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法律知識
Ⅰ 環保法全文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為了加強環境保護力度,國家出台了環境保護法,通過法律的約束,來保護環境。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社會和公眾也都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都認為加強對環境的保護迫在眉睫。環境問題如果得不到改善,大家的生存環境就會得到威脅,通過對環境保護進行立法,目的就是讓大家警醒,減少污染環境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一條 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第三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第四條 國家制定的環境保護規劃必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環境保護工作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
第五條 國家鼓勵環境保護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普及環境保護的科學知識。第六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七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軍隊環境保護部門和各級公安、交通、鐵道、民航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礦產、林業、農業、水利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第八條 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第九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環境質量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環境質量標准,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地方污染物 排放標准須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區域排放污染物的,應當執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
第十一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建立監測制度,制定監測規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環境狀況公報。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管轄范圍內的環境狀況進行調查和評價,擬訂環境保護規劃,經計劃部門綜合平衡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第十三條 建設污染環境的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作出評價,規定防治措施,經項目主管部門預審並依照規定的程序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環境影響報告書經批准後,計劃部門方可批准建設項目設計任務書。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有權對管轄范圍內的排污單位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的單位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機關應當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第十五條 跨行政區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防治工作,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或者由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作出決定。
第十六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採取措施改善環境質量。
第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具有代表性的各種類型的自然生態系統區域,珍稀、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自然分布區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域,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區、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遺跡,以及人文遺跡、古樹名木,應當採取措施加以保護,嚴禁破壞。
第十八條 在國務院、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的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的工業生產設施;建設其他設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規定的排放標准。已經建成的設施,其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限期治理。
第十九條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必須採取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第二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鹽漬化、貧瘠化、沼澤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種源滅絕以及其他生態失調現象的發生和發展,推廣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農葯及植物生長激素。
第二十一條 國務院和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傾倒廢棄物,進行海岸工程建設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防止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
第二十二條 制定城市規劃,應當確定保護和改善環境的目標和任務。
第二十三條 城鄉建設應當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保護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觀,加強城市園林、綠地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
第二十四條 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必須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採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五條 新建工業企業和現有工業企業的技術改造,應當採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設備和工藝,採用經濟合理的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處理技術。
第二十六條 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防治污染的設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閑置,確有必要拆除或者閑置的,必須徵得所在地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二十七條 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依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申報登記。
第二十八條 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企業事業單位,依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並負責治理。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規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執行。徵收的超標准排污費必須用於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具體使用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九條 對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中央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市、縣或者市、縣以下人民政府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縣人民政府決定。被限期治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如期完成治理任務。
第三十條 禁止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
第三十一條 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單位,必須立即採取措施處理,及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並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可能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採取措施,加強防範。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威脅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時,必須立即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由人民政府採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減輕危害。
第三十三條 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有毒化學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物品,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防止污染環境。
第三十四條 任何單位不得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一)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二)拒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有關污染物排放申報事項的。(三)不按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的。(四)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的。(五)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的。
第三十六條 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並處罰款。
第三十七條 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防治污染的設施,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重新安裝使用,並處罰款。
第三十八條 對違反本法規定,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情節較重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政府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九條 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前款規定的罰款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責令停業、關閉,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決定;責令中央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停業、關閉,須報國務院批准。
第四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四十一條 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完全由於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並經及時採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予承擔責任。
第四十二條 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礦產、漁業、野生動植物等資源的破壞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第四十七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Ⅱ 環保局對噪音的規定
法律分析: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各級公安、交通、鐵路、民航等主管部門和港務監督機構,根據各自的職責,對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四條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納入環境保護規劃,並採取有利於聲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
第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制定城鄉建設規劃時,應當充分考慮建設項目和區域開發、改造所產生的雜訊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功能區和建設布局,防止或者減輕環境雜訊污染。
第六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各級公安、交通、鐵路、民航等主管部門和港務監督機構,根據各自的職責,對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第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聲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八條 國家鼓勵、支持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推廣先進的防治技術和普及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科學知識。
第九條 對在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Ⅲ 對環境保護法的認識
環境保護法在保護環境,制裁環境違法行為,維護國家集體和個人的環境權益,促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它是實施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法律依據
進行經濟建設,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否則,將受到自然的懲罰,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二)它是增強全民環境保護意識和環境保護法制觀念的好教材
《環境保護法》規定了環境保護的行為規范和具體措施,以法律形式規定了環境保護的是非標准,以指導人們的行動。《環境保護法》教育人們要在思想上重視環境問題,提高環境保護意識,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不能再走傳統發展的老路。為了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環境保護法》要求積極利用各種方式在全社會進行環境保護法制宣傳,普及環境科學知識,宣傳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原則、保護對象及基本要求,倡導良好的環境道德風尚,以提高人們的責任感,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敢於向環境違法行為作堅決斗爭。
(三)它是維護國家環境權益的重要武器
許多環境污染遷移擴散的范圍相當廣泛,往往污染的不只是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而是造成跨國界污染。一國參加國際環境條約,並在國內環境保護法中規定對各種環境污染和破壞行為的管理和懲罰措施,包括對國外越境污染的管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越境及過境環境污染和破壞的發生,並在受到污染和破壞時依法索賠。
(四)它是促進環境保護,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保護世界環境的重要手段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積極參與國際環境保護事業,簽署了多項國際環境保護條約,同時,還加強了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環境保護交流與合作,以推動對世界環境的保護和改善,維護國家主權和環境權益。
Ⅳ 環保知識
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颳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並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佔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裡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並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於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佔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裡,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於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雲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雲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幹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准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裡,國內製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2~1.8元。提高生產成本5%。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後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裡,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裡,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後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於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都無法承受。
四個因素阻礙環境治理對環保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總結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煉、小鐵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項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現蔓延的趨勢。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片面強調簡化審批,限期辦理相關手續。而不管項目是否會存在污染情況,只要來投資就批准,個別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志」、「先上車,後買票」等違法現象。
再次,環評質量亟待提高。有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數據說話,評價結論含糊,模稜兩可,將項目的環境可行性與否的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極個別的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偽造數據,或者隱瞞事實,嚴重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落實,使環境影響評價流於形式,喪失了第三方咨詢機構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最後,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工作開展不足。我國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政府主導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監管數量龐大的建設項目,顯然力不從心。
其實,環評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後的經濟利益在驅使。
掀起真正的「環保風暴」
中國是一個在環境上迴旋餘地極小的大國,又是一個在全球資源、市場基本被瓜分完畢後崛起的一個後起國家。中國沒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國家那樣,等到環境惡劣到極點後再來治理。
但中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別人走過的先發展經濟、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國不可避免的也會走一遭。
世界各國的歷史已經表明,在經濟增長與環境變化之間有一個共同的規律:一個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會有一個環境污染隨國內生產總值同步高速增長的時期,尤其是重化工業時代:但當GDP增長到一定程度,隨著產業結構高級化,以及居民環境支付意願的增強。污染水平在到達轉折點後就會隨著GDP的增長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環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當年日本的發展過程就是這一規律。
毫無疑問,中國沒有可能跨越這樣一個重化工業時代。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國家太大,無法像芬蘭那樣,在本國製造業尚不發達的情況下,藉助於全球化分工,直接進入高科技時代。
上世紀90年代末,筆者曾回過蘇南老家,小時候那種清清河水,坐著船就可到達四鄉八鎮的情景已一去不復返了。而令筆者吃驚的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國,即使不發展工業,由人口增長帶來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環境惡化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這樣的污染,也需要大筆投資,需要有經濟基礎。
中國在治理污染問題上,任重道遠,需要依法辦事,制止惡性環保事件的發生,延緩環境惡化的速度
1、 綠色食品指什麼食品?(C)
A,蔬菜,水果 B、綠顏色的食品 C安全無污染食品 D有豐富營養價值的食品
2,下列哪一項是可以分類回收,循環再生的垃圾。(C)
A回收廢塑料 B回收剩飯 C回收廢紙 D回收生物垃圾
3、我國環境保護事業是那一位領導人的 倡導下開創起來的?(D)
A、毛澤東 B、劉少奇 C、鄧小平 D、周恩來
4、下列哪項不屬於環境污染?(A)
A,生物污染 B。食品污染 C,噪音污染 D,土壤污染
5,環境現狀評價包括那三方面?
A,環境污染評價 B、生態評價 C、美學評價。 D土地質量評價
6、我國酸雨面積區占國土面積的(B)
A. 20% B.40% C. 30%
7、選無磷洗衣粉( B )。
A.保護衣物 B. 防止污染 C.保護雙手
8、濕地保護是環境保護的重要領域,是國際自然保護的一個熱點;世界濕地日為每年的:( C )。
A. 3月12日 B. 5月2日 C. 2月2日
9、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C)。
A.喀納斯湖保護區 B.天池保護區 C. 阿爾金山保護區
10、巴音布魯克天鵝國家級保護區是(B)大天鵝最集中的繁殖地。
A.我國 B.世界 C.亞洲
11.一節1號電池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遠失去利用價值,一粒扣式電池可污染(C)A.1立方米水 B.1000立方米水 C.6萬立方米水
12、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會徽是( B )
A.丹頂鶴 B. 大熊貓 C.駱駝
13、新疆的動植物王國,被稱為神秘莫測的仙境的是( A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A.哈納斯 B.天池 C.阿爾金山
14、以下說那種是錯誤的:( C )
A. 三個廢餐盒可以做一把學生用尺
B. 廢易拉罐溶解後可以100%的無數次循環再造成新罐
C. 廢玻璃無法回收利用
15、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 A )。
A.一、二兩級 B.重點非重點兩級 C.一、二、三級
16、為保護藍天,我們在出門時,應該(C)。
A. 盡量選擇乘坐舒適的交通工具B.使用私人車C. 盡量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7、減少「白色污染」我們應該(A)
A. 自覺地不用、少用難降解的塑料包裝袋B. 亂扔塑料垃圾
C. 盡量使用塑料製品
18、因環境因素而導致的環境變化是指(A)
A.環境影響 B.環境改善 C.環境改造
19、使用復印機時,復印機的帶高電壓的部件與空氣進行化學反應產生的臭氧(B)
A. 沒有影響 B. 對人體健康有害 C. 對人體健康有益
20、環境監測的對象有:(A)
A. 大氣、水體、土壤、生物、雜訊
B. 大氣、市容、土壤、生物、雜訊
C. 大氣、交通、土壤、生物、雜訊
21、當前人類社會面臨六方面的嚴重環境問題之一:(B)
A. 生態環境惡化問題 B. 生態環境惡化與新資源開發帶來的環境問題
C. 新資源開發的問題
22、我國確立(C)為一項基本國策。
A.民族團結 B.扶貧 C.環境保護
23、生物圈一般是指包括(B)所形成生物系統的邊界圈與大自然邊界圈相互關系、影響。
A. 人類、動物 B. 人類、動物、植物 C. 動物、植物
24、21世紀是(C)世紀。
A. 科技 B.經濟 C.環保
25、隨著綠色消費運動的發展,全球已逐漸形成一種(B)的生活風尚。
A.追求時尚 破壞環境 B. 保護環境 崇尚自然 C.保護環境 盲目消費
餐廳、飯店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餐具利弊談
答:利:衛生,不易傳染各種疾病。
弊:塑料餐具不易處理,造成「白色污染」。一次性筷子浪費大量木材,長此以往,將會破壞森林,破壞生態環境。
結論:弊大於利、應停止使用
(四)、問答題搶答
1、工業「三廢「和生活」三廢「各指什麼?
答:工業」三廢「是指廢氣、廢水、廢渣;
生活」三廢「是制糞便、垃圾、污水。
2、你知道食品污染按其污染性質大致可分為哪兩類?
答:A、生物污染 B、化學性污染
3、通過污染食品對人體造成危害的農葯主要有那些?
答:A、有機氯農葯 B、有機磷農葯 C、有機汞農葯
4、我國土壤污染物主要是什麼?(全班同學舉手搶答)
答:農葯和重金屬(尤其是鎘)
5、水污染中常說的「五毒」物質是什麼?
答:酚、 氰、 汞、 鉻、 砷。
6、現在世界約有18億人因為飲用了受生物污染的水而致病,你知道飲用這些受污染的水主要會得那些病嗎?(至少答對4種)
答:有痢疾、傷害、副傷害、霍亂、小兒麻痹、傳染性肝炎、血吸蟲病、薑片蟲病等。
7、水體被污染的途徑有那些?(至少答3種以上)
答:城市污水,工業廢水,含有農葯、化肥、有機物的農田,大氣沉降物,放射性散落物及酸雨等。
8、對綠色植物損傷最大的五種氣體是什麼?
答:氧化氮、乙烯、氯氣、氟化物和二氧化硫。
9、環境污染主要有哪幾種?
答(1)大氣污染(2)水污染 (3)土壤污染 (4)食品污染(5)放射性污染 (6)噪音污染
10、吸煙危害健康,你知道香煙中含那種主要致癌物質和放射性物質?
答:尼古丁;釙-210,
11、環境噪音主要來源於那四個方面?
答:交通、工業生產、建築工業、社會生活
青少年參與城市環境保護
環境毫無保留地奉獻它的一切,人類就是靠它的給養而誕生,繁衍並發展的。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是我們為環境做點什麼的時候了。
中國古代哲學家反復強調說與環境和諧是至高的美德。高爾基也曾說過「給予比得到好。」這些話都含有深刻的哲理。人類要發展,就一定要保護環境。否則環境污染就會成為阻礙人類進步的絆腳石。我們只有在向環境索取時,報以雙倍的回贈,讓我們與環境和諧相處,互利互助。
我們可以總結出城市的七大污染。
一、大氣污染
二、水體污染
三、雜訊污染
四、固體廢物污染
五、電磁輻射污染
六、熱污染
七、居室環境污染
另外還兼有綠地面積小,城市「擁擠症」等問題。
其實這些污染的存在我們城市居民是有目共睹並深受其害的,我們青少年必須做的就是參與到城市環境保護中。我覺得可分為二步,意識與行動。
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意識指導人們行動。我們必須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因為環境與人類夕夕相關,若是我們過分地向環境索取而一點兒不愛惜它,我們必將受到環境的懲罰。而有的災難與破壞一旦造成,就很難彌補了;環境一旦已嚴重污染,再將它恢復原貌比現在保護它要難得多。所以說,若現在不保護環境,待將來失去它的時候就會懂得珍惜,就會追悔與絕望。太遲了!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當把環保付諸實踐。
保護環境的行動需要每個人的參與,無論力量大小,人人都應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
像愛護自己的家,自己的財富一樣愛護環境。
青少年應從切實可行的小事做起,如下:
1. 定期宣傳環保知識
2. 每年植一棵樹
3. 節約草稿紙,不用一次性餐具
4. 輕聲慢步,不亂扔廢棄物
5. 堅決支持環保型產品
6. 回收有利用的廢物,處理有毒害的垃圾
環保任重而道遠,決非朝夕之功,青少年應該堅持環保,讓環境伴著我們的成長而更好地、穩定地發展。
保護地球,從我做起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在剛過去的一年中,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植樹活動,帶領我們初一(6)中隊的班幹部創立了「綠色天使」植綠護綠小組,鼓勵隊員們在校園里認養了一棵小樹苗,利用課余時間給它梳妝打扮,為它長成參天大樹打下了基礎。在學校組織的「讓地球充滿生機」的簽字活動中,我鄭重地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並寫下了自己對環保的決心和期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積極參加學校在世界環境日舉行的有獎徵稿,認真查閱、收集各類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撰寫有關環境治理設想方面的文章,我經常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環保講座,觀看環保方面的錄相帶,積極參預環保知識問答調查活動,認真填寫每一項提問。我參與了「紅領巾植綠護綠隊」的網站建設,在上面發布大量的環保圖片和環保知識,以及關於環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識,我國在環保方面發展動向、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情況;每個月我都利用網路、報紙,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專題和板塊「環保資訊」來告訴大家;還定期製作一些宣傳板來宣傳環保知識和生活中的環保常識。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號召同學們從不同的方面來關愛自己的家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周圍的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積極動員身邊的人一起來依法保護和建設人類共有的同樣也是僅有的家園,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我還和同學們共同發起「養一盆花,認養一棵樹、愛惜每一片綠地,讓我們周圍充滿綠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飯盒和一次性筷子,讓我們遠離白色污染」的倡議。讓我們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籃子,讓我們共同走向美好的綠色的明天,走向輝煌、燦爛的未來!
據我收集到的一份報告說:「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它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讓人類陷入了困境。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雖然我現在做得只不過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堅信要是我們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自然會給人類應有的回報。在溫暖的搖籃——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臉——天空下成長,在愛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Ⅳ 舉例說明環境法學知識在現實中的應用
2005年3月,某村村民王某承包本村集體所有的一片池塘養魚。同年5月,同村的李某興辦了一個水銀溫度計廠,位於魚塘邊的山坡上,溫度計廠的生產廢渣即露天堆放。同年7月尚未造成大量死魚事件,但對魚的質量會有影響。經與李某協商,李某同意向王某一次性支付2000元賠償金,兩人簽訂了協議。8月,該地連降暴雨。8月15日王某發現魚塘中的魚大面積死亡泛塘,損失慘重,經環保部門監測發現魚塘中汞含量嚴重超標是造成死魚的主要原因,於是向李某提出增加賠償金的要求,李不同意。王即向當地環保部門提出請求處理要求李某增加賠償的的糾紛。後由於王某不滿環保局的處理決定,又以環保局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李某,請求法院撤消該行政調解決定。李某也認為環保局的處理決定不正確向該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問:(1)環保局能否受理王某的請求,如果受理,應當怎樣進行處理?
(2)法院應當怎樣處理該行政訴訟案?王某應以誰為被告提起什麼訴訟?
(3)王某的損失應當由誰承擔?請說明理由。
(4)若在訴訟中,舉證責任如何分配?請說明理由。
一、
1、可以受理,受理後進行調解解決,並可以對污染人進行行政處罰
2、不應受理該行政案件,王某應向李某提出民事賠償訴訟
3、有李某承擔,構成環境侵權責任
4、王某證明自己損失事實和數額,李某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二)2004年7月,甲化工廠與乙化工廠簽訂供貨合同,規定甲向乙提供工業用三氯化磷10噸。8月初,乙因故暫時停產,於是乙提出變更合同的履行期限,同時電告甲暫停發5。9月初,甲未徵得乙同意即用汽車將貨運至乙。乙先拒絕接收,後經雙方協商,乙同意暫為保存,並介紹由丙運輸公司負責卸車。此後,在卸車過程中由於甲未向運輸公司交待卸車必要規則,同時又由於丙運輸公司裝卸工操作不慎,造成裝有三氯化磷的容器閥門斷裂,大量有毒有害氣體外泄,使周圍6•2萬余平方米環境遭到嚴重污染。
事發後,乙所在地市環保局根據《大氣污染防治法》對甲處以⒈5萬元的罰款,對丙公司處以5000元罰款。而甲對該處罰決定不服,認為:其一,事故主要是丙運輸公司操作不慎造成的,應由其對事故負主要責任;其二,貨已運抵乙市,貨物所有權已轉移給乙,再出事應由乙負全部責任;其三,甲廠屬於甲市管轄,即使處罰也應由甲市環保局作出,乙市環保局無權對甲廠進行處罰。於是甲市化工廠向乙市環保局所在地的乙市某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撤銷乙市環保局的處罰決定。
問:(1)法院受理此案後,應當通知哪幾方當事人作為第三人參加?
(2)乙市環保局是否能夠對甲作出行政處罰?為什麼?
(3)甲的訴訟理由能否成立?為什麼?
二、
1、應通知乙丙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2、可以進行處罰,乙地屬於侵權行為地,
3、部分成立,應有丙和甲按照各自過錯承擔行政責任,但乙環保局有權管轄
一、法律的概念: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具有普遍性的依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社會規范。
特點:普遍性、規范性、強制性(三個最基本的),可以再說說穩定性(滯後性)、局限性等。
二、調整對象:法的調整對象從微觀上說是人的行為,從宏觀上說是社會關系。解決社會糾紛的工具,好比字典是工具書(法典)。
三、法律體系:十大部門法(憲、刑、民、訴、行、經、勞、環、國、軍)
四、法的淵源: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行政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特區法規、國際條約)
五、法系:大陸、英美,為什麼?民族性
六、法的效力:約束力。對象效力(屬人、屬地、保護、綜合)、空間效力(全境、部分、域外效力)、時間效力(法不溯及既往)
七、法律關系:主體、客體、內容(權利義務責任,責任分成三種)
八、法的價值:利益、秩序、正義、自由、效率
九、法與社會:與經濟、政治、文化、道德、政策等的關系。
Ⅵ 中國環境保護法全文
我對於環境保護法的理解:
【1】我國環境保護法,是依法保護環境的法律依據;
【2】我國環境保護法是環境法律體系的母法;
【3】環境保護法是踐行可持續發展的法律保障。
Ⅶ 環境保護法是什麼
環境保護法是一部國家法律,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制定。
環境保護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於2014年4月24日修訂通過,現已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7)環保局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
1、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
彼此對立統一,保護好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有利於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發展又為保護和改善環境提供必要的條件。
2、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
由環境污染與危害的特性決定,由於恢復正常極為困難,因此不僅要以預防為主,還要對已有的污染與破壞採取綜合性的措施進行積極治理。
Ⅷ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具體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楊尚昆
1989年12月26日
【章名】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環境監督管理
第三章 保護和改善環境
第四章 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章名】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
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
、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
市和鄉村等。
第三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
他海域。
第四條 國家制定的環境保護規劃必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國家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環境保護工作同
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
第五條 國家鼓勵環境保護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科學
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普及環境保護的科學知
識。
第六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
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七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
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
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軍隊環境保護部
門和各級公安、交通、鐵道、民航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環境
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礦產、林業、農業、水利行政主管部門,
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第八條 對保護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
【章名】 第二章 環境監督管理
第九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環境質量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
,可以制定地方環境質量標准,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
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
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已作規定的
項目,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地方污
染物排放標准須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區域排放污染物的,應當執行地方
污染物排放標准。
第十一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建立監測制度,制定監測規
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加強對環境監測和管理。國務院和省、
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環境狀
況公報。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
部門對管轄范圍內的環境狀況進行調查和評價,擬訂環境保護規劃,經計
劃部門綜合平衡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第十三條 建設污染環境的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
護管理的規定。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
影響作出評價,規定防治措施,經項目主管部門預審並依照規定的程序報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環境影響報告書經批准後,計劃部門方可批
准建設項目設計任務書。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
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有權對管轄范圍內的排污單位進行現
場檢查。被檢查的單位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機關應
當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第十五條 跨行政區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防治工作,由有關地方
人民政府協商解決,或者由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做出決定。
【章名】 第三章 保護和改善環境
第十六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採取
措施改善環境質量。
第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具有代表性的各種類型的自然生態系統區
域,珍稀、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自然分布區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域,具有
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區、冰川、火山、溫
泉等自然遺跡,以及人文遺跡、古樹名木,應當採取措施加以保護,嚴禁
破壞。
第十八條 在國務院、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
民政府劃定的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不
得建設污染環境的工業生產設施;建設其他設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
規定的排放標准。已經建成的設施,其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
,限期治理。
第十九條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必須採取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第二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防治土壤污染
、土地沙化、鹽漬化、貧瘠化、沼澤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壞、水土
流失、水源枯竭、種源滅絕以及其他生態失調現象的發生和發展,推廣植
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農葯及植物生長激素。
第二十一條 國務院和治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海洋環境的
保護。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傾到廢棄物,進行海岸工程建設和海洋石油勘
探開發,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防止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
第二十二條 制定城市規劃,應當確定保護和改善環境的目標和任務
。
第二十三條 城鄉建設應當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保護植被、水
域和自然景觀,加強城市園林、綠地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
【章名】 第四章 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二十四條 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必須把環境保護工作
納入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採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
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
雜訊、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五條 新建工業企業和現有工業企業的技術改造,應當採用資
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設備和工藝,採用經濟合理的廢棄物綜合
利用技術和污染物處理技術。
第二十六條 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旋,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
、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
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
用。
防治污染的設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閑置,確有必要拆除或者閑置的,
必須徵得所在地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二十七條 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依照國務院環境保護
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申報登記。
第二十八條 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
企業事業單位,依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並負責治理。水污染防
治法另有規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執行。
徵收的超標准排污費必須用於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具體使用
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九條 對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
中央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
期治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市、縣或者市、縣以下人
民政府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縣人民政府決定。被限期
治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如期完成治理任務。
第三十條 禁止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
第三十一條 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
染事故的單位,必須立即採取措施處理,及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
位和居民,並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
理。
可能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採取措施,加強防範。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環境
受到嚴重污染威脅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時,必須立即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
由人民政府採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減輕危害。
第三十三條 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有毒化學物品和含有放
射性物質的物品,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防止污染環境。
第三十四條 任何單位不得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
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
【章名】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
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可以根據不同情節
,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一)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
督管理權的部門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二)拒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有關污染物
排放申報事項的。
(三)不按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的。
(四)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的。
(五)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
用的。
第三十六條 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
定的要求,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並處罰款。
第三十七條 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防
治污染的設施,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
部門責令重新安裝使用,並處罰款。
第三十八條 對違反本法規定,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
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
門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情節較重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由其所
在單位或者政府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九條 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
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
,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前款規定的罰款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責令停業、關閉,由
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決定;責令中央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停
業、關閉,須報國務院批准。
第四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
起十五是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
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
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
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
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四十一條 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
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
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本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
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
法院起訴。
完全由於不可護拒的自然災害,並經及時採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
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予承擔責任。
第四十二條 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
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導致公私財產
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礦產、漁
業、野生動植物等資源的破壞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
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責任。
【章名】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國際
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
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第四十七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試行)》同時廢止。
Ⅸ 節能環保法律法規知識培訓
1、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為主,對生產經營中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有如下規定:
第二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第二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設備,必須了解、掌握其安全技術特性,採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並對從業人員進行專門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第二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
特種作業人員的范圍由國務院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確定。
2、《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第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安全培訓管理制度,保障從業人員安全培訓所需經費,對從業人員進行與其所從事崗位相應的安全教育培訓;從業人員調整工作崗位或者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應當對其進行專門的安全教育和培訓。未經安全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從業人員安全培訓情況,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檔備查。
第十一條 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時間,應當符合《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和有關標準的規定。
第十二條 中央企業的分公司、子公司及其所屬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單位,發生造成人員死亡的生產安全事故的,其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重新參加安全培訓。
特種作業人員對造成人員死亡的生產安全事故負有直接責任的,應當按照《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規定》重新參加安全培訓。
另外,還有《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重大事故隱患管理規定》 、《安全生產行業標准管理規定》 、《 安全生產監督罰款管理暫行辦法》及《勞動法》中都是有涉及。