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偽造簽字法律責任

偽造簽字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24 17:05:25

『壹』 偽造承諾書需要負法律責任

承諾的概念承諾,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對另一方發來的要約,在要約有效期限內,作出完全同意要約條款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21條規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天宇科技1] 。」
承諾也是一種法律行為。承諾必須是要約的相對人在要約有效期限內以明示的方式作出,並送達要約人;承諾必須是承諾人作出完全同意要約的條款,方為有效。如果受要約人對要約中的某些條款提出修改、補充、部分同意,附有條件或者另行提出新的條件,以及遲到送達的承諾,都不被視為有效的承諾,而被稱為新要約。
2)承諾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件
·承諾須由受要約人向要約人作出。非受要約人向要約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不屬於承諾,而是一種要約。
·承諾的內容應當與要約的內容完全一致。承諾是受要約人願意接受要約的全部內容與要約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因此,承諾是對要約的完全同意,也即對要約的無條件的接受。
·承諾人必須在要約有效期限內作出承諾。《合同法》第28條規定:「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的承諾,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以外,為新要約。」
3)承諾的方式、期限和生效 ;
·承諾的方式 《合同法》第22條規定:「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
「通知」的方式,是指承諾人以口頭形式或書面形式明確告知要約人完全接受要約內容作出的意思表示。「行為」的方式,是指承諾人依照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條款能夠為要約人確認承諾人接受要約內容作出的意思表示[天宇科技2] 。
·承諾期限 《合同法》第23條規定:「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要約沒有確定承諾期限的,承諾應當依照下列規定到達:①要約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應當即時作出 承諾,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②要約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承諾應當在合理期限到達。

『貳』 偽造法人簽字,屬於犯罪嗎

刑法對偽造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公章、公文、證件及偽造居民身版份證犯罪都有相應規權定,但對偽造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名稱未見有犯罪規定。
按刑法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及妨害對公司企業管理秩序罪的條文規定,該罪項下有幾十種具體犯罪罪名,且是否涉嫌犯罪,並非幾句咨詢話語而無相關「證據線索」就可探討清楚的。請留電話,以便聯系。

『叄』 偽造簽字注冊公司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六十九條的規定,對公司處以罰款的行政處罰;情節嚴內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吊銷營容業執照。投訴舉報人一般都要求撤銷公司登記,以達到恢復或者否定其股東、投資人身份的目的。公司登記機關的登記事項應當是以公司的股東實際情況相一致的。公司登記機關可能通過調查取證對登記申請材料簽字、蓋章的真偽作出鑒定,但是卻無權干預和裁判公司股東糾紛等民事爭議。在發生股東糾紛的情況下,公司登記機關憑申請材料中的假簽字、假公章撤銷公司登記,意味著對公司的東的爭議和糾紛作出了裁定,對公司的股東資格等民事法律關系作出了確認。

『肆』 公司偽造勞動合同和簽字,應該追究什麼責任

  1. 勞動合同可以說是所有勞動爭議案件中的關鍵證據,偽造勞動合同簽名回會直接把審判引入誤區,這答也是勞動仲裁和法院針對勞動合同訴訟中的關鍵;

2. 為了震懾和打擊不誠信訴訟行為,捍衛司法尊嚴,彰顯法律權威,情節嚴重可以參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執行,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向用人單位主張未簽勞動合同第二個月起的雙倍工資,最多11個月;

3.《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 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5.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伍』 偽造他人筆跡,簽合同,屬於什麼罪

一般認定合同詐騙罪
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採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根據《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和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定,利用經濟合同詐騙他人財物數額較大的,構成詐騙罪。
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的,詐騙數額應當以行為人實際騙取的數額認定,合同標的數額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行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其行為屬於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
(一)明知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擔保,採取下列欺騙手段與他人簽訂合同,騙取財物數額較大並造成較大損失的:
1、虛構主體;
2、冒用他人名義;
3、使用偽造、變造或者無效的單據、介紹信、印章或者其他證明文件的;
4、隱瞞真相,使用明知不能兌現的票據或者其他結算憑證作為合同履行擔保的;
5、隱瞞真相,使用明知不符合擔保條件的抵押物、債權文書等作為合同履行擔保的;
6、使用其他欺騙手段使對方交付款、物的。
(二)合同簽訂後攜帶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逃跑的;
(三)揮霍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致使上述款物無法返還的;
(四)使用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致使上述款物無法返還的;
(五)隱匿合同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拒不返還的;
(六)合同簽訂後,以支付部分貨款,開始履行合同為誘餌,騙取全部貨物後,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或者雙方另行約定的付款期限內,無正當理由拒不支付其餘貨款的。

『陸』 偽造簽字,簽訂物業合同,並提交法庭,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刑法307條:犯偽造證據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員犯回本罪的,從重處罰。律師幫助偽答造證據,可以向當地司法局進行投訴舉報。如果對方未提出筆跡鑒定,法官根據現有證據進行判決是沒有任何責任的。如果對判決結果不服,可以在判決生效之前提出上訴。

『柒』 偽造合同應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根據《經濟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的《關於查處利用經濟合同進行違法行為的暫行規定》第四條規定「合同當事人不得採用下列欺詐手段騙取財務:(1)偽造合同的;(2)盜用、假冒他人名義簽合同的;(3)虛構主體資格的;(4)虛構貨源或者合同標的物的;(5)故意交付部分仙物(貨款)騙取全部貨款(貨物),或者騙取貨款(貨物),拒不交付貨物(貨款)的;(6)定作方無正當理由中止履行合同,不退還所收定金,質量保證金,履約保證金,預付款,材料款等費用,或者拒不支付加工費的;(7)利用虛假廣告和信息,誘人簽訂合同,騙取中介費、立項費、培訓費等費用的;(8)其他利用合同欺詐對方當事人的。」

第五條規定「合同當事人不得採用下列手段侵佔、損害國有資產:(1)通過賄賂簽訂、履行合同騙取國有資產的;(2)通過合資、合作或者聯營合同,無償或者未經評估低價佔有國有資產的;(3)通過合同將國有資產交給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或者個人經營或者佔有的;(4)其他利用合同造成國有資產及其收益流失的。」

第六條規定「合同當事人不得採用下列手段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1)利用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2)利用合同侄賣國家禁止或者限制流通物資的;(3)雙方惡意串能,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4)其他利用合同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

一般認定合同詐騙罪

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採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根據《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和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定,利用經濟合同詐騙他人財物數額較大的,構成詐騙罪。
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的,詐騙數額應當以行為人實際騙取的數額認定,合同標的數額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
行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其行為屬於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
(一)明知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擔保,採取下列欺騙手段與他人簽訂合同,騙取財物數額較大並造成較大損失的:
1、虛構主體;
2、冒用他人名義;
3、使用偽造、變造或者無效的單據、介紹信、印章或者其他證明文件的;
4、隱瞞真相,使用明知不能兌現的票據或者其他結算憑證作為合同履行擔保的;
5、隱瞞真相,使用明知不符合擔保條件的抵押物、債權文書等作為合同履行擔保的;
6、使用其他欺騙手段使對方交付款、物的。
(二)合同簽訂後攜帶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逃跑的;
(三)揮霍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致使上述款物無法返還的;
(四)使用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致使上述款物無法返還的;
(五)隱匿合同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拒不返還的;
(六)合同簽訂後,以支付部分貨款,開始履行合同為誘餌,騙取全部貨物後,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或者雙方另行約定的付款期限內,無正當理由拒不支付其餘貨款的。

『捌』 偽造勞動合同上的簽名經鑒定是假的該負什麼法律責任

構成妨害民事訴訟,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版究刑事權責任。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私募基金公司出具法律意見書 發布:2025-02-07 20:52:10 瀏覽:642
司法拍賣成交率 發布:2025-02-07 20:26:14 瀏覽:254
梧州十大傑出律師 發布:2025-02-07 20:19:36 瀏覽:680
所得稅立法 發布:2025-02-07 20:04:38 瀏覽:131
法社會中的戀愛與婚姻的論文 發布:2025-02-07 19:26:09 瀏覽:336
在職法律碩士聯考大綱 發布:2025-02-07 19:20:55 瀏覽:346
海事法院院長的級別 發布:2025-02-07 18:49:16 瀏覽:672
社會公民懂法識法的演講稿 發布:2025-02-07 18:39:32 瀏覽:792
秀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7 18:26:11 瀏覽:629
司法部門投票 發布:2025-02-07 17:32:33 瀏覽: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