究責任的目的分為補償性責任和懲罰性責任:

1、懲罰,即法律制裁,是國家以法律的道義性為基礎,通過強制對責任主體的人身和精神實施制裁的責任方式。

2、補償,是國家以功利性為基礎,通過強制力或當事人要求責任主體以作為或不作為形式彌補或賠償所造成損失的責任方式。

(7)法律責任的目的擴展閱讀:

法律責任的 構成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⑻ 狹義的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實施違法行為而受到的相應法律制裁。法律責任是由國家強制力來保障實施的,對於維護法律尊嚴,教育違法者和廣大公民自覺守法具有重要意義。法律責任從性質上說可分為三種: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我國的法律責任制度包括三方面:

一是刑事責任,它是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我國的刑法對此作了全面詳盡的規定;

二是民事責任,它是平等主體之間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民法通則》對此作了規定;

三是行政責任。



(8)法律責任的目的擴展閱讀:

構成

責任主體是法律責任構成的必備條件。法律責任的主體即為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及其它社會組織等。

違法或違約行為是法律責任構成的核心要素。其包括作為與不作為兩種情形,其中不作為指行為人在能夠履行自己應盡義務的情況下不履行該義務。

主觀過錯和損害結果則為構成法律責任的非必備要素。其中主觀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情形,而損害結果則包括物質損害與精神損害。


懲罰補償

根據追究責任的目的分為補償性責任和懲罰性責任

懲罰,即法律制裁,是國家以法律的道義性為基礎,通過強制對責任主體的人身和精神實施制裁的責任方式。

補償,是國家以功利性為基礎,通過強制力或當事人要求責任主體以作為或不作為形式彌補或賠償所造成損失的責任方式。


熱點內容
法是社會現象 發布:2025-01-21 06:05:45 瀏覽:875
反家庭暴力法法律知識有獎問答題及答案 發布:2025-01-21 06:05:45 瀏覽:805
勞動法基本原則論述題 發布:2025-01-21 05:37:36 瀏覽:599
四川內江司法局 發布:2025-01-21 05:18:32 瀏覽:854
湖北省十堰市法官 發布:2025-01-21 05:18:29 瀏覽:3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排名 發布:2025-01-21 04:33:05 瀏覽:894
敖漢旗法院院長 發布:2025-01-21 03:57:20 瀏覽:622
法院執行經驗 發布:2025-01-21 03:51:29 瀏覽:809
石家莊律師查詢 發布:2025-01-21 03:32:42 瀏覽:108
具有法律效力的購房合同模板 發布:2025-01-21 03:23:46 瀏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